雲安:世代傳授下來的富林龍鬚席編織手工藝,真的要面臨失傳的可能?

寨塘村委麥姓家族世世代代傳授下來的龍鬚席手工藝製品,比一般的草蓆更厚實、更舒適,被列入雲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加以保護。

雲安:世代傳授下來的富林龍鬚席編織手工藝,真的要面臨失傳的可能?

70多歲的麥清就是其中一名出色的龍鬚席編織老藝人。麥清說,龍鬚席原來叫“橫梗席”,現在全村只有十幾家仍在從事這種古老的手工藝。

這種草蓆究竟有什麼與眾不同?

原來,一般的草蓆只有三四斤重,但龍鬚席重達七八斤;一般草蓆能夠賣四五十元就很不錯了,但龍鬚席能夠賣到100元左右。龍鬚席堅固耐用,席不粘身,具有冬暖夏涼、自然清香的特點,據說還有祛風溼、防腰痛的保健作用。這種草蓆深受各界群眾歡迎,市場上沒有出售,全部是定做,產品供不應求。

雲安:世代傳授下來的富林龍鬚席編織手工藝,真的要面臨失傳的可能?

雲安:世代傳授下來的富林龍鬚席編織手工藝,真的要面臨失傳的可能?

麥清帶筆者參觀了他家生產龍鬚席的流程。龍鬚草、黃麻等原料都是自家種植的。龍鬚草與一般的席草不同,一般的席草是三角形的“扁草”,而龍鬚草則是圓形的。當龍鬚草長到超過1.5米時就收割回來,經過破草、曬乾、浸漂等工序,方可編織成1.2米至1.5寬、約兩米長的龍鬚席。黃麻的使用量則不大,主要起到串連、固定龍鬚草的作用。

雲安:世代傳授下來的富林龍鬚席編織手工藝,真的要面臨失傳的可能?

龍鬚席生產的工具難做,工藝難學。

麥清指著織機說,這個是用名貴的格木做成的席扣、席床。格木難求,即使找到合適的格木,一般的木匠也不會做席扣。手工生產的過程包括預先用紡車打好麻繩,在織機上裝繩、穿草、編織等工序。編織時必須兩人配合,一人穿草,一人編織。除了工序繁多,龍鬚草的產量也有限,他家每年編織的龍鬚席只有30-50張。

雲安:世代傳授下來的富林龍鬚席編織手工藝,真的要面臨失傳的可能?

現在村裡編織龍鬚席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年輕人很少願意學這門手藝。龍鬚席手工藝面臨失傳的可能,你願意學嗎?


雲浮融媒中心

值班主任:趙軍鰻

值班總編:盧利文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