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非淨利滑落逾8成 “老字號”太安堂靠賣房度日?

A股上市公司裡,有這樣一批公司,他們頭頂著“老字號”的光環,因此其一舉一動也備受市場所關注。廣東太安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安堂”,002433.SZ)就是其中之一。

太安堂公司創立於1995年,2010年6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由於其歷史可追溯到明朝時期,因此也被稱作中藥“老字號”之一。雖然知名度不如同仁堂等企業,但太安堂上市9年來業績一向穩健增長。不過,公司近期公佈的一份成績單著實讓投資者感到詫異,因為這是公司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更令投資者驚訝的是,這樣增收不增利的業績還是太安堂靠賣房所得。是什麼侵蝕了太安堂的業績?帶著相關問題,《投資者網》聯繫太安堂相關人士,截至發稿未能獲得任何答覆。

上市後首次淨利下滑

日前,太安堂發佈2018年的年報,數據顯示,去年公司的營業收入為33億元,同比增長2%;淨利潤為2.7億元,同比下降7%;扣非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僅為3916萬元,同比下降84%。

扣非净利滑落逾8成 “老字号”太安堂靠卖房度日?

值得注意的是,太安堂2018年的非經常損益為2.3億元,是上市當年(284萬元)的81倍。這筆非經常損益來自於太安堂處置廣州金皮寶置業有限公司75%股權的投資收益,共賺取2.69億元,佔淨利潤2.7億元的99%以上,這也就意味著太安堂去年之所以能保障盈利,全靠賣房。

另外,在太安堂年報中的“分季度主要財務指標”裡顯示,公司2018年業績下滑主要是由於四季度出現了過億元的鉅虧。數據顯示,去年四個季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分別為一季度5556萬元;二季度1251萬元;三季度8481萬元;四季度-11372萬元。由此可見,太安堂四季度的一筆鉅虧,幾乎把全年的利潤全部侵蝕。然而這筆鉅虧來自哪?在這項指標中並未作出任何解釋。

太安堂只是在年報中解釋稱,中成藥和中藥飲片銷售下降較明顯,導致銷售量和生產量下降。子公司康愛多銷售明顯增長,導致零售業務銷量和生產量增幅較大。

具體來看,在2018年太安堂的6個板塊中,“藥品批發及零售”是企業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其收入為22億元,佔營收比重的65%,較2017年同比增長47%。此外,“其他業務”收入也增長明顯,增幅達47%,2018年實現營收8274萬元。剩餘四個產業的營業收入均出現大幅度的下滑,即:中成藥製造、中藥材初加工、健康產業開發產品和醫療服務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下滑18%、45%、61%、73%。

為何應收賬款劇增?

在太安堂2018年年報中,有一項數據“其他應收款”顯得有些異常,這一數據的總額為7.18億元,此前2017和2016年的這一數據分別為0.22億元和0.69億元。是什麼造成太安堂2018年其他應收賬款激增?公司將採取怎樣的措施預防壞賬的出現?公司層面並未就此作出解釋。

另外,太安堂2018年的費用率為23%,較去年升高4個百分點。而費用合計達7.6億,同比上升26%。具體來看,銷售費用為4.5億,同比上升27 %;管理費用為1.6億,同比上升21%;財務費用為1.3億,同比上升44%;研發費用為2291萬,同比下降25%。營業成本23.9億,同比增長5.5%,高於營業收入2.4%的增速,導致毛利率下降2.2%。公司本期研發投入為2291萬,同比下降24%。

就此來看,太安堂2018年的財務費用增長是最快的,公司在財報中表示,其財務費用增加為銀行借款增加所致。

近日,太安堂還發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其營業收入8億元,同比增長1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567萬元,同比下降3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3298萬元,同比下降41%

面對太安堂的業績持續下滑,似乎股東太安堂集團有限公司也有些“坐不住”了,於是最近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1013.49萬股,股份減少1.32%,權益變動後持股比例為31.49%。在該公告發布之後,公司的股價便開啟下跌模式,根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在4月10日-4月23日期間太安堂股價的跌幅為10%左右。

業績和股價持續下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太安堂未來靠什麼才能保住“老字號”的體面呢?市場只能拭目以待。(思維財經出品)

本文源自投資者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