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死後是誰把他葬到陵墓的?

火箭隊大姚


這個分三次,李自成和清朝廷都有份。

李自成找到崇禎帝的屍體以後,先是用門板停在東華門內側,給搭了靈棚。第二天重新改殯,以紅漆棺殯帝,黝漆棺殯周後。崇禎帝頭戴翼善冠,身著袞玉滲金袍,周後亦依制加袍帶。

也就是說,為崇禎帝入殯的是李自成。

停靈期間,只有襄城伯李國楨“泥首去幘,踉蹌奔赴,跪梓宮前大哭”。農民軍將他抓住見李自成。他“以頭觸階,血流被面”。李自成勸李國楨投降。李國楨說:讓我投降必須答應三件事:一是明代帝王陵寢不能發掘破壞;二是用天子禮葬崇禎皇帝;三是不能加害太子及二王。李自成一一答應。

李自成決定打開田貴妃墓,把崇禎帝和周皇后葬入。但是昌平州“鈔庫如洗”,而葬期又十分緊迫,時任署昌平州吏目的趙一桂組織募捐,有十人捐錢共350千文(約合銀233.6兩)。就用這筆錢,在崇禎十七年四月初六日,把崇禎帝后梓宮葬入陵內。趙一桂、孫繁祉又捐銀五兩,買磚在冢周修築了五尺高的圍牆。

所以說,崇禎帝入葬是昌平地方官趙一桂和地方鄉紳出錢,按照李自成的指令做的。

等到滿清入關,也就是入葬一個月以後,清廷就下令營造崇禎帝陵寢,並且命名為思陵,但工程遲遲不能開工。原明朝司禮監曹化淳一再上書催促,工程終於於當年11月開工,第二年,也就是順治二年9月完工。耗銀大約三四千兩,其中1500兩是順治皇帝所賜,其餘為內外官員捐獻。平西王吳三桂還曾捐出1000兩。

也就是說,現有思陵的地面建築是清廷建的,陵墓的封土和寶城也是這個工程的一部分。這不叫“重葬”,只能算“重封”。

到乾隆朝,清廷還對思陵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繕和改建。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崇禎作為明朝亡國皇帝,死相難看,但死得不窩囊!實踐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諾言,在某種程度上彰顯了作為元首的氣節,比宋之“靖康”懂得廉恥;這也是作為亡國之君還以帝王之禮安葬的因緣之一。


1644年3月19日黎明,李自成的大順軍由彰義門殺入北京城,崇禎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他自知突圍無望,隨後砍殺了身邊的妃子和公主數人後,上了煤山,在一棵歪脖子上自縊,陪他駕鶴西去只有一名叫王承恩的太監。

李自成進城三天後才找到了死去崇禎,隨即命令用兩扇門板將屍體抬至東華門側,並裝入一口簡陋的柳木棺內停放,還臨時搭建了一個靈棚;當時“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餘皆睥睨過之”,此情此景,令人感慨,崇禎生前刻薄寡恩也可見一斑!




說到安葬:李自成又找了一口上好的棺材,原準備以天子禮為其下葬,事到臨頭,才發現崇禎沒有陵墓;其實,生前崇禎曾派人尋找過墓地,但風水好的都被先人安寢了;當時國家動盪不安、內憂外患,後來匆忙中物色的風水寶地,也沒有精力去修建陵墓。


無奈,李自成把崇禎葬入了田貴妃墓中。田貴妃生前是崇禎皇帝的最愛,這樣的歸宿也不是太壞;李自成下令專門讓昌平州的吏目趙一桂負責入土事宜,由於戰亂連年,庫房空虛,趙一桂發動當地的鄉紳共湊了二百多兩銀子,才讓崇禎入土為安;對於帝王來說是寒酸了點,但以當時的背景與條件,能做到這樣的局面已經很不容易了。

一片石之戰,李自成大敗,被清軍打出了心理陰影的他,對清兵畏懼如虎,一路潰逃;清軍得以入關,為安定中原,標榜大清的正統地位,收攬明朝的人心,清統治者下令重新修繕崇禎皇帝的陵墓,並鄭重其事,命名為思陵。



當時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自己掏出一千五百兩銀子, “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也動了舊情,捐出了一千兩銀子,為清朝做事的明朝遺老遺少們各自又出了點,籠共湊了三四千兩,總算把思陵弄得像個樣子,讓崇禎帝有了還算體面的陵墓!


希望星晨58298869


這是個十分有趣卻又讓人很唏噓不已的問題。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這個我們都知道,但是大家想過沒有,在崇禎自縊之後,是誰替他安葬的呢?又是怎樣成了今天的樣子呢?

腐政造起義

崇禎皇帝其實說不上昏庸,甚至說他還是一個比較勤政的皇帝,但是此時的明朝也不是他一人之力可以挽回,而且崇禎在改革中也沒有貼近群眾,瞭解群眾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所以也造成了群眾的不滿與反抗。在明末的時候,由於國家非常的腐敗,造成民不聊生,爆發了一場嚴重的農民起義,在這場起義中帶頭的就是李自成。原因原來是崇禎在位的時候,他的一道聖旨,讓李自成無緣無故的就失去了自己養家餬口的職業,所以李自成發動起義,企圖推翻這個早已破敗的王朝,希望親眼見到崇禎皇帝,去質問他為什麼要那麼做,為什麼要這樣逼迫人民。



當李自成攻克北京的時候,崇禎皇帝已經自殺了。當時的李自成也是非常無奈,沒能見到皇帝,但是十分開心,因為他終於推翻了這個王朝,而且此時擺在他面前的還有一個問題,怎麼安葬崇禎帝?

皇帝怎麼葬?

我們都知道,皇帝的陵寢是非常的豪華,如果他生前有自己建造陵寢的,李自成只需把他送進去就好了。不過明朝末年,社會是非常動盪,崇禎皇帝根本就沒有多餘的精力給自己建陵墓,這也就導致了他沒有地方可以安葬自己。


李自成想著以前的皇帝都有自己的陵墓,而朱元璋的陵寢就是天壽山。他想著讓這個崇禎皇帝也安葬在那裡吧。只不過那個地方已經成為戰場,也沒有崇禎皇帝的安息之處了。在李自成眼中,這本來就是一個昏君,所以李自成想就這樣放著不管了。後來在太子朱慈烺的再三懇求之下,李自成才答應給這個崇禎皇帝找一個安息的地方。

當然,嘴上是這麼說,他當然不會去費那個力氣安排,於是就找到手底下一個官員趙一桂,讓他領了這個活。於是趙一桂首先是找了兩個好棺材,然後把崇禎皇帝和周皇后分別裝在了兩個棺材裡邊。這時候一開始的問題又來了,把他們安在哪裡呢?這時候有人就想到了崇禎在世的時候,葬於十三陵的田妃,所以打算讓崇禎皇帝和皇后與田妃合葬在一塊。雖然說帝王如妃墓,而且還要開墓有點奇怪,但也只能這麼做了。

打開很艱難

明朝的陵寢為了防止盜墓賊的進入,在封墓的時候是花了大本錢的,所以在打開田氏陵墓的時候,找了好多的工人花了四天四夜才把這個陵墓給打開。

當時李自成雖然說答應要安葬崇禎皇帝,但是卻沒有撥款。所以後來是趙一桂在陵地附近募捐,才募得了233兩銀子,如今為了打開田妃墓已經200兩了,錢不夠花了。


到了安葬崇禎皇帝的時候,趙一桂的手裡只有33兩銀,他就用這33兩銀子,把崇禎皇帝隨便葬了。當時村民們覺得他畢竟是一代帝王,陵墓如此寒酸,所以說又湊了點錢,在他的墓周圍圍了一圈磚,算是就這樣草草的過去了。

大清的修葺

今天的崇禎墓自然沒有那麼不堪,那是因為在大清入關後,順治皇帝為了體現自己是上天的選擇,也為了更好的籠絡漢族的人心,於是對當時破敗的崇禎墓又重新修葺了一番,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樣子。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進行進一步討論。


蘑菇雅說


分享一個小故事吧,雖然我不知道真假。

以前去北京十三陵參觀,在景區遇到了一個賣飲料的大哥,這哥們說自己是悼陵監村的。悼陵監村是清朝給按照明朝的規矩,給崇禎設置的守墓村子,所以他跟我講了一個小故事。

清軍入關後給收斂崇禎遺體,發現崇禎的頭不見了,而且在北京周邊也找不到,就只好打了個金腦袋給崇禎按上,然後崇禎發喪,並按照明朝的規矩給崇禎弄了個思陵村守墓。

有一天,村民發現崇禎墓被盜,棺木被打開,金腦袋不翼而飛。村民們很害怕,不敢去報告官府,所以把盜洞堵上,又用榆木給崇禎做了個腦袋按了回去。之後村民就把村名改了,也就是悼陵監村,也就是取盜陵監的諧音。

當然這就是個民間傳說,真假不知,除非是把崇禎的陵墓打開,看看崇禎有沒有腦袋就可以了。不過,誰又在乎呢。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我是楚風說歷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崇禎皇帝作為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雖然他並不像別的朝代的亡國之君昏庸無道,貪圖享樂。相反他還是一個很勤奮的皇帝,可是當皇帝不是勤奮就可以的。崇禎剛一上臺除去魏忠賢的計謀策略,讓人看上去崇禎是一個睿智的帝王。可是自從除去魏忠賢以後,崇禎的智力就像減退了一樣,做出了很多讓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比如他優柔寡斷,對邊關守將疑心重重,還有就是沒有提前讓太子去南京以防不測。


當然明朝滅亡還有很多不可抗力的因素,像小冰河時期,自然災害頻發,農民起義不斷,外面還有後金這個大難題,所換作是朱元璋估計也不免吊死在歪脖子樹上。不過今天我們不討論這些,說一下崇禎死後是誰安葬的。


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拂曉,李自成起義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崇禎皇帝看到突圍無望,在砍殺了自己的妃子和公主數人後,吊死在了煤山的歪脖子樹上,身邊只有忠心的王承恩跟著。崇禎死後,王承恩也上吊而死。李自成的軍隊進入北京城後,下令有獻帝者封侯,如果藏匿滅族。過了三天才找著崇禎的屍體,李自成命人用兩扇門板將帝后屍體停在東華門側,裝入了柳木棺內,搭建了一個臨時靈棚。“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餘皆睥睨過之,可見崇禎確實有尖酸刻薄的一面。



後來李自成有找了口好棺材,準備以天子禮下葬,可是突然發現崇禎皇帝竟然沒有自己的墓地,一般皇帝生前就會給自己修好陵墓的。原來崇禎皇帝一開始沒找著好地方,明朝的皇陵裡好地方都被佔光了,再加上國家內憂外患,後來找著好地方了,也沒來得及修。李自成沒辦法,就把崇禎和皇后葬入了田貴妃墓中。這個田貴妃是崇禎皇帝的貴妃,反正都是一家人,所以李自成為了省事直接讓昌平州的吏目趙一桂負責,由於連年戰亂州里沒有錢,趙一桂就和當地的鄉紳湊了二百多兩銀子下葬了崇禎帝。真是寒酸啊,崇禎帝的墓可以說是最省錢的皇陵了,估計盜墓者也沒人去盜。




再後來清軍入關,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地位,收攬人心,順治帝下令重新修繕崇禎皇帝的墓並命名為思陵。順治帝自己出了一千五百兩,吳三桂捐了一千兩,大臣們又出了點,一共三四千兩就把思陵給重新修繕了一下。後來乾隆皇帝有進行了修繕。


所以崇禎皇帝先是被李自成下令葬于田貴妃墓中,後來清朝的皇帝為了收攬人心,有從新修繕的。可是很可笑的是滿清皇帝一邊修思陵,還一邊殘殺明朝的皇室宗親,最後連已經七十多歲的崇禎五皇子朱慈煥都被康熙殺了,只能說真是可憐生在帝王家啊,尤其是亡國的帝王。


楚風說歷史


崇禎吊死在煤山上,其身後事實際上是非常悽慘的。

數日無人收殮,“乃知帝后崩”,過了多天,李自成才“知”帝后崩,李自成命以“宮扉載出”,以幾塊破門板將崇禎的屍骨拉到宮門外,跟丟亂葬崗的孤魂野鬼沒啥區別。其後,“盛柳棺”,也就是說用幾塊柳樹板搞了口薄木棺材,“置東華門外”,百姓過者皆掩泣。又沒人敢去料理崇禎的後事,過了幾天,越三日己酉,“味爽”,屍體都臭了。

如此局面,真真的是“悽悽慘慘慼戚”。後來一些明遺臣總算有點良心,“顧君恩以告自成“”,在稟報李自成之後,終於獲准重新為崇禎皇帝和周皇后改葬,“改殮帝后,用兗冕禕翟,加葦廠雲”。

不過由於李自成本身對崇禎就沒什麼感覺,另外內憂外患,與明降臣、吳三桂、滿洲清兵都處於劍拔弩張的緊張對峙狀態下,根本就無暇顧及崇禎帝的身後事,之後崇禎就被草草安葬在今天北京的昌平郊區。

隨後李自成與吳三桂、滿清在一片石大戰之後迅速崩潰,滿清入關,那更不會去顧及崇禎的葬禮這些小事了。

但滿清進入北京城之後,給了崇禎相當的禮遇。不管你認為他們是收買人心也好,還是以禮相待也好,滿清做的還是比較到位的,也算是沒有糟踐崇禎,給了他基本的尊嚴,維持了一個帝王最後的體面。

滿清入關以後,進駐北京城,“辛卯,令官吏軍民為明帝發喪,三日後服除,禮部太常寺具帝禮以葬”,隨著局勢逐步穩定,清軍在關內進展順利,過了些日子,“己酉,葬故明莊烈帝后周氏、妃袁氏,熹宗後張氏,神宗妃劉氏,並如制”,又依制改葬崇禎后妃、明熹宗朱由校的張皇后等,算是讓他們入土為安。

如此,崇禎的身後事算是告一段落。


江上一峰青


史書上記載,李自成攻破長安後,崇禎帝無路可逃,選擇了在煤山自縊而亡。李自成發現崇禎自縊身亡後,命人用兩扇門板將帝后屍體停在東華門側,書中記載以紅漆棺殯帝,黝漆棺殯周後。在《國榷》、《流寇志》和《罪惟錄》中均有記載是李自成安葬的。


順治元年即1644年5月,據《清世祖實錄》中記載,清廷入關後,下令重新改葬崇禎帝的墓地,並營建思陵建築。1644年11月,開始動工,於1645年9月, 思陵改葬等工作終於完成。



到乾隆年間,思陵修繕過兩次,建築規制上也發生了變化,順治、康熙年間,很多知識分子,不稱思陵為思陵而稱之為“攢宮”。 宋南渡後,很多人稱古時帝、後塋冢為“攢宮”。


談歷史那些事


崇禎的死屍,是闖王給他收斂的。正是因為闖王收斂了崇禎的屍體,厚待崇禎的兒子們,才使李自成失去以饑民為主的軍心。正確的方法是把崇禎父子的頭顱割下,以為天下被崇禎欺凌而死的幾千萬饑民報仇,激勵士氣,方可志平天下。可惜,李自成行歸人之仁!

清軍不久入關,又重葬崇禎,以爭取明遺的心。

所以崇禎這個惡棍,雖不得善終,死後尚算衰榮。


安平144796971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滿清侵略者佔領北京後,為了把他的侵略變得“合法化”,故意“貓哭耗子,假慈悲”,用不太高明的演技掩蓋自己的擴張罪行,把崇禎皇帝用國葬儀式出殯。既然如此這般對待大明皇帝,那麼又為何對皇族後裔趕盡殺絕?

最後狐狸尾巴,藏不住的,原形畢露,滿清政府原來是殺人不眨眼的野蠻惡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