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兩虛?如何是好?看明代名醫談允賢有何高招

中醫有“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之說。血無氣的統帥和推動,就無法到達身體需要的地方;氣無血作為基礎,氣就變成了身體裡的邪火。氣血是生命之本,是機體保持年輕活力的源泉。不論是氣質美女,還是氧氣小鮮肉,都離不開氣血的滋潤。可偏偏就有人不僅氣血不足,而且是氣血兩虛,這可如何是好?咱們看一下明代名醫談允賢有何高招,在說之前咱們先來了解一下她,大家往下看。

名醫談允賢

談允賢中國古代4位女醫之一,出生明代,醫學世家,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當地的名醫,從十來歲時即“晝夜不輟”地攻讀各種醫學典籍、著作有《女醫雜言》一書傳於世。

氣血兩虛?如何是好?看明代名醫談允賢有何高招

有一名28歲的女子,姓劉,因月經不調,元氣甚為虛弱,患了氣血兩虛的病證。她平素多勞碌,以致傷及於心,心為一身之主,如果心經虛火內動,月經則不按期而行,那麼就會更加虛弱。名醫談允賢針對她的症狀,給出調理方法,調理一段時間後病請好轉。接下來咱們說一下氣血兩虛。

何謂氣血兩虛

氣血兩虛證是指既有氣虛之象,又有血虛之症的證候。多由久病不愈,耗傷氣血,或先有血虛無以化氣所致。多表現為面色淡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神疲乏力,或有自汗,心悸失眠,舌質淡嫩,脈細弱。

氣血兩虛的原因

中醫上認為,氣血兩虛均與心、肝、腎有密切關係,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腎主骨生髓,為造血之源。如飲食失調,長期失血,外感毒邪,過度勞累,七情內傷等因素,均可影響心、肝、腎功能不足而導致氣血兩虛。

氣血兩虛?如何是好?看明代名醫談允賢有何高招

氣血兩虛的危害

1、容易衰老

氣虛兩虛的人皮膚不僅粗糙沒有光澤,還會長斑。影響美觀。

2、精神萎靡

氣血兩虛的人記憶力差,而且工作效率學習效率都不高。

3、抵抗力變差

氣血不足的人抵抗力會變得非常差特別容易生病。比如感冒等。

4、氣血不足

氣血兩虛會導致氣血不足,嚴重影響臟腑器官,甚至影響臟腑衰竭。

看名醫談允賢如何調理

氣血兩虛?如何是好?看明代名醫談允賢有何高招

上面這位女子,因月經不調,元氣甚為虛弱,患了氣血兩虛的病證。古代名醫談允賢主要通過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調理。

1、調脾胃

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靈樞·決氣》中有“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謂之血”之說,認為血液是通過脾胃運化生成的,脾有統攝血液的功能,所以調理血證必須重視調理脾胃。飲食調養可多吃南瓜、山藥、蓮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

2、養肝血

肝藏血,主疏洩,調氣機,有助脾胃運化,因此養肝血是調氣血的根本。“人臥血歸肝”,人在睡眠時,肝臟的血流量大增,有利於增強肝細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久視傷血”,所以作為現代人切忌生氣、熬夜,特別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養,防止耗傷氣血。

3、遠寒邪

“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寒邪會讓血液瘀滯,經絡不暢,氣血生化受阻,極易導致關節病變、腸胃不適或誘發咳嗽。我們應冬天注意保暖,夏季不要貪涼,遠離寒邪。

4、運動

多運動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要,不僅讓我們看起來生機勃勃面色紅潤有光澤,還有助於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更有助於脾胃將營養物質轉化為氣血,讓人吃得香、睡得好。

氣血兩虛?如何是好?看明代名醫談允賢有何高招

胖則補氣,瘦則補血

中醫認為,胖則補氣,瘦則補血。氣虛主要是由元氣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主要表現為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血虛主要是臟腑失養,表現為面色淡白或萎黃,唇舌爪甲色淡,頭暈眼花,心悸多夢,手足發麻,婦女月經量少、色淡、後期或經閉,脈細等為常見證候。

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於氣虛不足、倦怠乏力、氣急喘促。多吃小米、豬肚、胡蘿蔔和香菇,因為這些都是補氣的食物。如果出現了臉色蒼白、乏力、頭暈、心慌等血虛症狀,則可以補血。這類人可以選用黃芪、當歸按 6 :1 的比例、再加上適量大棗熬水喝。

小結一下

中醫是,辯六經,識八綱,隨病症而施藥,一人一方。任何方劑都有禁忌之處,還需在醫師辯證,不可自行盲目服用。身體諸多表症皆發於五臟,五臟不安就會導致會導致諸多病症從而五行失守,調理首要也不在於病急亂投醫一股腦的出現什麼就改善什麼的單一調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調,方可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