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母牛配種的小問題,養牛戶們一起來了解下!

今年來牛犢價格瘋狂上漲,致使育肥牛專業戶不得不逐漸向自繁自育轉變,然而養牛多年卻較少接觸繁殖母牛,對此存在較多的疑問,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有關母牛配種的小問題,希望養牛戶們一定要重視起來!

一、本交和冷配哪個好?

現在冷配被得到大力推廣,不少養牛戶都不再養種公牛,不過這並不能說明冷配一定比本交好。個體大的經產母牛可以選擇冷配,使用進口凍精或國產純種肉用公牛凍精,所產牛犢品質一般要優於本交公牛所產牛犢品質。而個體小或初配母牛最好選擇本交,並根據母牛個體大小選擇適宜的雜交公牛,母牛體重不可低於雜交公牛(成年)的50%。

此外我們還需要考慮一下配種成本問題,飼養一頭純種肉用公牛每年需要3000~5000元最多可以配80~100頭母牛,而找配種員冷配一次則需要100~300元不等,根據自己的規模看看到底哪個划算?當然達到一定規模(100頭以上)之後最好以冷配為主,而且最好自己學會冷配技術,這樣配種成本就會大大降低,收費100元的冷配其凍精成本可能僅需要10~20元/劑,收費300元的冷配其凍精成本一般不會超過100元/劑。

有關母牛配種的小問題,養牛戶們一起來了解下!

二、小母牛多大配種?

小母牛最早10月齡左右便可出現初情,此時母牛骨架尚未長成不宜過早配種,應等到小母牛1.5歲齡以上且體重達到成年母牛的70%以上時再進行配種。過早配種一來影響小母牛的生長髮育,二來所產牛犢品質一般多較差,三來則容易出現陰道脫、難產等問題。

個別良種母牛初情時間可能較遲,若超過1.5歲齡仍未出現初情應找專業獸醫師或配種員檢查子宮及卵巢等發育情況,發育不正常的情況下應予以淘汰,發育正常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調整母牛的營養,體況過肥適當減料,體況過瘦適當加料,增喂青綠多汁飼料,注意礦物質、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的補充,適當增加運動和光照,到2歲齡仍不能出現初情的話可考慮採用促排卵的藥物。

三、產後不發情怎麼辦?

有些母牛產後數月甚至半年都不發情,這種情況下應同時考慮營養與炎症的問題。母牛產後需要分泌乳汁哺乳牛犢,因此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若不能得到滿足將會影響母牛的體況和發情,科學搭配飼料、合理飼餵、牛犢提前斷奶等對母牛發情幫助較大。母牛出現難產或產後護理不當等,便可能出現炎症從而影響正常發情,因此加強產後護理十分有必要,當出現炎症時可採用藥物沖洗子宮,嚴重者應配合全身消炎,此外炎症還是導致母牛屢配不孕的主要原因。當母牛沒有營養和炎症的問題時,產後4~6個月不發情則可以考慮採用促排卵的藥物。

有關母牛配種的小問題,養牛戶們一起來了解下!

四、發情後多久配種?

母牛發情後8~12小時為最佳配種時間,一般早晨發情傍晚進行配種,傍晚發情次日早晨進行配種,當然還需要看母牛的具體表現,也就是母牛由興奮變為安靜,接受爬跨,水門粘液變得粘稠時通常便可以配種了。此外還應參考“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間”的原則,這主要因為母牛年齡越大發情後排卵時間越早。如果不能準確把握最佳配種時間的情況下,可在母牛發情後8~12小時配種一次,然後間隔8~12小時再次配種一次。

六、配種後流粘液正常嗎?

母牛配種當天或次日流粘液是正常生理現象,主要為母牛分泌物與液化後的精液;母牛配種後幾天、十幾天甚至數十天後流蛋清樣粘液為正常分泌,流濃白色、黃白色且帶有惡臭的粘液考慮炎症感染;個別母牛配種後幾天流血,量不大多為正常生理現象,量大伴有惡臭則要考慮炎症感染。

有關母牛配種的小問題,養牛戶們一起來了解下!

以上,這些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關於母牛配種的一些常見問題!大家如果有更好的方法的經驗歡迎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