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歷史上戰神級別名將大排查,歡迎補充,帝王將領不在此列

個人認為歷史上戰神級別名將大排查,可能囊括不全,歡迎補充,帝王將領不在此列

孫武

春秋時期齊國人,創作了《孫子兵法》十三篇,被後人尊稱為孫子、兵聖。領兵打仗戰無不勝,和伍子胥率吳軍西破強楚。

個人認為歷史上戰神級別名將大排查,歡迎補充,帝王將領不在此列

吳起

戰國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通曉兵、法、儒三家思想。他著有軍事名著《吳子兵法》,和孫子並稱“孫吳”,被評為“東方六國八名將”之一。吳起控制魏武卒期間,和諸侯作戰76次,64次大勝,其餘均保持不敗。在後來和秦的“陰晉之戰”中,五萬武卒大破十倍於自己的五十萬秦軍,堪稱軍事奇蹟!

孫臏

著名的圍魏救趙就是他手下的經典戰役。而他和同門師兄龐涓的博弈更是經典中的經典,減灶誘敵,“龐涓死於此”。

個人認為歷史上戰神級別名將大排查,歡迎補充,帝王將領不在此列

司馬穰苴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出自此人之口,在齊國的危難之際被晏嬰(晏子)推薦向齊景公,齊景公就任命其帶兵禦敵,而第一天他就殺了監軍莊賈樹立威信,三軍戰士皆振慄。奇蹟的是,晉燕兩軍看到司馬穰苴的軍隊來之後,從兩個方向迅速撤退,實現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兵家最高境界,解除了齊國的危機。而他的軍事理論更是流傳千古,流芳百世。

白起

人稱“殺神”“人屠”,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

李牧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平生未嘗一場敗仗,和其他戰國時期武將不同,他的成績乃是和北方侵略者的戰鬥,其抗擊匈奴所取得的成績,後世之衛青霍去病也不及。一戰打敗單于主力,殺死十餘萬匈奴騎兵,匈奴元氣大傷,此後十幾年都不敢靠近趙國。後來和秦軍作戰,兩次擊潰秦軍,連王翦都不能在他手上佔到任何便宜。可惜後來被趙王殺害,被殺後三年,趙國滅亡。

廉頗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其征戰數十年,攻城無數而未嘗敗績。為人亦襟懷擔白,敢於知錯就改。他的一生,正如司馬光所言:“廉頗一身用與不用,實為趙國存亡所繫。此真可以為後代用人殷鑑矣。

王翦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橫掃六合,但在優勢資源下與李牧對峙並沒有佔得任何便宜,其軍事能力居於李牧之下。

個人認為歷史上戰神級別名將大排查,歡迎補充,帝王將領不在此列

項羽

鉅鹿之戰中破釜沉舟大破秦軍,章邯投降,奇蹟的取得了勝利。當然還有更加奇蹟的彭城之戰,以三萬兵力大敗劉邦五十六萬,將騎兵的功效發揮的淋漓盡致。即使最後的垓下之戰,也撈了一大筆墊背的。作為一名武將幾乎無可挑剔之處,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韓信

“生死兩婦人,成敗一蕭何”,“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被劉邦稱為“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發明者,謀戰的代表人物,韓信點兵多多益善,背水一戰等等典故的主角。

衛青

因姐姐衛子夫而發跡,連破匈奴,其中龍城之役大破了漢朝建立以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收復河套地區,將右賢王徹底打廢。從不結黨干預政事,體恤士卒,有很高的威望。

霍去病

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中國古代最年輕的軍事統帥,騎兵戰的三大天才之一。元朔6年,隨大將軍衛青參加漠南之戰,以票姚校尉率800輕騎遠離大軍數百里尋殲匈奴,斬獲2000餘人,戰績卓著,封冠軍侯。元狩2年,為驃騎將軍,率萬餘騎兵出隴西郡,轉戰6日,深入千餘里,斬獲近9000人。領數萬騎兵出北地郡,迂迴至祁連山一帶,襲破匈奴渾邪王、休屠王兩部,斬獲3萬餘人,以功益封5400戶。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耿弇

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四位。《後漢書·耿弇傳》裡有一句,“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嘗挫折。”

鄧禹

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首,第一個勸劉秀稱帝,謀略過人,平定河西,二十四歲就當上了大司徒,開國之後仍被重用,其後人鄧綏更是歷史上有賢名的皇太后。

班超

棄筆從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征服西域,智勇雙全,重新開通了西域,取得了“不動中國,不煩戎士,得遠夷之和,同異俗之心”的偉大功績。

周瑜

東漢末年人,屬孫權帳下,相貌英俊,溫文爾雅,文韜武略,智勇雙全,赤壁之戰聯合蜀國大敗不可一世的曹操軍,奪取荊州,奠定天下鼎足三分的局面。“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冉閔

建立冉魏政權。最為今人所知的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他是拯救了漢民族的抗胡英雄;在大混戰中,羯族與匈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

韋睿

南朝梁著名武將,世人稱之“韋虎”,太祖說他敢以數萬敵百萬,有劉秀、周瑜之風。儒將典範,諸葛亮第二。鍾離之戰完爆北魏將軍王元英、楊大眼,阻止了南北統一。

斛律光

北朝北齊名將,落雁都督,在北周和北齊的頻繁戰爭中,帶兵幾十年,未嘗敗績。北周為了對付他,散發謠言,高緯一怒把他殺了,北周從皇帝到大臣就開始彈冠相慶。他死之後沒多久,北周滅北齊。

陳慶之

南北朝第一名將,一生未嘗敗績,率領七千騎兵北送元顥,47戰克32城,抵抗數十萬大軍攻取洛陽,且回到梁便平定侯景之亂。

慕容恪

十六國時期前燕傑出政治家、軍事家,被後世譽為“十六國第一名將”。15歲統領軍隊,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官至太宰,總覽大權,卻毫無私心,平定內亂,勤於吏治,輔佐幼主,盡心盡責,成為前燕支柱,他死後前燕迅速衰落。

高炯

隋朝開國將領,開國四名將之首,平定尉遲炯叛亂,以“土狗”阻攔火筏,展現高人一等的軍事才能,還推薦韓擒虎、賀若弼等人,抵抗蕭摩訶大軍,攻入建康,俘陳叔寶。後失寵被殺。

李靖

騎兵戰天才,討伐王世充,唐平蕭銑之戰,平嶺南,平江南,滅東突厥(間接導致阿拉伯帝國的瓦解與東羅馬帝國的滅亡),反擊吐谷渾,等等載入史冊的教科書戰役都是出自他之手。

徐世績

隨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後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成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與衛國公李靖並稱。

蘇定方

唐初名將,先隨李靖徵東突厥,為陰山之戰的勝利做出了貢獻,後破西突厥,平定蔥嶺之亂,東征百濟,先後滅三國,擒三主,給了唐初一個穩定可靠的邊疆環境。

薛禮

唐朝著名將領,即薛仁貴,大器晚成的代表,三箭定天山降回紇,金山之戰降服高句麗,雁門之戰大勝突厥十萬大軍。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能讓敵人在未開戰之時就下馬跪拜的將軍,對外的民族英雄。不過殺降和大非川之敗為之塗上了汙點。

王玄策

歷史上最牛的外交官,外交團被印度基本團滅後,向尼泊爾借兵,用火牛陣擊潰印度象軍,後來繼續深入,直接滅亡中印度!上演一人滅一國的精彩事蹟。不知道比羅伯特克萊夫高到哪兒去了。

郭子儀

安史之亂後,先後擊敗安祿山、史思明,唐肅宗即位後,收復長安、洛陽,安定了唐朝局勢,是平定安史之亂頭號功臣,後平定僕固懷恩叛亂,聯合回紇破吐蕃。

李愬

教科書般的夜襲蔡州至今被人津津樂道,“懸軍奇襲,置於死地而後生”,奇襲戰的最高境界,一舉殲滅吳元濟,藩鎮割據的局面暫告結束,唐朝獲得短暫的統一和平時代。

耶律休哥

高粱河之戰大敗宋太宗趙光義,使後者受傷不能策馬,只能乘驢車狼狽而逃,他所指揮的歧溝關之戰更是給了北宋軍致命打擊,此役之後,北宋就只能轉入戰略防禦了。

岳飛

這位就不多說了,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韓世忠

抵西夏,鎮方臘,敗金兵,多次上演以少勝多的奇蹟,足見用兵之精,黃天蕩之戰,他和夫人梁紅玉一起率領八千軍大敗十萬金兵。為岳飛申冤被罷官。

吳玠

抗金名將。北宋末年入伍從軍,多次擊敗西夏軍隊,參與征討方臘,憑藉戰功多次升遷至涇原路馬步軍副總管。後來率軍在富平對抗金兵,富平之戰後退守和尚原,在和尚原以數千軍卒大敗十萬金兵之後,又在仙人關數次擊敗金兵的入侵。

孟拱

南宋末年將領,和曼施坦因並列的機動防禦大師,一生都奉獻在對外戰爭中,一人包辦南宋一半以上的防禦任務,先是聯蒙滅金,然後抵禦蒙古大軍,有他在,蒙古軍就一直無法南下。

徐達

明朝開國第一功臣,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俘虜陳友諒,克大都滅元,和王保保的戰役堪稱經典,平內亂,抗北元。

常遇春

明朝開國將領,猛將的典型代表,戰功僅次於徐達,採石磯戰役中,一人乘小船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西征陳友諒在龍灣戰役中更是立下大功,曾自稱率軍十萬便可橫掃天下,因此或稱“常十萬”。

李文忠

功勞僅次於徐達、常遇春,破張士誠,進杭州,後討伐北元,深入漠北,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均取得重大勝利。不過其兒子李景隆在靖難之役中連續犯下大錯誤導致朱棣篡位成功,這是後話。

藍玉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率領王師15萬向北征討,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朱元璋大喜過望,將之比為衛青、李靖。捕魚兒海戰役堪稱北元版靖康之恥,一點也不為過。

李如松

明朝著名將領,李成梁之子,指揮萬曆三大徵中的平定寧夏叛亂和壬辰援朝戰爭。大敗小西行長、小早川隆景、島津義弘等名將,後與韃靼交戰,戰死沙場。

戚繼光

創立鴛鴦陣,戚家軍,還有軍事作品留世,在浙江和俞大猷聯手一個月攻陷岑港,在臺州十三戰全勝,平定浙江倭寇,然後南下福建,先後蕩平三大倭巢,基本徹底平定倭寇。後調往北邊抵禦韃靼,加固長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