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时李鸿章的准军装备已不比日军差?你怎么看?

秋天的红叶882


如果仅以李鸿章直辖的北洋淮军而论,的确在轻武器方面不输于日军,重武器方面则要差不少。

一、步枪

以平壤之战为例,守城的清军有五支部队,其中叶志超率领的3000人有一半是淮军,一半是直隶练军;卫汝贵率领的6000人都是淮军,这些部队都装备1879年型哈奇开斯连发步枪,不过直隶练军还有一部分1853年型恩菲尔德前装枪。

清军武器驳杂,而且严重依赖进口

另外两支部队,左宝贵率领的3500人是奉天练军,装备1871年型毛瑟单发步枪;马玉昆率领的3000毅军是河南勇营,也装备毛瑟单发步枪,还有一部分恩菲尔德前装步枪。

至于丰升阿率领的八旗练军500人,都是骑兵,装备1867年型温彻斯特卡宾枪,不过也无所谓了,反正也没有战斗力。

顺便说一句,练军就是八旗和绿营挑选精锐,装备西式武器,其战斗力参差不齐。以平壤而论,直隶练军战斗力最强,奉天练军次之,八旗练军垫底。

日军已经实现了武器的国产化和标准化

进攻的日军第五师团,步兵装备的是村田十八年型单发步枪,这种步枪是以1874年型格拉斯步枪为原型仿制并改进的,性能超过恩菲尔德,与毛瑟处于同一年代,不如哈奇开斯。

二、火炮

但清军的炮兵比起日军来颇有不如。

平壤清军有四种火炮:克虏伯75毫米野炮4门,克虏伯75毫米山炮12门,国产2磅铜炮13门,加特林机关炮6门。



日军为国产七厘山炮44门,缴获的清军2磅炮2门。七厘山炮是引进意大利技术生产的,性能不弱于克虏伯75毫米山炮,远远超过清军的2磅炮。



从上可以看出,清军不但火炮质量不如日军,数量也不如日军。


海军史研究会员


这里只分析一下甲午海战双方战舰的实力对比,这里只看北洋水师和日本战舰的数据两方实力就可以一目了然,废话不多说之间看数据。

一 吨位

中方:

定远(铁甲舰)——7335

镇远(铁甲舰)——7335

经远(装甲巡洋舰)——2900

来远(装甲巡洋舰)——2900

致远(巡洋舰)——2300

靖远(巡洋舰)——2300

济远(巡洋舰)——2300

平远(巡洋舰)——2100

超勇(巡洋舰)——1350

扬威(巡洋舰)——1350

广甲(巡洋舰)——1296

广丙(巡洋舰)——1030

北洋水师吨位合计:32,396

日方:

吉野(巡洋舰)——4225

严岛(海防舰)——4278

桥立(海防舰)——4278

松岛(海防舰)——4278

西京丸(巡洋舰)——4100

高千穗(巡洋舰)——3709

扶桑(装甲巡洋舰)——3777

秋津洲(巡洋舰)——3150

浪速(巡洋舰)——3709

千代田(巡洋舰)——2439

比睿(巡洋舰)——2284

赤城(炮舰)——622

日本联合舰队吨位合计:40,849

数据很直白中日32396:40849,中方除了定远、镇远是大吨位战舰,其他均在3000吨以下,而日方普遍在3000吨以上。


二 航速(节)

定远(铁甲舰)——14.5

镇远(铁甲舰)——14.5

经远(装甲巡洋舰)——15.5

来远(装甲巡洋舰)——15.5

致远(巡洋舰)——18.0

靖远(巡洋舰)——18.0

济远(巡洋舰)——15.0

平远(巡洋舰)——11.0

超勇(巡洋舰)——15.0

扬威(巡洋舰)——15.0

广甲(巡洋舰)——14.0

广丙(巡洋舰)——15.0

日方:

吉野(巡洋舰)——22.5

高千穗(巡洋舰)——18.2

秋津洲(巡洋舰)——19.0

浪速(巡洋舰)——18.0

松岛(海防舰)——16.0

千代田(巡洋舰)——19.0

严岛(海防舰)——16.0

桥立(海防舰)——16

比睿(巡洋舰)——13.5

扶桑(装甲巡洋舰)——13

西京丸(巡洋舰)——15

赤城(炮舰)——10.3

中日航速16节以上对比为1:4


三 火力

这里只说一点,当时北洋水师基本没有装备速射炮,日本战舰恰恰相反几乎都有配备。什么是速射炮呢?简单的说你开一炮的时间别人可以开三四炮,所以在火力方面日本是碾压北洋水师的。

总结:吨位没有对方大,速度没有对方快,火力没有对方猛,北洋水师的将士们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与敌人一决雌雄,何其壮哉!北洋水师的失败并不是将士们的失败,而是一个腐朽王朝的失败!是一种落后政治制度的失败!是目光短浅幻想天朝上国思想的失败!


上游的小石头


甲午中日海战,李鸿章的北洋舰队实力与日本舰队相比的话,实力处于劣势,由于清政府的政治和经济的腐败,导致错过了购买当时最先进的战舰吉野号的机会,使得日本捷足先登,然北洋舰队的主力,定远,致远,镇远三艘巡洋舰虽然在吨位上大于吉野号,但是从航速和炮弹来讲却相差甚远,清政府虽然庞大,但是当时处于消极备战状态,仍然把希望寄托于外国的调停,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实力不容小觑,再加上国内狂热的好战分子的热情以及日本对这场战争准备的充分程度。因此,清政府的失败是必然的,武器并不是取得战争胜败的必然因素,只有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江南十三郎0526


我是这么看的:

1.李鸿章的准军装备有的说比日本好,有的说比日本差,总体当时购进西方战舰,应该差不多,即使比日本差,也不会差多少吨位、速度和火力,这不是决定双方胜败的根本!

2.海上战斗力除去装备差异,最大的悬殊是战略战术的运用,就是整体舰队的作战能力,也就是摆兵布阵!简而言之是协同能力!北洋水师之前被日本参观者登舰看到,炮筒上居然晾着士兵裤衩,可见作风纪律之松散,哪还有战斗力可讲?日本参观者回去向当政者密奏,大清国外表强悍,实则空虚,发起战争日本必胜!才有中国甲午战争之辱之耻。

3.尽管北洋水师英勇者甚众,到终因长期疏于训练而英勇就义。这背后是大清国腐朽没落的制度和官僚主义盛行的恶果!为什么抗美援朝中国可以战胜「钢多气少」的美国?而大清却屡遭败绩?是战是和在大清国顶层就有分歧,没有拧成一股绳,失败实属必然!


沧海雨浪


湘淮军,原本是灭太平天国时的地主武装。内战,可随意奸淫掳掠,所以有勇;外战,白白伤亡而无所得。所以以湘淮地主武装组成的清军,内勇而外怯,对外不堪一战。可惜的是,清廷还以为他们是能战之师,才造成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安平144796971


确实,淮军在装备上已经不输给日军了,不像后来的抗战期间,国军装备又落后了


电费超标了


民心!全国民众浑浑噩噩,官员贪腐无度,郑和大船都走遍世界啦!大清朝胀滴不行不行的。这才叫“真正滴外强中干”啊!


西山逸隐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己经在工业制造,军工己赶上了西方列强,也就是说,各种武器装备是相当先进的,中国当时工业几乎是零,武器装备除了进口一部分,大部分都是冷兵器,与日本相差甚远,根本打不过日本。


李先生38533


装备不差是真的,但是军队的训练还有军队的士气完全比不上日军。


兰迪熊家的雷欧奥特曼


小便,李鸿章的子弟兵那是淮军,不是准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