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遠征軍攻克騰衝時,為何會犧牲重大?

楊旻威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之後,日軍佔領了雲南的龍陵和騰衝,中國軍隊炸燬了惠通橋,中日軍隊以怒江為界形成了對峙。經過修整和補充,1944年中國遠征軍第十一、第二十兩個集團軍發動了滇西大反攻。

1944年7月,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章,下轄第53、54軍及預備第二師)翻越了高黎貢山,並攻佔了南、北齋公房,形成了對騰衝的四路包圍。騰衝原名騰越,周圍四座山和一條江,騰衝城南的來鳳山比騰衝城高150米,可居高臨下俯瞰騰衝城,因此,為了收復騰衝城就必須先攻佔來鳳山。

1942年,日軍佔領騰衝之後,在來鳳山上修築了堅固的地堡工事。為了掃清視界,日軍砍光了來鳳山上的樹木,並將這些樹木用來構築工事。日軍憑藉機槍的火力,居高臨下,進攻來鳳山的中國遠征軍傷亡很大。中國遠征軍一個連的士兵,不到幾個小時就全部倒下。在炮火和飛機的支援下,中國遠征軍花費半個多月的時間佔領了騰衝城的四座山峰,為進攻騰衝城掃清了外圍。

防守騰衝的日軍為148聯隊,聯隊長藏重康美。戰前日軍將騰衝城內的老百姓全部趕了出去,騰衝成為了一座沒有居民的城市。1944年8月,中國遠征軍開始對騰衝城發動總攻。中國遠征軍在進攻城牆的時候就出現了較大的傷亡,原因在於騰衝城的城牆高三丈、牆厚約一尺,城牆是明朝時候修建的,所用材料為騰衝獨有的火山石。這種火山石比較堅固和光滑,美軍飛機投下的重磅炸彈如果投放的角度不對的話,根本不能將其炸燬。因此,兩年前騰衝城沒有成為阻擋日軍的銅牆鐵壁,今天卻成為了阻擋遠征軍收復騰衝的重盾。後來,美軍在炸彈上加裝了一些“刺”,最終這些帶“刺”的炸彈將騰衝城炸開了缺口,中國遠征軍如潮水般進入城內。

中國遠征軍進入騰衝內後與日軍進行了一屋一瓦的戰鬥,據53軍的副師長王理寰回憶“敵利用街道牆垣及群眾房屋頑強抵抗,進行巷戰,我傷亡很重,每取一牆或一院落,非先用炸藥爆破,將房屋牆垣炸倒,則不能前進。”而從城西進攻的一路中國遠征軍被日軍死死地阻擋在了英國領事館前,此時的英國領事館成為了日軍的野戰倉庫。8月15日,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章接到第36師師長李志鵬的電報:“目前一個團的戰鬥兵減少到四百人,已無戰力”。英國領事館的戰鬥持續了好幾天,中國遠征軍在付出巨大的傷亡的代價之後,拔除了這顆釘子。

進攻騰衝城的中國遠征軍一共有5個師的兵力,兵力是日軍的30倍,面對如此大的傷亡,霍揆章接通了重慶的電話,要求蔣介石能再派一個師的兵力增援騰衝城。蔣介石害怕兩年期的大潰敗重演,為了做不必要的犧牲,沒有同意霍揆章的要求,只給他發了一封電報“本會現無控制部隊可資增援”。霍揆章知道增援已不可能,只能命令部隊冒死強攻。至1944年9月14日,經過殊死搏鬥,中國遠征軍攻克騰衝城,除了小部分守城日軍乘雨逃跑之外,其餘日軍被中國遠征軍全殲,中國遠征軍收復了被日軍佔領了長達兩年之久的騰衝城。


歷史軍魂


騰衝之戰,是抗戰末期中國遠征軍發動的滇西作戰中第一次攻堅戰,中國遠征軍人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全殲守敵,為肅清滇西日軍,配合駐印軍反攻緬北,打通中印戰略運輸公路,奠定了勝利基礎。

1944年4月底,遠征軍正式出擊,攻克騰衝的任務交給了霍揆章第20集團軍(下轄54,53軍和預備第二師)。下面就援引一些參加過騰衝作戰的軍人回憶,為大家展現此次戰鬥的真實情況與中國軍人的英勇表現:

新六軍預備第二師第六團團長方誠:

預備第二師下轄步兵第4,5,6三個團,每團兩千人,加上師直屬部隊,共有8000人,團級幹部在此前前往印度駐印軍位於蘭姆伽的營地接受過系統訓練,並換髮先進美械,所以士氣高昂。

要攻克騰衝首先必須在敵前強渡怒江天險,谷深水急,波濤洶湧,流入緬甸境內後改稱薩爾溫江。我們把渡江地點選在漕澗附近,距離瀘水縣50公里,日軍在渡口西岸和高黎貢山隘口,佈置了一個大隊的兵力,我渡江先遣隊由渡江工兵團,山炮營和電臺組成,任務為渡過怒江後,佔領渡口陣地,再翻越高黎貢山,佔領騰衝北部的界頭。

戰鬥在凌晨開始,集團軍炮兵和所有重武器一起開火,我軍先頭營乘坐橡皮艇向怒江西岸進發,日軍被我猛烈炮火壓得抬不起頭來,無法阻擋我軍強度,先頭營在付出了兩人受傷的輕微代價後,順利渡江成功,敵人棄屍三十餘具,向高黎貢山隘口撤退,負隅頑抗。

渡江後,各路指揮官商定對策,決定聲東擊西,以少部兵力追擊敵人,佯攻隘口,主力則根據指北針確定方位,翻越高黎貢山叢林,繞過隘口,包抄其後路。我軍遂仿效三國時代鄧艾攻蜀的辦法,拆散重武器,分別由士兵揹負,在懸崖峭壁上攀附葛藤而前進,不得前進時則由工兵在懸崖上打入鐵樁,連上粗繩,作為攀援輔助。在抵達界頭附近後,我軍迅速構築工事,使得騰衝之北隘口附近敵人無路可退,騰衝之敵也無法援救。隨後我軍步兵第六團迅速對界頭髮動攻擊,但敵人經營此地多時,明碉暗堡無數,我軍損失很大,團部乃下令暫停進攻,等後續部隊重武器火炮齊全後再戰,最終,敵人堡壘全被摧毀,守敵一個大隊全部“玉碎”,至此,我軍完成了對騰衝的包圍。

騰衝城牆高大堅固,又有來鳳山做屏障,易守難攻。來鳳山為高黎貢山山脈延續之一部,光禿無林,鞍部有道路直通騰衝城,頂峰比城牆高出150米左右,所以要攻入騰衝,必須首先拿下來鳳山。

盤踞來鳳山之日軍,抵抗強烈,利用地勢,用各種火器形成交叉火力,射擊我進攻部隊,並不斷髮動短促突擊。我軍第四,第五步兵團雖然多次接近兩側B,C 兩峰,但都被阻擊。我於是決心發動突擊,首先呼叫空軍與炮兵壓制敵人火力,然後親率特務排,匍匐前進至敵人堡壘火力死角,用爆破筒,集束手榴彈塞入其射擊孔,敵人堡壘啞火後,第六團戰士蜂擁而上,順利佔據了敵人陣地。

拿下來鳳山後,集團軍重新部署,以一個軍攻城,一個軍挺近龍陵,預備二師作為總預備隊。

54軍198師594團團長董覺民:

圍困騰衝後,有三名敵人從北部城牆縋下,向我軍投誠,聲稱守軍還有4000多人,醫療補給匱乏,只能凌晨悄悄空投,我們聽後,立刻向上級彙報。第二天凌晨,中美空軍戰機就在高空盤旋等候,6時左右,敵機果然前來,4架戰鬥機護航,四架運輸機在後,我空軍健兒立刻由高空俯衝,發動奇襲,四架日軍戰鬥機瞬間被我擊中,墜毀於來鳳山周圍,濃煙四起,運輸機膽戰心驚,胡亂將物資投下後,落荒而逃,但最終被我戰機追上擊落。

然而,騰衝城牆高大堅固,接近四米,大青石條砌壘而成,我師試圖從西面利用山體接近城牆試圖突破,但敵人在我軍爬城時,輕重機槍,迫擊炮,擲彈筒與手榴彈齊發,我軍傷亡慘重,於是我建議,夜間用敢死隊與工兵接近南門附近,埋設炸藥,將城牆爆破出缺口,然後進攻。

次日上午,中美空軍首先出動B24轟炸機轟炸騰衝,效果宏大,根據事後俘虜說,當日,騰衝日軍最高司令官藏仲康美本來召集中隊長以上軍官在城門洞附近開會,不料炸彈直接命中,藏仲以下全部軍官都被炸死。

當天下午,我團首先在南門外街道上,構成機槍掩體安放重機槍,然後工兵營派出100人,分十組,攜帶工具炸藥等。次日凌晨,我軍重機槍一起開火,壓得城樓日軍無法抬頭,工兵趁機接近城牆開始工作,工兵一按電鈕,十組美製TNT炸藥一起爆炸,城牆崩塌了一大段,我軍趁機吶喊衝鋒,敵軍慌不擇路,紛紛後撤。

騰衝城內,由於我軍炮轟轟炸,幾乎沒有完好建築,敵人依託殘垣斷壁,負隅頑抗。次日,我軍調集戰防炮,平射炮入城,對敵軍據點進行直瞄射擊,敵人多葬身炮火與瓦礫下。經過一晝夜巷戰,9月14日,殘敵被包圍在城南一處兩百米方圓地區內,我軍戰士高呼“放下武器,繳槍不殺”,於是窮途末路的幾十個日軍終於放下槍支,跪在地上投降了。另有一股敵人棄城而走,但被預備二師第六團追上,擊斃200餘人,生擒60餘人,騰衝一戰我軍傷亡也大,營長魯砥中,副營長宋承虎,連長嶽正鵬等眾多軍官和幾百名士兵光榮犧牲,


晴天有時下豬


1945年1月28日,滇緬公路重新通車儀式在中緬邊境的小鎮芒友舉行,一位中國記者極富藝術性的報道標題是:“X+Y=V”!其中X部隊指的是自緬北進行反攻的遠征軍“駐印軍”,即我們熟知的新一軍和新六軍。而Y部隊則是由雲南出動收復我滇西國土的遠征軍,官兵們用鮮血和生命,擊潰日寇盡復怒江以西領土,與駐印軍勝利會師。

八年抗戰期間,日軍在中國戰場僅焚燬了兩面天皇御賜的“聯隊旗”,一面在松山,另一面就在騰衝。



(轉正的第54軍軍長闕漢騫)

滇西淪陷於1942年,隨著首期中國遠征軍的大敗,日軍趁勢追殺進入雲南,一直推進到怒江西岸才被宋希濂所部遏阻。在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裡,日軍集中加固了松山、龍陵和騰衝三個戰術要點,互成倚角之勢,以防備中國軍隊反攻。

第二期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的反攻計劃是,以宋希濂第11集團軍渡江後圍攻龍陵,霍揆彰第20集團軍負責收復騰衝,而以總部直轄的第8軍攻克松山。第20集團軍下轄周福成第53軍(東北軍)和第54軍(土木系精銳),以及配屬給第54軍的第36師和預備第2師(期間54軍兩個師空運緬北)。

(第53軍軍長周福成)

騰衝戰役從1944年5月開始至9月14日結束,歷時127天,該集團軍以傷亡18000餘人(其中犧牲9000)的代價,全殲騰衝守敵近7000人,據稱這是國民黨軍隊收復的第一座日軍據守的縣城。

憑心而論,在日軍據險死守的情況下,這樣的傷亡比例是比較正常的,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塞班島、硫磺島等戰役中,擁有絕對優勢的美軍傷亡也非常慘重,日本鬼子坑道戰極為瘋狂。



騰衝戰役遠非一次簡單的攻城戰鬥

騰衝舊稱騰越,位於群山環抱之中,若想攻克城池首先必須清除外圍制高點,因此騰衝戰役的戰場範圍是相對廣大的,它包括高黎貢山戰鬥、騰衝城外來鳳山諸高地戰鬥、城垣作戰和城內巷戰四個部分。尤其是高黎貢山海拔甚高,遠征軍仰攻日軍據點頗為困難,被稱為“雲端上的戰鬥”;而來鳳山俯瞰騰衝城區,也是必取之地。

為了掃清這些外圍支撐點,遠征軍耗用了相當時間和傷亡,至7月底才推進到騰衝城下,8月20日才進入真正的巷戰。在此期間,第20集團軍先後消滅了前來增援的日軍第113聯隊、第114聯隊、第146聯隊、炮兵第56聯隊、搜索第56聯隊各一部,共計殲敵近3000人。

(衛立煌和霍揆彰指揮作戰)

日軍困獸猶鬥構築了完善的防禦體系

騰衝是一座建於明代的古城,城基完全由天然的巨石砌成,上面則是堅硬的青磚,城牆高達7米環繞4公里。而經過兩年多的盤踞,日軍在騰衝城內修建了完備的工事體系,房屋之間全部被打通,暗道四通八達,街巷佈滿隱藏的交叉火力點,進攻的遠征軍處於“敵暗我明”的不利態勢,只能逐屋攻擊,傷亡自然激增。

日軍以第56師團148聯隊為基幹組成“騰越守備隊”,兵力約3000餘人,聯隊長藏重康美大佐為指揮官。在中國軍隊擊破外圍各點圍城之際,藏重康美曾致電師團部要求撤退但遭到拒絕,於是這幫鬼子只能頑抗到底。8月13日,美國轟炸機的一顆重磅炸彈擊中了日軍會議現場,包括藏重康美大佐在內的32名軍官全部斃命。

日軍竟是以一名中隊長太田大尉指揮,又負隅頑抗了一個月時間,最後分散突圍時僅存百餘人,日軍垂死掙扎時的瘋狂和戰鬥力確實不容小覷。

(一個遠征軍士兵繳獲軍旗)

中國遠征軍作戰經驗不足的新兵太多

第53和第54兩軍在雲南整訓時補充了大批新兵,雖然裝備較好但沒有任何實戰經驗,因此在戰鬥中缺乏必要的協同,尤其在最後的巷戰階段,身邊的戰友被日軍擊中後,他們幾乎找不到敵人的藏身之所,每推進十幾米就要倒下一批,傷亡比例高達1:5,雖然巷戰開始時日軍兵力雖然只剩下640人,卻給遠征軍帶來數千人的傷亡。

在我軍絕對優勢的空炮火力支援下,鬼子兵全部隱入暗道和地堡中狙殺遠征軍士兵,此時最有利的武器是火焰噴射器,可惜滇西部隊不如駐印軍,裝備的數量不足。

(遠征兵戰士索屋攻擊)

霍揆彰在巷戰階段為完成任務操之過急

巷戰是最忌急功進利的,然而第20集團軍從5月打到8月仍未克敵,重慶軍事委員會和遠征軍司令員長官部疊電催促,霍揆彰只能嚴令督促各部加快攻擊節奏,盲目的突擊只會更加造成無謂的傷亡,預2師僅少尉以上軍官就傷亡200多名,基層軍官幾乎打光了。至8月25日,五個師番號的部隊全部攻入城中,而日軍僅存300餘人,我們知道,小小的騰衝城湧進這麼多部隊,並不是明智的戰法,該集團軍戰報寫的倒是氣壯山河:

“攻城之役,尺寸必爭,處處激戰,我敵肉搏,山川震炫,聲動山河,勢如雷電,屍填街巷,血滿城垣”。

得不到增援的鬼子當然殺一個少一個,至1944年9月12日,日軍指揮官太田眼見死到臨頭,燒燬聯隊旗後命令殘餘鬼子突圍,當天太田被198師戰士擊斃,兩天後遠征軍肅清全城殘敵,生俘64名日軍,騰衝光復。

度度狼軍史原創,歡迎指正,搬運必究!


度度狼gg


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後,盟軍失去了至關最重要的滇緬公路及怒江西岸,還包括騰衝及松山、龍陵等戰略要地。為了一雪前恥,已逃至印度的戰區參謀長史迪威開始著手製定了反攻緬甸的作戰計劃,並說服了美國政府大力幫助蔣介石訓練和裝備部隊。

蔣介石雖然同意了史迪威制定的作戰計劃,但也提出了自己的條件,一是美國不能派人擔任遠征軍指揮官;二是反攻緬甸應同時出動中英美三國軍隊,採取南北水陸兩路夾擊策略;三是為避免重蹈覆轍,反攻的關鍵點在於英國能否取得孟加拉灣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同時進行仰光登陸。

但是,盟軍東南亞戰區司令韋維爾(英國人)對史迪威提出的作戰計劃和蔣介石提出的條件並不感興趣,主要是英國人根本不願蔣介石過多的插手印度和緬甸方面事務。無奈之下,史迪威只好向馬歇爾求援,馬歇爾經過與英軍進行多次交談後,韋維爾才勉強答應了史迪威的反攻計劃和蔣介石提出的條件。最終盟軍將反攻緬甸的時間定在了1943年7月份以前,並計劃1944年1月攻克緬甸首府仰光,同時制定了滇西遠征軍的作戰,即強渡怒江,分別取騰衝、龍陵後,奪取臘戍、八莫及密支那,與駐印軍會師。

1944年春,為了策應駐印軍發起的緬北攻勢,遠征軍司令衛立煌下令霍揆彰第20集團軍率先強渡過怒江,劍指騰衝。1942年5月,遠征軍敗退後,日軍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騰衝,也滇西的戰略重鎮,日軍佔領後進可越過怒江竄擾昆明,退可直達緬北中心密支那,而日軍也把密支那作為了後方基地,並把滇緬戰區總司令部設於騰衝,此時駐守在騰衝的就是日軍緬甸方面第15軍第56師團部。

遠征軍第20集團轄下的71軍在陳明仁的率領下,作為先鋒隊強渡了怒江,順利攻佔了日軍渡口陣地,下一步作戰目標就是日軍重兵把守的通往騰衝的唯一道路——高黎隘口,為了減少傷亡,陳明仁決定以少量部隊牽制正面的日軍,主力部隊翻越深山老林,繞過隘口切斷敵守軍的退路,並且在這兩地之間構築工事切斷隘口與騰衝間的聯繫。

而此時的第20集團軍第53、54軍及71軍36師等部在各個渡口成功渡江與陳明仁部會合後,遭到了五千餘人日軍的瘋狂反補,但最終一一被擊退,而敗退下來的日軍與騰衝守軍合編為了一個三千餘人混的合編隊,由148聯隊長藏重康美大佐統一指揮,死守來鳳山及騰衝城。至此,遠征軍已經掃清了騰衝城下的障礙,於1944年5月底霍揆彰第20集團軍已經對騰衝城形成了包圍之勢。

與此同時,駐印遠征軍已經在密支那發起了攻勢,蔣介石判斷日軍緬甸方面軍第15已經無力支援滇西,為迅速打通中印公里,命令衛立煌立即進攻騰衝和龍陵,以擴大滇西戰果。為此,衛立煌命令宋希濂第11集團軍為左翼進攻龍陵及芒市,霍揆彰第20集團為右翼,率領第53、54軍和第2師及第36師進攻騰衝,慘烈的騰衝戰役正式爆發了。


日軍第56師團自1942年5月佔領騰衝後,經過兩年的經營已經構建了完整的永久性工事,騰衝城是明朝修建的一座石頭城,城牆高約八米,相當於現在的兩層多的樓,最厚的高達六米,四周長約四公里,都是用當地的火山石修建的,不但表明光滑,而且堅固異常,這也是作為進攻一方犧牲重大的原因之一。而困獸之鬥的日軍把其當成了續命的當盾牌,而且有來鳳山作為天然屏障,第20集團軍要攻入騰衝,必先拿下來鳳山。

因此,霍揆彰下令陳明仁率領第二師務必拿下來鳳山,為攻城創造條件,在美軍空軍的火力之下陳明仁一舉拿下了來鳳山,整個騰衝城完全暴露在了第20集團軍面前。霍揆彰重新調整了作戰部署,即以第54軍和周福成的第53軍(東北軍)116師擔任主攻任務,由騰衝城東門至西門連成一線,線上屬於第53軍部,同時以53軍第130師部擔任阻援防逃任務,陳明仁的第2師作為了總預備隊。

騰衝攻堅戰打響後,由於守城的日軍的居高臨下,並築有地上和地下相配合的堡壘工事,雖然遠征軍無論在兵力還是火力都有絕對的優勢,但處於仰攻之勢的遠征軍作戰非常的艱苦,火力很難發揮出優勢。崑崙關戰役時,國軍機械化部隊第五軍仰攻日軍第21旅團五千餘人時,戰損接近五比一,打得相當慘烈,遠征軍這次圍攻堅不可摧地騰衝城,難免會付出慘痛的代價。53軍攻城時甚至還使用了最古老的攻城戰術,即搭雲梯、搭人梯等,這也是遠征軍犧牲重大的原因之一,116師久攻不下、傷亡慘重,軍長周福成調來了擔任警備任務第130師增援,但也無濟於事,最後不得不下令停止進攻。

正當戰爭正進入膠著之際,於1944年8月4日,騰衝城牆突然被美軍空軍撕開了一個個缺口,城東的遠征軍第53軍兩個是蜂擁湧進了騰衝城。而為了堵住缺口,日軍開始全力猛撲,雙方開展了慘烈的肉搏戰,第116師一工兵副營長範莆紅就倒下了缺口處。隨著城北的第54軍和預備隊第二師攻入騰衝城後,日軍已經守不住開始四處潰散、各自為戰,雙方開始進行殘酷的巷戰,不幸的是第二師第五團團長李頤進城後中了日軍的冷槍陣亡了。

由於遠征軍對騰衝城內情況的不熟悉,而且日軍經營兩年後已經構建了錯綜複雜的房屋工事,遠征軍第20集團軍只能進行地毯式清除,進展難度不亞於美軍的硫磺島戰役,與日軍進行一房一屋的爭奪戰,可謂寸土寸血,這也是遠征軍傷亡慘重的主要原因之一。經過四十天的殘酷巷戰後,在日軍已經完全斷了補給線的情況下,遠征軍第20集團軍全殲騰衝守城日軍三千餘人,但也付出了九千餘人的沉重代價。


賽門之略


首先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打騰衝,還有松山,就是因為當時。日本拿下緬甸以後拿下了滇緬公路,這樣的話,所有的物資只能夠通過駝峰航線才能夠運抵西南大後方,也就是說國民政府在外圍能夠接受到的援助物資少的可憐,而且這個駝峰航線太過於危險,在運輸的那一段期間損失了幾百架飛機,每一次運輸都是飛行員沿著自己曾經對有的遺骸在那裡飛行。

在這種情況之下,蔣介石痛定思痛,打算打通滇緬公路,讓國民政府能夠有喘息之機,打通滇緬公路談何容易!

此時國民政府西南大後方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就連蔣介石一向不願意拿出來作為寶貴資源的大學生,都只能夠派去印度參加了美國和英國人舉辦的培訓,組成中國遠征軍。

對於西南大後方來講,軍隊有,但是很多軍人都是臨時組建起來的壯丁,沒有實際的作戰經驗是有的,甚至都還不知道該怎麼放槍,這種情況之下,而且不同於在印度作戰的中國遠征軍,有美國人權力的資源,此時中國遠征軍從大西南出發了,這一部分很少,有的部隊甚至都沒有美國人援助的裝備,只能可夠靠士兵自己的生命去換回戰爭的勝利。

嗯,這個時候從中國大西南出發的中國遠征軍第二次遠征開始了,強度怒江以後,中國遠征軍面對兩個目標,一個松山,一個騰衝,我們今天主要就講講這個騰衝。

騰衝集結了多少日本軍隊呢?根據戰爭結束以後的統計,日本人在這裡集結了大概3000人左右的部隊,3000人面對中國遠征軍數萬人的進攻確實有些顯得單薄,但是由於日本人提前做了功課,將整個城市轉化成為堡壘,利用城牆地道坑道等等不同的土工作業的方式困住了中國軍隊。

土工作業聽起來很土是不是?但是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一向特別可靠的作戰方式,日本人在硫磺島上面,正是憑藉著這種作戰模式,拖住了美國人,讓美國人第一次嚐到了所謂坑道作戰的危險性,在這之後,美國人再一次上當,在上甘嶺又面臨我志願軍部隊的強悍的土工作業,擁有世界上最先進裝備的美國人竟然毫無辦法!

此時面對日本人的土工作業,這個時候中國軍人只能夠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回應該有的勝利。

當然這一回日本人派出來的,也是精銳中的精銳,在日本指揮部被美國空軍給轟炸,夷平了以後,日本高層徹底消失了以後,日本下級指揮官竟然獨挑大樑,指揮軍隊和中國軍隊作戰,日本這1p作戰部隊的頑強的作戰意志,確實讓人感到驚歎,(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在山窮水盡的地步,日本人爆發出來,強烈的求生慾望,中國軍隊每一步前進,都得付出血的代價。

這一次作戰行動,僅僅只能夠用壯烈來形容,但是相比較於中華大地上面那一場場大型戰役,它們是組成中國抗日戰場勝利的版圖之一,也正是千千萬萬不計犧牲,不計姓名投入到戰爭之中的抗日烈士,才贏下了這一場看似不可能影響的戰爭。

烈士千古!


漩渦鳴人yy


在1944年中國遠征軍反攻滇西的戰役中,騰衝,松山,龍陵都是通過攻堅戰的戰鬥方式從日軍的手中收復的,其中龍陵會戰的規模最大。而騰衝是全殲了日軍的148聯隊。

騰衝古稱騰越,城區是狹長而曲折的盆地,四面均為高山,城牆高5米,寬2米,呈正方形,邊長2米。日軍在1942年5月佔領騰衝以後在城裡構築了堅固的工事,並且各個工事中都用坑道溝通。

這些是日軍在北方構築的工事,在騰衝的也應該類似,如果是在雲南再覆蓋上了植被,發現這些堅固的碉堡十分困難。

日軍在1942年佔領騰衝以後,當地組織了游擊戰,日軍也在組織討伐,不過沒有消滅當地的抵抗力量。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開始反攻滇西,20集團軍53,54軍進攻高黎貢山,在攻破了日軍在高黎貢山的防線後,日軍148聯隊全部退向騰衝,7月2日20集團軍開始清掃騰衝外圍據點,經過一個月的戰鬥,掃清了日軍的外圍據點,8月2日開始攻擊騰衝城區,戰至9月14日徹底攻克騰衝,全殲日軍148聯隊,俘虜日軍55人,殲敵約7000人,中國方面傷亡約2.1萬人。


日軍用2年的時間構築了大量工事。

日軍當時在滇西的是56師團,代號龍兵團,在滇西日軍的三大據點中,松山,騰衝是兩個龍頭,龍陵是龍身,中國遠征軍反攻滇西就是擰掉了兩個龍頭,砸爛了龍身,最後把龍兵團埋葬在了龍陵。

在53軍預備2師中,預6團的團長方誠在戰後寫過一本八年抗戰小史,在這本書中,方誠團長總結了一下雙方的對比,在總結中,在國軍的反攻中,傷亡比較大的主要原因是,

1日軍的素質遠遠高於國軍。主要是各種訓練方面,國軍剛剛換裝了部分美械,但是士兵只是學會了如何使用,但是對於攻堅戰的訓練幾乎沒有。

2日軍在情報方面遠遠超過國軍,日軍清楚的掌握國軍方面的戰鬥序列等情況,而國軍對於對面的日軍情況大部分是推測。包括地圖兵要地誌,地圖方面。

3日軍對於工事特別講究,工作能力也強,日軍都會構築適合要求的工事。

4日軍善於在防禦中進行反突擊,而且十分善於把握反突擊的時機。

日軍當時已經是成立新式陸軍80多年,已經是成為了一隻近代化軍隊,國軍雖然已經通過改善裝備縮短了和日軍的差距,但是整體實力還是不及日軍,尤其是在士兵的訓練和素質上,差距太大。而國軍中各級軍官對於戰術問題,很多時候研究的並不透徹,很多時候就是憑著一時的勇氣而行事,按照方團長的話說就是,敵軍在戰場的一切行動,多依據典範令之原則而實施,較之我軍官兵多憑勇敢而行事,又要穩健多多也。


有痰


騰衝我國西南一個安寧祥和的邊陲小城,但在七十多年前這裡卻是硝煙瀰漫的戰場。中國遠征軍曾在這裡與日軍展開殊死較量,拉開了抗日戰場中國全面戰略反攻的序幕。1942年,應緬英政府請求,同時也為了保護中緬公路這條交通線,中國第一次組織遠征軍入緬作戰,但由於各方面原因,此次遠征最終以失敗告終。中國軍隊一路潰敗,最終憑藉怒江天險,才得以穩住戰線。此後,中國守軍與日軍隔江對峙,怒江也成了中國西南最後一道防線,然而怒江以西的3萬多平方公里國土被日軍侵佔,騰衝也處在日軍鐵蹄的蹂躪之下。



1944年,中國組織兵力再次發起反攻滇西,遠征緬甸的軍事行動,於是騰衝成為了中國遠征軍的第一個戰場。同年5月11日,中國遠征軍第20集團軍渡過怒江,正式發起反攻。經過四個多月艱苦卓絕的戰鬥,在付出了19000餘人傷亡的代價後,才終於在9月14日收復騰衝城。騰衝只是一個小小的縣城,為什麼遠征軍還會遭受如此大的犧牲呢?

原來當時公路無法通到騰衝,這導致遠征軍的大炮、坦克等重武器無法運抵前線。在攻堅作戰時,遠征軍只能依靠輕武器,而這就增加了軍隊的傷亡。此外,日軍侵佔騰衝兩年有餘,日軍在騰衝外圍精心構築了大量碉堡、坑道等防禦工事,而且這些工事又足以抵抗飛機的轟炸。遠征軍只能依靠人力一個碉堡一個碉堡的爭奪,這也加劇了傷亡。



儘管此時的日軍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但是中日兩國軍隊的單兵素質依然存在著差距,再加上中國遠征軍又都是新兵,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軍隊的傷亡。騰衝城的城牆採用花崗岩構築,高大而堅固,而我遠征軍由於缺乏重武器,這也給攻城作戰帶來了非常大的麻煩。最後一方面,我軍攻入城內後,日軍由於受"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依然負隅頑抗,他們利用民房構建起“家家設防,巷巷築堡”的防禦網,以巷戰阻擊我軍的進攻。為了肅清殘敵,遠征軍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遠征軍的戰鬥打得非常艱難,所以才付出瞭如此慘痛的代價。



如今,為紀念在騰衝戰役中犧牲的烈士,騰衝西南的小團坡建有一座遠征軍烈士陵園——國殤墓園,園內安葬了騰衝戰役中犧牲的3000多名烈士。望所有人都能夠記住這段慘烈的歷史!


瞭解更多軍事資訊,請關注戰情解碼!

戰情解碼


不僅是騰衝,抗日戰爭時期,我國軍隊的損失通常會大於日軍。即使是兵員素質高、裝備精良、後勤有保障的駐印軍,在緬北戰場,雖然取得勝利,但損失同樣不樂觀,尤其是密支那之戰。

作為後人,我閱讀戰史時,時不時地總會為前輩著急——他們的英勇毋庸置疑,我所謂的著急,指的是在戰場上,理應根據情況變化,隨時調整策略,如果能做到靈活多變,多好呀。

但是,我軍在很多時候,表現出來的,是思維單一、戰術呆板。就拿1944年的滇西反攻來說,經常是寄希望於集團衝鋒,一鼓作氣拿下,就完事了。這種思維,恐怕至今仍然廣泛存在——不願意斟酌每個細節,不願意穩紮穩打,喜歡一氣呵成,渴望一揮而就。

然而,日軍並沒有如咱們的願,他們即使在白天丟失了陣地,晚上一個夜襲,往往就會失而復得。此外,他們的責任感似乎太強,沒有命令,單兵也會主動作戰,甚至在沒有後勤供應的情況下,單兵抵抗十幾天、幾十天,直到把最後一顆子彈射出。

如果咱們能夠做到靈活多變,打贏一場戰鬥也不是什麼難事。比如甲午戰爭時期,聶士成與依克唐阿聯手,率軍在鳳城西北山區裡,與日軍展開運動戰,神出鬼沒,把日軍一個旅團弄得暈頭轉向,最終只能畏縮在鳳城。


星爺說車


抗戰後期,滇西反攻中的騰衝巷戰,慘烈程度超乎想象。1944年8月18日,在美軍的空中支援掃清城牆等障礙之後,中國遠征軍打通騰衝城的東門和西門,突入騰衝市區。等待中國士兵的,是日軍經營了兩年、佈滿殺機的迷宮。騰衝城內大街小巷交錯,高房巨宅毗連,日軍將每條街巷的房屋都改建成了可以頑抗的據點。為了收復騰衝,中國軍隊做好了付出重大犧牲的準備。

(慘烈的騰衝巷戰)

騰衝城內的戰鬥是一房一屋的爭奪,一寸一寸的挪動,戰事非常艱難。有中國遠征軍的老兵回憶,在一處名叫小龍井的地方,日軍將機槍架在一棵很粗的大柳樹上。中國遠征軍第198師的一個連全部犧牲在大柳樹前的溝裡。遠征軍炮兵架上迫擊炮,才將這棵大柳樹炸斷,繼續前進。

從城西進攻的中國遠征軍第35師第108團被死死釘在駐騰衝英國領事館的一處建築物前。這座領事館是英國人從1921年開始在騰衝歷時十年打造,牆壁全部用火山岩砌成,牆體厚達1.5米。日軍將這裡作為也佔倉庫,糧食彈藥都存放在這裡。這裡成為了中日兩軍爭奪的焦點。美軍飛機的空中支援也沒能削弱領事館的頑抗,400多名日軍據守在這裡用輕重武器死命阻止中國軍隊的進攻。

(中國遠征軍戰士查看擊斃的日軍屍體)

領事館門前的戰鬥打了幾天仍沒有結果。直到三天之後,三架美軍飛機急速俯衝,將18枚火箭彈準確地從屋頂和門窗射進,才拔除了這顆釘子。戰後的騰衝英國領事館只剩下些燒不掉炸不爛的火山岩。進入騰衝五天以來,巷戰的推進速度極為緩慢。據說城西的部隊向前推進了15米,城東的部隊只推進了10米,而且傷亡極大。

(慘烈的騰衝巷戰)

8月30日,中國遠征軍第53軍第116師從城東攻入騰衝,攻到文昌宮附近時,部隊在一座大鐘前再也無法前進。這座大鐘是明朝景泰年間,為了記載騰衝建城的歷史而築造的。向文昌宮進攻時,許多戰士被子彈打死,卻不知道子彈是從什麼地方射過來的。後來才發現,這口大鐘上有個洞眼,日軍士兵將大鐘作為掩體,躲在裡面向中國士兵射擊。遠征軍戰士的步槍、機槍一齊向這口大鐘射擊,但是子彈無法準確地打進去。後來一個戰士想了個辦法:摸到大鐘背面,用一根木棍,用力敲打這口大鐘。敲了一段時間,大鐘裡面沒有動靜了。抬起大鐘來一看,一個日本兵死在裡面。這個日本兵耳鼻流血,死狀奇慘,原來是被敲鐘的巨大聲響給活活震死了。

(據說這就是那座大鐘)

日軍失敗在即,準備做最後的突圍。雖然上面命令死守到10月,但誰也不願死在守不住的地方。9月13日,日軍騰衝守備隊向上級師團部發去了最後的電報,電文說,在中國軍隊炮火的絕對控制之下,我們已經忍受了前所未有的痛苦,請理解全體官兵的心情。在最後的瘋狂之前,日軍騰衝守備隊還殺死了重傷員和部分慰安婦。

日軍戰俘、第56師團衛生兵吉野孝公的《騰越玉碎記》裡,對騰衝日本守軍的結局做了誇張煽情的回憶:昭和十九年(1944年)9月14日早上,騰衝守備隊3000餘人的生命在玉碎的美名之下猶如風中的燈燭,搖晃著熄滅了。其實,日軍並沒有發動所謂玉碎的自殺衝鋒。日軍殘餘兵力集結在騰衝城南方圓200米的區域之內。中國遠征軍喊話:放下武器,投降不殺。窮途末路的日軍舉起白旗投降了。

(騰衝戰役中,中國遠征軍共俘獲日軍53名)

1944年9月14日上午10時,松山被攻克一週之後,騰衝城的日軍也被徹底消滅,騰衝戰役終於結束。至此,騰衝被日軍佔領兩年四個月又四天的屈辱日子終於結束。騰中之戰是八年抗戰正面戰場上少有的主動向日軍進攻而取得的勝利。中國遠征軍為之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後人將永遠銘記。參考資料:《二戰紀實——中國遠征軍》


戰爭史


原因有二:

1、騰衝城堅固易守。騰衝古城,始建於明朝,是標準的中國式城牆,內分為東西南北四區,呈“田”字型,高達8米,後達6米。城牆基礎是巨石,上為磚砌,城上有城垛,外面還有護城溝壕。經過日軍近兩年的經營,構築工事極為堅固。最為重要的是地形的優勢,騰衝除城南是一座小山,東、西、北三面都是開闊地帶,且河流縱橫,防禦者射界極為開闊,進攻部隊毫無可掩蔽之處,實為易守難攻之地。



2、日軍報必死之心防守。防守騰衝的為日軍第56師團148聯隊和第18師團的114聯隊等總計一萬餘人。這一萬日軍除了突圍出去數十人和俘虜10人外,全部戰死或者自殺,完全是抱著同陣地共存亡的必死之心。古語云“置之死地而後生”,日軍此時全軍上下全部抱著必死之心,瘋狂抵抗。每每我軍攻佔日軍一堅固要塞,都會遭到日軍十幾次的瘋狂反攻,戰鬥之激烈從所未有!


當時參戰的一位國軍營長形容戰後的騰衝城:“沒有一片樹葉沒有兩個以上的彈孔,沒有一幢房子可供人臨時避雨之用。”城內屋宇盡成粉碎,夷為平地,一片瓦礫,已經分不出哪裡是街道,哪裡是房屋。足見作戰之激烈,遠征軍傷亡慘重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