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仍長居故宮,為何13年後突然搬出?

liudongxiao


愛新覺羅·溥儀,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後世稱之為“清廢帝”或“宣統帝”,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溥儀搬出故宮的事發生在1924年。

溥儀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正月14日出生在北京醇親王府,是清宣宗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光緒三十四年冬(1908年),慈禧太后與光緒帝載湉相繼病重,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慈禧太后下旨由時年三歲的溥儀繼承大統。光緒帝駕崩後僅隔一日,慈禧太后在儀鸞殿去世。12月2日,溥儀在太和殿即位,由其生父載灃任監國攝政王,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各省紛紛響應,大清帝國風雨飄搖。內憂外亂下,清廷不得已啟用袁世凱,令其率領北洋新軍南下平叛。戰爭爆發後,華南各省相繼宣佈脫離清朝中央。最後,孫中山與袁世凱密約,若袁能使清帝退位,則孫讓大總統之位給袁。袁世凱一方面利用北洋新軍對清朝宗室進行脅迫,一方面又以清室優待條件相誘惑。經多次磋商,雙方達成優待清室條件共八款;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頒佈《退位詔書》,溥儀退位。

《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之條件》

(1)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2)清帝歲用400萬兩由民國政府撥發;

(3)清帝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4)清帝宗廟陵寢永遠奉祀,民國政府酌設立衛兵保護;

(5)光緒陵寢如制妥修,民國政府支付實用經費;

(6)宮內各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閹人;

(7)清帝私產由民國政府特別保護;

(8)原禁衛軍歸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溥儀退位了,大清朝亡了,但是很多遺老遺少卻不甘心。民國六年(1917年)6月14日前清遺臣張勳率4000定武軍進京。7月1日,張勳兵變,宣統復辟,12歲的溥儀再一次坐上了龍椅。7月3日,段祺瑞揮師討伐,僅不足半月,溥儀宣佈第二次退位。民國八年(1919年),英國人莊士敦來到紫禁城,成為溥儀的老師,教授溥儀英文、數學、世界史等知識。這一時期,溥儀大開眼界,受莊士敦的影響,思想也變得開放,他開始穿西服,騎自行車,並剪掉了辮子。民國十三年(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11月5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期間派鹿鍾麟帶兵進入紫禁城,溥儀一行被迫離宮。出宮後,溥儀住進了北府(載灃的居處),繼而於11月29日又逃進日本公使館。至此,溥儀徹底離開了生活了十幾年的紫禁城。

面對國民政府的步步緊逼,民國十四年(1925年)2月,溥儀移居天津租界張園。在租界,溥儀與清廷遺老遺少、各路軍閥及諸多西方人來往密切,他受到了極高的禮遇,甚至恢復了皇帝的稱號,他一度陶醉其中,彷彿又找到了做皇帝的感覺。兩次從皇位上退下來的不甘,現如今得到的榮耀的誘惑,在溥儀不斷加強的復辟心裡中,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用心險惡的日本多次為溥儀提供庇護和幫助,逐步取得溥儀的信任,並以在東北建立新國家且由溥儀做皇帝為誘餌,一步步拉攏溥儀走上賣國的道路。對於一心期望復辟的溥儀,在這一誘人的條件面前,幾乎毫不猶豫的答應了日本的所有要求。

民國二十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九·一八”事變,蔣介石命令張學良執行“不抵抗”政策,日軍很快佔領了東北全境。同年11月,溥儀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從天津來到奉天。次年3月1日,在日本扶持下,溥儀在東北地區建立滿洲國,自此,溥儀及滿洲國徹底淪為日本人侵華統治的工具。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已取得了決定性勝利,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並出兵中國東北,滿洲國政權頃刻間土崩瓦解;8月19日,溥儀在瀋陽機場候廳室被蘇聯紅軍逮捕,後被蘇聯政府移交給中國政府,並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受到約十年的思想再教育與勞動改造。勞教期間,溥儀認真進行改造,閱讀書籍,參加勞動,專心寫前半生的自傳,他的思想和行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59年12月4日,新中國給予溥儀特赦,這是連他本人都沒有想到的。在特赦後,溥儀先後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中央文史館參加工作,並擔任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尿毒症醫治無效去世,溥儀結束了他傳奇而又曲折的醫生。1995年,他的遺孀李淑賢將其骨灰葬於河北易縣華龍皇家陵園,即清西陵附近,溥儀也算落葉歸根了。








歷史浮沉


【真相: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仍長居故宮,13年後突然被轟出】

話說這革命黨兵不血刃的讓大清朝交了權,退了位,袁世凱可算是大功一件,他成功的忽悠隆裕皇太后主動的帶著小皇帝溥儀簽訂了《退位詔書》,讓幾百年的大清朝大廈頃刻間灰飛煙滅,但是在簽訂詔書之時,當時革命黨成立的民國政府也和隆裕就幾點退位待遇達成了幾點協議,大致的內容如下:


第一點就是溥儀皇帝退位後,仍然享用原來的尊號,而且可以永久性的居住在故宮紫禁城內,唯一的一點改變是不允許在招納太監和宮女了。


第二點是民國政府每年要支付給清式小朝廷白銀四百萬兩,並且承諾清朝的皇陵派軍隊保護,而且日後皇帝的帝陵要民國負擔修建。皇族的財產也要民國保護等等。其他的還有很多繁複的細節就不做過多的贅述了。


然而溥儀的這個好日子在簽訂條約的13年後,準確的時間為1924年11月5日上午被打破了,此時政變上臺的馮玉祥命令鹿鍾麟帶領一隊人馬來紫禁城宣讀了一個決定:即刻起限清室全體人員三小時內離開紫禁城。否則後果自負!這個時候的溥儀還想負隅頑抗,派人和鹿鍾麟周旋,這個時候,鹿鍾麟說出了幾乎讓溥儀嚇尿褲子的話:時間已經下達,如果你們不按期辦理,那麼景山上面的大炮可是不長眼睛!!!


這個時候溥儀看大勢已去,慌忙的命人趕緊收拾一下,出宮逃命去了,下面這個老照片就是和鹿鍾麟一同來的記者拍攝的溥儀離開時亂成一團的床榻,被子什麼的都沒有拿。

(這個揹著手的就是當時負責轟溥儀的鹿鍾麟,旁邊是企圖說情的遺老遺少)

(這些是被轟出來的宮女和太監們)

(這些是溥儀慌亂之中拿的行李和部分值錢的文物)

就這樣,溥儀從此便離開了紫禁城,故宮後來也被開闢成了博物院,供大家參觀遊玩。


老豬的碎碎念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滿清王朝被推翻,但根據《優待條件》,溥儀小朝廷還可以暫居紫禁城中。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這次,他決心要驅逐溥儀出宮。在徵得攝政內閣同意後,馮玉祥召集人馬召開了一次會議,決定修改之前的《優待條件》,改變為:

“一、大清宣統皇帝即日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

二、民國政府每年補助清室五十萬元,另撥兩百萬元設立北京貧民工廠,儘先收容旗籍貧民。

三、清室即日移出宮禁,以後可自由選擇住居。

四、清室之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民國酌設衛兵妥為保護。

五、清室私產歸清室完全享有,民國政府當特別保護,其一切公產應歸民國政府所有。”

當北京警備總司令鹿鍾麟帶著人馬來到紫禁城“趕”溥儀時,末代皇帝正和婉容在儲秀宮吃水果,他們不慌不忙,以各種理由拖延時間,可到了最後,當鹿謊稱駐紮在故宮和景山附近的部隊要向紫禁城開炮時,溥儀慌了,連忙收拾細軟,在軍隊的護送下離開了紫禁城。

延續百年之久的清王朝就此和紫禁城say goodbye,當時幾乎所有的太監宮女都被驅逐,據說有些太監當場就跳護城河自殺了。

在這場“驅逐皇帝”中,有這樣一段對話讓我感觸頗深:

鹿鍾麟問溥儀:“溥先生,你今後是打算做皇帝,還是要當個平民?”

溥儀答道:“我願意從今天起就當個平民。”

鹿笑了,說道:“好!那麼我就保護你。”


宮殿君


特殊的君王

溥儀皇帝,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最為特殊的一位皇帝,說他特殊,是因為他的一生遭遇了太多別人不曾遭遇的事情,比如:

退位後依舊保留皇帝尊號;

退位後依舊長期住在皇宮裡。

而溥儀的這一切遭遇,其實都因為時代的特殊性所導致。


妥協下的共和

溥儀登基那年,只有三歲。

當時光緒皇帝被人毒死,至於兇手是誰,至今仍舊存在爭議。而光緒帝駕崩半天以後,掌控中國五十多年的慈禧皇太后,也去九泉之下和她老公咸豐皇帝以及兒子同治皇帝團圓去了。

大清國的萬里江山,就這樣丟給了只有三歲的宣統皇帝。

而小孩子做皇帝,當然是不可能有效整合清帝國的統治力量,而與此同時,反清革命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到了宣統三年的時候,武昌起義爆發,很快帶動整個中國南方宣佈脫離清朝獨立,隨後不久,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


此時的中國,處於南北分立狀態:北方的大清帝國,還擁有半壁江山,而南方的中華民國,也是大清帝國所難以覆滅的力量。

此時滿清的軍權、民政和財權,都已經落在了袁世凱手裡,而袁世凱是一個頗有政治智慧的人,他一邊聯絡南京方面,要求清朝滅亡後,自己做民國大總統,另一方面,則對滿清皇族許下承諾,這承諾就包括:溥儀皇帝退位以後,皇帝尊號依舊可以保留;清朝的皇陵,民國政府派人保護;皇帝退位後,可以暫時住在紫禁城,過幾年後則搬往頤和園……

此時滿清皇族上層對於內憂外患,拿不出任何的解決方案,沒辦法,只好做出妥協。

而對於南京方面來說,讓袁世凱做大總統,本身也是一種妥協。


就這樣在雙方妥協下,中華民國成立,並且,溥儀皇帝也得以保留皇帝尊號,以及長期住在故宮。

自作孽,不可活

雖然按照當初清朝和袁世凱的協議,溥儀退位幾年後,溥儀皇帝就要搬到頤和園去住,但實際上,溥儀在故宮,一直住到民國十三年(西元1924年)左右。

之所以這樣,也和時代性有關。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政府陷入軍閥混戰的狀態,而不論是上臺的大總統,還是實際上的實力派北洋軍閥,絕大部分都和清朝有些淵源,都是溥儀皇帝的舊臣。

在當時,雖然溥儀皇帝已經退位,但是,作為舊臣逼迫故主,這話好說不好聽,因為沒哪個軍閥樂意去討這個厭,去逼迫皇帝,給自己憑空帶來沒任何好處的輿論壓力。


因此,溥儀皇帝得以在故宮,生活到民國十三年。

直到民國十三年,西北軍閥馮玉祥,受南方革命黨的思想影響,認為只要有溥儀皇帝存在,北方就不會太平,而此外,在民國六年(西元1917年),軍閥張勳曾經擁立過溥儀皇帝復位。

這一事件讓馮玉祥有了口實:當初民國政府承諾給溥儀皇帝一系列待遇,是基於皇帝自願退位的基礎上,現如今既然皇帝已經毀約復位,然後被二次推翻,那麼,民國政府就應該和溥儀皇帝重新簽約。

於是,當馮玉祥控制北京以後,立馬以滿清皇族毀約的名義,和溥儀皇帝重新簽約,其中內容包括:溥儀皇帝不得保留皇帝尊號,而是普通民國國民;溥儀皇帝也不得繼續住在紫禁城。

就這樣,溥儀皇帝闊別了居住了十餘年的故宮。


倘若當年沒有張勳復辟這一事件,馮玉祥驅逐溥儀皇帝,則有些名不正言不順,而張勳復辟,讓溥儀皇帝丟了家園。

這就叫自作孽,不可活。


藤樹先生


因為國內政局動盪不安,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混戰時代政權更迭頻繁,根本無法長久的保障紫禁城中的滿清王室小朝廷安全更別說答應的條件每年給400萬兩白銀了,軍閥馮玉祥打敗北洋政府執政派之後闖入皇宮即可下令讓溥儀搬出故宮,大軍逼迫無可奈何是一個原因,另一方面溥儀經過洋老師莊士頓的教育非常渴望自由對外面的世界一概不知認為擺脫皇宮的那套繁文縟節就可以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了。

清廷衰敗政局動盪

1.1912年,南方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在廣東發動起義聲勢浩大各省紛紛響應,北方北洋新軍實權派人物袁世凱被重新啟用他撒謊將革命局勢說的非常嚴峻,滿清統治岌岌可危已經無力迴天了主張議和簽訂合約皇帝退位保全皇室的尊嚴可以繼續待在紫禁城中。以隆裕太后和攝政王載灃為主導的清政府人心惶惶都沒有堅定意見就答應了這條於自己有利無害的建議,當時的皇帝溥儀年僅7歲根本無法自己拿主意。袁世凱安撫了南方革命黨,自己卻堂而皇之的當起了洪憲皇帝,86天之後就在鬧劇中去世,之後國內軍閥混戰戰爭頻發民不聊生。

政府無能軍閥混戰

2.北洋政府腐敗無能掌控不了局勢,只要手裡有軍隊就能打到北京城來建立政府。中國各地擁兵自重的軍閥割據一方互相攻伐,他們大多是滿清封的官員對皇帝情有獨鍾,一到皇帝溥儀過生日,結婚這些重大節日就來慶祝賀禮,即使是北洋政府的軍官也會前來這種局面是聞所未聞前所未有的。南方的革命黨心有餘而力不足即使想一改中國積貧積弱的局面但手裡面沒有軍隊,空喊口號也是無濟於事。外面戰火紛飛,皇宮內的滿清小朝廷卻是一片安靜祥和的景象不受到打擾,溥儀說話也是一言九鼎能夠貫徹下去命令。

軍隊逼迫自由嚮往

3.雖然身為皇帝但是處處受到掣肘自己想做什麼事都辦不了,身邊有一堆太監內務府大臣跟隨,唯一童年的快樂就是看樹底下螞蟻,玩蛐蛐,偶爾自己的兄弟姐妹進攻玩一玩捉迷藏解解悶,其餘時間就是與儒學大師學習四書五經,滿族,漢族文字語言。1919年,莊士頓進入紫禁城教皇帝學習英語,以及其他知識,帶去了自由,平等,西方的文化知識讓溥儀大開眼界使得他想要擺脫皇宮的各種束縛去西方遊玩一番,1924年娶到了自己的皇后婉容就與這位皇后一塊策劃要去英國留學的計劃。1925年,馮玉祥帶領西北軍打入北京城趕走了北洋總統曹錕,派遣重兵包圍了紫禁城命令溥儀以及滿清皇室搬出皇宮,只給三個小時無奈之下溥儀只得匆匆忙忙收拾行李搬到醇親王府。

溥儀當皇帝的時候只有三歲,什麼都不知道退位的時候九歲對清王朝的印象不深,是身邊的人對他恭恭敬敬讓他養尊處優知道自己皇帝的身份。北洋政府是各個軍閥組建的有很多人不滿意,誰有實力誰就可以做總統,根本不是民主選舉出來的,南方的革命黨乾著急使不上勁無法建立合法政府。強硬的馮玉祥是曹錕的手下與張作霖合作發動兵變,軟禁了這位無所作為的總統,後雙方利益不合,馮玉祥入宮趕走了皇帝。溥儀自己接受莊士頓的西方教育想要去西方留學提前做好安排秘密運送財寶出宮以備將來使用。


知史說史鑑史


溥儀1912年退位,根據優待條件"仍居宮禁"擇日"移居頤和園".

前三大殿撥給袁世凱,相當於總統府."中華帝國"時應為皇宮.

中華帝國一起,護國運動開展,袁世凱只做了80多天皇帝.

1917年,張勳復辟.紫禁城又變回大清國皇宮.

12日後復辟失敗.紫禁城又成為總統府.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清遜帝溥儀.接管故宮.

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宮博物院,至今.


妞小豬LLJ


被馮玉祥強行逐出宮。因為沒有經費預算了,各路軍閥誰也不養這個爺。


mnweijinping


馮玉祥搞的!


大道在修


中華民國不守信譽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