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柯:不能讓A股成爲投機取巧者的天堂

上市公司的職責就是利用資本把公司經營好,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但是在A股,有些上市公司不是以此為職責,而是想方設法將股權收益最大化,將圈錢當做最終目標。對於喜歡投機取巧的公司,監管應該嚴懲,市場應該拋棄,否則會劣幣驅逐良幣。

有意思的是,A股這樣的上市公司還不少,典型的做法就是盈三年、虧三年、資產重組又三年,各種圈錢不手軟。即便經營難以為繼了,依舊可以折騰,典型如樂視網和中弘股份。日前,在與加多寶鬧了一出莫須有的“碰瓷”與分手之後,中弘股份又閃電攀上中植系,公告與宿州國厚城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及中泰創展控股有限公司共同簽署《經營託管協議》,同意委託宿州國厚對中弘股份實施託管經營,中植系背景的中泰創展則同意在宿州國厚實施託管經營過程中,酌情給予中弘股份流動性支持,促進中弘股份恢復正常生產經營。此時的中弘股份已經因管理不善、資金緊張,在建地產項目基本陷入停工狀態,面臨多起訴訟,已陷入嚴重經營困難,持續虧損,股票面臨被終止上市交易的風險,股價也屢次在每股面值1元以下徘徊。

在A股,垃圾股就是有人愛有人捧。比如樂視,一個又一個大佬前赴後繼,被騙也在所不惜。垃圾股為什麼有人愛,一切都因為A股的“殼資源”還有不少剩餘價值,特別是在現在走正規渠道IPO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這個剩餘價值就更凸顯。雖然現在資產重組借殼上市監管很嚴,非常不容易,但是還是有很多空子可鑽。比如股權轉讓審批麻煩,那就先委託投票權委託經營權,一步一步套進去,五花八門防不勝防,連明文規定不允許借殼的創業板都出現了幾個繞過來繞過去借殼成功的範例,甚至包括造假上市被借殼成功的公司。在這種情況下,你去指責中弘似乎意義不大,還有比中弘還差勁的公司,比如更為誇張的是像星美聯合(現名歡瑞世紀)這樣的上市公司可以一年經營收入為0,且只有7名員工留守的情況下,也能苟延殘喘到被借殼,讓人歎為觀止。

正是有這些公司成功,所以很多上市公司根本不怕,也可以不務正業,醉心於“一魚多吃”的資本遊戲。經典的做法就是先想方設法上市,哪怕降低融資規模也要上,IPO是第一種吃法;然後股權解禁增減持,只要不做超級短線,公司利用信息不對稱搞幾次差價完全沒有問題,這是第二吃;然後期間還可以再增發融資,這是中間吃幾道小吃;最後實在搞不動了,股權花樣轉讓,自己拿錢走人,這是最後一吃。幾個吃法操作下來,實控人大股東賺得缽滿盆滿,業績虧損又如何?爛到底了都可以賣殼,樂視這樣愚弄市場愚弄大佬都可以翻倍地漲,怕什麼?

對於這樣的上市公司,監管應嚴肅對待,讓上市公司迴歸本位。特別是性質惡劣,市場質疑明顯的公司,應立即停牌並讓公司舉證說明,並啟動投資賠償與處罰機制,嚴重的必須退還募集資金,嚴格處罰上市公司賠償投資者,整個保薦鏈條也應承擔連帶責任。不能讓A股成為投機取巧者的天堂,資本市場是信用市場,縱容失信會毀掉整個市場的根基。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