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纸币上的头像除了慈禧、李鸿章,为什么还有载振的头像?

L丶佳能


清朝自诞生开始,就一直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国度,在西方很多国家都极力发展工业、发展热武器的时候,他们仍然还在那里抱着自己从满洲带来的骑射技艺以及发源于我们的本土儒家经义沾沾自喜着。

康熙皇帝是如此,乾隆皇帝是如此,清朝的其他众位皇帝也是如此。

后来,是到了慈禧当政时期,清朝的状况才发生了一点改变。

虽然我们都说慈禧顽固不化、拖累了我们文明发展的进程,但是相比于清朝的其他皇帝,她的时代还算是比较开放的。

比如,在太平天国之后,在曾国藩等将领的劝说下,慈禧太后就同意从国外购买了不少先进武器。

当然了,这些武器基本上都是封存在仓库里的,士兵们平常根本就没拿来训练过,以至于在爆发八国联军战争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来不及拿来和敌人对战或者拿了也不太会用。

她也支持过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开展洋务运动,虽然,这些洋务运动在与其同时代开启明治维新的日本面前只是一个笑话。


但无论如何,慈禧作出改变的事实都是无法辩驳的。

载振主导帀质改革

慈禧晚年,在手下人的建议下,慈禧太后又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建立一个中央银行、印刷现代化的货币钞票以缓解原本只能使用白银、铜钱的尴尬。

说到这里大家值得注意的是,在很早之前出现的银票与现代意义的钞票是不同的。

以前的银票,其实只是人们在银号中存钱银行给开出的存钱凭证罢了,与慈禧太后晚年印刷出来的钞票、与我们现如今所使用的钞票是有着很大不同的,这点大家还是要区分清楚。


当年,被慈禧太后授意办这件事情的人就是载振。

载振出身于清朝皇家宗室,是乾隆皇帝的玄孙、亲王奕劻的儿子,由于身份的重要性,他后来担任了商部尚书、农工商部大臣等重要官职,主管起了新商业的发展、帀质的改革。

印刷有载振头像的钞票

鉴于载振在清朝钞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的尊崇身份,当年上海一家名叫信成银行的小银行在发行自己的钞票时,就印刷上了他的头像。

这么做,除了有讨好载振这位跟他们印刷钞票息息相关的农工商部大臣之外,对他们银行自己也是有好处的。

毕竟当时正处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在钞票中印刷上这么一位皇家成员的头像,实际上也是一种信用以及实力的体现,能使得百姓们在使用他们的钞票时,更加的放心,这点大家通过现如今很多汽车公司经常拿着皇室头衔来打广告就可以看出一般。

而他们印刷的钞票是在1907年时发行的,面值是十元,在这张钞票中,主要有两个图像,第一个图像就是右边的载振的头像,第二个图像则是他们银行大楼的照片。


载振身上的丑闻

只不过在他们的钞票发行出来后,载振的头像却没能给他们带来太多改变。

正是在他们发行钞票的当年,载振的身上爆出了一件惊天丑闻。

那年,天津南段的警察局总办为了获得黑龙江巡抚的职位,就掏空了心思地想讨好载振。

见他喜欢一个名叫杨翠喜的歌妓,还特意花很多钱买下了那名歌妓送给他,只为了他能给自己的仕途带来飞跃。


这件事情原本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是互惠互利的事情,但是当时一名御史官员也不知道怎么知道了这件事情,所以在那名御史的弹劾下,载振和警察局总办的丑闻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虽然,慈禧没有处罚他,只是随便找了个借口想帮他掩盖过去。

但是载振自己的亲王父亲无法忍受如此奇耻大辱,所以在他父亲的强迫下,载振只能向朝廷提出了辞职。

说起来,这件事情对于刚印刷完载振头像钞票的信成银行来说,影响还是比较巨大的。


孤客生


北宋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后来,元、明、一直到清朝的顺治、咸丰年间都曾初出现过纸币,但是都因印刷粗糙,保存不易等原因而销声匿迹了。


19世纪兴起的“洋务运动”哥当时的晚清社会也打来了一些西方先进的生技术比如:铜板雕刻凹版印刷术,采用这种技术印刷出来的纸制品具有印刷精美,色彩艳丽,易于保存等优点。一些有识之士便纷纷上书清朝政府由自己来印刷本国纸币造福本国百姓。


1902年,晚清政府户部派员出国考察印刷纸币的相关事宜,三个月后户部呈报相关奏折,由于美国的铜版雕刻凹印技术最为发达,1907年,清政府派人出使美国,购买铜版雕刻凹印技术。组建官方印刷局。


就这样,请政府自己的纸币出现了。印上谁的头像呢?慈禧的头像。如果你有这种钞票,价格自然是没的说。


纸币上还有李鸿章的头像。由于李鸿章当时可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这个也很正常。


载振的半身像竟然也在新发行的纸币上,这可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载振(1876年——1947年)满洲正黄旗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玄孙,庆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长子。


在这种大背景下,1902年载振代表清政府参加英王爱德华七世加冕礼,1903年到日本考察第五届劝业博览会,并到美、比、德参观访问。回国后,积极参加新政,奏请成立商务部。1906年光绪帝吏治改革,成立商务部,载振任商务部尚书。一时间载振名声大振。不久以后,印刷新钞,载振的半身像就出现在新钞上了。这时,载振已经达到人生顶峰。


老话说“福兮祸兮,福祸相伴”1907年,载振到吉林督办学务,途经天津遇到段芝行贿:花巨资买杨翠喜给载振被人弹劾,此事轰动京城,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清灭亡后,载振从此不问政治,偏居天津。难能可贵的是,日本人占领北京时,多次请载振出山,载振均不予理睬。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气节。


1947年,载镇病逝。享年71岁。


小钻风355


清末外国银行入侵,金融秩序混乱,政府财政吃紧,1905年,清政府设立户部银行,开始发行银两票和银元票,后因户部改名,又改称为大清银行。

大清银行出现之前,清朝各地官银也发行钞票,品种繁多,印刷的头像可不止是慈禧、李鸿章,各地巡抚的头像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这些钞票上,下图是江苏裕苏官银钱局通用钞票,头像是江苏巡抚陈夔龙。


大清银行成立后,各地分行开始印刷有慈禧和李鸿章头像的兑换券,多是小银元票。

为了把各地银行发行的兑换券早日做到全国通用,大清银行京师总行也付出了努力,1909年,大清银行统一发行了李鸿章头像的钢板银元票。

由于慈禧已经去世,宣统皇帝年龄太小,钞票是很严肃的印刷品,放上个小屁孩未免有失庄重,看上去跟年画似的,所以采用了小皇帝他爸摄政王载沣的头像。

这批印有载沣的钞票还未及发行,大清就被民国入替,因此也成为了废票。

题目中提到的载振,他当时担任的是大清农工商部的尚书一职,不管是农工商部的前身商部的建立,还是清朝户部银行的成立,都与他有很大关系,是在他出洋考察后,根据民间呼声和国外考察经历,向清廷提出的建议而最终被采纳,因此,他对晚清实业和金融业的正规化实有大功。

即便如此,大清银行总行也不可能印刷他的头像,他的级别不够。

清朝纸币上的确有过载振的头像,但不是出自大清银行或户部银行,而是出自上海的信成银行,它是由上海实业家周舜卿创办的。

周舜卿攀附上载振之后,也跟随他出国考察,由此产生了在上海成立银行的想法。载振当时的商部虽然成立了,但银根是把握在户部手里,也面临着内部分权的矛盾,因此,周舜卿的上海信成银行作为民营内资银行获得了载振的商部特批,具备了发钞资格。

上海信成银行印刷有载振的头像,也会使得人们对银行本身的信任感增多,人家毕竟是庆亲王家族,又是商部尚书,有这份担保,银行业务开展的也比较顺利。

由于大清银行发钞之初就严格限定以九成现银为发行准备,并无扩大发行之实,信誉颇佳,之后的民国政府也对市面上的大清钞票实行了严禁的回收兑换工作,导致现在流传极少,收藏价值很高。而同时期各省发行的很多钞票,由于各地执政者水平参差不齐,胡乱作为,最后有多家银行破产,发行的钞票沦为废纸,民国政府也予以拒付。

当然,假如能把它们保存一百年,放到现在,收藏价值仍然是不错的。


历来现实


清朝之前根本没有银行,到了清中后期,为了方便经商,出现了一些民间商行,流通的是银子和银票。

比如晋商代表人物乔致庸,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岩,他们的票号遍及全国,就连当年慈禧“西狩”时还向乔致庸借过钱。

中国第一个银行是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5月27日)在上海成立的,是由当时督办全国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奏请朝廷成立的,也是中国第一家发行纸币的银行。

这些银行实际是为了筹措赔付洋人巨额赔款而成立的,主要由盛宣怀和李鸿章等官员入股控制,属于官僚资本性质的银行,纸币上面印着慈禧和李鸿章的头像。(如图)

(纸币上慈禧的头像)

(纸币上李鸿章头像)

在宣统时期(1909年),纸币上曾印过时任摄政王载沣的头像。这时慈禧和李鸿章都已作古,本来要印小皇帝溥仪的头像,无奈刚继位的溥仪年仅三岁,纸币要流行,上面印个小孩子的头像有点不妥。

于是就印上了溥仪的老爸载沣的头像,不过纸币寿命很短,发行仅三年清朝就灭亡了。

(纸币上载沣的头像)

我们都知道古代讲究身份,是极权社会,可以想见能够印上纸币的人职位之高。

比如慈禧是无冕女皇,李鸿章是清朝第一权臣,载沣是皇上的老爸,当时皇权实际的控制者,纸币上有他们的头像不足为奇。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纸币上还曾有过载振的头像,这是为什么呢?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华商上海信成银行发行了一套纸币,上面印着大清国商部尚书固山贝子衔镇国将军载振的头像。(如图)

大家可能对这个人不熟悉,为何他的头像能够印上纸币呢?

虽然载振名气不大,但他有个牛气冲天的老爸——庆亲王奕劻。

奕劻是大清首任内阁总理大臣,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最早主管海军事务大臣,当年慈禧过生日就是奕劻想法挪用了海军经费,以至于造成了大清和日本“甲午海战”的惨败。

奕劻是慈禧的心腹之人,后来袁世凯极力巴结他,袁世凯上位奕劻功不可没。

载振简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在1906年出任农工商部尚书,曾出国考察外国银行等商务活动,回国后,在他的帮助下,华商上海银行在上海成立。

亲们想想看,当时载振的老爸奕劻和摄政王载沣的权力不相上下,奕劻和袁世凯联手抗衡摄政王。

奕劻在历史上有晚清第一贪之称,在当时权势熏天。

奕劻把贪污的银子通过儿子存到了外国银行,载振在出国考察时就铺好了路,用外国银行资金投到华商上海银行赚取巨额利润。

(奕劻和小时的载振)

载振官职不大,却是各路官员争相巴结的人物,还不是老爷子为他打下了天下?

载振号称京城大少,当年段芝贵为了上位,性贿赂送给了他一名当红戏子杨翠喜,载振借助老爷子的名声在官场混得如鱼得水。

(载振)

华商上海银行在发行纸币的时候,当然不会放过利用载振的潜在客户的优势,把载振的头像印上纸币就是为了便于打开业务,人们冲着载振父子的名气纷份到这家银行存储和投资股票,讲真载振父子相当有钱,素有“庆氏银行”之称。在载振父子影响下,银行业务蒸蒸日上,父子二人赚了个盆满钵流,这是银行利用名人效应赚钱最成功的例子。


秉烛读春秋


慈禧和李鸿章我们都知道,是清朝时期的明星人物。而载振是谁?和慈禧、李鸿章一样有影响力吗?不然!

载振是满清贵族,全名爱新觉罗-载振。清朝末年,宗室子弟已经变得寻常了,但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载振的父亲奕劻,奕劻是慈禧的心腹,可以说对慈禧马首是瞻,在囚禁光绪帝的关键时刻,奕劻站在支持慈禧的一边,因此慈禧对他很是信任。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奕劻是极度贪婪之人,他卖官爵生财,成为晚清时期最大的贪官。

而载振吸收了父亲贪婪的本色,借着自己曾代表清朝皇室参加英国的加冕仪式,参观过日本的博览会,回国后便向皇帝提议向西方国家学习,主张新政,学习洋务,改革经济。不久,载振便成立了商部,担任商部尚书,1905年,官制改革,他又成立农工商部,担任农工商部尚书,想试图改变清朝的经济结构。

不过好景不长,载振的能力有限,眼见有限之余,西方国家打开了中国国门,清朝衰退,载振作为宗室子弟的辉煌也就此覆灭。

载振没有重要功绩,那为何又能印在纸币上?原来,在载振任职农工商部的大臣时,上海信成银行正要发行新一轮的纸币,考虑到慈禧和李鸿章这等有名人物的头像都用过了,于是印出了载振的头像,理由是他出身宗族,身份高贵,又是管理这家银行的顶头上司,因此载振能印在纸币上,都是银行为讨好载振,而溜须拍马的一个操作。


狂热历史


清朝纸币上有慈禧、李鸿章还好说,毕竟一个是最高统治者,一个是洋务派代表人物,一个是至高权力,一个是权力中枢代表。但是为什么有载振,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载振这个人,这还要看一下他的身世和履历,他是个既靠关系上的纸币,又似乎代表着朝廷的“新气象”。

身世:载振出生于1876年,是奕劻的长子,弘历的玄孙,血统纯正,且为长子。

履历:1902年,贝子身份,代表清朝赴英参加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并对法、比、美、日

四国进行了访问;

1903年赴日本考察第五届劝业博览会。回国后,载振积极参加洋务运动和新政,并在他的主 张下,上奏成立商部,并出任尚书;

1906年,成立农工商部,出任大臣。

当时农工商部的成立被视为洋务运动的一大成果,载振也因此名噪一时,成为了八旗子弟中的佼佼者。也就是在这时,载振正是得意之时,清廷开始发行纸币,再加上他的各种关系,载振似乎也就成为了纸币上的最佳人选。既代表着皇室又代表着新政,代表着清廷的新气象。

虽然载振登上了纸币,并且积极参与新政,但是他真的是八旗子弟中的优秀代表吗?并不是。

1907年,天津南段警察局总办段芝贵想当黑龙江巡抚,于是贿赂载振,并花巨资买下名歌姬杨翠喜,载振因受贿被御史上书弹劾,但是慈禧为了皇家颜面,假装调查,但是最终仅以“查无实证”不了了之。但此时的载振很是没面子,奕劻也让他辞职,从此载振逐渐淡出政治圈,开始从事金融商业活动。1947年,因病死于天津,终年71岁.


国家人文历史


清朝的货币比较混乱,尤其是到了后期,铜板、纸币市场更乱。纸币其实在顺治年间就发行过,只是当时的技术落后,直到光绪年间发行的纸币,这才变得非常美观。

因为采用了美国人的印制技术,纸币上面甚至可以刻上统治者的照片,而慈禧又特别喜欢这些新玩意,所以在纸币制造的一开始,首先出现在纸币上的人就是她。又因为李鸿章是她的宠臣,所以李也在后来被刻了上去。

载振说起来是乾隆的玄孙,25岁的时候得了爵位,并在第二年奉命出使外国。因为有了在国外游历的经验,加上当时朝廷迫切地希望有人学到外国强大的本事,以此来强大中国,于是在1906年的时候,用他主持工部,开始革新旧制。

也就是这一年,市面上开始出现带着他头像的纸币。那么,他只是一个贝子,官职也不是特别高,怎么会被印到纸币上去呢?

说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说一个人——周舜卿。此人原本是一个商行的店员,有一次捡了一张支票,却没有私自拿走,而是归还了原主,因此受到信任。后来因此发迹,逐渐地跻身贵族圈子,还在1906年的时候,攀上了载振这棵大树。

因为当时载振在工部任职,为了增加自己的资本,获得财力上的支持,他也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第一个就是这位周舜卿。载振利用自己在皇族、朝廷的影响力,让他开办了银行,又在第二年为其争取了印制发行纸币的特权。

那么,他的银行获得这项权利后,又为何不印慈禧,而是印上了载振呢?

首先我们要说明一下,当时其实各省陆续开办了不少银行,很多都有权发行纸币。但是满清为了约束货币市场,规定纸币的发行面额要根据银行自身储备金银的多少来定,周虽然有点资本,但是比起那些世代豪门的大财团来说还是差了许多,所以他想印纸币,因为本身家底的问题,还是需要巴结权贵。

但是以他的身份,见到载振,能够结交一位贝子,已经是极为难得,根本没可能接近慈禧的机会。所以他就抱好了载振这课大树,想办法讨好他。而要讨好一个地位较高的贝子,利益固然不可少,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名头。

如果能让载振的名气传遍全国,那载振当然开心。于是基于这个原因,他最后就决定,在纸币上面印上载振。可是,这样的事情,会不会被查呢?

按说把载振印到票面上,那不是说他和慈禧的地位一般?这种僭越是要被杀头的,可是偏偏第二年慈禧就死了,没过几年大清都灭亡了。

所以,当时全国的局势已经一片乱,满清都对国家的控制能力很弱,对载振这样的人更不敢轻易惩办。而且当时不管是铜币还是纸币,地方铸造的都只在本地流通,所以上海这边造的纸币,根本没法流到别处,所以最终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小小嬴政


清朝末期,外国银行入侵,大量发行钞票;各省也办起了官银钱局,发行不同官银票;民间钱庄票号更是多如牛毛。

这些情况我们通过影视剧《乔家大院》、《白银帝国》中都有了解。当时各种钞票、钱票、庄票混合流通或各占一地,金融秩序十分混乱。

为了缓解十分紧张的朝廷财政,规范全国票据秩序,清政府成立了户部银行(后户部改革,又改称为大清银行),发行全国流通的银两票和银元票。
图——大清银行第一次会议官商合影


外国银行、各省钱局发行的银票使用的头像五花八门,有外国名人元首,有各省都抚名流。例如江苏裕苏官银钱局通用钞票,头像是江苏巡抚陈夔龙。

最初大清的银票只有慈禧和李鸿章的头像。慈禧是国家权力实际掌控者,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没有之一。国家银票用此二人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图——慈禧头像银票

图——李鸿章头像银票


题主所说的载振头像纸币是私人银行上海信成银行发行的,并不是大清银行发行的银票。载振的级别还没达到将头像印在国家银票上的高度。那么一家私人银行为什么选择载振像做纸币图像呢? 载振又是谁呢?

爱新觉罗·载振(1876年——1947年),清朝宗室,庆亲王奕劻之子,也是最后一代庆亲王,1902年和1903年曾经代表清廷皇室游历欧美日本等国考察。回国后,载振上书朝廷,力主机构改革,参与新政。

1903年,清廷成立商部,载振任尚书大臣。1905年,大清银行成立。1906年,清廷机构重组,工部、商部合并,成立农工商部,下设农务、工务、商务、庶务四司,载振任大臣,主管全国农工商活动。
图——载振画像


记住这个时间点,对于解答此问题很重要。

1906年,上海信成银行成立,和农商工部同年。不同于以往的钱庄票号,信成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商业储蓄银行,你在里面存钱是有红利分成的。

信成银行是由无锡实业家、曾任清政府三等顾问的周舜卿(廷弼)和上海商人、后来在辛亥革命时任沪军都督府财政部长的沈缦云(懋昭)倡议开办。

周舜卿和胡雪岩一样,有了钱之后开始谋求政治地位。1903年周舜卿陪同载振考察日本,从此和载振有了不一样的交情。

凭借庆亲王父子的关系,信成银行不仅经营一般银行业务,还由清政府给予发行钞票的特权。
图——上海信成银行大楼

按惯例,信成银行钞票上面也需要印刷人物形象。慈禧、李鸿章已经被用了,本地都抚相对于全国流通的钞票来说级别有点低。这样载振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信成银行的主管单位农工商部一把手、皇家宗室、铁帽子王,还有比载振更合适的人吗?

印刷有载振头像的钞票一出世就赢得了人们都信任,银行业务开展的也比较顺利。

不过事情都有两面性。正因为使用了皇室成员的形象,辛亥革命后,信成银行的钞票信用骤减。加上银行创立者周舜卿和沈缦云支持革命党人,遭到袁世凯政府的挤压,1913年信成银行不得不停止了业务。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别酒流年


清朝纸币上的头像除了慈禧、李鸿章,为什么还有载振的头像?载振是庆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长子,晚清时历封镇国公、贝子头衔,并不是出名的政治人物,他的头像为什么也被印上了纸币。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我国历史上纸币的发行历史,在清朝什么人才有资格被印上纸币,载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为什么被印在纸币上,他做出了什么成绩?

一、纸币的历史

中国最初的货币是原始社会末期使用的海贝。公元前200多年出现了金属货币和铸币。秦朝建立后,统一了币制,用黄金和方孔圆形的铜钱当做货币流通全国。

因为铁钱笨重,随着经济的发展盐、茶、丝绸等货物的流通,数量越来越大,铁钱不方便携带和流通,聪明的宋朝人,发明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真宗时期,成都有十六家富商,共同印制发行了代替铁钱的纸币—“交子”。“交子”上面印有房屋、树木、人物等图案,还有签押作为暗记。

交子可以兑换现钱,也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交子向交子铺兑换现钱时,须交一定数量的佣金。新旧交子三年兑换一次。

后来,由于交子铺的富商挪用吞没现钱,交子的兑换不能保证,常引起争讼,官府遂禁止商人发行。公元1023年,宋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交子。

二、清朝三个时期发行的纸币

到清朝的时候,有三个时期发行过纸币。

1、是清初顺治年间发行的顺治钞贯

2、是咸丰年间发行的纸币,分政府发行的大清宝钞,户部官票和地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

以上两个时期的纸币,发行一段时间后,因为印刷技术差等众多原因,后来禁止流通了。

3、是光绪年间,清地方金融机构官银钱号,发行纸币。

我们重点说说,光绪年间发行的纸币。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省,中国驻台将领刘永福领导台湾人民奋起反抗。西方列强在军事入侵的同时,还把西方货币流入中国,并为中国的地方和私人银号印刷钞票。

他们印刷的钞票,因采用先进的近代印刷技术,图画精美、印制精良,从而引起清政府中有识之士的关注。

尤其是一些力主革新的政府官员,纷纷议奏朝廷,要求政府引进西方先进的印钞技术,在中国发行纸币,以适应当时清政府的经济需要。

当时,清朝政府使用的货币是白银,这种稀有金属有限。如果一旦印刷纸币,可以无限量发行,能够筹划兵粮军饷,支持抵抗日本侵略者。

1906年,清廷户部派员赴日本考察纸币印刷技术,并于当年三月向朝廷呈交了关于建立官方印刷局的奏折。

1907年,清政府批准了户部的奏议,户部即着手户部印刷局的筹建工作。

鉴于当时世界上的印钞业,以美国钞票公司所采用的钢版雕刻凹印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清政府又派员赴美国考察,建设中国的官方印刷局。

就这样,晚清纸币出现了。



三、什么人才有资格被印上纸币

虽说晚清发行纸钞,是从1895年才开始,但和世界各国的钞票头像一样,“准入门槛”都无比高。

放在晚清年间,想要被印在纸币上,也必须是国家元首和政治家才可以。

慈禧太后: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她统治了晚清近半个世纪,她能印在纸币上,谁也没有什么异议。她在当时的权利实在太大,能不能发行纸币都是她说了算,谁敢说个不字。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

他在当时是朝廷最一个强有力的大臣,他能被印在纸币上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载振是庆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长子,晚清时历封镇国公、贝子头衔。他的头像也被印上了纸币。

这印有载振头像的钞票,发行于1907年,是上海信成银行发行的“横式银元票”。这版纸钞分为一元至百元五种面值,是“奉商部批准有发行钞票之特权”发行的钞票,只在天津北京上海三地流通。

这张纸币上不仅印上了载振的头像,还印了一行小字“大清国商部尚书固山贝子卫镇国将军载公振”隆重介绍了一番。

载振作为庆亲王家的宝贝儿子,仅仅是清末“农工商部尚书”的载振,怎么也在上面亮了相?

四、载振积极参与新政 晚景凄凉

慈禧在晚清时期,一直倡导者洋务运动。在这种大背景下,1902年载振任出使英王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专使,并到法、比、美、日四国进行访问。

1903年,载振赴日本考察第五届劝业博览会。回国后,载振积极参与新政,奏请成立商部,任尚书。

在载振的力荐下,光绪在1906年颁布立宪,改革官制,改为农工商部尚书。

这个部门的成立是学习洋务的一个硕果,载振也一时名声大振。不久之后,清廷开始发行纸币。所以,上海信成银行发行的纸币,币面都印有商部尚书载振半身像。

信成银行的创始人周舜卿对此解释说:“蒙贝子尚书颁给肖像谨敬摹写印入钞票,以增信义而杜伪仿,系银行中之有发行钞票之权者”。一是载振这位“贝子爷”,跟信成银行的关系非同一般,当然要借此标榜一下;二是载振的“贝子尚书”身份,那也是金字招牌,风风光光印上去,就能给钞票保值。

确实,直到今天,在很多收藏家眼里,这款别致的钞票,依然是收藏界的珍品。

不过这位贝子的晚景并不好。因好色被迫离开政坛高层。

1907年,载振奉旨赶吉林督办学务,途经天津,因接受天津南段警察局总办段芝贵行贿,以谋求黑龙江巡抚之职,花巨金买歌妓杨翠喜送给载振,被御史赵启霖上疏弹劾。

此事轰动京都,经奉奏旨查办,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而不了了之。

作为一位高级别的干部公然权色交易,载振十分没面子,不久后就被迫辞职。

1911年,他担任顾问大臣。辛亥革命后一度躲避上海,后返回北京。

1924年因溥仪被驱赶出宫,他害怕殃及自己,搬进天津庆王府,从事工商投资活动,远离政治。

1947年病逝于天津。


爱看布克


历来作为法定流通的货币,上面印有的人像不是集大权于一身的统治者,就是伟大的领袖或是某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


清朝纸币上印有慈禧和李鸿章的人像还可以理解,这位载振是谁呢?怎么会被印在清朝纸币上?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他的全名为爱新觉罗·载振,没错,正是清朝宗室子弟。1876年出生的他,正好碰上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洋务运动。

当时洋务运动主推“自强求富”,高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大旗。多方面学习西方,各个官僚和民间巨商纷纷创办了不少工商企业。

经济和军事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可能和年纪尚小的载振关系不大。但是思想文化领域对他的影响实在不可忽视。

洋务运动期间,各主要大城市创办了近20种近代报刊,又增设了许多新式学堂,有针对性的培养了各个专业方面的人才。


社会总体文化思想上的进一步对载振或多或少有些影响,并且在他之后的从政生涯中也有所体现——清朝权力部门新设了一个商部,载振任尚书。

但是或许载振在这期间过度沉迷于外面的花花世界,看迷了眼,结果后来加入了皇族“宗社党”,一步一步陷入腐败深渊,这是后话。

1902年,载振受命出使英王爱德华七世的加冕典礼,并趁此机会对法国、比利时、美国和日本进行访问。

长了长见识后回国积极参与新政活动,主动向皇帝请旨成立商部,而他自己担任尚书。又过了两三年,因为朝廷改革官制,载振所任职的商部改为农工商部。

众所周知,1905年的时候,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他们的领导下,国内革命派反清势力和清廷发生争执,当时的清政府做出承诺,决定实行立宪制。


政治领域的风波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大清帝国正处于风雨飘摇阶段,看上去像是百废俱兴,其实不过是垂死挣扎。

清朝末期曾有大量的外国银行入侵,本来清政府赔款就快要赔的倾家荡产了,外国银行又进来捣乱,结果就导致当时的金融秩序极度混乱,政府财政吃紧。

整个金融领域几乎一片混乱,作为商部尚书的载振不但没有力挽狂澜,反而捅出了丑事。前面也说到,担任大清农工商部尚书的载振是一位十足腐败的贪官。

举个例子:当时载振作为朝廷的一名新贵被任命为商务部尚书的时候,奉旨前往吉林办事。

当地官员为了阿谀奉承请他们前往戏园看戏,这一看不得了,载振遇上了一位佳人,名叫杨翠喜。从此日思夜想,心心念念难以忘怀啊。

这一切都让一位小小芝麻官段芝贵看在眼里,小伙子察言观色的能力不一般,又听说黑龙江巡抚一职空缺待补,于是想方设法,终于把杨翠喜送到了载振的手里。
▲载振

载振那个高兴啊,没过多久段芝贵就如愿以偿的升了个大官儿。可载振的贪污不久就遭到了朝廷官员的弹劾,他的爸爸庆亲王也保不了他。最终载振被罢免,这也意味着他的政治生涯从此结束了。

载振在被罢免官职之前好歹也是个农工商部的尚书呢,再加上又是亲王后裔,声望还是有的。

正巧当时(载振被弹劾之前)上海信成银行打算发行新的纸质货币,正在考虑用谁的人像好?

慈禧和洋务大臣李鸿章已经用过了,光绪帝虽然贵为一国之君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大加歌颂的政绩,放在纸币上意义不大。想来想去觉得载振是个合适的人选。

而且载振在当时担任的是农工商部,管理的就是他们这些开银行的,把载振放在纸币上也带有一种对顶头上司讨好的意味。

按理说地方银行是没有权力发行新的官方货币的,更别说确定货币上用什么人像图案了。


但是清朝末期当时的状态说混乱也不为过,结果就出现了地方银行也能发行货币的情况。于是当时算是朝廷新贵的载振,就被印在了上海信成银行发行的清朝纸币上。

然而载振的辉煌也只是昙花一现,作为新贵,虽然曾经出国访问,眼界不窄,但是胸无大志,喜爱奢靡。被弹劾后,在政治领域再没有过什么成绩。

1924年,溥仪退位,载振更是担心连累自己,于是搬到了天津,从此远离政治。后来有一段时间从事商业,比较大的成就就是投资创办了天津劝业商场。

▲后两张民国纸币(下面头像貌似是岳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