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金句(第二卷)

1、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

譯文:講論至高道德的人,與凡夫俗子沒有共同語言,要建成大業也不能去與眾人商議。所以聖賢之人只要能夠強國,就不必拘泥於舊傳統。

2、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

譯文:普通人只知道安於舊習,學者往往陷於所知範圍不能自拔。這兩種人,讓他們做官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們商討舊章之外開創大業的事。

3、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

譯文:聰明的人制訂法規政策,愚笨的人只會受制於人;賢德的人因時而變,無能的人才死守成法。

4、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譯文:新法不能順利施行,就在於上層人士帶頭違犯。

《資治通鑑》金句(第二卷)

5、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

譯文:信譽,是君主至高無上的法寶。國家靠人民來保衛,人民靠信譽來保護;不講信譽無法使人民服從,沒有人民便無法維持國家。

6、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欺其鄰國,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於敗。所利不能藥其所傷,所獲不能補其所亡,豈不哀哉!

譯文: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騙天下,建立霸業者不欺騙四方鄰國,善於治國者不欺騙人民,善於治家者不欺騙親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欺騙鄰國,欺騙百姓,甚至欺騙兄弟、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一敗塗地。靠欺騙所佔的一點兒便宜救不了致命之傷,所得到的遠遠少於失去的,這豈不令人痛心!

7、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拳,救鬥者不搏,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譯文:排解兩方的鬥毆,不能用拳腳將他們打開,更不能上手扶持一方幫著打,只能因勢利導,乘虛而入,緊張的形勢受到阻禁,就自然化解了。

8、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

譯文:從一百里外去奔襲會損失上將軍,從五十里外去奔襲只有一半軍隊能到達。

9、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譯文:一千個人唯唯諾諾,不如有一個人敢於直言不諱。

10、得人者興,失人者崩。(引自《詩經》)

譯文:得人心者興旺,失人心者滅亡。

11、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引自《尚書》)

譯文:倚仗仁德者昌盛,憑藉暴力者滅亡。

12、君何必曰利,仁義而已矣!君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資治通鑑》金句(第二卷)

譯文:君主您何必張口就要利益,有了仁義就足夠了!如果君主光說為國謀利益,大夫光說為家謀利益,士民百姓所說的也是如何讓自身得到利益,上上下下都追逐利益,那麼國家就危險了。只有仁愛的人不會拋棄他的親人,忠義的人不會把國君放到腦後。

13、君子所以教民者,亦仁義而已矣,何必利!

譯文:賢德的人教育百姓,只談仁義就夠了,何必要說利益?

14、仁義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則下不得其所,上不義則下樂為詐也,此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者,義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譯文:仁義原本就是利益!上不仁,則下無法安分;上不義,則下也爾虞我詐,這就造成最大的不利。所以《易經》中說:利,就是義的完美體現。又說:用利益安頓人民,以弘揚道德。’這些是利益中最重要的。

15、夫唯仁者為知仁義之為利,不仁者不知也。故孟子對梁王直以仁義而不及利者,所與言之人異故也。

譯文:只有仁義的人才知道仁義是最大的利,不仁義的人是不知道的。所以孟子對魏惠王直接宣揚仁義,閉口不談利,是因為談話的對象不同的緣故。

16、所謂時詘舉贏者也。

譯文:這正是古話所說的越窮越擺架子。

17、夫不憂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計無過於此者。

譯文:現在您不擔憂眼前的災患,反倒顧慮千里之外,辦事情沒有比這更錯的了。

18、夫治無小,亂無大。法不立,誅不必,雖有十左氏,無益也。法立,誅必,失十左氏,無害也。

譯文:治理政事不忽略小事,就不會有大亂子。如果法度不建立,當殺的不殺,即使有十個左氏城,也是無用的。法度嚴明,違法必究,失去十個左氏城,也終無大害。

19、君不聞海大魚乎?網不能止,鉤不能牽,蕩而失水,則螻蟻制焉。

譯文:您沒有看到海里的大魚嗎?海網罩不住它,魚鉤也牽不住它,然而它一離開海水,連小小螞蟻也可以制它於死地。

20、聖人養賢,以及萬民。

譯文:聖人收養賢良人才,恩澤及於天下百姓。

21、夫賢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頓綱振紀,其明足以燭微慮遠,其強足以結仁固義;大則利天下,小則利一國。是以君子豐祿以富之,隆爵以尊之;養一人而及萬人者,養賢之道也。

譯文:士人中賢良的人,道德操守足以匡正風俗,才幹足以整頓綱紀,見識足以高瞻遠矚、洞察一切,毅力足以團結仁人志士;用到大處可以有利於天下,用到小處可以有利於一國。所以賢德的君子用豐厚的俸祿來收養他們,用尊崇的地位來禮待他們。蓄養一個人就能使天下百姓都普被恩澤,這是養賢之道的真諦。

22、今孟嘗君之養士也,不恤智愚,不擇臧否,盜其君之祿,以立私黨,張虛譽,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烏足尚哉!

譯文:然而孟嘗君的養士,不分聰明愚笨,不論好人壞人,一概收留;他盜用國庫的薪俸,結立自己的私黨,沽名釣譽,對上欺瞞國君,對下盤剝百姓,真是一個奸雄,決不值得頌揚!

23、採葑採菲,無以下體。(引自《詩經》)

譯文:採集蔓菁,採集土瓜,根好根壞不要管它。

《資治通鑑》金句(第二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