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尚需“治未病”

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尚需“治未病”

《黃帝內經》中,很早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民間也有句諺語:有病早治,無病早防。提早預防疾病,可以遠離大病危險。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也善於“治未病”,讓基層黨員幹部遠離“亞健康”、避免“不健康”狀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糾正“四風”工作取得重大成效,但仍面臨反彈回潮壓力,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固不化,仍未徹底根治,文山會海依然氾濫,考核過頻、過度留痕普遍存在。為此,中共中央辦公廳下發《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為基層“減負”,重點瞄準的就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在整治的同時,提前干預,防止其不斷變異和產生也同樣重要。

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未病”需找準“病根”。對黨員幹部進行全面“查體”,知病狀、明病源、通病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不同時期有不同表現,從現實情況來看,形式主義主要表現為不務實效、照本宣科、留痕不留心等,官僚主義主要表現為高高在上、不顧民情,遇事推諉、怕負責任等。其實質都是違背了黨“實事求是”原則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不除,不僅會佔用基層幹部大量的時間,也會降低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度。

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未病”需配好“良藥”。黨內組織生活,是給黨員幹部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進行整改的一劑“良方”。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黨員幹部能夠對照黨規黨章、先進先烈、負面典型等,查擺問題和根源,及時“紅紅臉”、“出出汗”,解決自身作風方面的“小問題”;通過談心談話,尤其是廉政提醒談話,可以及時瞭解掌握談心談話對象的思想動態和工作作風,也能徵詢談心談話對象對談話人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對發現的缺點和問題,及時“扯袖子”“咬耳朵”,幫助談話人達到“雙向治療”的效果。

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未病”需謹防“復發”。要想治根,就不能搞運動“一陣風”,必須深入、深刻、深遠。一方面加強教育引導,廣泛運用媒體、培訓、會議、專題、訓誡等多途徑多載體多方式,切實加強思想理念、價值觀念、能力水平、道德素養等教育培訓,不斷增強黨員幹部自我免疫力。另一方面,完善激勵機制和監督問責機制,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對作風方面存在問題的黨員、幹部進行教育提醒,對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治理,作為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形成明確的用人導向,促使黨員幹部聯繫服務群眾“零距離”、廉潔從政“零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