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权威发布:两岁以下幼儿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各年龄段孩子电子产品使用说明来了

点击标题下「福建质量管理」可快速关注

世卫组织权威发布:两岁以下幼儿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各年龄段孩子电子产品使用说明来了

福建质量管理全媒体中心(公众号:福建质量管理)2019年05月08日: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卫组织关于5岁以下儿童的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的新指南》对很多家长“电子看娃”的方式提出了异议,指南建议2岁以下儿童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幕,2~5岁儿童每天接触电子屏幕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

世卫组织权威发布:两岁以下幼儿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各年龄段孩子电子产品使用说明来了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还没开始上学就已经戴上了眼镜,而校园里面,“哈利波特”们已然占据了半壁江山……

世卫组织权威发布:两岁以下幼儿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各年龄段孩子电子产品使用说明来了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

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也许有的小伙伴要说了:近视,没啥大不了啊!一副眼镜就解决了!

近视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近视发生的年龄越小,发展成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的可能性就越大。而高度近视会大大增加致盲性眼病发生的风险!

1.白内障

目前,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眼病。

且相较于普通人群,高度近视人群白内障发生年龄更小。这是因为高度近视者眼球结构及营养代谢异常,容易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发生白内障。

同时随着近视度数的增高,眼底病变会愈厉害,手术效果更差。

世卫组织权威发布:两岁以下幼儿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各年龄段孩子电子产品使用说明来了

2.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者,由于其眼球不断变大变长,巩膜不断扩张,而视网膜发育成熟后其面积是固定的,随着眼球外壁巩膜的扩张,视网膜会被拉得越来越薄,纤薄的视网膜容易撕裂,导致视网膜裂孔,从而产生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主要表现为突然视物模糊、变形、有黑影遮挡,严重者可导致失明。视网膜一旦脱离,需立即手术,以免视力进一步下降。

世卫组织权威发布:两岁以下幼儿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各年龄段孩子电子产品使用说明来了

3.青光眼

青光眼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性眼病。

据统计,高度近视者有很多人会发生青光眼,主要表现为眼压高,视力进行性下降,视野缩小。

世卫组织权威发布:两岁以下幼儿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各年龄段孩子电子产品使用说明来了

4.玻璃体病变

玻璃体病变,高度近视的并发症之一,因混浊物漂浮于玻璃体腔内,并随眼球位置而移动,使人常感觉有飞蚊的幻觉。如果感觉飞行的黑影越来越大,一定要去专业眼科医院检查。

世卫组织权威发布:两岁以下幼儿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各年龄段孩子电子产品使用说明来了

更为关键的是,就在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 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

《通知》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

儿童青少年近视后

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

近视不能治愈。

世卫组织权威发布:两岁以下幼儿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各年龄段孩子电子产品使用说明来了

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该怎么使用电子产品

其实,电子产品就像是把双刃剑。作为我们成年人,很多人都无法抵制电子产品的诱惑,就更别说孩子了。

那么,我们的孩子该如何使用电子产品,应该把握怎么样的一个度,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电子产品,如何防止孩子过度沉迷其中呢?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1-3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

为什么幼儿阶段不能接触手机呢?首先,幼儿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都应该尽量少接触手机类电子产品。

其次,有专家表示,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岁发生注意力障碍的可能性也越大。

那么,如果家有1-3岁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机中不要下载游戏,以防孩子因游戏上瘾而索要手机玩。

3.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正确认知。

世卫组织权威发布:两岁以下幼儿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各年龄段孩子电子产品使用说明来了

☞3-6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不少父母为了图一时清净,偶尔会把孩子丢给手机游戏“照看”。但3-6岁的孩子还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触游戏,极易上瘾。

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手机,如让孩子明白手机可拨打电话、可与人聊天、视频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远离手机游戏。

如果家有3-6岁的孩子,正确的做法是这样:

1.父母家人手机尽量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会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机,除了翻翻相册、拍拍照,也不会觉得有趣,自然不会一直缠着父母要手机玩。

2.积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多与孩子共读儿童读物。

3.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

☞7-12岁:针对手机问题不宜强势打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很多开始进入了叛逆期。

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会变得固执又脾气暴躁。

面对孩子沉迷手机,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用父母身份强压、用亲子关系威胁。比如有些家长对孩子说:“我说了不许玩就是不许玩!”“再玩就没你饭吃!”“再玩我就不要你了!”

其实这种方式弊大于利。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加重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

世卫组织权威发布:两岁以下幼儿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各年龄段孩子电子产品使用说明来了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我们可以这样做:

1.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可以承担家务为责罚手段。

2.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目标是“孩子停止玩手机游戏”,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机游戏”。允许孩子出现顶嘴、哭闹等不满情绪。

3.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很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我看着你玩儿完这一局,然后你就去做作业,可以吗?”

☞12-1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认知水平较高,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应坚持适当干预、合理利用。直接没收或生气吼骂、甚至是暴打一顿,都是治标不治根的做法。

电子产品就像一把双刃剑,能伤害孩子,但也能帮助孩子,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1.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

2.有了沟通和信任后,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是否可以带去学校玩、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会有怎样的惩罚等。

3.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效应。如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更方便、手机搜索学习信息等。

END

世卫组织权威发布:两岁以下幼儿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各年龄段孩子电子产品使用说明来了

往期文章

关于编辑出版2018年度第六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福州赛区)专刊的通知

关于公布2018年度第六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福州赛区)暨“片仔癀杯”品牌故事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

全国品牌故事征文全国总决赛福州赛区获三项大奖

2018年度全国品牌故事大赛(福州赛区)专刊 品牌运营战略合作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