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博的先祖—鮮卑族究竟是如何起源和消亡的?

在《天龍八部》中,慕容博這一角色可謂是令我們印象十分深刻。而我們之所以能記住他,並不全在於他是天龍四絕、會斗轉星移的絕世武學,更重要的是他獨特的個性和目的。

慕容博的先祖—鮮卑族究竟是如何起源和消亡的?

他可以說是全書的線索人物,一人挑起了多起民族矛盾,自編自導了一出橫跨契丹、宋、大理多個民族的大戲。他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老謀深算而又能隱忍,每每想起他,都能讓人倒吸一口涼氣。他畢生的心願就是復國,興復大燕,為此還給他兒子取名為慕容復。

慕容博自稱是鮮卑慕容氏的後人,這樣有個問題就隨之而來並困擾我們:鮮卑族到底是什麼來頭?它又是如何消亡的?

源於東胡,"東胡說",是目前可信度較高的一種說法。

鮮卑族是北方遊牧民族的部落之一,經濟生活以畜牧業為主,特產有野馬、端牛角等,端牛角可以製作勁弓;又盛產毛皮,貂皮是天下名裘。其社會組織形式是這樣的:由若干邑落組成部,部與邑落各有大人小帥為首領,均由選舉產生。倘若不聽從大人的命令,就會被處以死罪,但也可以用牛羊來贖命。

慕容博的先祖—鮮卑族究竟是如何起源和消亡的?

鮮卑和烏桓同屬於東胡部落,匈奴擊潰東胡之後,二者均役屬於匈奴。公元前三世紀,鮮卑遷至遼東塞外鮮卑山,他們的族號也就是以山名命名的。

西漢初年,鮮卑和漢朝始終沒有互通使者。公元41年前,鮮卑和匈奴、烏桓聯合,屢次侵犯漢朝邊境。後來南匈奴依附了漢朝,北匈奴成了孤家寡人,鮮卑才開始與漢直接通使。公元58年,鮮卑擊敗烏桓,將對方首領斬首,前來依附漢朝,接受了賞賜,邊塞便安定了好長一段時間。

輝煌一時

公元85年,鮮卑乘北匈奴衰弱之際,聯合南匈奴及西域各國圍攻北匈奴。公元89-91年,這三年之間,北匈奴遷出蒙古草原,向西遷往烏孫。於是,鮮卑就佔領了匈奴的老地盤,匈奴剩下的部落都改稱鮮卑,鮮卑的勢力盛極一時。

慕容博的先祖—鮮卑族究竟是如何起源和消亡的?

漢安帝時期,塞外鮮卑為了與漢互市,向遼東、遼西、代、上谷四郡塞內移動,與原來居住在此地的烏桓雜居,經常有糾紛,還時常劫掠鄰近的各個民族。漢朝看到這個鮮卑又不安分了,於是就聯合兩個哥們烏桓、南匈奴對付鮮卑。所以,鮮卑和漢朝長期不和,漢朝曾經採取許多政策力求邊境和平,可鮮卑那邊卻始終不買賬,邊境一直就戰火不斷。

在公元2世紀的時候,鮮卑那邊出了個牛人,他叫檀石槐,他讓鮮卑兵強馬壯,四方歸附。漢桓帝時期,檀石槐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擴張地盤,將各個部族都囊括在鮮卑的麾下。其勢力範圍幾乎涵蓋了整個蒙古草原,實力十分強大。

慕容博的先祖—鮮卑族究竟是如何起源和消亡的?

公元166年,鮮卑又聯合了匈奴、烏桓等民族來騷擾,漢朝把匈奴、烏桓都打得投降了,唯獨鮮卑全身而退。鮮卑的確讓桓帝很頭大,可偏偏檀石槐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封王、和親、互市等等政策都遭到了他的拒絕。

漢靈帝時期,鮮卑繼續擴張北方的幽州、涼州等地均失陷,漢軍實行了反擊,但是打不過人家,自己還死傷慘重。但過了不久,檀石槐這個牛人就去世了,他的兒子就遠沒有他父親那麼傑出,威信不足,不能服眾,西部的鮮卑就相繼叛離。

慕容博的先祖—鮮卑族究竟是如何起源和消亡的?

剩下的鮮卑就分成了三部,首領為度根、軻比能、索利。東漢末期,軻比能部的實力逐漸變強,中原戰火紛飛,大批漢人便逃往歸之。軻比能便學習漢文化,以漢制統御各部。公元220年派遣使者獻馬,曹丕封其為附義王。

曹魏初年,軻比能遣返逃往的漢人,與魏結好,並逐步擴大自己的地盤。在魏明帝時期,軻比能兩次出兵大敗魏軍,並協助諸葛攻魏。

堙於史海

公元235年,魏國派遣刺客將軻比能暗殺,於是鮮卑聯盟再次土崩瓦解。之後,鮮卑部就興起了慕容部、拓跋部、宇文部、段部等實力稍強的部落。晉武帝時,慕容鮮卑一支移居青海,統治了當地羌人等族,建立吐谷渾國。

慕容博的先祖—鮮卑族究竟是如何起源和消亡的?

東晉初年,慕容部兼併了宇文部和段部,建立前燕;前燕滅亡之後,進入中原的慕容部又建立了後燕、西燕、南燕等國。公元376年拓跋鮮卑被苻堅所滅,十年後,拓跋珪復國,並改國號為北魏,學習漢文化,努力與漢民族融合。在其統治的一個多世紀裡,逐漸融入漢民族的大家庭中,到了隋唐時期,鮮卑作為一個民族實體已不復存在。

慕容博的先祖—鮮卑族究竟是如何起源和消亡的?

由此可見,鮮卑的消亡,是因它逐漸融入了漢文化,自己的民族特性逐漸消失。而縱觀整個歷史長河,少數民族政權若不能有效漢化,勢必會遭到中原漢人的排斥,其政權勢必難以長久。如曾經不可一世的元朝,其短命的主要原因就是漢化程度太低,甚至輕賤漢人。

慕容博的先祖—鮮卑族究竟是如何起源和消亡的?

就慕容博來說,即便他有過人的心計還有令人咂舌的城府,乃至於罕有敵手的武功,他的復國大夢只能是一場空,勢必無法違背歷史的潮流。

我是江暮雲,願同大家一起遙望遠去的歷史薄雲互寄共識,原創不易,歡迎大家關注、評論交流,祝您愉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