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嘗百草,食物亦中藥,叔說“藥食同源酵素”!

嚴格意義上來說,酵素是食品,不能稱其為“藥”。之所以這樣統稱,其實是所選用發酵的原材料均為“藥食同源”,所以應稱為“藥食同源酵素”,而非“中藥酵素”。

我國素有“藥食同源”之說,萬物均為食,萬物均為藥,食物與藥物同源、同用,藥食同源植物因其具有藥物、食物兩用的功能,在中醫傳統營養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神農嘗百草,食物亦中藥,叔說“藥食同源酵素”!

常見的如山楂、山藥、桂圓、阿膠、菊花等,既是常見的食物,又是一味中藥。

儘管國內酵素行業起步晚,但具有民族特色的藥食同源酵素髮展勢頭較好。我國中草藥資源非常豐富,約有五千餘種,常用的有近千種,中醫應用中草藥防病治病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我國發展藥食同源酵素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傳統中藥都需要炮製(用蒸、煮、熬、煎、煉、浸等方法)來增強藥效、降低毒副作用而發酵也是一種炮製方法。並且運用了現代技術的發酵,優勢非常明顯。

神農嘗百草,食物亦中藥,叔說“藥食同源酵素”!

以山藥為例,山藥具有多種保健功能,其粘液中的薯蕷皂素(dioscin)經發酵除去糖基後的薯蕷苷元(diosgenin),其抗炎性,降低血清膽固醇,改善胃腸功能,分泌血清抗體 IgG 的能力可大大提高;黃芪經曲黴或納豆芽孢桿菌發酵後,其免疫調節作用,調節血壓,降血糖,抗癌等功能可明顯增強;還有決明子經發酵後其抗氧化,抗高血壓,抗老年痴呆,抗凝血作用等可大大提高,異黃酮經過酶(異黃酮糖基水解酶)的作用,除去糖基後異黃酮的吸收率可增加 2 ~4 倍。

也就是說,發酵可以使中藥材本身的功效能發揮至更大。並且,經過發酵後,原材料的大分子變成了極易被人體吸收的小分子,吸收更好。

傳統中藥本身就有“是藥三分毒”一說,在現代由於環境汙染、大規模種植等原因,藥食材本身的質量已大不如從前,

而通過現代技術進行的特殊菌種(微生物)的發酵,可以對藥食材中的重金屬、毒性等進行“吞噬”,去除毒性。讓“是藥三分毒”成為歷史。

清宮中,乾隆皇帝89歲,慈禧太后74歲,都屬長壽之人,據記載:清宮健脾成方—八仙糕,亦稱八珍糕,由黨參(或人參)、茯苓、白朮、薏米仁、芡實、扁豆等八味中藥組成,不寒不熱,平和溫補,健脾養胃,屢有奇效,故宮中常用之。

神農嘗百草,食物亦中藥,叔說“藥食同源酵素”!

乾隆皇帝、慈禧太后都愛食用八珍糕,有健脾養胃之效。

將此“八珍”材料進行發酵,即可成為健脾養胃之良方,並且效果大大提升。

但中醫講求“辨證論治”,由於發病季節或患者體質等原因的不同,調理方法也不相同,異病同治,同病異治,一人一方。

由此可見,由中醫理論發展而來的藥食同源酵素,與果蔬酵素有所不同。我們常見的果蔬酵素,一般適合所有人服用。而藥食同源酵素,原材料的適配上就採用了中醫組方,這就需要對受眾的體質進行辨證,才能對受眾的亞健康問題有針對性的調理。

比如,由玫瑰花、代代花、佛手、葛根、菊苣、松花粉等進行發酵出來的酵素,適合需要保肝護肝的人群。而身體的哪些症狀表示肝出了問題呢?這就需要具備一定中醫養生知識的人來回答,一般受眾很難搞清這個問題。

因此在選用藥食同源酵素時,不可盲目跟風,找到合適自身體質的酵素,才能使調理效果事半功倍。而在整個行業發展中,企業開發藥食同源酵素的同時,相應的售前售後後服務也應當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