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古老林屋蘊涵的駱越、閩人文化融合現象

南寧古老林屋蘊涵的駱越、閩人文化融合現象

林屋(也叫林屋坡)是一個自然村,位於南寧市心圩鎮四聯村內。這裡的林氏祖屋歷史非凡,林氏宗祠文化蘊意深刻。林屋坐北朝南,始建於清康熙二年,總佔地面積約600平方米。

南寧古老林屋蘊涵的駱越、閩人文化融合現象

根據林屋坡老人以及族譜記載,林氏族人的先祖源於福建莆田,明天啟年間(1621年)來到宣化縣卜居城內鐘鼓樓街(今南寧市共和路)居住。至明末清初,因社會動盪,現林屋華表坊第一代祖林炅之父林梅友為謀生計,於清初到夏雷村,受聘於當地雷家出任先生。隨後,與當地的女子婚配,成家立業,逐漸發展形成了今天的林屋。這中間歷經大約363年,在林屋生活的林氏後裔已有十四多代。

南寧古老林屋蘊涵的駱越、閩人文化融合現象

由於林屋的先祖是作為後來者的身份入籍四聯村。一來沒有地產,二來沒有廣泛的社會關係,要想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立足,需得藉助當時的科舉制度。林炅本人曾經於康已年(1688年)任職陸川縣的教諭(相當今縣教育局長),後告政歸家。

南寧古老林屋蘊涵的駱越、閩人文化融合現象

林屋人有建造宗祠崇祀祖先,同時作為書室來培育後備文人的傳統。族人的公共田產所得,除了修葺宗祀、時節生辰祭祀公共開支外,有盈餘的就要栽培子孫上進之用。為中舉出貢者,豎桅起匾,鼓勵後人踴躍上進,以榮宗耀祖。

南寧古老林屋蘊涵的駱越、閩人文化融合現象

此外,在林屋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和家族教育有關的節日——屠蘇酒。據說是先祖林炅親自定立的規矩,每年大年初一,村裡有專人負責在祠堂籌辦屠蘇酒的宴席。宴席必須全部是素菜。同時,天還未亮的時候,村裡年輕人就要出門向遇見的長輩拜年祝福或且到長輩們的家裡、甚至床前來拜年祝福,四五十歲以上的老人身著長袖唐裝接受晚輩們的拜年儀式;到了中午時分,全林屋的男子便入席吃酒,村裡的婦女則不能參加;吃喝完畢後,德高望重的長輩便開始訓話,告誡晚輩們要勤奮生產、努力學習、安分守己、本分做人。

南寧古老林屋蘊涵的駱越、閩人文化融合現象

林屋也非常注重私塾教育,大約在1920年,林屋村在現四聯小學位置設立了一所私塾,叫真武堂,聘有外姓或林姓的教書先生。在科舉時代,林氏族人中名人輩出,先後41人獲取功名,從貢生、 廩生生、太學生一一不等。林氏祖屋現還懸掛多塊刻有“騎尉第”、“進士”、“熙朝俊父”、“馨蜚學府”等字樣的牌匾。

南寧古老林屋蘊涵的駱越、閩人文化融合現象

林氏祖屋建築形式為三進二井大院落,單簷硬山式磚木結構,小青瓦蓋屋,疊瓦屋脊,分前院、中屋、後堂,每進正中為廳堂、兩側為耳房,祖屋內的樑柱、門扇花窗等木構件均採用梘木木料,每進立柱數量也各異,頭進設六柱,中進十柱,後進十四柱,整個建築高低有序,二進略高於頭進,後進又高於二進,天井內的排水溝築成“官”字形,鋪以“人”形。

南寧古老林屋蘊涵的駱越、閩人文化融合現象

林氏祖屋的完整保存,對研究南寧歷史及民居建設風格具有極其重要意義,更被稱之為駱越文化與閩人文化完美融合的歷史見證。對這你怎麼看?請添加評論!

南寧古老林屋蘊涵的駱越、閩人文化融合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