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古老林屋蕴涵的骆越、闽人文化融合现象

南宁古老林屋蕴涵的骆越、闽人文化融合现象

林屋(也叫林屋坡)是一个自然村,位于南宁市心圩镇四联村内。这里的林氏祖屋历史非凡,林氏宗祠文化蕴意深刻。林屋坐北朝南,始建于清康熙二年,总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

南宁古老林屋蕴涵的骆越、闽人文化融合现象

根据林屋坡老人以及族谱记载,林氏族人的先祖源于福建莆田,明天启年间(1621年)来到宣化县卜居城内钟鼓楼街(今南宁市共和路)居住。至明末清初,因社会动荡,现林屋华表坊第一代祖林炅之父林梅友为谋生计,于清初到夏雷村,受聘于当地雷家出任先生。随后,与当地的女子婚配,成家立业,逐渐发展形成了今天的林屋。这中间历经大约363年,在林屋生活的林氏后裔已有十四多代。

南宁古老林屋蕴涵的骆越、闽人文化融合现象

由于林屋的先祖是作为后来者的身份入籍四联村。一来没有地产,二来没有广泛的社会关系,要想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立足,需得借助当时的科举制度。林炅本人曾经于康已年(1688年)任职陆川县的教谕(相当今县教育局长),后告政归家。

南宁古老林屋蕴涵的骆越、闽人文化融合现象

林屋人有建造宗祠崇祀祖先,同时作为书室来培育后备文人的传统。族人的公共田产所得,除了修葺宗祀、时节生辰祭祀公共开支外,有盈余的就要栽培子孙上进之用。为中举出贡者,竖桅起匾,鼓励后人踊跃上进,以荣宗耀祖。

南宁古老林屋蕴涵的骆越、闽人文化融合现象

此外,在林屋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和家族教育有关的节日——屠苏酒。据说是先祖林炅亲自定立的规矩,每年大年初一,村里有专人负责在祠堂筹办屠苏酒的宴席。宴席必须全部是素菜。同时,天还未亮的时候,村里年轻人就要出门向遇见的长辈拜年祝福或且到长辈们的家里、甚至床前来拜年祝福,四五十岁以上的老人身着长袖唐装接受晚辈们的拜年仪式;到了中午时分,全林屋的男子便入席吃酒,村里的妇女则不能参加;吃喝完毕后,德高望重的长辈便开始训话,告诫晚辈们要勤奋生产、努力学习、安分守己、本分做人。

南宁古老林屋蕴涵的骆越、闽人文化融合现象

林屋也非常注重私塾教育,大约在1920年,林屋村在现四联小学位置设立了一所私塾,叫真武堂,聘有外姓或林姓的教书先生。在科举时代,林氏族人中名人辈出,先后41人获取功名,从贡生、 廪生生、太学生一一不等。林氏祖屋现还悬挂多块刻有“骑尉第”、“进士”、“熙朝俊父”、“馨蜚学府”等字样的牌匾。

南宁古老林屋蕴涵的骆越、闽人文化融合现象

林氏祖屋建筑形式为三进二井大院落,单檐硬山式砖木结构,小青瓦盖屋,叠瓦屋脊,分前院、中屋、后堂,每进正中为厅堂、两侧为耳房,祖屋内的梁柱、门扇花窗等木构件均采用枧木木料,每进立柱数量也各异,头进设六柱,中进十柱,后进十四柱,整个建筑高低有序,二进略高于头进,后进又高于二进,天井内的排水沟筑成“官”字形,铺以“人”形。

南宁古老林屋蕴涵的骆越、闽人文化融合现象

林氏祖屋的完整保存,对研究南宁历史及民居建设风格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更被称之为骆越文化与闽人文化完美融合的历史见证。对这你怎么看?请添加评论!

南宁古老林屋蕴涵的骆越、闽人文化融合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