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資治通鑑》了悟歷史人生

《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共記載了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歷經19年編輯完成。他在《進資治通鑑表》中說:“臣今筋骨臒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謂,旋踵而忘。臣之精力,盡於此書。”司馬光為此書付出畢生精力,成書不到2年,他便積勞而逝。《資治通鑑》從發凡起例至刪削定稿,司馬君實都親自動筆,不假他人之手。清代學者王鳴盛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

《資治通鑑》白話全譯本。臺灣著名學人黃錦鋐主編,臺灣二十七位教授學者合譯。譯文貼近原著,盡得信達雅之要義。譯者在翻譯時力圖貼近、還原《資治通鑑》,譯文緊貼原著,逐字逐譯,不以“現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發揮,旨在讓讀者能讀到一個“乾乾淨淨的《資治通鑑》,乾乾淨淨的司馬君實”。以拙御巧,看似笨工夫,實為巧辦法。(以上轉載)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是書確實不可不讀。我早約二十年前初讀柏楊先生的版本,譯筆流暢生動,一家之言,多有發揮。今國內再版此忠貼原著的眾教授全譯本,讀來當更能感受領略司馬君實先生原作的味道。《資治通鑑》我收藏有早期中華書局的全譯本,更購買了電子版,可供查證檢索資料時的方便。

學問是日積月累而來的,毛澤東先生一生總共讀了《資治通鑑》十七回並作了大量批註,一生能讀上一次,亦於願足矣!繁紛社會,現代人終日為口奔忙,少有時間靜下來好好讀書,縱有空餘的話都用來減壓唱歌看電視電影玩電腦遊戲購物去也,就算讀書,除了要看工作上的專書外,都是看些漫畫愛情小說及消閒書籍,鮮有讀些開拓心靈自性、轉化內在氣質使昇華向上的佳文妙典。

《資治通鑑》為何物?無關緊要,不理可也,最重要賺到金錢買得心頭好,保住工作,養好自己養好家還清借債算了吧。我遇到過很多中國大學生,全是空心人,說得一口流利外語,但對自己本國文化卻一竅不通,認為是古舊過時,學要學西洋科學,賺要賺外幣才追得上潮流。問他有沒讀過《唐詩三百首》,他說要買洋樓;問他《古文觀止》知道否?他說要飲紅酒;叫他學習寫書法,他說要養蕃狗,真是眉頭皺眉頭皺!

中國文化切不要敗在自己國人手裡,日本英美德法意俄等國視中國文化為大寶藏加以保存研究,亦且甚重知識產權之保護。假如今日做一個國人曾否讀過四書五經的深入調查,相信出來的數字結果會令人震驚不已!莫說五經,就是四書,再退一步《三字經》、《千字文》等童蒙書,也未必讀過,更不要說《幼學瓊林》、《龍文鞭影》這些古代童蒙書了,恐怕現在很多人就連書名亦聞所未聞呢。

珍惜你的時間,珍惜你的健康,珍惜你身邊得來不易的事物,珍惜你身邊的長輩,嘗試打破你不愛看書的習慣,第一次讀你以前未曾讀過的聖賢經典,來翻開它的第一頁吧,之後一直繼續翻下去,這將會改變你以往一成不變的人生觀及世界觀,使你更能適應天地的法則而如理如法開心地生活下去。「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與聖賢為朋,你將能成就更優良的人格,過少煩惱少遺憾多一分自在的人生。

南懷瑾先生曾寫有一幅名聯:「名士才情英雄肝膽,聖賢學問仙佛心腸。」祝願各位皆可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