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年前的酷吏張湯墓,在西北政法大學校區,是巧合,還是天意?

<head>/<head><body>

很偶然的機會,讓我知道了《史記·酷吏列傳》中記載的西漢御史大夫張湯的墓在今天的西安市長安區西北政法大學的南校區內,因為臨時有閒,再加上對這位先賢的極度崇敬,便乘車實地去進行了拜訪。

說起張湯西漢御史大夫,在參觀之前,我對他的故事多少還是有一些瞭解的,主要來源於《史記·酷吏列傳》。參觀過程中,張湯墓遺址陳列館的小姑娘很熱心地過來要給我介紹相關展板的內容,被我婉言謝絕,我想自己慢慢地看。

二千年前的酷吏張湯墓,在西北政法大學校區,是巧合,還是天意?

再次看張湯審鼠這個故事時,我的想法和之前有所不同,關注思考的重點不再是張湯如何去審,而是他在審完老鼠時竟然還寫了一份判詞,讓身為長安丞的父親“視文辭如老獄吏狀,大驚”,從此開始細心培養,為其日後的成就埋下了伏筆。

我們每個人看故事時的心情和思緒,都會受到自己情緒的影響,特別是當一段時間在如何實現子承父業這個話題困惑的時候,張湯的歷史啟迪我們,家庭的薰陶培養,個人的天賦努力,再加上時勢政局的要求,能成就未來那個不一樣的張湯!

二千年前的酷吏張湯墓,在西北政法大學校區,是巧合,還是天意?

歷史中,張湯和商鞅、申不害、趙禹等人,被史官定位於酷吏。這個酷,是殘酷,是隻講法令規則,是冷酷的不顧及人情;是因為他們的工作性質,大多都有與司法審判有關聯的內容;是因為他們唯國家利益至上,在打擊強權和犯罪上絕不手軟,用法主張嚴峻,冷血殺戮。再加上皇帝個人思想的善變,讓這些人很容易成為政治的犧牲品。他們這種法治思想,與當時儒家主流思想不甚相符,自然會受到時人的詬病,自然不會被正面宣揚。

關於張湯,他生活在漢武帝時代,精通律令典章,長期履職刑曹,曾撰《越宮律》二十七篇,與漢初蕭何撰寫的《九章律》、下屬趙禹撰寫的《朝律》、叔孫通撰寫的《傍章律》合稱為“漢律六十篇”,漢代律令的基本風貌至此定型,對漢代立法、司法產生過深刻影響,特別是在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治國主張中,作為將“經義決獄”實踐化的重要司法官,再加上其辦理的一些大案要案和打擊地方豪強,讓其因此成為了推動中國古代法制進程的重要人物之一。

二千年前的酷吏張湯墓,在西北政法大學校區,是巧合,還是天意?

從張湯的相關歷史記載來看,他與武則天朝中周興、來俊臣等那些為了整人而隨意羅織罪狀而令人生厭的整人專家不同。在他擔任廷尉時,朝廷每有政議,數遣其至陋巷,問其得失。史書在評價其酷烈的同時,並沒有埋沒其“推賢揚善”的優秀品格和為官清正儉樸的優良作風,雖然因用法嚴酷當上了九卿,但在施政中卻能以法律輔助行事;雖然與長安富商田甲等人私下結交,但田甲等人卻都是賢良忠義之士。

當所謂的暴秦推翻之後,漢依然承秦制,法令依然是那麼嚴酷,但在治國理念方面,卻從秦國的法家思想逐漸轉向了獨尊儒術,這既是時代向前發展的需要,也是封建專權、宗法制度、家國一體觀念、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發展要求的必然要求,儒家思想,奠定了二千年封建集權統治的根基理論。史馬遷生活的時代,是儒家思想正在被鞏固和強化的年代,作為皇家的正式編史官,他的思想、認識自然也有時代烙印。

二千年前的酷吏張湯墓,在西北政法大學校區,是巧合,還是天意?

漢武帝時,加強集權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巫蠱案(詛咒皇帝)實現的,終其一生,大概發動過四場大的巫蠱案。

第一案就是由張湯主審的皇后陳阿嬌(金屋藏嬌故事女主角)案,清理了長公主的勢力,扶持起了衛氏外戚;第二案,在衛青死後,清理了衛氏外戚,扶持起了李氏外戚;第三案,太子劉據謀反案,徹底將衛氏外戚和太子勢力清除;第四案,針對李廣利等李氏外戚,為鉤弋夫人的兒子劉弗陵上位掃清了障礙。張湯在辦完陳皇后巫蠱案後,又接著承辦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賜和江都王劉建謀反案,後被任命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太史公用“丞相空佔位,天下事皆決於湯”來形容他當時所受到的寵信。

當一個人被寵信到極致之時,也就是他的將要衰落之時。張湯被三長史誣告,武帝派了八批使者詰問,他都予以否認。當皇帝派他提拔起來的好朋友趙禹再來審問他時,他明白了武帝的心思,自殺謝罪。張湯死後,家裡沒有其他的產業,財產不超過五百金而且都是皇帝賞賜的。兄弟子侄們想厚葬他,張湯的母親說:“湯是天子的大臣,蒙受惡言誣告而死,不必厚葬。”用沒有外槨的棺材將其下葬。其後,武帝為其平反,殺了誣陷他的三個長史,並讓唆使誣陷的丞相自殺。

張湯的以死殺人,更在歷史上成就了一段傳奇!

二千年前的酷吏張湯墓,在西北政法大學校區,是巧合,還是天意?

站在張湯世系圖前,武帝朝、昭帝朝、宣帝朝的很多故事都可以被串起來。張湯的長子張賀曾在獄中保護收養過漢宣帝劉詢,次子張安世官至大司馬,執掌國家機要,更以謹慎周密著稱。張湯其後傳九世,更有多人位列三公,皆以廉潔奉公受人尊敬。

2002年,張湯墓在西北政法大學這所現代培養法律人才的南校區建設中被髮掘,讓人產生無限遐思。我們在看張湯、商鞅等人的歷史時,不能老是糾纏於酷吏這個令人生畏的稱呼,不需要再細究他們在辦案時誅殺了那麼多的人到底是對是錯,也不用考慮他到底是不是真正地值得我們崇敬的法官,我們要看到自己的認識也是侷限性的。

他們是那個年代的一群熱血之士,也是一群有理想的實幹之人,他們在國家的強盛發展上,也曾付出了努力和心血,也曾付出了生命,我們只要崇敬他們即可,而不需要過多的亂髮評論!

二千年前的酷吏張湯墓,在西北政法大學校區,是巧合,還是天意?

看完陳列館內的有關介紹後,我問工作人員,地下的墓室現在是否還在時,她們告訴我已經回填了,墓藏中出土的有關文物,絕大多數都已經送到省歷史博物館去了,這裡現在就只有這麼一館(西漢御史大夫張湯墓遺址陳列館)、一亭(廉亭)、一碑(西漢御史大夫張湯墓發掘紀念碑)、一石(西漢御史大夫張湯墓廉亭記)。

對於我們看者來講,展館裡收集、整理、展出的資料有些太少,有些遺憾。

但對於這位先賢聖哲來講,能夠在這裡重新被人們記起,已經足夠了!

二千年前的酷吏張湯墓,在西北政法大學校區,是巧合,還是天意?

《漢書·張湯傳》言湯“請博士弟子治《尚書》、《春秋》,被廷尉史,平亭疑法”。 二千多年前,張湯就特別重視培養精通儒學的專門法律人才。

今天,坐落於西北政法大學校區內的張湯墓遺址,雖然比較簡樸,但在它的周圍,卻有著這麼一群學習法律的莘莘學子的陪伴,豈不是天意,豈不是另外一種榮耀?

您怎麼看張湯這個人? (多選)
0人
0%
令人生畏的酷吏
0人
0%
令人敬畏的法官
0人
0%
清廉忠義之士
0人
0%
無恥小人
<button>投票/<button>


/<bod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