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仕英
襄陽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流域中游,秦嶺大巴山餘脈。其貫通南北、承啟東西的地理位置,自古即為交通要輳,有七省通衢的美譽。襄陽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楚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曆史,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鐵打的襄陽、華夏第一城池、兵家必爭之地的稱號。漢水穿城而過,分出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隔漢江相望,兩城在歷史上都曾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49年以後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 劉秀,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時代。諸葛亮 對於襄樊人來說,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是“外籍”人士。但諸葛亮對襄樊的影響和為襄樊作出的貢獻,遠遠超過了“本地人”。他從13歲隨其叔父諸葛玄避亂襄陽到27歲被劉備請走,在襄樊整整生活了十四年。人們都知道,諸葛亮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天才的軍事家、偉大的思想家、著名的經濟家,是名高萬古的世之楷模,兼事君之節、開國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術於一身的“完人”,是智慧之神。可鮮為人知的是,他還是古今中外“第一玩石大師”。《三國志·諸葛亮傳》、《隆中志》、《襄陽記》、《水經注》等典籍均有記載。 龐統(179-214),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三國時期,劉備的重要謀士,才智與諸葛亮齊名,官拜軍師中郎將。在進圍雒縣時,統率眾攻城,不幸被流矢所中而亡,時年三十六歲,英年早逝。劉備悲痛萬分,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親自為其挑選墓地,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現於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城西的鹿頭山白馬關處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龐統祠墓。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後世詩人有“最尚杜工部之繫心國民”之語(《載敬堂集》)。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米芾,中國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祖籍太原,遷居襄陽。天資高邁、人物蕭散,好潔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號米顛。書畫自成一家。精於鑑別。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宋四家之一 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名員,字子胥,楚國人。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忌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帶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遂成為諸侯一霸。公元前483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齊國。太宰喜乘機進讒,說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夫差聽信讒言,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於東門之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在伍子胥死後9年,吳國果然為越所滅 。。。。。。 襄樊地區 人傑地靈 傑出人物數不勝數 以上僅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