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柯:該用什麼標準看上市公司派現

有消息稱,2018年A股現金分紅規模將大幅提升,或再度突破萬億大關。這其中,按現金分紅絕對值看,貴州茅臺肯定排第一,每股分紅14.54元;按年化分紅率看,農業銀行(港股01288)應該是數一數二的,達到4.64%。

雖然監管層鼓勵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回報投資者,但現金分紅率是不是評判價值投資的唯一標準呢?或者說是不是分得越多就越好呢?見仁見智。從市場角度看,越是分紅率高的企業,一般來說越不容易被追捧,因為現金分紅高的公司,往往經營比較穩健,現金流充沛,這也是很多高科技企業不具備的,所以它們大多處於傳統行業之中。比如國有四大行每年的現金分紅率都不錯,基本都在4%以上,但市場給予的估值並不高,為什麼呢?因為大家都在質疑銀行業這種暴利賺錢的可持續性,所以它們的估值基本都在7倍PE(市盈率)1倍多PB(市淨率)左右。

從價值投資的角度看,買入並持有現金分紅率高的股票,並不是壞事。但是,這裡面要仔細區分,那就是一定要可持續的高現金分紅率,比如幾個國有銀行,年年4%以上;且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要跟上分紅率,因為分紅是要除權的,如果未來業績跟不上,估值就會打折扣;第三要用分紅率來選擇,不要簡單看現金分紅的絕對數。從上面幾個標準看,國有銀行是典型的投資標的,而且它們幾乎都被機構投資者把持,股價彈性不高,對於風險喜好不是太高的投資者,是可以優先考慮的標的。但像貴州茅臺那樣的企業,你要仔細去看,每股分紅絕對數雖然高,但現金分紅率卻很低,只有1.5%不到!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很多上市公司存在過度現金分紅的問題。比如依頓電子,2018年中期才每股分紅0.56元,2018年末期又每股分紅7元,關鍵是它2018年每股收益才0.655元。也就是說,一年賺的錢還不夠分紅的,那就只能動用公司的滾存利潤。於是,很多投資者要問,這樣過度分紅,錢都分光了,拿什麼資金去持續投入再生產?所以,雖然有高現金分紅,但市場給主業年增長只有18%的依頓電子不到20倍的PE估值。還有人的質疑,這樣過度分紅是不是大股東實控人另一種套現的手段,畢竟分紅最多的就是他們?當然,這些都是質疑,在政策鼓勵高現金分紅的光環下,很多人還是寧願看到好的一面。

最後,我們要強調的是,既然現金分紅的目的是回報投資者,那麼其實能把公司做好,主營上去,利潤增長,公司競爭力做強,市值良性增長,才是對投資者最好的回報。大家想一想,如果像華為這樣的企業上市,一年銷售收入7000多億人民幣,但利潤只有不到600億人民幣,研發投入達到1000億人民幣,這樣的企業如果你去考核它的現金分紅率,顯然是刻舟求劍。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