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游戏》君临之战即将打响,龙妈如何胜出,历史早已剧透

《权力的游戏》大结局即将来临,龙妈即将率领联军向瑟曦的君临城发起进攻,面对河流、高墙、重弩、海军重重保护的君临城,她将如何夺取?

不妨让我们去历史里找找答案,毕竟太阳低下无新事,而且《权游》中大多数经典桥段也有其历史原型。

那么,君临城的历史原型是谁呢?君士坦丁堡。(《权游》真实的拍摄地点是在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

《权力的游戏》君临之战即将打响,龙妈如何胜出,历史早已剧透

君临城

君临是七国的首都,富饶繁华的中心。君士坦丁堡则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也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和最坚固的城市。

《权力的游戏》君临之战即将打响,龙妈如何胜出,历史早已剧透

君士坦丁堡

此外,君临城是一座临海的城市,这与君士坦丁堡的地理位置也很像,从剧中频繁出现的高耸尖塔、大教堂等也能看出君士坦丁堡的影子。而且君士坦丁堡最后的岁月,同样以四面楚歌但海军强大著称,这也完全符合君临城当下的形势,

好,闲话少说。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当年号称永不陷落的君士坦丁堡是如何被攻破的。

历史上君士坦丁堡被攻陷过三次,其中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进攻最惊心动魄。篇幅所限,我们这里重点讲述一下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战的来龙去脉。

时间:1453年5月前后

地点:君士坦丁堡

进攻方:奥斯曼帝国 苏丹穆罕默德二世

防守方:拜占庭帝国 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


《权力的游戏》君临之战即将打响,龙妈如何胜出,历史早已剧透

君士坦丁堡平面图

苏丹和谋臣经过谨慎的商量后,认为君士坦丁堡易守难攻,必须在正式开战前做好准备。他没有急于调兵奔赴战场,而是决定首先在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上建一座要塞,进一步遏制君士坦丁堡的发展。

博斯普鲁斯海峡是君士坦丁堡重要的粮食补给线和税收来源,这样做不仅可以切断君士坦丁堡的粮食补给,还能通设卡收税进一步恶化其财政。

苏丹调集帝国一切人力、物力亲自领导了这座要塞的建造,从安放第一块石头到要塞建成只用了四个半月的时间。他将新要塞命名为“割喉堡”,隔断君士坦丁堡喉咙的意思。

要塞上被布置了大量火炮,从此之后,没有任何商船能经由博斯普鲁斯海峡援助君士坦丁堡。

在君士坦丁堡内可以清晰的看到奥斯曼人在有条不紊的修建要塞,为攻城做准备。皇帝深知,单纯依靠东罗马此时的实力根本无力抗衡兵强马壮的奥斯曼帝国,一方面加紧收拢君士坦丁堡周围居民入城并加固城防,一方面不断派遣使者到西方各国和教廷求援。

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没等来西方的大规模救援队伍。既然外援几乎断绝,皇帝所仰仗的就只有君士坦丁堡坚固的城墙了。

《权力的游戏》君临之战即将打响,龙妈如何胜出,历史早已剧透

君士坦丁堡城墙复原图


《权力的游戏》君临之战即将打响,龙妈如何胜出,历史早已剧透

君士坦丁堡城墙遗址

当然,新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也知道君士坦丁堡城墙高大坚固,为了攻破城墙,他很早就开始打造自己的秘密武器——巨型火炮。

火炮是城墙天然的克星,为了这场战役,苏丹不惜一切代价寻求铸炮高手,并最终得偿所愿。在战争开始前,奥斯曼人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铸炮技术,他们制造的巨型火炮长达8米,射程可以超过1600米。

皇帝与苏丹,城墙和大炮,经过轮番的试探和准备,他们终于要在战场上决一胜负了。公元1453年4月2日,苏丹征召的20万大军开始在君士坦丁堡附近集结,随部队一起到达前线的还有69门大炮,而此时君士坦丁堡全城的守军只有不到8000人。

4月12日,待全部火炮准备就绪后,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集中炮击拉开了帷幕。随着大炮的持续轰击,一些薄弱地带的城墙出现了坍塌,苏丹开始在缺口附近组织小规模进攻,皇帝则只能拼命防守并指挥城内守军抢修城墙。

这一切都在苏丹的计划之内,他就是想利用自己炮猛、人多的优势打一场消耗战,通过不断消耗守军的有生力量,为最后的总攻制造机会。

当然,为了能够尽快拿下君士坦丁堡,苏丹不仅开辟了陆地战场,他还同时开辟了海上战线。君士坦丁堡总体呈三角形,两面临海,只有西面与陆地相连,所以守军主要分布在城墙西段和奥斯曼陆军周旋。

但是,如果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能从海上靠近君士坦丁堡,就能有效分散对方兵力。而且拜占庭帝国的海军基地金角湾也是城防最薄弱的地区之一,历史上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就是在金角湾抢滩登陆,攻入了君士坦丁堡。

皇帝也深知金角湾是城防的薄弱点,为了阻止奥斯曼海军从此登陆,他甚至命令海军用铁链封锁了整个金角湾。但铁锁横江也挡不住苏丹进攻的欲望,他调集了整个帝国的海军,140艘战船,尝试入侵金角湾,但却收效甚微。

君士坦丁堡虽然只有只有37艘船只,且多是征用的热内亚和威尼斯的商用帆船,但是他们却却借助地形优势顶住了奥斯曼海军的一次次攻击。


《权力的游戏》君临之战即将打响,龙妈如何胜出,历史早已剧透

苏丹意识到想要靠海军正面突入金角湾很困难,必须另想办法。一天,苏丹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令人脑洞大开的方案:为什么不把船从陆地上运过去呢?

说干就干,他指挥士兵用木头做成轨道,上面抹上润滑油,把船从海上直接抬出水面,运上轨道。硬生生将战舰从陆地上送进了金角湾内部,苏丹就这样创造了一项军事行动的奇迹。

虽然在此后的战争中,苏丹的海军并没有发挥决定性作用,但兵临海墙之下的战舰,还是逼迫皇帝不得不分兵加强对沿海城墙的防守,实现了其分散东罗马帝国兵力的战略意图。

除了陆军和海军战线之外,苏丹为了能够尽快攻陷君士坦丁堡甚至还开辟了第三条战线——地道战。从五月中旬开始,苏丹指挥自己强大的工程部队,在木栅和火炮的掩护下,总共前后挖掘了14条地道。

但是守军也有精通地道战的高手,所有地道都无一例外的被发现并及时摧毁了。穆罕默德二世只能将战争的突破再次寄希望于火炮。

与此同时,城墙的修复速度越来越赶不上炮火毁灭的速度,奥斯曼人的不断进攻,让守城人员进一步减少。而反观奥斯曼阵营,士气同样低落,毕竟他们已经海陆并进,几十万大军整整围攻了君士坦丁堡50多天,但依旧没有任何实质进展,而且他们还始终在担忧西方世界可能的援军。

战争的对决最后演变成了双方士气的对决,皇帝和苏丹意志的对决,他们都快撑不下去了,只能尽快通过最后的总攻决一胜负。

苏丹和皇帝在5月28日不约而同的做了最后一次战前动员。5月29号凌晨1点,苏丹发出了进攻的信号,军队高寒着“真主、真主”向君士坦丁堡已经伤痕累累的城墙冲去,最后一轮的总攻开始了。


《权力的游戏》君临之战即将打响,龙妈如何胜出,历史早已剧透

皇帝也亲临城墙之上进行防守,他知道只要挺过这一波攻击,也许就能看到胜利的希望,君士坦丁堡的守军虽然人数较少,但是受到皇帝身先士卒的激励,他们依旧顽强的顶住了奥斯曼军队一次次的疯狂进攻。

但这一次运气没有站在东罗马一边,在激战中备受皇帝信赖和战时拥护的前线指挥官不幸深负重伤,需要回城处理伤口。就这样,在战争进行到千钧一发之际,守军看到自己的指挥官被抬下了城墙。

这是一个灾难性的细节,城墙上的守军再也坚持不住了,他们蜂拥而上,跟随自己的指挥官一起撤退了。丧失了斗志的拜占庭守军一溃千里,君士坦丁堡在坚持战斗5个小时后彻底陷落了。

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实现了伊斯兰世界的梦想,而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则音讯全无,据说死于人群的踩踏。沦陷后的君士坦丁堡遭到了无情的烧杀抢掠,毫无疑问,这天上午,这座曾经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成了人间地狱。

战前奥斯曼人修建了割喉堡、制造了最先进的火炮,而东罗马人只能一边加固城防,一边向西方求援;开战后奥斯曼人不遗余力的开辟了陆地、海洋、地道三条战线,最后在大炮的帮助下,经过将近两个月的浴血奋战,奥斯曼人终于攻入了君士坦丁堡,灭亡了拜占庭帝国。

以上就是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大致过程。希望口碑最近有点崩的权游,也能献上一场如此精彩的君临攻防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