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侵華時,七個國家要求瓜分清朝,美國堅決不同意,是爲什麼?

樂聖傑


八國聯軍準備瓜分清朝,而美國堅決不同意,這並不是因為美國本性善良公正,而是由於美國的國家利益訴求與其他七個國家不同所導致的,正是由於這種利益上的分歧,最終才使得中國沒有像其他封建國家那樣,淪為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地。這恐怕是中國歷史上不幸中的萬幸了。

美國與其他七國在國家體制、地理位置和歷史進程上的不同,使得美國不再追求領土的擴大,轉而更加註重市場的擴張。

十九世紀時期的美國雖然與英、法、德等七國一樣,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但是他們之前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因為英、法、德等國家雖然推行資本主義制度,但是這些國家都是從封建制度轉變成為了資本主義制度,基本上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度。

此外由於這七個國家都位於地域狹窄的歐洲,因此他們對於土地的渴望格外的強烈,而且擁有一塊海外領土,對於本國經濟的發展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因此英、法、德等七國在殖民地上的追求,仍然還延續著封建君主時期思維慣性,這就導致英法德等國都希望在中國獲得一塊可以獨佔的殖民地。

但是美國與這些國家不同,與歐洲七國相比,美國建國的歷史很短,實行的是完全自由資本主義制度,再加上美國沒有君主,這就意味著過去的封建制度在美國沒有市場,再加上美國本身就地域廣大,可以輕鬆滿足美國人對土地的要求。

所以美國在對外政策中,對領土的渴望並沒有像英、法、德等七國那麼強烈。相反的是美國對清政府時期的中國市場相當感興趣,因為在清政府管理下的中國很顯然要比世界上的大多數地區要富裕,這個市場容量異常廣大,足以滿足美國商品出口的需求。

對於美國來說,一個完整的市場要比幾個破碎的市場更能保證利潤,而美國人如果支持清政府統治中國,也必然會獲得清政府的好感,從而使得本國商品可以更容易的進入這片市場,這就是美國反對列強瓜分中國的經濟動機。

鴉片戰爭時期的清政府雖然孱弱,但是總體實力仍然十分深厚,八國聯軍雖然可以短時間攻陷北京,但是想要實現對中國的完全佔領,則完全不可能。

中國和世界上的其他地區不一樣,這是一個擁有著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強大國家,在歷史上長期處於大一統狀態,這就意味著中國無論是在經濟、軍事、文化上都擁有著非常深厚的底蘊。

深厚的底蘊意味著強大的戰爭潛力,美國人意識到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是一個擁有4億多人口的強大帝國,這樣的國家雖然現在很孱弱,但是想要通過一場或者幾場戰爭就將其推倒,絕對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如果八國在中國想要滅亡瓜分中國,就必須要做好在中國長期作戰的準備,而當時的的八國想要以舉全國之力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作戰,很顯然是不可能的,拋開列強之間的鬥爭不說,就光是戰爭補給這一項就很難保證。

因此列強想要瓜分中國,在當時是一個非常狂妄的想法,想要實現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而且如果戰爭加劇,反而很有可能會造成中華民族的覺醒,這是列強們所難以接受的,美國人很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下定決心決絕瓜分中國的計劃。

美國是列強中的後起之秀,因此美國想要崛起就必須要削弱列強,而減少列強佔有殖民地,是其中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

在19世紀,美國是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個國家由於缺乏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深厚底蘊,因此與當時的英、法、德等一流強國相比,還能算是一個二流強國。

這就意味著如果美國在對待清政府的問題上,完全跟隨英、法、德等列強的想法,那麼美國在這場瓜分盛宴上能夠獲得比其他國家更多的好處,很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英、法、德等老牌列強絕對不會同意。

既然美國不能佔有更多的好處,那麼不如轉而和清政府合作,將整個餐桌掀掉讓所有人都拿不到好處,然後美國就可以以此為由向清政府尋求其他的利益支持。

美國這樣做實際上就等於是從另一個角度實現了打擊了其他列強,也同時實現了獨佔中國利益的目標,這種“一石二鳥”的想法,很顯然是值得美國人去謀劃的。

所以美國在此次事件中,選擇與清政府合作,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從國家戰略上實現對歐洲老牌列強的削弱,否則美國僅依靠本國經濟發展,想要短時間內追上這些列強,是一個不現實的想法。

美國與對手合作削弱盟友,其實也是大國謀略中的一個“常規動作”,這並不是因為美國“天然正義”,或者美國的治國理念就是“公正、和平”,實際上在美國披著的這層外衣下面,所包含的則是赤裸裸的國家利益在其中,美國想要崛起,就必須要這麼做,這也就是我們今天為什麼經常說“政治無對錯”這句話的原因。


落下m


看頭條就知道美分有多可怕,什麼美國堅決不同意瓜分中國,美國第一個帶頭退回庚子賠款,美國援建清華大學……我能說美國做這一切,都不是為了讓中國強大,而是一切為了自己利益嗎?



八國聯軍侵華後,美國在瓜分中國上一點好處撈不著,所以才強烈反對瓜分

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早在1848年鴉片戰爭就開始了,50年的時間裡,俄、法、英、日等國在中國通過建立租界、強佔租借地、劃分“勢力範圍”等手段,掀起了一股瓜分中國的狂潮,導致我們中國的領土、主權遭到嚴重破壞。

到八國聯軍侵華前,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實際上已經形成,當時人繪製的《時局圖》就生動呈現了這一點。

但在這些地盤劃分中,唯獨沒有美國的位置。

美國是西方列強中建國最晚的,跟英國、俄國相比,美國當時只是一個喜歡做買賣的國家,雖然經濟實力很強,但軍事實力還不算強,所以八國聯軍侵華時,它出兵不多,不算主力。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束後,腐朽的清政府開始和列強談判。按照原來的慣例,仍然是割地賠款,租借土地老一套,但當時列強各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其實已經分割完畢了,幾個主要帝國主義都各有各的地盤,只有美國除外。

美國盯上中國這塊市場比較晚,他最開始一直忙著和西班牙打美西戰爭搶菲律賓,等過來中國和列強搶肉吃的時候卻發現,美國人發現中國這塊肥肉已經被分割完畢,沒自己份兒了。

美國人狡猾的狠,一看沒地盤搶了,和列強開戰自己軍力又不行,便退而求其次,逼迫中國開放通商口岸,讓自己享受“最惠國待遇”,通過和中國“做生意”,憑藉自己超強的經濟實力,從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攫取利益。

但如果列強更進一步,全部把中國瓜分掉,讓中國領土成為他們各自的一部分,美國勢必就無法實現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了。


所以美國強烈反對進一步瓜分中國,而是向列強照會說:大家都不要吵了!眼光放長遠點!咱不能一下子把羊殺死分羊吃,而應該把羊養肥了,然後剪羊毛,長期收益。

列強一聽,好有道理啊,咱們還是薅羊毛吧!

於是美國靠著忽悠列強,實現了自己的戰略意圖,成為美國利益最大化的生動實踐。

即便美國同意,列強也瓜分不了中國!

其實,即便美國不反對列強進一步瓜分中國,列強也無法像瓜分波蘭一樣瓜分中國。

瓜分中國是要有條件的,這些條件在當時都不具備,即便美國贊成,也無法實現。


第一,中國太大,不是那麼容易被瓜分的。八國聯軍中,英、美、法、德、俄、日、奧、意、匈等,都和中國相隔萬里,只有俄國與中國接壤。可以說,當時的英、美、法、德等列強都不具體瓜分並長期佔據中國的條件,即便瓜分後,也無法實現長期穩固佔有之目的。

第二,通商與殖民地更符合列強利益。所謂的瓜分中國,不過是一時衝動的建議,距離付諸實施還有很大差距。一旦如果真要瓜分中國,必定把中國逼入絕境,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一定會迸發出強大的反抗,到時就算是。與其如此,還不如養著羊,等著薅羊毛。

第三,列強之間的制衡。歐美列強本來就貌合神離,一旦明確徹底瓜分中國後,他們的利益衝突和矛盾必定更加升級,更加公開化、表面化,所以瓜分中國不如維持現狀,只有日本這個死對頭意見最為強烈,強烈要求把中國徹底搞垮,但別人都反對時,他也沒辦法。


中國近百年的屈辱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真理永遠在大炮的射程之內。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不管是哪個國家都曾擔任過赤裸裸的侵略者,我們永遠都不能忘卻那段屈辱的歷史!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實際上,這是八國聯軍侵華之前的事,所謂的七個國家瓜分清朝,其實是五個國家劃分勢力範圍的事。我們先看看這個五個國家的勢力範圍,見上圖。而這種讓清朝喪失主權的勢力範圍在1899年都完成了。

福垊還看到另外一個版本的五國列強劃分勢力範圍的地圖,這幅地圖比上圖更可怕。因為是完全劃分殆盡,詳情見上圖。美國也想劃分勢力範圍呀,但美國本土離我國的本土較遠,而且直到1898年美國才把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賓搶奪了過來。可這時清朝輕則是圖一,重則是圖二。福垊的感覺圖二的可能非常大,因為當時俄、英、法、德、日已經把大清給劃分殆盡。做為新興的三流國家美國,對清朝的土地也很有想法,然而人家都劃完了咋辦?

1899年美國的國務卿曾經林肯總統的私人秘書約翰·米爾頓·海伊搞起了兩面派,一方面向列強照會承認列強在清朝的勢力範圍以及在華特權,另一方面也承認清朝的主權完整。其實美國拿下菲律賓的目的也是為了侵略清朝,只不過來晚一步。他們很想奪取清朝的海灣,哪怕像德國一樣,弄一塊靠著海邊的勢力範圍也好啊。然而自己畢竟是三流國家,打誰都不好,更何況其國民還一直反戰呢!美國的想法就是,我兩邊討好才能以最小代價實現左右逢源。果不其然,列強對於美國承認其勢力範圍表示高興,清朝對於其尊重主權完整也很開心。都成勢力範圍了,還主權完整?不過還真算,詳細繼續看下文。

於是美國開始提條件了。美國要求要有錢大家賺,來晚了吃不上肉總得喝點湯吧。提出門戶開放,貿易均等。列強們不同意了,你憑什麼一個照會就要喝湯啊!而且還不能把勢力範圍變成殖民地或領土。現在英國是美國的小老弟,那是美國可是英國的小老弟。英國說小老弟不怕,老鐵乾了這碗湯。眾列強看日不落大英帝國都答應了,咱們還說啥,就給了順水人情,反正虧得都是他清朝。門戶開放雖然讓清朝進一步喪失經濟利益,但也避免了列強們進一步瓜分。因為美國得到了好處,美國在1899年又進一步照會各國要尊重清朝的主權完整、

維護列強條約及公法權利、保障列強在華的商業平等的原則。

門戶開放使清朝喪失了經濟主權,卻也避免了被瓜分的危險。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勢力範圍只是勢力範圍,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領土瓜分。如果沒有門戶開放尊重清朝主權,那麼他們的勢力範圍會變成殖民地甚至是其領土。當然變成他們的殖民地和領土,他們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但我們付出的代價更大。從這方面來講,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客觀上利強利己利清。這就如同後來日俄戰爭一樣,日本戰爭本來為了自己,但也避免了東北被俄國吃掉,不過東北也成了日本的勢力範圍。見上圖,(福垊以為這圖應該是日俄戰爭後的地圖)。

故而題主所問的八國聯軍七國瓜分中國的題目是不正確的,當然八國聯軍侵略後簽訂的《辛丑條約》更加劇了清朝的滅亡。福垊需要說明的是美國退回庚子賠款,讓我們興辦教育,也算仗義,至少不太壞。謝謝大家。


福垊


美國自建國以來,未侵佔過任何國家的領土,這是事實。

美國只要市場,不要領土。

現在也一樣,川普拋棄w丅o,就是為了逼各國對他充分地開放市場,因為他認為美國已經對別國充分開放市場很久了。


鄧海燕20


美國副總統彭斯10月4日的演講中也說,美國曆史上對中國是非常友好的,建國之後就和中國保持著友好的貿易往來,在晚清中國風雨飄搖之際,美國又力主維護中國主權完整,大量美國傳教士在中國也做了許多工作。其實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解放戰爭期間,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的對華政策白皮書裡就是這麼說的,彭斯只是老調重彈而已。

彭斯和艾奇遜的白皮書裡說的所謂美國力主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主要指的就是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之際,美國反對列強瓜分中國,將中國變為直接殖民地,而堅持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的政策。當然,最後列強確實也放棄了瓜分中國的企圖,沒有把中國直接變為殖民地,而是在勒索了高額賠償之後,也就是庚子條約之後,就撤兵了,讓清朝繼續統治中國。

但之所以會出現這個結果,並不是美國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結果,而是當時比較複雜的國際政治鬥爭形勢的影響。實際上,當時八國聯軍的兵力有限,能夠在大沽口登陸,一路打進北京,也和中國當時的國內政治形勢有關係,追擊出逃的慈禧太后就已經十分費力,要說完全徹底擊敗中國軍隊,將中國變成殖民地,他們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比如說,在八國聯軍入侵期間,近在咫尺的北洋軍是當時中國軍隊中裝備最先進的軍隊,但因為袁世凱參加了東南互保,所以北洋軍並沒有出動,參加對八國聯軍的作戰。除了北洋軍之外,其它的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人,也都參加了東南互保,而沒有參加對八國聯軍的作戰,但這些督撫都是當時國內實力最強、政治影響最大而且轄區最為富庶的地區。

參加東南互保的這些清朝督撫們可以坐視八國聯軍把慈禧太后和光緒帝趕出北京,但他們絕對不會坐視不管。甚至可以反過來想想,如果八國聯軍真的在攻破北京之後,抓住了光緒帝和慈禧太后,東南互保的清朝督撫們也不能坐視不管,而必須出面乃至參戰。東南互保的督撫們可以說慈禧太后主動宣戰是亂命,但如果到了光緒和慈禧太后的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脅了,恐怕他們也坐不住。

也就是說,以八國聯軍當時已經投入的兵力來說,擊敗義和團和董福祥沒有問題,但要再繼續深入追擊,他們是完全沒有這個能力的。更重要的是,即便當時列強達成一致,要瓜分中國,他們也必須顧及當時歐洲內部一點就著的內部紛爭,真正能夠投入到中國戰場的兵力不可能太多。作為當時已經崛起為東亞強國的日本,更是將中國視為志在必得的禁臠,不會坐視歐洲列強染指。

而從美國自身來說,提出維護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拒絕接受把中國變為直接殖民地的方案,也是因為,如果按照這個方案瓜分中國,以美國當時的實力,也沒有能力從中分到多少。因為美國1898年和西班牙爆發美西戰爭時,美國國內才發現,從南北戰爭結束以來的三十多年,美國沒有經歷過戰爭,軍事經驗缺乏,常備軍規模很小,戰爭爆發之後才開始緊急增加徵召,擴大軍隊規模。

雖然美國在古巴和菲律賓先後擊敗了西班牙,取得了美西戰爭的勝利,但以美國當時的軍事實力而言,付出的代價也是不低的。更重要的則是,在菲律賓,美國遇到了菲律賓當地人的頑強而持續的抵抗,美國為鎮壓菲律賓的抵抗也付出了很高的代價。從1898年美軍登陸菲律賓到最終徹底佔領菲律賓,美國先後經歷了三年的戰爭,在菲律賓投入了6.5萬人的軍隊,也是相當吃力的。

也就是說,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時候,美國正在全力消化美西戰爭的勝利果實,因為從西班牙手中剛奪取的殖民地古巴、聖地亞哥、關島、波多黎各和菲律賓等地還需要美國接管,而美國在此之前並沒有海外殖民地,佔領海外殖民地對美國來說,還是個全新的課題,無論是軍事鎮壓當地的民眾反抗,還是建立統治,都要摸索經驗。而在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時候,美國在外交政策上還沒有完全擺脫孤立主義的思維,沒有準備。

此外,雖然美國自1896年就已經成為當時世界的第一大資本主義經濟強國,但美國作為資本主義世界的後起之秀,發展模式和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並不完全相同。老牌帝國主義強國如英法,他們的崛起是依賴於在殖民地進行經濟掠奪的,而美國當時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強國,所以美國更需要自由貿易,也就是通過形式上平等的自由貿易,就能夠從其它國家和地區獲取高額利潤,並不需要過多的建立直接的殖民地。

美國這種外交政策思路反應在對華政策上,則是當時美國堅持的“門戶開放、利益均沾”政策。實際上,這時候美國的外交政策思路調整還沒完成,所以對華政策也沒有調整。因為美國只需要通過與中國進行貿易,就能夠獲得高額利潤,而英法等列強在已經完成工業革命之後,也正處在高速發展期,同樣更願意與一個“對外投降、對內鎮壓”的清政府打交道,進行貿易,直接佔領中國並建立殖民地的意願並沒有那麼強烈。

美國的對華外交政策框架調整真正完成,是在1910年代之後,也就是在日本的崛起已經威脅到了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霸權的時候,美國才開始形成了對華政策的完整框架,也就是保持儘可能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保持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不被變成其它國家的殖民地,但同時美國給自己設置的達成這個目標的前提是不直接在中國投入軍事力量,不直接干預中國內政。很顯然,這完全是為了應對日本崛起,避免日本完全佔領中國,這是美國戰略利益的需要,而不是美國發什麼善心,更不是所謂美國對華友好的歷史證據。


蕭武


列強入侵清朝,要將清朝這塊大蛋糕切的四分五裂,俄國說我要東北和西北、日本說我要東北和灣灣、德國說我要山東、英國說我要福建、廣東……還有西藏,法國說那我就要雲南和廣西吧!

(清朝行政區化)

就在大刀要切下去的時候,美國踩著七彩祥雲來到跟前,說:“你們怎麼能這樣?一個個好端端的國家,多麼美麗的蛋糕,你們忍心將它切了?”

(列強瓜分中國)

1900年7月3日,美國公佈《美國的政策與目的說明》

通告駐華列國使團:“這個解決方案的目的是能夠給中國帶來永久的安全與和平,維護中國領土與管理完整,保護一切友好國家在條約和國際法保證下一切權利,維護世界各國與中華帝國各地(之間)的平等、公正貿易的原則。”

是不是難以想象美國會說出這樣的話?

確實,在當時美國是扮演了一個“好友”的角色,他們與各國列強進行“艱苦”的談判,成效顯著,列強也因此放棄了瓜分清朝的想法,同時還保證了清朝的統一。

(美國從中周旋)

不僅如此,美國還在談判賠款的時候,一再壓低自己和其他列強的賠款數額和利息。

也正因為如此,在滿清危難之際,美國伸出了他的雙手,幫助清朝度過難關。

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從1907年開始,美國竟然將超出美國公司和個人實際損失之外的多餘賠款全數退還中國。

還將一部分庚子賠款幫助中國建立清華學堂,也就是如今的清華大學。美國這樣的做法讓其他列強看到了更深遠的利益,於是紛紛效仿美國,從而減輕了清朝的賠款負擔。

(列強代表)

這把曾國藩和李鴻章高興的不行。

曾國藩說:“米人秉性醇厚,與中國常思效順之心。”

李鴻章稱:“要多依靠美國,美國這個國家與其他洋人國家不同,講道理,重信義。”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美國還挺夠意思的,至少讓清朝沒有被瓜分的凌亂不堪,可是美國為什麼要這麼做?難道真的是和清朝是好朋友?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美國之所以這樣做,無非是從自身的利益為出發點。

一是當時的美國和清朝有著很大的貿易往來,美國也因此多次獲取了高額利潤,要是在這個時候清朝被列強瓜分了,美國的利益嚴重的話會徹底失去,輕則大幅度下降,這才是美國幫助清朝說話,遏制列強瓜分中國的原因。

二是因為兩國首腦做了一次“筆友”,因為光緒經常給美國總統寫信,信中說到希望美國可以幫助自己,讓清朝的領土不會被瓜分。

美國總統回信稱可以幫助,但前提是清政府必須保證美國的利益,這才讓美國在談判的過程中,不遺餘力的支持清政府,遏制其他國家。美國還讓列強不要瓜分領土,減少賠款,但是列強似乎並沒有聽進去,而是讓清政府割讓領土,賠款鉅額。

所以說無利不起早,要是沒有利益美國又怎麼會幫助清政府?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羽評郡主


清朝時期,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其中有三個國家來協助,實際上有11個國家得到賠償,這就是庚子賠款的傳說,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恥辱史,是清朝滅亡的原因之一,從此中國積弱極貧一蹶不振,過上了捱打的日子。

1900年以英、法、德、意、日、奧、美、俄等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打到了北京,雖然義和團聲勢浩大,因為清朝慈禧的軟弱,最終沒有遏制住八國聯軍 ,清朝被迫與八國聯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賠償了4.5億銀兩,既庚子賠款。

首先提出瓜分中國的是英國,美國是不同意的,後來沒有瓜分成,英國人不甘心,找個理由又發起了鴉片戰爭,直到打敗了清朝,割讓了香港又賠了白銀。


八國聯軍侵佔清朝 的時侯,其實美國是英國和法國邀請來的,在賠償的問題上,據說美國只要了一半,也是拿去創立了清華,這是事實,有庚子賠款為證,不過沒賠錢卻賠了人,當時的辛丑條約上沒有記載。

放棄了賠償,但是從中國徵得了百萬勞工到美國的舊金山去勞役,現在翻開歷史來還能查到,所以現在美國的華裔,是全世界最多的國家,主要是那個時候遷徒過去的。



美國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無非是這幾個方面。1、當時的義和團勇士,抗擊八國聯軍十分勇猛,那場面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美國人看了之後深有感觸。2、當時的美國人口不多,國內的事都沒有處理好,哪有力量來瓜分中國,況且瓜分之後很難控制。3、既然美國不打算來瓜分,也不想眼睜睜看到那七國搶掉這塊肥肉,就有了這個做法。

美國打著民主招牌,暗中卻從中國徵去了上百萬奴役,陸陸續續的送到美國各海岸去勞役,為美國的強大起到重要的作用。後來的西方國家看到美國的這種民主,能帶來巨大的利益 ,也都效仿起來,看看現在的西方國家,都是從外輸入勞工,所謂的移民,也要被撥了一層皮,還是次等公民不入主流。


知多乎


1900年,義和團運動達到了頂峰,他們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獲取了慈禧的信任,於是進駐北京。由於義和團在直隸和京津地帶發展迅猛,英、法、美、俄等國要求清政府取締義和團運動,並且予以鎮壓。



清政府希望義和團可以將洋人趕出去,所以對列強的要求置之不理。最終演變成了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運動為藉口,出兵瓜分、掠奪中國的情況。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城,這時八國之中有七個國家同意分割中國,包括英、法、俄、德、日、意、奧。只有美國一個國家不同意。至於美國不同意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不符合本國的利益。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英、俄、德三國是當時八國聯軍中最強的國家,他們出於自身的考慮,決定把中國分為八個部分。而他們三個必然會佔據其中最好的三個部分,其他五國只能分到比較差的部分。

當時的俄國是侵略中國最積極的國家,派出軍隊攻入北京掠奪的同時,還派出了18萬大軍入侵我國東北地區,製造了海蘭泡慘案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並且在1900年10月佔領了奉天、錦州、鐵嶺等重要城市。

而當時的德國也佔領了山東半島,英國作為最早入侵中國的國家,其勢力範圍更是遍及整個長江以南。



正所謂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美國當時的實力並不是列強中的佼佼者,因此深知一旦分割中國,自己能夠得到的也只是一塊貧弱的領地,不符合自己的利益預期。所以美國為了使利益最大化,提出了讓中國開放通商口岸,通過商業活動壓榨中國財富的方式。

這個建議提出之後,得到了大部分侵華國家的同意。原因在於除去英、德、俄之外,其他五國根本沒有能力分割中國領土。而且分割中國領土後,戰爭賠款的問題也無法解決。



最後經過協商,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億兩。值得注意的是,八國個國家出兵侵華,最終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時是11個國家。


我是越關


現時,在社會主義的語境下,標誌著資本主義國家變成“英帝”“美帝”“日帝”的有三個標誌:美西戰爭,日俄戰爭,布匿戰爭。美國美帝,美國進入帝國主義便是在美西戰爭之後,牢牢地掌握住了菲律賓與古巴等一大批西班牙的地盤,從此一步步走向制霸全球。可曾幾何時,在僅僅數年前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之中,美國是明確提出反對八國瓜分清朝的國家,難道成為美帝前的美國這麼慈悲嗎?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只有永恆的利益,因此美國反對瓜分清朝的原因絕對不是慈悲那麼簡單。


美國在冷戰前確實是自由世界的標杆,美國多年來將門戶開放,機會均等作為一個標杆。雖然我國在當時是被開放的國家,比起同期的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無疑心慈手軟許多。今日有這麼一個論點:佔據中國最多土地的某國是中國最好的朋友,而沒有佔據一絲中國土地的某國卻是中國的敵人,便表明了第三世界國家民族主義感強烈的國民對帝國主義及站在帝國主義肩膀上國家的態度:不看你什麼主張,只看你做過什麼。想當年新華日報還給美國獨立日發表過祝賀刊號,稱美國是自由的土地,全世界人民的嚮往。

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何美國會反對瓜分清朝呢?通過家喻戶曉得“時局圖”就能看出一二。代表日本的太陽照耀著朝鮮半島,熊盤踞在北方,德國香腸鉤住了山東,英國老虎在華東趴伏,法國青蛙盤踞華南,而美國鷹只能在大洋上望陸興嘆。當時的美國由於缺少前進基地,無法控制孤懸海外的殖民地,但是又想在中國獲取權益,於是提出了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原則,就算無法割地也要分幾塊肉下來。


霹靂火軍事


我從政治學角度,分析美國在1900年前後處理中國事務的原則。

美國能夠強大的原因之一,是它源源不斷的產生一代又一代有長遠的發展戰略目光的偉大政治家。在1897年,這個傳統之火又是交到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手中,威廉.麥金萊和他的副總統老羅斯福。作為共和黨,他的全球戰略與對華政策也是得到朝野的支持。

美國外交政策,是從華盛頓以後的孤立主義,儘量置身於亞歐大陸外國的糾紛之外,不管是敵是友,不干預他國的內政事務。而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是他的後院,則是干涉主義為主。美國的外交政策一直在微調,當時基調為:公正無私,珍惜美國的榮譽,顧及在全球各地的美囯公民的合法權益。請注意,不是美國和美國政府在世界各地的權益。當時微調的方法是,力求公正合理,不貪圖額外所得,也是不失去應得的,反對戰爭征服他國,反對領土掠奪和侵略。和平在所有的可能情況之前,都比戰爭更為可取。

基於這一原則和對中國事務和未來戰略分析,在1899年,美國政府發表聲明,希望歐洲大陸列強尊重大清帝國的主權,經濟上促進商業的發展,在大清帝國的利益由各國共同均沾不得獨佔,促進經濟開放和商業開發。這就是著名的“門戶開放政策”。

1900年,大清帝國爆發義和團運動,大清向歐美各國宣戰。八國聯軍以保護使團和僑民為由侵入大清帝國。由於已經制定了對大清帝國的總體原則,美國人認為他們維護主權促進大陸中國地區方面,扮演了一個光榮的角色。在之後的處理後果上,也是力求適度和公正。因此在1908年以庚子賠款退款,促進大清帝國的學生去美國留學。再強調一句,長期以來,美國是保護本國公民以及公司在全球正當的合法利益,而不是國家和政府在全球的利益。至於大清帝國的內政,美國政府無心無力也是無意無法幫助和干涉。

應該認為,百年以前制定的對華政策仍然在生效,只是現在略有微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