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子弟热血报国,却以横死街头收尾,董卓究竟做错了什么?

历史总是不公正的,至少对董卓来说,很冤!

世人皆以为董卓是大奸臣,是祸乱大汉朝政的凶手,如果没有董卓,这大汉朝绝对不会灭亡的这么快,那么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寒门子弟热血报国,却以横死街头收尾,董卓究竟做错了什么?

其实自从桓帝、灵帝执政以后,当时的社会矛盾就已经积重难返,后来的黄巾起义就是最好的明证,大汉朝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地步,而满朝公卿还为了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这样的大汉朝,就算是神仙也救不了。

后来董卓入京,也许他的初衷只是为了拯救可怜的黎民百姓,天下乱到这个地步,应该是谁的责任?百姓们辛苦种田却解决不了自己的温饱,战士们浴血搏杀却经常饿着肚子,从底层爬上的董卓,深深的知道,正是因为这些大官们的不作为,才导致了现在这个乱局。

而在十常侍和何进血拼洛阳城之后,辛辛苦苦带兵前来勤王救驾的董卓却被太尉崔烈呵斥:“有诏却兵!”意思就是让董卓从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这一句话可把董卓惹恼了,我拼死拼活保护了你们的安全,你们就这么对我?

从小在边地长大的董卓,深刻知道自己国家的内忧外患,外族人时常杀人越货,地方官员有时候又横行不法,小时候的董卓就想改变这一切,想着长大之后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

寒门子弟热血报国,却以横死街头收尾,董卓究竟做错了什么?

后来董卓就选择了参军报国这条路,在董卓生前的一封信中,就记载这样一句话:“凉州扰乱,鲸鲵未灭,此臣奋发效命之秋。”又有一句:“乐为国家奋一旦之命。”字里行间,都是一个寒门子弟的热血爱国之心。

当时董卓是大汉边地的一位将军,看着异族入侵神州,一心只想着消灭异族,还大汉朝一个朗朗乾坤,可是董卓矢志报国,国家如张让等十常侍之类的奸臣是如何对待董卓的呢?

董卓在讨伐异族於扶罗的时候,手下的士兵罢工了,因为肚子饿,好几天吃不饱饭,在古代打仗,粮食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物资,可是,董卓手下的士兵们却吃不饱饭,因为粮食被人克扣了,最后董卓带兵来到洛阳,准备为民除害,消灭十常侍。

十常侍之所以能横行不法,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自身丧尽天良,另一方面则是满朝大臣的不作为导致的,所以面对太尉崔烈的指责,董卓是怒火中烧:“我在边地拼命流血的时候,你们这些大臣们在干嘛?难道你们认为我的刀不够锋利吗?”

面对董卓的咄咄逼人,大臣们怂了,最后董卓入主洛阳城,成为万万人之上的太师,权柄一时无两,其实董卓的初衷应该是好的,既然你们不能治理这个国家,就让这个从寒门爬上来,深知民间疾苦的苦孩子来治理吧。

寒门子弟热血报国,却以横死街头收尾,董卓究竟做错了什么?

董卓的初衷的确很好,可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洛阳城里的花花世界,最后腐化了董卓这个曾经一腔热血矢志报国的大好青年,因为胡作非为,倒行逆施,最后惹得天怒人怨,以横死街头收尾,董卓到底做错了什么?

第一是寒门子弟与世家子弟的权力斗争,董卓身为寒门子弟,在朝中一点根基都没有,可是一上来就是夺权篡位,因为得不到世族们的支持,所以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是再也没有当初拳拳爱国之心,初衷没有了,理想忘记了,抱负喂狗了,董卓变成了一个只知道寻欢作乐的行尸走肉,记得不到外部世族的支持,手下人也因为看不到希望纷纷叛变,最后被吕布杀死在宫门前,以横死街头收尾也就不足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