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大避母,女大不避父!別不信,這種做法害了不少女孩了

人們常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事實上,好多家庭也的確是這麼執行的。然而,一直被大家奉為真理的這句話真的可信嗎?值得細細推敲~

一、兒大避母

兒大避母,女大不避父!別不信,這種做法害了不少女孩了


關於這一點,基本都沒什麼異議吧?無論是從哪個角度出發,男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都應該學會離開媽媽的懷抱,自主掌握自己的人生。

1、生理上:

男女畢竟不同,即使是自己的親兒子,寶媽們也要注意分寸。小時候還沒什麼,親親抱抱舉高高,可到了一定的年紀之後,孩子就會萌發“性意識”。如果這個時期仍不注意,對母親、兒子都不好。

2、性格上:

男孩子就要有男孩子的氣概。總想著媽媽能夠保護自己,自己凡事要聽媽媽的話,長大了只會變成“媽寶男”,甚至“娘娘腔”,會遭到周遭人的恥笑和不屑的。

兒大避母,女大不避父!別不信,這種做法害了不少女孩了


二、女大避父

1、生理上:

同上面那個觀點一樣,男女有別。不管多親,父女就是父女,在孩子面前,該穿的衣服要穿好,不該有的行為動作也不能有,這樣才真正的對女兒好。

2、心理上:

重中之重來了!在心理上,“女大避父”這句話真的不適用。主要是因為:父親,是女兒人生中第一個男性,也是女兒心中始終佔據著重要地位的男性。

兒大避母,女大不避父!別不信,這種做法害了不少女孩了


父親在女兒眼中的形象,直接會影響到女兒對異性的看法和判斷。如果父親很合格,女兒也會對異性有一個比較準確的認知。相反,如果為了“避父”,兩人不交流、少溝通,那麼,小心孩子被渣男欺騙!

之所以這麼說,一是因為對異性的認知較陌生,不懂怎麼接觸;而是因為很渴望得到異性的關注,所以容易上當受騙。加起來導致的後果,不用我多說了吧。

所以說啊!“兒大避母”是非常有必要的,生理上、心理上都百利而無一害。至於“女大避父”,那就不一定了!如果盲目的要求女兒和父親保持距離,未必就真是一件好事。避錯了後果很麻煩,孩子也會受到身心傷害,得不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