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美味,黄河刀鱼的“消亡史”

我的家乡黄河入海口一带曾盛产一种鱼,因其形似利刀而得名。其实,刀鱼的学名叫刀鲚鱼。在黄河口,当地人称其为“倒鱼”,这大概是因其沿黄河逆流洄游的缘故。历史上,黄河几经改道,但黄河刀鱼总是顺河而去又沿河而来。

在河水常流的年代,它们生活在黄河口一带,每到春天则逆流而上。每年农历三月黄河刀鱼沿黄河溯流而上几百里,到山东东平湖产卵,孵出的幼鱼再回游到黄河口,两三年方可长成鱼。

“传说”中的美味,黄河刀鱼的“消亡史”

然而这种人间美味已经成为了“回忆”,因为现在已经很难再打到黄河刀鱼了。可能是“物依稀为贵”,所以才会有“天价刀鱼”的现象。

曾经,长江刀鱼卖出了8000元一斤的,而与长江刀鱼相媲美的黄河刀鱼也更加稀少,稀少到无市无价。尽管市场上仍有不少“黄河刀鱼”销售,但据知情人士透露,真正的黄河刀鱼近乎绝迹,差不多成了一种记忆中的美味。很多出海渔民反映,已经有很多年不曾打到过这种鱼了。

“传说”中的美味,黄河刀鱼的“消亡史”

在当地渔民的回忆中,上世纪六十年代时候的黄河刀鱼还很多,每到时令季节,一网补到几百斤也是有可能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渔民很明显感觉到黄河刀鱼的产量开始下降,到了90年代以后,黄河刀鱼已经很少了,其价格也高到了几十元一斤...

黄河刀鱼变得稀少的原因:

目前,黄河刀鱼已经很少见了,可能有渔民偶尔还能捕捞到,但基本上和“卖彩票中大奖”一样,看运气。

黄河刀鱼“近乎绝迹”的原因一方面源于人们的过渡捕捞,另一方面和早些年的黄河断流不无关系。

“传说”中的美味,黄河刀鱼的“消亡史”

黄河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断流现象,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断流日益严重,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恶性破坏,沿岸繁衍生息的生物大量减少,黄河刀鱼也受之影响几乎销声匿迹。

“传说”中的美味,黄河刀鱼的“消亡史”

随着黄河调水调沙持续进行,黄河口生态环境大大改善,黄河不再断流。为黄河刀鱼的繁衍生息,再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生态环境改善以后,希望黄河刀鱼能有重新繁衍生息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