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洗澡能關門嗎?"8歲孩子的話,引出了"兒大避母"

相信不少父母都知道"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的說法,但是由於孩子在父母眼中永遠都長不大,所以不少父母其實並沒有及時落實好這一點,在應該與孩子保持距離的時候,還出現了不當行為,這其實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

前段時間,林女士就被自己兒子的一句話說得啞口無言。當時,林女士剛下班回到家中,打算先去洗個熱水澡消除一下疲憊。由於當時孩子正在客廳看電視,所以林女士也就沒有多想,敞著門便開始脫衣洗澡。

但令林女士沒想到的是,兒子在她洗澡時,突然起身經過了一次廁所,正好撞見了一絲不掛的自己。這時候,林女士下意識地用手遮住了自己的隱私部位,而孩子看到這一幕後則是對她說道:"媽,你以後洗澡能關門嗎?"

八歲兒子的這番言論,讓林女士感到有些羞愧,這時候她意識到,自己的兒子已經開始出現兩性意識和隱私意識,必須跟自己的孩子保持好距離,以給他的成長帶來不良的影響。

那麼,如果父母沒有及時做到"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將產生什麼樣的不良影響呢?

沒有及時與孩子保持好距離的影響

·造成性暗示

一般而言,孩子在8歲左右就會產生兩性意識,如果這時候父母沒有及時跟孩子保持好相應的距離,依然存在一些比較親暱的行為,那麼很可能會對孩子造成性暗示。

受到父母這些跨越性別的不當行為的影響,孩子的性激素分泌將出現異常,進而導致孩子心理、生理上的性早熟。要知道,這將影響孩子生殖器官的發育,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

·影響孩子認知

在孩子產生性別意識以後,他們將慢慢對兩性行為進行界定。如果這時候父母出現跨越性別的舉止,那麼將誤導孩子產生錯誤的界定,這將導致孩子將一些越界行為定義為正常舉動,進而影響孩子今後的人身安全與健康成長。

·異化親子關係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基於血緣關係之上的親情。但是如果父母在孩子性別意識萌發的情況下,作出過於親暱的行為,那麼會影響孩子對於親情的定義,導致親子關係出現異化,這對家庭和諧氛圍的營造有著顯著的負面影響。

那麼,在孩子萌發了性別意識以後,為了確保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應該避免出現什麼樣的行為呢?

父母不應出現的行為

·與孩子同床睡覺

有些父母擔心孩子一個人睡覺不安全,於是從孩子小的時候便一直與他們同床而睡。這種做法在孩子萌發性別意識以後,將會造成性暗示。

·當面洗澡或更衣

有些父母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現在還不懂事,很多東西都不懂,因此有些行為常常不在意去避諱孩子,諸如換衣服、洗澡等等。等到孩子產生性別意識之後,這些行為都有可能造成性暗示,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以親吻表達愛意

有些父母對於子女寵愛有加,常常以親吻的方式來表達對孩子的愛意,這種做法在孩子產生性別意識以後,應該杜絕。因為這些行為不但會對孩子產生性暗示,同時也會影響他們對於兩性行為的正確界定,對其未來的成長髮展勢必會造成阻礙。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