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上的“三顧茅廬”和羅貫中有別

史書上的“三顧茅廬”和羅貫中有別

《三國志》說劉備找諸葛亮‘凡三往,乃見’,僅五字而已,不太詳細。

《魏略》建安十二年,曹操統一北部,諸葛亮去見劉備,但劉備不認識,作為一般人才對待。諸葛亮主動說明時局,並作分析。

《魏略》和《三國志》說法相沖突,但《出師表》中記載“三顧茅廬”,印證《三國志》的說法,那事實是怎樣呢?

史書上的“三顧茅廬”和羅貫中有別

小編認為:在當時,諸葛亮並未為世人所知,更不知其才能,不然曹操、袁紹、孫權都會去請能人出山,輔佐大業。而劉備乃世之梟雄,天下不管如何看待此人,但是都知道劉備此人。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自薦的可能性較大。但是,《魏略》中說,劉備並未識此人之能賢,因此冷落了諸葛亮(對鳳雛先生也是如此),諸葛亮遂隱居隆中,隨著諸葛亮對時局的認識一一印證,或者其他事件讓劉備認識到了諸葛亮的才能,這才出現了“三顧茅廬”,這樣史書之間的差異以及和羅貫中小說中的事實才真正聯繫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