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後人都誇岳飛是大忠臣,皇帝趙構怎麼不認為岳飛是忠臣呢?

周七公


忠臣是要看從誰的角度看待。對當時渴望北伐收復失地的南宋臣民和北方漢族百姓來說,整頓軍備銳意北伐且成就斐然的岳飛,無疑是對抗金朝入侵者的英雄,特別是岳飛在公元1141年取得郾城大捷,攻取朱仙鎮,收復中原地區指日可待,將岳飛的聲望推至頂峰。即使是在被宋高宗和秦檜構陷下獄,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冤殺於風波亭,使得後世無不敬仰其愛國情懷和錚錚忠骨,宋孝宗時為岳飛昭雪,追封其為鄂王,並在西子湖畔建廟祭祀,世代相傳。

但是,從宋高宗趙構的角度看待岳飛,可能是卻是另一種評價。宋高宗趙構會認為岳飛既不忠於皇帝本人,也不忠於朝廷。一句話可以從以下方面來理解:

一是岳飛在北伐期間提出“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的口號,這對宋高宗趙構本身形成了嚴重的威脅,這個口號在道義上無疑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宋高宗確實是不願意看到父兄有生之年回到南宋。事實上,由於宋高宗宣稱自身的皇位直接來自於父親宋徽宗,最終還是願意將父親的骸骨迎回臨安安葬。但對於哥哥宋欽宗,儘管宋欽宗在宋高宗生母韋太后回國之際再三哀求韋太后轉達自己的意思,自己回去不會再做皇帝,只要有一縣之地生活即可,但宋高宗不為所動,甚至在宋欽宗死後金人主動提出歸還其骸骨,宋高宗擔心沒有合適的理由安葬宋欽宗拒不接受,只給哥哥上了欽宗的廟號。

二是岳飛在北伐順利時期不講政治,要朝廷連發十二道金牌才不情不願地罷兵回朝。宋高宗的本意是以戰促和,在戰場上取得一定的議和籌碼後,就打算在談判桌上議和,確保自己半壁江山的統治即可。不管主戰派如何取得戰績,朝廷方面主和派還是得到皇帝認可,岳飛執意擴大勝利戰果,使得以秦檜為首的主和派很是惱火,在主和派的靠山宋高宗看來這是罔顧朝廷權威的表現。

三是岳飛手握重兵卻上書參與太子冊立之事,在宋高宗看來就是外臣妄議皇室內部事務,大大觸及了皇帝的忌諱之處。眾所周知,宋高宗在南宋初期曾遭遇兵變,被迫退位一個月不但自己喪失了生育能力,自己唯一的兒子還因此受驚嚇而死。立太子之事成為宋高宗輕易不願提及之事,岳飛出於為朝廷長遠打算,提出儘快確定太子人選,卻因為自己手握重兵,引發皇帝對其忠心的擔憂。


滄海拾遺錄


民族英雄岳飛;\t字鵬舉,河南安陽湯陰縣人,\t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眾所周知岳飛在我們眼裡是民族英雄,救民於水火的大英雄,為什麼在皇帝眼裡得不到看重與重視,甚至以“莫須有”罪名而將其殺害呢?

通過歷史文獻資料分析,可以得出幾個結論;

一;皇帝不想讓岳飛“迎會二聖”,

靖康之變中宋徽宗和宋欽宗被大金俘虜,岳飛掌握著當時宋朝最強大的岳家軍軍團,想要就會“二聖”完全有可能,岳飛率領本部精銳在連續取得勝利,所向披靡兵指開封城時,朝廷下達了撤退的命令:全軍撤退。而岳飛擁有戰地指揮權,並沒有撤退,朝廷一連就下達了12次撤退命令,俗稱“十二道金牌”。這就是著名的“十二道金牌”。

二;文官集團容不下岳飛,誹謗各種攻擊

宋朝文人主政的祖宗之法,宋自建國始,直接領兵將帥不得參與軍政大計,以防止他們利用機會發動政變;而主管軍政大計的文官,雖有權調動軍隊,制訂戰略決策,卻又無一兵一卒對於重視文官治國,武官位處文官之下的宋朝而言,對於文官岳飛無疑是一極大威脅,所以便有文人把岳飛說成“功高震主”之類各種流言蜚語。有甚者將其說成黃袍加身的岳飛。

當時岳飛幾乎掌握了天下大半的兵馬,你讓朝廷裡的士大夫們做何感想?

三;戰略上的矛盾。

當時朝廷上有兩種派別“主戰派”“主和派”

秦檜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將自己的政治命運捆綁在宋高宗身上,他深知皇帝趙構內心是想和談,不想打仗,於是自己自然變成主和派並且親自主持和議,利用政治手段不斷打擊陷害主戰派,就是岳飛,韓世忠等人

是岳飛和秦檜政治上的分歧,這時候實際上秦檜已經是宋高宗的代言人,也就可以說是岳飛和宋高宗的政治分歧。

四;岳飛缺乏優秀的政治才能,敏感問題上屢次無意惹怒了宋高宗

岳飛的性格說好聽點是剛正,剛正不阿 正義凜然自然是好事,這樣的人始終是正義的代名詞,但是放在岳飛身上就出現問題了,首先岳飛身為朝廷高官是朝廷舉足輕重的人物,在加上手握全天下大部分兵馬,可以說是南宋實際掌權人物,但是在皇帝與文官眼裡便是;囂張跋扈了,尤其在一些敏感的政治,戰略問題上,岳飛屢次惹宋高宗不高興,宋高宗也沒辦法只能忍氣吞聲。

五;龍有逆鱗 觸者必死,管皇帝家事 徹底惹怒惹高宗

宋高宗在南渡的時候受了驚嚇導致陽痿,生育出了問題喪失了生殖能力,

岳飛為了國家著想,也是好心,遍上奏高宗說應該立趙伯琮為太子,之後有事沒事便在高宗面前提起,宋高宗猜疑心加重,一個文臣關心到也罷了,你是武將,手握重兵,你對皇位繼承感興趣,指手畫腳,你是想幹什麼。要知道,在封建王朝,皇權繼承問題,在歷朝歷代都是一個絕對核心的敏感問題。

岳飛做的這件事讓趙構很不高興甚至反感,當時的主戰派對岳飛也很好的宰相趙鼎就直言,岳飛太糊塗了,這種事是他一領兵在外的武將能管的嗎,此事萬萬不能有第二次。

所以,史學界認為岳飛和宋高宗之間的矛盾,就是從這一年開始加深的。


小野軍講歷史


民族英雄 岳飛 畫像


岳飛帶兵打仗可以,搞政治不行,不夠腹黑,可以算一個軍事家。他一生征戰,為的就是驅除金人,收復中原,重振趙宋江山,他別無二心,忠於大宋,因此,被後世稱為忠臣。他的忠是忠於國家和民族,而皇帝趙構就是國家民族的象徵,那為什麼宋高宗趙構最後殺了岳飛呢?


靖康之變中的“徽欽二聖”

岳飛的悲劇在於他對時局沒有詳盡的分析判斷,尤其是沒有領會到皇帝趙構的心思,他一味地從民族大義出發抗金,最後卻冤死風波亭,再一次證明了政治的複雜,人心的險惡,小人得志,英雄遭難的事實,以南宋當時的情況,岳飛抗金是為趙構服務的,再英勇善戰,也是臣,伴君如伴虎,不知道岳飛考慮周全沒有?


宋高宗趙構與秦檜串謀一氣

趙構本身經被金人嚇破了膽,甚至因此失去了生育能力,他一心想和金人劃江而治,偏安江南,過自己的日子,派岳飛北伐只是想讓金人不再騷擾江南,並不想收復中原。這一點上,岳飛就沒弄清“聖意”,直搗黃龍,光復中原,做得過頭了,超出了皇帝的授權範圍,反而讓皇帝忌憚岳飛。



岳飛北伐

岳飛北伐,唱高調要迎回“二聖”,也就是徽欽二帝,他二人回來了,皇帝趙構的皇權就受到威脅了,內部矛盾就有了,誰製造的?岳飛啊。岳飛的這一舉動,犯了皇家大忌,皇帝的聖旨上說讓你迎回二聖嗎?皇帝的家事要你管嗎?管一點皇帝可能念你的好,管多了就是干涉內政,有謀逆的嫌疑,皇帝要的是聽話,善解聖意的臣子,而不是太能幹的臣子,忌憚功高震主是每個皇帝都會有的小心思。岳飛如果領會不到,就犯了殺忌了。



岳飛與主子趙構貌合神離

還有,岳飛在朝庭的人際關係不是很好,主戰派與主和派搞內鬥,岳飛就成了內鬥的犧牲品,因為趙構內心是主和的,為什麼呢?岳飛當時已經快打到舊都開封了,趙構如果全力支持,北伐光復中原完全是有希望的,但趙構卻在緊要關頭連下十二道金牌讓岳飛退兵,可以看出,趙構根本就沒有收復失地的想法。當然,趙構這樣做也迫於主和派強大的壓力,他們不希望看到岳飛等主戰派成功,主戰派成功了就會危脅主和派在朝庭的利益和地位。因此,主和派恨透岳飛了,代表就是秦檜,有嶽無秦,有秦無嶽!並且皇帝支持姓秦的。岳飛再忠,也是愚忠,難逃秦檜小人的暗算。



殺害岳飛的五個罪人跪像

不得不說,岳飛北伐在民間贏得了巨大的聲望,一時間,中原人民將岳飛奉若神明,:底層百姓識岳飛而不知皇帝者肯定不在少數,如果你是皇帝趙構你會怎麼想,小心眼嗎?不完全事,重要的是功高震主,皇帝忌憚,小人忌恨,岳飛北伐順應民意不假,在朝堂內,沒多少人支持,反倒許多小人眼紅岳飛的戰績,為了自身利益處心積慮想害死岳飛。莫須有三字成了壓死岳飛的一張紙,罪魁禍首就是宋高宗趙構,秦檜是直接兇手!


岳母刺字“精忠報國”

岳飛的忠,是忠於國家,忠於民族,他別無二心。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實在是怨。岳飛要是有謀反之心,他怎會屈服於十二道金牌,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估計他當時也沒想到皇帝要殺他。早知道,還不如反了。但岳飛是忠於大宋的,他想做一個忠臣,沒有野心反被趙構秦檜等小人倒打一耙,反咬一口。說到底,岳飛還是沒有遇到明君雄主,空有才能和抱負,無處施展身先死,悲哉!岳飛沒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可為之”的帝王霸氣和野心,因為他短暫的一生證明了他是一個表裡如一的忠臣,自古忠烈多身死!讓我們向民族英雄岳飛致敬!!!


123貴地瓜


可以肯定的說,趙構的內心,不見得不認為岳飛不是忠臣,只是形式使然,趙構曾經先後兩次遭遇手下將軍的謀反,那兩位將軍在沒造反以前,趙構也認為他們是忠臣,可是,由於趙構對他們的信任,最後差點被他們所殺。

岳飛手握重兵,趙構肯定會猜疑他,另外,岳飛的想法和趙構不一樣,岳飛想要擊破金軍,將金軍趕出中原,甚至將金國滅掉。

而趙構剛開始和岳飛的想法差不多,不過,後來經過手下的將軍叛亂以後,趙構的想法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趙構認為,岳飛如果擊敗金軍,收復中原,那時,岳飛的聲望以及權利,將無人可以取代, 如果岳飛擁兵自重,或者將來在手下將軍擁立下,發生兵變,取代他的位置怎麼辦。

同時 ,趙構認為金國無非是要一些好處,和他們和談,達成他們的要求就可以了,這樣,既避免了金人的南下,同時,又避免了武將建立更大的功勳,掌握更大的權利,以後威脅到他趙構的地位。


可以肯定的說,嶽大帥之忠是對大宋,是對民族的忠誠,而不是對趙構個人利益的忠誠。

如果對大宋忠誠,對民族忠誠,那麼與金國是戰是和,肯定會和趙構的意見產生分歧,那麼就會觸犯到皇帝趙構的利益。

另外,趙構無子,岳飛考慮到國家應該後繼有人,因此,建議趙構應該早立太子,這樣國家就有了國本,其實這種建議是正確的,對大宋更是有好處的。

可是,趙構不會那麼想,他會認為岳飛這麼做到底是何居心,會不會以後擁立太子,然後威脅到他的帝位,其實,這種顧慮,別說趙構,就是漢武帝都害怕,怕位高權重的衛青,以後擁立太子對付他,因此,對衛青是又猜疑又防範。

其實,岳飛這麼做,只考慮到了宋朝的利益,但是,沒有考慮到趙構的感受,更沒考慮到,他說完這句話,會給他帶來什麼後果。

古往今來都是一個道理,給領導提意見,也得看看什麼事,該不該提,會不會觸犯了領導的底線,否則,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另外,岳飛潔身自好,不貪財,不好色,不好酒,如果,岳飛是無足輕重的官員,肯定會受到趙構的賞識,但是,岳飛可是國家重量級的人物,岳飛什麼愛好都沒有,趙構肯定會認為,岳飛這個人沒法掌控。

同時,趙構更得猜疑岳飛,給他什麼好處都不要,他到底想要什麼,在圖什麼,是不是想要更大的權利和威望。

現在社會也是一個道理,如果領導想要利用你,想讓你成為他的心腹,替他辦事,對他忠心耿耿,他肯定會 給你很多好處,如果你潔身自好,什麼都不接受,同時和他的步調不一致,他絕對不會拿你當自己人,甚至會打壓你,你以後就不好混下去了。

其實,趙構所需要的,不是岳飛對民族多麼的忠誠,或者對大宋多麼忠誠,其實他所需要的是岳飛對他是絕對忠誠的,以及和他的步調保持一致。


另外,趙構為什麼相信秦檜,因為秦檜雖然不忠於民族,甚至,不忠於宋朝,弄不好秦檜還是宋金之間的雙面人物。

但是,秦檜表面上肯定是絕對忠於趙構的,同時,秦檜和趙構的想法一致,而且,在趙構看來,秦檜處處步步都為他著想,即使秦檜是暗藏禍心,但是,最起碼,能讓趙構舒服。

哪怕,趙構也清楚秦檜很壞,但是,只要秦檜做的事情,對於他趙構有利,能給他趙構辦事就可以了,還有,秦檜雖然是丞相,可是,手裡沒有兵權,這樣,趙構肯定認為秦檜沒有威脅,對他是放心的。

另外,迎還二聖,對於趙構來說,只是為了振奮人心,是一時的口號。皇室之間根本就沒有什麼親情,徽宗,欽宗對於趙構來說,真的很不重要,甚至,趙構從心往外希望他們死在金國,接回去還是個麻煩。

其實,徽宗死後,即使將欽宗接回去,欽宗對趙構的地位也無威脅,以趙構的狠勁,欽宗回來也是被打入冷宮,軟禁起來。

其實,岳飛之死就是由於趙構對他的猜忌。

可以說,嶽大帥在軍事方面是一流的,但是,在權謀方面,確實太不會明哲保身了。

其實,也可以這麼說,在亂世中,岳飛會有機會大展身手,名流世間。相反,如果沒有戰爭,國家平穩時期,以岳飛的性格,很難出人頭地,成為一方領軍將軍的,因為岳飛耿直的的性格,會得罪很多的上司,因此,根本沒有機會升遷,哪怕岳飛很有能力,對國家特別忠心,也是不行的。

還是一句話,幹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從善入流,會做事,善於把握權謀才是真正高手。

據史料記載,太后被接回臨安,太后曾問趙構,為什麼要把殺害大小眼將軍(岳飛),趙構無言以對,面有愧色。

其實,通過這一點,就能看出來,趙構清楚岳飛是忠臣,只是猜疑岳飛將來會威脅他,為了防患於未然,因此,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

只能說,忠心耿耿的嶽大帥最後就是政治,權謀的犧牲品。


寶哥說歷史


岳飛是大部分後人尊敬的民族英雄,就是秦檜自己的後人都說,自從宋後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承認秦檜迫害岳飛是不對的。岳飛牛首山救駕,保住了趙構的小命,否則哪有趙構的半壁江山。趙構殺死岳飛,忘恩負義,天地不容。其實,趙構心裡也知道岳飛是忠臣,但是他心裡有自己的小九九,主要是迎回二帝,他的皇位不保。至於十二道金牌招岳飛,飛沒有立即回軍,試想,已經快要直搗黃龍勝利在望,可要立即回師,意味著前功盡棄,以前的努力和犧牲都白廢了,能甘心嗎?諸位,如果你們身臨其境,又作如何感想?有人說他打著岳家軍的旗號,趙構怕他造反,可是古時打仗,誰統帥的部隊都會打主帥(將)的旗號,這點常識大家都該知道。另外號稱岳家軍是岳飛自稱的呢還是別人這樣稱呼他們的呢?舉個例子,當年人們稱呼髙豐文帶領的中足為高家軍,難道高豐文也想造反嗎?無稽之談,是人們送給他尊敬曠稱乎而已。小時候岳母在其後背上刺上盡忠報國四字,大家不會不知道。岳飛是非常孝敬母親的,說他造反,可能性極小。岳飛是忠臣,是民族英雄,應該得到後人的尊敬。


SHENG24068長青


因為宋高宗趙構認為岳飛不是忠臣的原因是,忠的不是他本人,忠的是,他的父兄,宋徽宗和宋欽宗,岳飛的口號是,直搗黃龍府,迎請二聖還朝!這就是宋高宗趙構不認為岳飛不是忠臣的根本性原因,這就是岳飛必須死的真正真實的根本性原因。為了出師有名,找到最合適最怡當的正當理由,只能以叛亂謀反莫須有的罪名利用秦檜的手把岳飛除死了!聲明一點,我並不是給秦檜翻案,並不是給秦檜推脫罪過和推卸責任!只是在客觀的評價歷史,找到岳飛為什麼被殺的,究竟到底是誰必須要岳飛死的真正原因,究竟到底誰是幕後的黑手和殺害岳飛的真兇,誰是幫兇罷了!秦檜只是宋高宗趙構最恰當最合適的一種利用工具,政治棋子罷了!無論是站在什麼樣的立場和角度評價秦檜,大奸臣也好,大壞蛋也罷,從宋高宗趙構的心裡角度來說,秦檜就是他的最大忠臣,最大的功臣,無條件的忠於他,為他效力。從後世來看,大多數的人當然認為岳飛是忠臣和民族英雄了,保冢衛國,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抵抗外侵,這個我不用多說,大家都明白。遺憾的是,如今岳飛都不是民族英雄了!當今不是說了嗎,大中華56個民族為一家,一家親!民族大團結啊!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規矩是東道主定的,還是甲方說了算,這是有史以來不變的硬道理啊!


人間正道陳德立


趙構雖然處置了岳飛,致使一代忠臣含冤而逝,但是在他眼中,在他心裡又何嘗不知道岳飛是一個忠臣,只不過對於君王來說,有時候他需要的不僅僅是忠臣,更需要的是能臣,而自古以來諸多類似於岳飛這般的戰功赫赫的名將大多都是折在這上面,不適政治,不明帝王之心。

岳飛


岳飛是忠臣嗎?是又如何,對於趙構而言,當初他的祖先趙匡胤不也是北周的忠臣嗎?老趙家對了這些軍事將領防備了一輩子,又豈會是因為區區一句忠臣而放棄,而且對於岳飛來說,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北伐,收復失地,揚大宋國威,哪怕身死亦不悔,而君主趙構所要顧慮和考量的又不一樣,他的考慮兩國的國力差距,考慮到北宋二帝對於自己的影響,考慮到自己尚在敵營的母親,考慮到南方的反戰情緒,考慮到將領藉著戰爭發展自己的隱患等等,兩者考慮的東西不在一個層級上,自然會有各自不同的想法,造成君臣的隔閡,加上有心人的挑撥之下,君臣失和,自然也就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岳飛是忠臣,但是宋朝的忠臣也有不少,而岳飛最大的缺點就是政治敏感性太低,或許是岳飛不願意去沾染這些政治的骯髒,這種性格很可愛,但是卻也很致命,因為這樣必然會得罪很多人,也讓帝王心中產生隔閡,再加上金人拿趙構母親威脅,拿議和作為條件,朝臣的推動等等,即便明知岳飛是忠臣,只可惜他趙構卻不是千古一帝般的人物。


Y一花一世界YB


岳飛被神話,主要原因是他是大宋史上唯一一個能夠北伐有成的大將,但是他到底好不好,要在哪個角度看了。

站在趙構的角度上,岳飛絕對不是好鳥!

插手皇帝后嗣之事,這若是文臣,還勉強可以說是為了趙氏江山,可你岳飛一個武將管這個事是幾個意思?準備提前投資?還是另有所謀?

武將干政,這是大部分皇朝的忌諱,老趙家玩過一次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戲碼,就特別害怕別人也這麼對他們,所以有宋一朝就拼命的限制武將,岳飛不過就是權益之下的選擇,但是他卻很不明智的越過了雷池。

後來連發十二道金牌要求退兵的事除了證明趙構不懂軍事,更證明了岳飛已經不聽話了,若非後勤糧草抓在趙構手裡,岳飛很可能就變成單飛了,到時候揮軍南下,趙家王朝真可能一戰而定,無數人願意綁了他們在岳飛那裡換取一官半職。

至於岳飛的忠誠,我真沒看出來多少。

所以趙構看岳飛是個奸臣壞種,力主殺之而後快,並無問題。

不過換成其他角度,這種說法就不成立了。

看歷史,多換幾個角度看看,說不定會有新的收穫。


偽裝135707859


中國人自古就有大奸似忠的講法,在高宗趙構的內心深處或許就認為世人都認為岳飛的忠不過就是屬於大奸似忠。為什麼趙構會這樣認為呢?在宋朝,皇帝不信任將帥幾乎是公開的秘密,從根本上來說,趙構之所以不信任岳飛,就是因為他們的職業關係所致,這裡並沒有太多的私人成見。但令趙構對岳飛深懷私怨,甚至恨之入骨的卻是岳飛不合時宜地力勸趙構立儲,早定太子名位,以安國本。須知道,趙構的親生兒子都由於種種原因不幸早逝,後來他本人又由於受到驚嚇而導致生理功能障礙而不能再生育,所以如果要立太子也不是立他趙構的親生兒子,而你岳飛一味要求皇帝早立太子又有何居心?就算是親生兒子,對於在位的皇帝來說也是極其敏感的,更何況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你岳飛一個武將竟然有擁立其他人的想法,對於皇帝來說這是居心叵測的,是絕對的奸臣。岳飛作為一個職業軍人,政治上的事情或許他不太懂,也不想理會太多,可能他也並不知道這樣會確碰到了皇帝的底線,所以為了國家的長遠考慮,他才實話實說地勸皇帝早立儲君的,但從皇帝的角度來說,岳飛作為一個將帥有這樣的舉動,那麼就說明他早已心懷異志,一心要擁立新君,圖謀不軌,所以在趙構看來,岳飛才是大大的奸臣。


用戶歷史


岳飛動機不純!金人都稱:撼岳家軍難:哪來的岳家軍🙄🙄!(吃穿是姓趙的坐趙家的官)!岳家軍是什麼意思啊!(這是要黃袍加身的前兆)宋朝大忌!可大可小的罪名!再一個他要🤗一個勁要迎回二帝,(明擺著內心沒有承認趙構是正統皇帝)他忠於誰呀!!他是愚忠😡😡找死,,,坑苦了秦檜了!秦檜真冤枉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