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前幾天我帶孩子去公園,碰見了鄰居王姐和她的兒子。王姐的兒子已經上大學了,因為疫情所以學校還沒開學。王姐和兒子很奇妙,兩個人手牽手走在公園裡。我記得王姐以前跟我說過,她的兒子買東西之前一定會問她的意見,沒有一點主見,什麼都依賴媽媽,是一個典型的“媽寶男”。

看著母子倆手牽手一起走,雖然有的家長會羨慕。但是一個已經上大學的人仍然不能獨立、沒有主見,凡是還要媽媽定奪,這樣的性格是不健全的。這讓我想起了老人說過的一句話:兒大避母,女大避父。

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我認為這個說法在生理方面是說得通的。在生理上,家長怎樣對孩子進行性教育非常關鍵,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侵害自己的行為,同時懂得保護自己,尤其是女孩子。但是在孩子的情感和性格方面,我覺得應該是“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有的家長肯定會有疑問,為什麼這麼說呢?

兒大避母

不管是生理方面還是情感性格方面,我們都是贊同的。生理上,在兒子兩三歲時就開始知道性別的不同。面對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不同,媽媽就要開始注意自己的行為了,比如不要當著兒子的面換衣服。同時可以給孩子買專門為孩子講解人體的書籍,讓孩子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從而懂得保護自己。

在情感方面,兒大就更應該避母了。“獨立”對於一個男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有主見的男孩長大後能自己承擔一家之主的責任。雖然我們知道母愛對孩子的重要性,但在合適的時候放手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媽媽如果不想兒子將來是“媽寶男”,就應該讓兒子自己去嘗試,去學會承擔。

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女大不避父

在這裡我想強調一下,我所說的是在情感性格方面,而不是在生理上的。

父親是女兒人生中第一個男性,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女兒跟爸爸的關係,會直接影響到女兒對其他的異性的看法。如果從小女兒跟爸爸的關係很好,愛和爸爸交流,並且爸爸經常鼓勵和稱讚女兒,這對女兒的成長有很大幫助。像這樣的父女關係中,女兒的性格往往都是樂觀向上、自信開朗的。相反的會怎樣呢?

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從小就很少跟爸爸接觸,父女關係很陌生的女孩,從小性格就會比較極端,不是很強勢,就是很懦弱。由於這樣的女孩對異性很陌生,也不懂得怎樣分辨好壞,但又渴望異性的關心,所以很容易遇到渣男。

所以我覺得應該是“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如果孩子是男孩,媽媽要注意跟兒子之間的距離和教育方式,爸爸也要參與到教育男孩的任務中去,爸爸的言傳身教可以讓兒子更有男子氣。如果孩子是女孩,那麼爸爸在平時應該多關心女兒,畢竟女兒是爸爸的“小情人”不是嗎?爸爸應該多給女兒信心和鼓勵,讓她更自信。

我是超幸福育兒手冊,歡迎轉發收藏,現在就點我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