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傳入美國的一百多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編者按:2019年4月16日(農曆三月十二)凌晨1時35分,美國佛教聯合會名譽會長,美國中華佛教會創會會長,紐約法王寺、松林寺、慈航精舍開山妙峰長老於美國紐約法拉盛慈航精舍安詳示寂,世壽93歲,僧臘82夏,戒臘79夏。噩耗傳來,天地含悲,祗樹凋落,覺海舟沉,菩提眼滅,眾生依怙頓失。祈願長老不捨眾生,乘願再來,度脫更多娑婆眾生!南無阿彌陀佛!

妙峰長老示寂 | 佛教傳入美國的一百多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妙峰長老


在沉重哀悼的背後,不少人也將眼光放向了美國佛教的歷史與現狀。1962年春,妙峰法師前往舊金山弘法,被稱為”第一位到美國新大陸弘法的中國比丘”。轉眼五十年有餘,美國佛教經歷了什麼?現如今美國佛教徒又在做什麼?可以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今日,鳳凰網佛教選取鳳凰網大風號作者謝青桐《迅猛增加到400多萬的美國佛教徒,在想什麼,做什麼》一文與《世界佛教通史》(第十三卷)部分內容,試圖回顧美國佛教發展歷程中的關鍵時間節點與事件,一起來看:


妙峰長老示寂 | 佛教傳入美國的一百多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加州洛杉磯西來寺山門


佛教現在是一種美國宗教

佛教是在19世紀晚期進入美國文化意識的。那個時期,帶著異國情調的東方神秘主義浪漫觀念,刺激了美國哲人、詩人、藝術鑑賞家,以及早期世界宗教學者的想象力。

美國哲學家和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提到自己清晨捧讀古印度《薄伽梵歌》的情景。《瓦爾登湖》以崇尚生活的簡潔為人生態度,梭羅告訴讀者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即“放下”。“放下”是一個佛教上的詞彙,也是佛教所推行的教理。“放下”是指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中,放下某些給人精神負擔的東西。

之後的20世紀,東西方文明呈現出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激盪和融合。美國為20世紀佛教在西方的傳播,提供了一個大舞臺。尤其是日本著名禪師、世界文化名人鈴木大拙,於1959年將在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各大學的佛教講稿整理為《禪為日本文化》一書,在紐約、倫敦出版。在他的熱門著作以及後繼一批亞洲及美國的佛教導師的推動下,佛教幾乎對美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妙峰長老示寂 | 佛教傳入美國的一百多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鈴木大拙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大批華人移民來到美國,信奉佛教的人數劇增。

據美國官方統計,目前全美佛教信徒和長期接觸佛教的民眾400多萬人,佔到全美總人口的1.5%,目前全美已有佛教社團組織2000個。美國的佛教,按人口構成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移民佛教”(Immigrant Buddhism),也就是從東亞、東南亞等各地來到美國的移民,同時也把他們祖籍地不同流派的佛教帶到了美國,這些信徒基本上在本民族的社區內從事宗教敬拜活動。另一類是“輸入佛教”(Import Buddhism),也就是美國人到外國去參悟佛理並把佛教帶回美國,在西方文化背景下長大的美國人中間談經論道。也有一些外國佛教組織到說英語的美國人中間,建立分會,發展信徒。

近年來,很多亞洲國家的高僧在美國建立寺廟,弘揚佛法,佛教在美國的影響越來越大。

美國佛教最基本的宗派有三個:中國日本式禪宗、藏傳佛教密宗和南傳佛教的內觀智慧禪。這三個宗派只是美國眾多佛教宗派中的一部分。在近幾十年的時間裡,湧現出很多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和越南倍受歡迎的禪師。但從中國、日本傳入美國的禪宗在宗教形式上占主導地位。美國的禪宗翻譯文本主要介紹傳統的寺院修行方式,同時也穿插著一些西方哲學和心理學的內容。

發展到今天,美國人對佛教的興趣簡直匪夷所思,佛教在美國漸成一種新型生活樣式。書店裡擺滿“禪宗與藝術”一類的書刊。《時代》雜誌把美國人對佛教的狂熱信仰題材作為封面。佛教思想出現在新世紀的宗教學、文化學、心理學、醫藥,甚至體育和商業領域。在社會活動領域,諸如女權運動、和平運動、生態保護和動物保護等等,佛教的價值觀得到廣泛推廣。從加利福尼亞的城市社區到愛荷華州的田間地頭,佛教寺廟如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從史密斯學院到斯坦福大學,佛教研究在學院和大學間活躍起來。

美國人對於一些佛教獨有的價值觀念也保持開放的態勢。有調查發現,約有七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為自己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2015年皮尤調查中心發佈的報告則說,目前約有四分之一的美國人相信佛教的輪迴觀念。

哈佛大學當代美國宗教研究專家黛安娜·埃克(Diana ECK)教授認為:“佛教現在是一種美國宗教。”佛教被當作一種美國宗教,反映了佛教被美國當代社會認同。

2600年的佛教,經歷過北傳(傳至漢地、藏地),南傳(傳至東南亞),東傳(傳至日本、韓國)。今天,佛教跨越大洋在北美大陸迎來全面西傳的契機,其深刻的歷史背景就是西方物質主義和全球化的雙重困境。


妙峰長老示寂 | 佛教傳入美國的一百多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北美最大的佛教寺院——紐約莊嚴寺山門


美國社會精英及普通大眾的禪修生活

今天的美國,佛教信徒中不乏一些政界、商界和知識界精英。在如今的北美校園,“正念”課程大受歡迎,佛教也作為一個重要的科學命題被學習研究。佛教正成為華爾街精英修行的首選,成為一種全新的生活樣式。

喬布斯的人生事業起步於禪修。喬布斯的蘋果系列產品,從潔白殼子的手提電腦,到玫瑰金的手機,都被認為是吸納了禪的靈性,改變了傳統電子產品的枯燥形象,風靡全球。而喬布斯本人恰恰就是一個禪的修煉者,他在最終確定產品風格的時候,常常打坐,在甚深禪定狀態中對產品及市場做出決斷。

全球大公司安鼎公司總裁麥克爾·羅奇格西的名言就是“我最愛的一本書就是《金剛經》,它改變了我一生。”有“佛商”之稱的麥克爾,把他的商界體驗寫成《當和尚遇到鑽石》(The Diamond Cutter)一書,一上市就贏得好評。這本書被不斷翻印,並先後譯成25種語言。

除了社會精英對佛教的全盤接受和對佛教修行的熱心參與,普通大眾更是廣泛投入到對佛教禪修的踐行活動中。由華人、亞洲人和美國本土白人創建的各類禪修中心和佛教機構,提供了越來越專業的精神關懷服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美國人。

總部在中國臺灣的“法鼓山”,上個世紀70年代由東初老人創立,後由聖嚴法師繼承發展。90年代傳播到美國。新澤西州華人多,所以設有分會,併購買土地建了一處院子。

“法鼓山”在美國分會的活動可以分為四大類。一類是佛學學習研究。如課程、講座、培訓、唸佛共修;第二類是法會、儀典;第三類是禪意生活。目前開設的有花藝、中國畫、烹飪、抄經、半日禪坐、兒童營隊、登山健身等。這些活動使分會像一個俱樂部、會所。類似夏令營的兒童營隊可謂“從娃娃抓起”,已經堅持了20多年。第四類是社會關懷、慈善公益活動。如年節關懷、贈送物品與慰問金、貧病關懷、社會急難救助、全球賑災救援、慈善救濟、生命教育、臨終關懷、佛化奠祭、環保自然葬推廣等等。資料顯示,“法鼓山”的關懷幫助非常務實,受惠者也成為分會勤勉的義工和宣傳員。

在今日美國,佛教的禪修已日益被當作一種養生和保健的科學方法,佛教以這樣一種實際的方式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即使這些實踐者並非佛教徒或居士。禪修的目的之一是達到正念(mindfulness),已有大量的研究關注為了達到正念而進行禪修訓練和實踐。

正念訓練正在被用於心理學來緩解許多心理和身體失調,包括強迫症、焦慮症、和預防抑鬱症與藥物成癮的復發,接受“當下如是”。換句話說,在美國,修禪不僅僅是信佛者的活動,一個不信仰佛教的人,也可以走入禪堂,參與禪修課程。如同練習太極拳並不需要是道教徒一樣,禪修的智慧與功用正在普惠美國全體大眾。


妙峰長老示寂 | 佛教傳入美國的一百多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美國佛教徒


佛教對現代美國的吸引力

歐美人在領受物質極度富足的同時也深感內心的空虛,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到東方尋找智慧,在亞太國家接觸到佛禪學說,對禪宗產生較大的興趣,所以一部分人是因為禪宗而開始學習佛教的,雖然很多人僅停留在小乘和坐禪的基本概念上,但這對歐美人而言已經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東方的宗教,尤其是佛教的很多理念與西方帶有一定強制性的宗教不同,更為開放和符合人性,沒有太多的強制性約束(並不是說不重視戒律,而是不帶有攀緣的性質,如排斥別教等),包容性更強。並且佛教的理念對政治、科學、藝術、哲學、甚至是其他宗教等各個層面都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對於大乘佛教有深入瞭解的外國人更是認同佛教的價值理念。

英國著名歷史哲學家湯因比博士曾經預言:“要解決21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儒家學說和大乘佛法。” 尼采說:“佛教是歷史上唯一真正注重和依據實證的宗教。”愛因斯坦說:“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佛學是一切真正科學的原動力”。愛因斯坦所寫自傳的談論中談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話,他願成為一名佛教徒。


妙峰長老示寂 | 佛教傳入美國的一百多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顯然,佛教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越來越獲得廣泛認可,是因為佛教本身不像一種宗教,更像一種哲學或倫理。相比於其它哲學,佛教哲學具有一些獨特的超越性:

1、用積極的“因果論”代替消極的“宿命論”;

2、用理性客觀的“無神論”代替神秘威權的“有神論”。佛陀是人而不是神,是出家修行的王子,是覺悟的尋道者;

3、“緣起論”代替“虛無論”。反對虛無主義;

4、強調眾生皆有佛性,主張人人皆可成佛。是一種最深沉的人道主義;

5、以“苦”為起點,揭示“生老病死”、“成住壞空”的世界人生真相,完成對世界的否定之否定;

6、超越了本體、主體、現象等概念之辨,以“中觀”認知“緣起性空”,通過“空性”的證悟否定了實體的絕對存在,統攝了世界諸相的種種二元對立和內在矛盾,獲得心性圓融。是一種最慈悲的自由主義;

7、奇蹟般地打開“唯識”之門,通過認識論規律發現“阿賴耶識”的存在,從而揭示了“業”的消長和“轉識成智”的真諦,克服了凡夫“分別心”,實現心智系統轉換;

8、把“明心見性”當作生命的第一要義,解決生命與心靈的自由,也就是“禪”的意義;

9、“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的“如來藏”的終極意義及“涅槃”對生死的最終超越。

佛教正被美國主流社會接受,不僅僅被視為科學的宗教,而是科學的一部分。美國一些學者認為,佛教擁有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一整套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既能夠解釋和促進現代科學的發展,也能很好地融入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同時,科學的發展也促使佛教進一步自我完善,成為更具科學性的宗教。

佛教對美國的另一個核心吸引力,就是其和平慈悲的品質。佛教在國際上的發展一直為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佛教的理念對於促進和維護世界和平有著重大的意義,所以佛教走向國際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在美國舉行的一次世界各宗教團體的大會上,投票選舉最和平的宗教,結果大家一致投票佛教。

因為佛教2600多年,在人類的歷史中,沒有因為自己的利益而去傷害別人。在別人以貪嗔痴、以世間黑暗的心態欺凌到佛教頭上的時候,甚至生命財產面臨侮辱與剝奪的時候,佛教都是那樣從容大度,毫無嗔恨:我不恨你,我會把我的功德迴向給你。這樣慈悲寬容的精神,就是佛教的生命品質。


佛教傳入美國的關鍵節點

1、1849年,第一座華人寺廟——“北溪廟”(Bob Kai Mui)在加州沙家緬度以北的瑪麗斯維爾(Marys-ville)建成。到19世紀末,北美洲西海岸有了400多座華人寺廟。

2、1878年,華工開始在夏威夷修造第一座佛寺——觀音廟。當時,夏威夷還沒有併入美國。該寺於1908年完工。到1889年,夏威夷已經有幾座供奉觀音菩薩和阿彌陀佛的中國寺廟。

3、1887年,一份名為《佛教之光》(TheBuddhist Ray)的月刊在加州發行。這是美國第一份佛教期刊,主編署名為“費蘭吉·達薩”(Philangi Dasa)。他住在聖克魯茲(Santa Cruz)的山上,達薩將自己在山上隱修的地方稱為“佛光”(Buddharay),這是美國第一處佛教修行場所。

4、1893年9月,哥倫比亞博覽會(Columbian Exposition)在芝加哥舉行,第一次世界宗教大會在此處舉辦。世界宗教大會的召開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它在世界宗教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5、1897年2月,鈴木大拙抵達舊金山。他與卡魯斯合作了12年,這期間,他完成大量的論文、譯作和書評,對佛教(尤其是禪宗)在西方世界的傳播做出了無人可以比肩的貢獻。可以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西方人所知道的禪就是鈴木大拙所傳的日本臨濟禪。

6、1959年5月,鈴木俊隆接受曹洞宗本山的任命,到舊金山寺弘法三年。隨著鈴木俊隆的到來,到舊金山寺修行的美國人猛增。

7、凱魯亞克是美國“垮掉的一代”作家的代表性人物。他嘗試將佛教中的內容與“垮掉”文化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具有鮮明特點的“垮掉型佛教”。

8、1962年,受印順法師指示,妙峰法師遠赴美國弘法,成為第一位前往美國弘法的中國比丘。

9、1965年,美國國會頒佈《外來移民與國籍法修正案》。這意味著,從19世紀末以來針對亞洲移民的種種歧視政策從法律上被廢除。結果,亞洲移民的人數快速增加,可以說,這是漢傳佛教在美國快速發展和傳播的重要條件。

10、1975年,聖嚴法師來到美國,開始海外弘法事業。

11、進入20世紀80年代,漢傳佛教在美國的發展呈現一片繁榮的景象。其中以佛光山取得的成績最引人注目。國際佛光會在美國各地建立了20多個協會。

12、從1966年起,南傳佛教在美國開始發展,一些寺院及組織相繼建立。

13、1903年第一批近百名韓國契約勞工抵達檀香山。在美國傳播韓國佛教的主要有幾位僧人。如奇大園法師、崇山行願禪師、九山禪師等;

14、越南佛教在美國的出現與越南戰爭密切相關。連年的戰爭迫使很多越南人包括佛教徒逃亡他國,很多人採用的是乘船的方式,相當多的船民獲救後來到美國謀生,他們也將越南佛教傳播到美國。


美國佛教從最初的移民佛教和輸入佛教,發展到今天成為在內主重禪修、在外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新型佛教,充滿活潑的生命力,一方面保持傳統,另一方面適應美國環境,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的新形態,在美國各階層都有不可忽視的力量。

美國佛教沒有歷史的包袱,與現代社會的適應性非常強。美國佛教是否預示了今後佛教在現代社會的發展方向,人們將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