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舊”丞相為何而死

“故舊”丞相為何而死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丞相石慶病逝於丞相之位。這是漢武帝時期,第四位在任丞相逝世。此時的丞相在劉徹的一系列手段之下,權力已經被分割的七零八落,最後所剩的也僅僅只是丞相虛名而已。這點從石慶為相數年,卻毫無建樹就可以看出。若是僅僅是虛有其名,也就罷了,但是伴君如伴虎,雖說丞相只剩下名義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是法理上仍舊是權力中心的重要角色。而且晚年的漢武帝對權欲更重,疑心更甚,在這種氛圍下,酷吏如狼如豺,時刻準備擇人而噬,揚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丞相石慶病逝於丞相之位。這是漢武帝時期,第四位在任丞相逝世。此時的丞相在劉徹的一系列手段之下,權力已經被分割的七零八落,最後所剩的也僅僅只是丞相虛名而已。這點從石慶為相數年,卻毫無建樹就可以看出。若是僅僅是虛有其名,也就罷了,但是伴君如伴虎,雖說丞相只剩下名義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是法理上仍舊是權力中心的重要角色。而且晚年的漢武帝對權欲更重,疑心更甚,在這種氛圍下,酷吏如狼如豺,時刻準備擇人而噬,揚名立萬。

在武帝生命後期首先登場的便是公孫賀,與其他人相比,公孫賀一方面是漢武帝起家時的心腹,另一方面又和劉徹連襟。但是即便是這樣的身份,也無法讓公孫賀得以善終。

公孫賀先祖為北地義渠人,屬於北方遊牧民族的一支。在時間與政策的共同作用下,逐漸漢化。其父公孫混邪在漢景帝時因參與平定吳楚叛亂有功,被封為平曲侯。就這樣,公孫賀一脈從原本的外族胡裔,一躍成為漢朝勳貴。

劉徹被立為太子時,劉啟為了增強太子實力,為日後繼位做鋪墊。從功勳之後中選擇有軍功或者有能力的年輕人作為太子舍人。這一做法目的就是將貴族勢力與劉徹綁在一起,從而讓原本毫無根基的太子迅速擴大影響力。而公孫賀因為多次立有軍功,又為平曲侯之子,因此也被選為劉徹的太子舍人,從此,公孫賀的一生榮辱就與劉徹徹底綁在了一起。

在劉徹繼位之後,公孫賀的地位自然也水漲船高,從原本籍籍無名的太子舍人,成為九卿之一的太僕,負責掌管天子出行車輿馬匹。驟登高位的公孫賀並沒有過多的表現,仍舊踏踏實實的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但是劉徹並未忘記他,作為潛邸時的心腹,公孫賀總會在合適的時機登場。漢武帝寵愛衛子夫,對衛氏親族也安排的十分周詳。除了任命衛青為建章監,加侍中頭銜之外;又讓公孫賀娶衛子夫姐姐衛君孺為妻,也正是這樣的一個舉動,一方面抬高了衛氏親族的實力,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公孫賀在漢武帝心中的地位。

漢朝重視軍功,任何一個熱血男兒往往都向往馳騁疆場,金戈鐵馬的生活。這種環境中,本就出生功勳家庭的公孫賀自然也不肯落於人後。劉徹自然也給了公孫賀機會,但是公孫賀似乎並沒有成為絕世名將的天分,我們來簡單看看公孫賀從軍生涯。

公元前134年,公孫賀以輕車將軍的身份駐守在馬邑城旁邊的山谷之中,準備執行漢朝中央制定的誘擊匈奴單于的計劃。但是這樣重大的軍事行動卻因為洩露計劃而以失敗告終,包括公孫賀在內的眾人全部無功而返。

公元前130年,匈奴大舉入侵,公孫賀再次以輕車將軍的身份率軍出戰,但是因為無所斬獲,再次無功而返。

到了公元前124年春,或許是幸運之神終於想起了公孫賀,也可能是在衛青主角光環的照耀之下,公孫賀以騎將軍號隨衛青出擊匈奴,在與匈奴的交戰中,公孫賀捕獲匈奴王,終於立了大功,班師回朝後,於四月丁未日,漢武帝封公孫賀為南奅侯,食邑一千三百戶。

對匈奴的征戰還未結束,公元前123年到公元119年之間,公孫賀連續三次以左將軍的身份跟隨衛青出兵匈奴,可惜的是三次皆寸功未立。不僅沒有立功獲得獎賞,公元112年,列侯進獻祭祀宗廟的黃金成色不夠,多達六百人因此被剝奪爵位,其中就有公孫賀。好不容易拼盡力氣獲得侯爵之位就這樣得而復失,公孫賀的前途似乎從此晦暗難明。但是幸好,簡在帝心這一詞不是說說而已。

公元前前111年,武帝欲給因軍功封侯又因罪丟爵的公孫賀等人復侯機會,便封公孫賀浮沮將軍號,遣其領兵一萬五千騎從五原郡出擊匈奴。可惜的是由於匈奴在武帝年間一系列連續反擊中元氣大傷,在漠北之戰後更是遠遁漠北。所以倒黴的公孫賀遠走二千餘里至浮苴井卻並未遇見匈奴一人,最終無功而返。

這就是公孫賀的軍事生涯,從某種程度上,公孫賀的從軍之路更像是富家公子為了刷資歷而採取的手段。並不像衛青等人那樣,真正將征戰疆場作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甚至可以這樣說,公孫賀雖然以功勳之後的身份加入漢武帝的心腹隊伍,但是並沒有足夠的軍事才能站穩腳跟。

人無完人,不是所有人都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天分的。那麼軍事才能不夠顯眼,政治才能呢?田慶病逝,漢武帝急需丞相一職的繼任者。綜合考慮之後,公元前103年封公孫賀為葛繹侯,並詔其續任丞相之職。 然後當時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對大臣的要求及監督非常嚴格。自丞相公孫弘老死任上之後,李蔡等繼任者皆因罪自殺,前任石慶雖秉承其家嚴謹作風,亦數次受到武帝譴責。公孫賀害怕自己不能擔此重任,一但有所紕漏恐將禍延於身,不肯受丞相的任命,見武帝生氣後才不得已拜受。 公孫賀升任後,太僕之位空缺。於是,武帝又將自己的外甥、時為侍中的公孫賀與衛君孺之子公孫敬聲擢升為太僕。

公孫賀的擔心是正確的,厄運很快就來了。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將他送入不歸路的卻是自己的兒子公孫敬聲。列舉一下公孫敬聲的資源,姨夫是皇帝,父親是丞相,自己是九卿之一的太僕。這是一個標準的無法無天二世祖的形象。公孫敬聲行事驕奢不守法紀,身居之高位時,利用職務之便擅用軍餉一千九百萬錢。公元前92年,事情敗露之後被捕下獄。這時,漢武帝下詔欲抓捕的陽陵人朱世安卻遲遲未能歸案,公孫賀便請求此差以贖公孫敬聲的罪過。武帝答應此請。後來朱安世果然被捕成功,但是卻在獄中上書誣告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以及行巫蠱詛咒天子之事。正月,公孫賀被抓捕,並冠以興利弟子賓客不顧黎民死活等多條罪名,父子雙雙死於獄中。

在《漢書·公孫賀傳》中對公孫賀的罪名進行了詳細列舉:“故丞相賀倚舊故乘高勢而為邪,興美田以利子弟賓客,不顧元元,無益邊谷,貨賂上流,朕忍之久矣。終不自革,乃一邊為援,使內郡自省作車,又令耕者自轉,以困農煩擾畜者,重馬傷枆,武備衰減;下吏妄賦,百姓流亡;又詐為詔書,以奸傳朱安世。”總結來看,主要有以下三點:一貪婪。大肆佔有良田,為子弟門客謀利;敗壞社會風氣,誘使百姓賄賂成風。二、瀆職。面對戍邊將士糧食短缺,聽之任之,毫無作為。三、要名。擅作主張施恩惠給邊郡,收買名聲。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不惜損耗內地民力,致使民不聊生,百姓流亡。最後,甚至偽造詔書,以奸邪罪名逮捕朱世安。

寫到這裡,讀者朋友或許有些疑惑,第一,朱世安是漢武帝想要抓捕的人,為何卻成為殺死公孫父子的致命鋼刀?二,既然公孫賀罪行如此之大,為何之前沒有見到對他的處理和懲罰,直到最後由公孫敬聲牽扯出來?

筆者查閱了眾多材料,包括許多自媒體同仁們的觀點,基本上各有依據,又都有牽強之處。其實單從後面發生的事情來看,公孫賀之死應該是數種力量糾結一起共同推動的結果。因為在武帝后期,整個衛氏親族所掌握的力量已經有打破漢朝政治力量不平衡的趨勢。可以這樣說,漢武帝的一生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證皇權的獨尊,同時早期的經歷更是讓他對外戚勢力有著天然的警惕。所以為了繼任之君的順利掌權,清除衛氏力量也是必然的選擇。

衛青死後,衛氏親族力量中官職最高的就是公孫賀,而公孫賀的倒臺必然也可以帶來衛氏力量的土崩瓦解。或許這是漢武帝的本意,這也是在為太子劉據鋪平道路,只是後來情況失控,嚐到甜頭的江充等人趁著漢武帝在湯泉宮療養期間放任自流,將火燒到了劉據身上,從而將“巫蠱之禍”擴大,逼死了劉據和衛皇后,這一點應該是漢武帝所沒有想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