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大避母,到底該怎麼避?父母稍有不注意,就可能養出“媽寶男”

身邊的幾個男性朋友,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例如在上大學的時候,髒衣服還要揹回家讓媽媽給洗,想要買什麼東西還要問自己媽媽的意見,沒有一點主見和自理能力,彷彿現實生活中的“媽寶男”。

相信很多人聽說過“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的說法,指的就是不論父母親和孩子有多親近,如果是異性都應該避嫌。而生活中那樣的“媽寶男”就是因為母親沒有正確的和兒子避嫌導致的。

畢竟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生理和心理上家長都應該引起重視,正確的認識“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孩子身心發育樣樣健康。

兒大避母,到底該怎麼避?父母稍有不注意,就可能養出“媽寶男”

​兒大避母,要怎麼避?

很多人覺得,在男孩慢慢長大的過程中,母親不當著他面換衣服、上衛生間就足夠了。的確,孩子在3、4歲的時候就會產生性別意識,家長應及時給予孩子性教育。但事實上,除了生理上應避嫌,心理上也應該避嫌。

兒大避母,到底該怎麼避?父母稍有不注意,就可能養出“媽寶男”

像是前文說過的“媽寶男”,就是指那些年齡明明已經可以獨立了,卻還依賴自己母親的男人。不僅缺少自理能力,還缺少責任感,甚至成為啃老族。

男孩在小的時候被父母疼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慢慢長大的時候,家長應該注重男孩自理、獨立能力的培養。尤其是母親,應該漸漸學會放手,讓男孩自己去嘗試新事物、承擔責任,只有這樣才能成為有擔當的男人。

兒大避母,到底該怎麼避?父母稍有不注意,就可能養出“媽寶男”

​女大避父,要怎麼避?

女孩在小的時候,基本上都會有一段時間特別依賴自己的父親,可謂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畢竟自己的爸爸可以說是最疼愛自己異性,可以感受到足足的安全感。但是在長大過程中也應該儘量避嫌。

在生理上,給女兒換衣服、洗澡等事最好由母親代勞。而爸爸也應同樣避免當著女兒的面換衣服,避免進行特別親密的肢體接觸,尤其是在孩子處於青春期的時候。

兒大避母,到底該怎麼避?父母稍有不注意,就可能養出“媽寶男”

但是在心理上一般不用特別的避嫌,因為女孩的心思比較細膩和柔弱,如果缺少父親剛強、堅韌的性格,那麼在心理上會造成缺失,變得越來越敏感、懦弱。成年之後,也可能在戀愛交往中缺乏對異性的認識,導致受欺負。

各位家長,就算親子關係再親密,孩子長大了也得記得避嫌。如果還有什麼問題的話,不妨留言告訴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