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假如太子朱標仍在,那麼朱棣造反可以成功嗎?你怎麼看?

司馬公昭


明朝有著自己非常嚴格的繼承製度,那就是嫡長子的繼承製。朱元璋打下天下登上皇位之後,就把他和馬皇后生下來的長子冊立為皇太子,那個時候的朱標才剛剛13歲。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來說正是貪玩無慮的時候,但是他卻被安排為將來這個國家未來的掌舵人。太祖之所以剛剛做了皇帝就這麼做,其實也是心裡對自己的皇后,這個一直幫助扶持他的女人的一個交代。以此來讓她放心,也不枉吃苦多年,算是給她吃了一個定心丸吧。



立了太子之後,當然要為年幼的太子請名師任教,當時給太子當師傅的是朝廷裡面最有學問的一個宋濂。於宋濂為首的這幫老師的教導之下,繼承大明的皇帝之位也是理所當然。但是給皇帝當太子,可不是我們普通家庭中的兒子。大家想一想皇帝家裡老子跟兒子那是一種什麼關係?於是他每天都在戰戰兢兢中度過。

如果我們現在每天都這樣生活的話,會不會得病呢?心理上的壓力也會把他壓垮,大家看看社會中那麼多跳樓自殺的人,其實他們就是在無助的情況下選擇離開。自然最終太子也是變得悶悶不樂,在1392年5月17日終於離開了人世。還沒有當皇帝就死了,對於太祖來說這種白頭髮的人送黑頭髮人的感覺痛徹心扉呀,雖然兒子很多,但是畢竟太子就這麼一個,另外費盡了20多年的心血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帝國接班人竟然就這樣沒有。內心的深處滴血呀。但是在生老病死麵前就連皇族也是一樣,無奈之下,朱元璋又不得不開始尋思這個繼承人該如何選擇,在多次的考量之下,他沒有再在兒子輩中選擇,最終選擇了原來太子的兒子朱允文,也就是他的孫子來繼承大位。


但他做出這個決定之後不久,自己也是離開了人世,年輕的皇太孫朱允文就這麼繼承了皇位,成為大明朝的年輕的皇帝。他的性格非常的懦弱,不是那種可以獨擋一面的人,每天就是任由那些朝廷大臣擺佈。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四叔朱棣忍無可忍起兵造反了。當然結果我們也知道了,造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朱棣也登基成為了永樂皇帝,而當時的皇帝朱允文下落不明,到如今也成為一個未解之謎。

說到這兒很多的小夥伴不僅有這樣的疑問,如果當年朱標能夠健健康康的活到他繼承皇位,那麼朱棣還會造反嗎?明朝的未來又會是怎樣的發展呢?

我們從明史中可以看到朱元璋做了十年皇帝之後,就允許太子開始處理朝政,可以看到他對於太子是給予了很大的厚望。老年的時候,他兒子的死亡對他打擊很大,那時候殺了不少的人,這也造成在朱允文當了皇帝之後任用的那些朝臣都是非常無能的新朝臣。


如果太子沒有過早離開人世的話,太祖也不會心理變態的殺那麼多的人,只讓一些非常忠心的老臣去輔佐新的皇上,這些人他們都有著非常高的資歷,也非常忠心耿耿。所以假如朱標活著的話,即便朱棣造反,他也是不會有成功的希望。而且在造反的時候,也不會像反朱允文那樣輕輕鬆鬆的就取下了皇位。

綜上所述,如果朱標不英年早逝的話,他就能正常的接了老爹的班,朱棣肯定也不會造反,一輩子為大明把邊關保護好。如果他真的有心造反的話,也不會成功,至少概率是非常低。


籬上青


如果朱標順利接班,朱棣造反的可能性都不大,更別提成功了。

首先,作為長子和無可爭議的太子,朱標的得位是最正的,並且得到了當時朝野上下幾乎所有人的擁戴,朱元璋對這個兒子也非常滿意。朱棣自己也沒有什麼可抱怨的,因為畢竟大哥比自己大,還那麼仁德,你有什麼不高興的?

其次,倘若朱棣還在,朱元璋可能就不會把其他的藩王派到邊境線去站崗,因為沒有必要。

這牽涉到一個很重要的邏輯:朱元璋之所以殺功臣,是因為他擔心功臣們造孫子的反;殺掉功臣以後,邊境沒人站崗了,於是以朱棣為首的一大批藩王又去了邊關。而這些人在邊境培養了一大批王府護衛,也就是親兵,反過來又對中央構成了威脅,並最終吃掉了弱勢的朱允炆。如果皇太子順利接班,老朱就不會太濫殺功臣,藩王們的權力也就不會太大,朱棣也就蹦不起來了。

最後,就算朱棣蹦的起來,朱標也有能力壓的住。朱允炆接班的時候,年僅二十一歲;但他老爹如果活到他爺爺死的時候,那就是四十三歲的太子接班。一個是還沒獲得鍛鍊就匆忙上位的皇太孫,一個是從建國開始就鍛鍊了三十餘年的老太子,在對藩王的處理和態度上也勢必不同。

所以,明朝的國運,就在朱標的去世那一天開始,發生了不可逆的改變。



青言論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1398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改變了明朝歷史的走向,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皇位的傳續從朱標一脈轉向朱棣一脈。

在明朝歷史上,太子朱標的早逝絕對是最令人惋惜的事件之一,如果朱標不死,後面的一系列變數可能都不會發生。

那麼如果朱標不英年早逝,那麼朱棣造反還能成功嗎?

答案是否定的,靜夜史認為朱棣的成功可能性微乎其微:

1、朱棣失去了造反的合法性

朱棣在“靖難之役”中把自己打扮得大義凜然,其最根本的一點就是朱允炆繼位後,能力不行,周邊都是一些奸佞小人。所以為了皇室的正義,朱棣要幫助朱允炆清理朱允炆身邊的奸佞小人,也就是“清君側”。

這一點非常牽強,因為臣子的忠奸不是朱棣一個人說了算的,所以朱棣的所謂“清君側”的造反理由也就是糊弄糊弄自己。

然而如果朱標還在,那麼朱棣連糊弄自己的理由也找不到了。

首先,朱標比朱棣年長,在年齡上取得了優勢,年長意味著接受的教育更多更全面,在治國理政上的經驗也是異常豐富的;

其次朱標是朱元璋傾心培養的接班人,自然是天下共主,眾望所歸。你朱棣敢說朱標身邊都是奸臣小人,你小子才不是好東西吧?

所以,如果朱標能長壽一些,朱棣是根本就沒有理由造反的。

2、朱標的能力是朱棣難以望其項背的

在“靖難之役”中,多次出現朱棣在逆境中還能全身而退的奇蹟,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不是因為朱棣神功護體,刀槍不入,而是朱允炆給將領們制定了“不得背上殺叔罵名”的枷鎖。朱允炆的這種自我設限被無恥的朱棣一次次使用,最終把大明王朝玩殘了。

事實證明,只要朱允炆不犯渾,依靠明朝的全國之力,朱棣百分百是沒戲的。

朱允炆這樣的年輕人尚且如此了,那麼如果朱標在世,那朱棣就沒有機會扯旗造反了,最多是在有造反的心思時,就被朱標扼殺在搖籃之中了。

另外,朱標和朱元璋秉性不同,這位生性寬厚的太子,也不會像朱允炆這樣用硬著陸的方式實現削藩。要知道,朱允炆的強硬手段不僅逼著朱棣揭竿而起,更因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從根本上更改了朱元璋制定的國策而導致朱允炆集團權威大受損害。朱允炆失敗的原因,除了朱棣的無恥,朱允炆政策的失誤,更有朱允炆集團君臣離心的因素。

所以,假如朱標不英年早逝,朱棣是絕對不會成功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朱元璋一共有26子,其中他最寵愛的便是太子朱標。朱標出世時,朱元璋還在攻打南京期間,喜聞得一子喜極泣淚!

從朱標小時候起,朱元璋便是將其視為以後的接班人對待,對其寵愛有加。朱標也不負其所望,不僅在政事上處理得得心應手,對待弟弟宗親也是愛護有加,可以說是深得人心威望極高的了!



朱元璋生性脾氣暴躁,而朱標溫文爾雅。完全沒有半點遺傳到朱元璋的臭脾氣和爆裂性格。他生於安樂,卻無富家公子的紈絝之習,性格忠厚,總是以謙虛的方式受教學習,對大臣老師十分恭敬。


在做太子期間見朱元璋殺人厲害時,就建議施行“寬通平易之政”,他與朱元璋在處理政事上有完全不一樣的“仁政”思維,朱標在朝中的擁戴程度可想而之:朱標甚得人心,朝野上下傾心。


所以,如果朱標在,燕王朱棣是不會造反的,一來,朱標天性仁慈,不會像其子朱允文一樣著急削藩,再者他與弟弟們關係親密,多次維護他們免於受朱元璋的懲罰,所以他們都是服從尊重他的。

二來,朱標有多年的諸君經驗,常年幫助朱元璋處理政事,在朝中也是有大量的大臣願意聽命。在這一點上朱棣一藩王就算造反的勝算也是極低的!

第三,朱棣造反打得是“清君側,靖國難”的旗號,朱標在,“清君側”就完全站不住腳,大臣是不會同意的,所以人心所向,燕王顧慮到這一點也會打消造反的念頭,與其做個“亂臣賊子”,不如做個“逍遙王爺”;

所以,朱標在,朱棣是斷然不會造反的。只可惜朱標英年早逝啊!


青梅煮史


朱棣造反的原因是,朱元璋的分封制所得的因。如果要是朱標繼承皇位。不削藩或者緩削藩用那種妙招和平解除了,各個藩王的權力和封地。朱棣是不會造反的。如果不削藩大明王朝的病根就做下了,早晚是病。朱元璋在死之前已經意識到了,這分封制的害處了。頒佈聖旨他死後各地藩王不允許進京奔喪!可見個地藩王的實力之大。朱標的仁慈寬厚只能是確保大明王朝的一時之平安。歷史有前車之鑑雖然藩王造反沒成功的,但是確確實實的有很多的藩王造反!

如果朱標用非常的手段強制削藩,也很難說朱棣就不敢造反,狗逼急了也會跳牆的。弄不好大明王朝會進入軍閥割據時代。也許會出現南京北京兩個大明政權。朱標繼位,也得朱元璋死後才能繼位當皇帝。這個時候大明王朝的開國元勳已被朱元璋殺的沒有幾個。就剩下那幾個也老了。弄不好就會出現兩強相爭的格局,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兩強相爭那就只能分治。後來的朱允文就看到了這不削藩的害處了!才急於削藩,沒有控制好力度最後逼反了燕王朱棣。


用戶3901750938


大家都知道,朱標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長子,是燕王朱棣的哥哥,英年早逝,後來朱元璋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繼承皇位,朱允炆實行削藩,要燕王朱棣交權,面對侄兒的相逼,朱棣趁機起兵奪了皇位。有關朱標如果還在,朱棣還會造反嗎?這個問題至今還一直爭論不休。我就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是名正言順的太子,是符合封建王朝“太子繼位”這個正統的。所以如果朱標在朱棣就起兵反叛,那還了得,這是造反啊?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我想朱棣也要好好考慮考慮吧?再加上朱標身前為人不錯,聲望非常高,文臣武將對他都很敬重。由於是太子的緣故,再加上朱元璋的鼎力扶持,朱標的政治根基遠深於朱棣,而且朱標本人能力不弱,當時朝廷也還有很多能征善戰的武將。如果朱棣貿然起兵造反,勝算有多少呢?況且朱標在小時候與幾位弟弟的關係也很好,當然也包括朱棣。當時藍玉有提醒朱標要提防燕王朱棣,朱標還將此事告訴了朱棣,但也不排除朱標故意為之以示警告。朱標一死,朱元璋立侄兒朱允炆繼位,朱允炆生性懦弱,沒有什麼能力。朱棣本來就對父親將皇位傳給朱允炆不滿,再加上朱允炆逼著交權,索性找個藉口就反了。所以我覺得如果朱標在的話,朱棣起兵造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所以看問題要一分為二,綜合考慮。朱棣為人好大喜功,野心勃勃,再加上身邊謀士 的慫恿,而且當時推行削藩制,強逼各諸侯王交權。如果讓朱棣乖乖交權,我想他並不甘心,你說呢?如果硬要起兵造反,也不是沒有可能。朱棣由於鎮守邊疆,長期與北方遊牧民族作戰,手下的將領和士兵都是能征善戰,也不是吃素的。如果真打起來,勝負真的也很難說。所以說歷史沒有如果,歷史選擇了燕王朱棣,這是明朝的福氣。朱棣是明朝最有作為的皇帝。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間完善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使明朝發展到頂峰,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後世稱為永樂皇帝或永樂大帝。


樂樂愛收藏


文史/潁州小史官

筆者認為如果朱標沒有英年早逝,那朱棣不會造反,但是藩王與中央難免有摩擦,衝突在所難免,退一步講,就算朱棣甚至是大部分藩王聯合造反,也不會成功。下面小史官就從兩方面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是為什麼朱標不死朱棣等藩王不敢明目張膽的造反,其次就是如果大規模造反會有什麼後果。

首先來看看為什麼朱棣等藩王為什麼不敢造反。

朱標本人的影響力與能力。朱標歷來為朱元璋寵愛,他的地位沒有人能夠撼動,他若不死,朱元璋即便是仍舊屠戮功臣,也一定會留下很多朱標能夠駕馭的老臣名將,而朱標和朱元璋不同,他宅心仁厚,深得人心,無論是百姓還是大臣,甚至是武將,都對他心服口服,朱棣是個聰明人,所以肯定不會一股熱血衝上頭,起兵造反!

還有就是名分,古人對這個十分看中。和我們現代人不一樣,古人是講究仁義禮智信的,而作為國家支柱的知識分子們,那些儒家子弟,就更不用說了。朱棣造反,在朱標那裡肯定找不到清君側的理由,天下平定不久,而洪武一朝剛剛奠定太平的基礎,這時候人心思定,家家戶戶忙著生產,誰會跟著一個偏遠的藩王造反呢?


再有就是形式的變化。朱標早年跟著朱元璋親臨朝政,所以對國家事務十分熟悉,在古代,一個君主只要賢明,就算是國家大幸了,不需要多大的功績,所以朱標當了皇帝,天下肯定大定,而且蒸蒸日上。這時候,北方的燕王朱棣,手裡的權力並不像古時候的諸侯王一樣,他的權力是有很多限制的,不僅在燕王府受制,北方還有伺機而動的蒙古人,蒙古人看似被打殘了,打服了,但是如果中原異動他們一定揮兵南下,綜上,朱棣是不會造反的。

倘若造反,失敗是大勢所趨。

假設在朱標做了皇帝之後,朱棣造反,而且有藩王和他一起造反,我們來試著推演。前期的事情和史實無異,朱棣用計取得封地的軍政大權,然後找了一個口號,宣佈起兵。這時候他肯定要穩定後方,所以會和被他屢次征討的蒙古人簽訂合約,好讓他安心南下。


接下來,眾藩王一起揮師南京,但是小史官認為他們一定失敗!想想當年的七國之亂就知道了,當然了,有人會說,七國之亂是因為漢王朝的中心在關中,支持朝廷的梁國在中原,地形和實力都佔上風,而七國處於劣勢。其實,明朝初年,經濟中心已經轉移到南方,不然朱元璋也不會先把首都定在南京,其次,反而北京和關中等地才是偏遠之地,在明朝北方軍鎮眾多,所以民生疾苦,這時候朝廷的實力遠在各藩王之上。

真的打起來,冷兵器作戰人數最重要,前面已經分析過朱標的實力在藩王之上,而地形上,朝廷有黃河長江,可以圍追堵截,人事上,朱標有前朝名將,有出謀劃策的老臣,綜上,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朝廷,所以朱棣等藩王造反肯定失敗,就算一時僥倖,那也只能割據一時,等朝廷喘過氣,藩國被滅是早晚的事。

話又說回來,歷史不容假設,本文只是筆者一時興起,如果有不對的地方,還請朋友們評論區批評指正!

我是潁州小史官,喜歡文史野趣的朋友別忘記右上角關注哦!


無筆史官


孟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性本惡”,其實人性的善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然怎麼會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勸世良言?

天下最難測的就是人心!它的善惡取決於人的屁股下坐的什麼椅子,所謂屁股決定腦袋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懿文太子朱標不早逝,順利成為大明皇帝,朱棣不一定會反,即使反了也不會成功!



朱棣為什麼要反?是因為大明皇帝朱允炆要削藩,過程中不小心逼死了幾位叔叔。這讓不想死的朱棣心裡有了陰影,一下子炸毛了。

其實很好理解朱允炆的削藩行為!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建文帝,自然懂得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道理。

只是朱允炆心太急了,人又很迂腐,加上齊泰、黃子澄等有德無才之輩的蠱惑,最後才會被自己的四叔奪了皇位。


如果朱標做了皇帝,歷史又會怎麼樣呢?

朱標生性仁厚,又是嫡長子,在自己的兄弟之中和群臣之間,他的威望是很高的。他也是歷史上少數幾位因為個人威望而沒有遭到自己父親猜忌的太子!

朱標做了皇帝會不會削藩?我認為肯定會削藩!因為他的地位決定了他的思維,正是那句古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有哪個帝王能夠忍受自己的兄弟在地方上權勢滔天?何況還是擁有兵權的情況下。

所以朱標削藩是肯定的。但以他的仁厚和智慧,不會受到他人思想的左右,會根據自己的思想去完成削藩,同時對兄弟也會作好安排。


至於削藩的過程中,朱棣如果反了會不會成功,我可以肯定的說必然失敗!

即使是朱允炆當政期間,朱棣的靖難也是九死一生!

如果不是朱允炆的神助攻,朱棣早就不知道死多少回了,否則哪裡會有後面的“永樂盛世”!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年僅22歲就開始處理政務的太子朱標,他的政治智慧恐怕是朱允炆拍馬都學不來的。

所以朱標成為大明帝國的皇帝,朱棣要造反,就一個字,“死”!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歷史無法假設,我們偏偏喜歡假設歷史。應該說,朱元璋為了培養這這個太子可謂傾注了心血。但天不假年,朱標英年早逝。才導致朱允炆繼位。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篡位奪權。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朱標登基做皇帝,哪怕只有一年,朱棣造反都不會成功。(從朱高熾在位十個月而駕崩,朱高煦煦造反被殺就看得出來)。朱標登基肯定會削藩,矛盾與衝突肯定會有。殺宗室諸王的事情也在所難免。但以朱標的能力和水平 以及天然的繼承者身份。朱標做的絕對要比朱允炆強的多。起碼在政治經驗上比朱允炆要好的多。

至於說,朱棣是否會造反,可能性會有,但不會太大。而以朱標的老道,他削藩的首要目標就是朱棣和寧王朱權兩個最位高權重的藩王。如果朱棣服從朱標安排,自然會把朱棣給榮養起來給諸位藩王看。但是如果朱棣不服從朱標安排公然抵制,朱標也一定會大兵壓境。徹底消滅不聽朝廷安排的朱棣,同樣也是諸位藩王看,有殺雞儆猴的意思。

但以朱棣的政治能力,他應該服從朱標的安排 做好諸王表率。也算給自己乃至諸子一個平安。朱棣造反的可能性不大,也基本上不會成功。服從安排是朱棣唯一的選擇。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的你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如果太子朱標沒有英年早逝,而是成功當了明朝第二任皇帝,那麼朱棣同志根本就不會反。就算他想反,成功的可能性也低得多。朱標雖然天性仁義柔和,但是在鐵血大帝朱元璋的數十年悉心栽培下,他的帝王心術也是頗有造詣的,朱棣不會反,反了也成不了功。

如果朱元璋是秦始皇嬴政,那麼無異朱標就是扶蘇,但是朱標比扶蘇的命要好得多。朱標雖名為太子,但是成年後就一直在臨朝監國,直到他死為止都是他在監國施政(這一點上所有太子待遇都不及朱標),朱元璋只是在後面給他站擂臺撐腰而已。也正因如此,朱標的治國能力與執政水平相當的高,政治能力老辣,在朝在野都有極高的人望,朱棣在這方面遠不及他的大哥朱標。

另外就是朱標對兄弟們都很友善,兄弟們相處得很愉快,在這點上面朱標明顯比李建成做得好得多。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過錯,朱標從中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在諸王中威信最高!因此朱標當了皇帝后他就算要轍藩也會一步一步慢慢來,憑著他的威望與政治手段,不會逼反朱棣。

最後一點則是朱標不死,則明朝的開國大將軍藍玉、徐達等大將不會被朱元璋清理掉。這些戰神級人物的存在是朱標皇權的堅強後盾,朱棣雖然能打,但是跟這些開國元勳比起來還是差得太多。朱元璋為了孫子朱允文能坐穩皇帝位,就把這些能力卓著的將軍們都殺了,結果在朱棣起兵時,中央雖兵多卻無名將,因此最終被朱棣打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