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的歷史還原,可能隱藏著更深的真相,堪稱經典營銷案例

三顧茅廬,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之一了。其中,諸葛亮能享受到劉備三顧的待遇,真的是讓古今不少文人謀士羨慕不已。那麼,這件事情的背後,是否隱藏著更深的真相呢?如果有,那會是什麼樣子呢?

在整個事件中,有一個疑點,諸葛亮為什麼會認定劉備可以三顧茅廬?當然,在還原整個事件之前,我們要梳理清三個問題,諸葛亮是否想出山?諸葛亮心目中的主公是誰?諸葛亮為他自己的求職做了什麼準備?

三顧茅廬的歷史還原,可能隱藏著更深的真相,堪稱經典營銷案例

對於第一個問題,諸葛亮自己的答覆是,“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但是,這個答案顯然是自謙的,因為一個不求聞達於諸侯的人怎麼會把管仲,樂毅作為自己的人生志向呢?而且諸葛亮也算是世家大族,祖上累世都是官員,而且還娶了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這裡可有門道,因為黃承彥和劉表是連襟,也就是說,諸葛亮和劉表搭上了關係。而且後來劉琦問計於諸葛亮,這麼私密的家事都可以向諸葛亮諮詢,可見關係絕對不一般。由此可見,諸葛亮絕對不會是想當個宅男,在臥龍崗種一輩子地。

三顧茅廬的歷史還原,可能隱藏著更深的真相,堪稱經典營銷案例

那麼,他想投靠誰呢?這個問題我們只能邊排除邊選,首先劉璋,張魯,馬超就可以排除,第一是地方遠,第二是諸葛亮看不上,在隆中對中明確指出了劉璋不能用人。其次曹操也可以排除,因為第一,對於諸葛亮來說,離家遠,第二,曹操集團是個可以比如成上市公司,內部體制已經完善了,想升職很難。而且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大哥去了孫權那裡,自己和劉表劉琦關係那麼好,而唯獨在曹操那裡沒有佈下任何棋子。所以諸葛亮應該沒有去曹操那裡的打算。那麼為什麼不投靠劉表呢?恐怕是因為通過接觸,諸葛亮發現劉表沒有太多實權,權利都集中在蔡氏家族手裡,而且這時候的劉表已經老了,沒有什麼作為。劉琦和劉琮誰即位不明朗,劉琦是長,劉琮有蔡氏支持,而且諸葛亮和蔡氏家族還有那麼一點點關係。

這時候的諸葛亮,應該也處於人生的迷茫階段,是去孫權那裡,跟著哥哥混,還是等劉表的繼任者確立,輔佐劉氏呢?然而這個時候,劉備登場了。

三顧茅廬的歷史還原,可能隱藏著更深的真相,堪稱經典營銷案例

劉備到新野之後,很多當地的人才紛紛前去歸附。這可以說明,劉備名聲還是不錯的。諸葛亮可能也就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放棄猶豫,選擇劉備的。那麼,他就願意這麼幹等著嗎?肯定不會,因為劉備遠道而來,根本不知道諸葛亮這麼號人物。

所以,諸葛亮第一,想去劉備那裡求職;第二,想實現人生抱負,成為管仲樂毅式人物。所以他極有可能用了個計策,就是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徐庶,一起演了一齣戲。先讓徐庶去投靠劉備,然後讓徐庶介紹自己,提高自己的身價,再讓劉備主動來訪,並故意兩次不見,第三次再和劉備兩人一拍即合。

三顧茅廬的歷史還原,可能隱藏著更深的真相,堪稱經典營銷案例

我們再回顧下歷史,徐庶見到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就提到諸葛亮是臥龍,劉備回覆是,“與君俱來。”意思是讓他和你一起過來,可見劉備不知道諸葛亮,而且徐庶的第一次推薦並沒有引起劉備的重視。然後徐庶勸劉備親自去拜訪,但是,在這幾次拜訪中,徐庶一次也沒有跟著劉備一起出發。因為他極有可能就是諸葛亮的托兒,知道不在,或者就是和諸葛亮早有串通,避免嫌疑。否則一心一意為劉備出謀劃策, 肯定和劉備一起去。最後諸葛亮在第三次的時候才答應劉備選擇出山。需要注意的是,羅貫中可能猜到了這是個套路了,所以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顛倒了一個時間順序,就是把徐庶離開劉備的時間給提前了。在歷史上,徐庶是在諸葛亮出山,曹操南征時候,劉備樊城兵敗投降的曹操,而小說中,徐庶先投曹操才推薦諸葛亮,成功避免了嫌疑。

三顧茅廬的歷史還原,可能隱藏著更深的真相,堪稱經典營銷案例

可能真是的歷史就是,諸葛亮為了抬高自己的身價,使用了這個計策,讓劉備主動三顧茅廬。雖然這個故事可能並不美好,但是可以說是營銷的經典案例之一,而且也更加的真實可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