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柯:A股年底行情如何演變?

11月行情收官,2018年只剩下最後一個月交易時間,相信今年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是比較失落的。上證指數從年初的3500點到現在的2600點附近,跌了近千點,跌幅接近30%。上證指數由於有大量權重股穩住指數,還不能說明整體情況,從個股的表現看,跌幅在50%以上的比比皆是,跌幅達到70%到80%的也不在少數。

因此,要指望最後一個月出現千點大漲幾乎是不可能的,雖然A股的春天不遠了。從市值損失角度看,今年投資者的賬戶縮水幅度應該大於前兩年。那麼,2018年最後一個交易月可能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

我們首先從指數趨勢分析,未來無外乎三種走勢,下跌、橫盤、上漲,我個人認為橫盤應該是比較樂觀的預期。從指數大趨勢來說,維持弱勢震盪的可能性非常大。A股幾乎整整跌了11個月,從做空的動能看,已經有很大的釋放了。而且越是接近2500點,越容易引發管理層的關注,因為10月就是在跌破2500點的情況下出臺了一系列利好,雖然沒有能扭轉大趨勢,但至少延緩了下跌的節奏。此外A股經過兩年的持續下挫,特別是今年不少個股股價的大幅度下跌,整體估值水平已經處於歷史底部區域,也就是快跌不動了。

跌不動不一定會上漲,我們可以分析一下A股目前面臨的壓力。外圍因素就是中美貿易摩擦,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有根本性逆轉,這個時不時會跳出來影響A股運行的因素,也是最不可預測的因素。其次是每年年底都不容易發動跨年度的大行情,資金面不允許,從現在的情況看,央行已經破紀錄地暫停了近一個月的逆回購操作,也就是暫時沒給市場注入流動性了,要到年底了,先觀察一下再說,在這種情況下大資金一般不會發動跨年度行情,它們自己還有年底結賬因素。而且現在的市場環境也不利於大行情的爆發。

綜合以上判斷,12月能維持一個弱勢震盪已經很不容易了,雖然很多資金特別是大機構今年也未必賺了錢,但在大趨勢面前,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那麼,在這種上下兩難的情況下,普通投資者該怎麼選擇?保守型的投資者可以當“縮頭烏龜”,畢竟活得久比死得壯烈要好得多,如果持有的是低估值高增長的新興產業公司,大可以時間換空間。倉位重的投資者,在為數不多的反彈中可以擇機降低倉位,特別是喜歡追漲殺跌的投資者更應注意,最近幾天為什麼次新、高送轉、創投調整得厲害,因為前期漲多了,有獲利籌碼,在一個大趨勢不好的市場裡,任何股票有獲利籌碼都會引發更大的拋售壓力。

還有一點需要關注,就是科創板的進展情況,以及由此引發的局部行情。個人認為,科創板在明年上半年推出的可能性相當大,第一批上市的企業可能被資金追捧,估值不會低。那麼參股這些公司的企業,保薦這些公司的企業,和這些公司有類比關係的企業,都有可能水漲船高。科創板肯定會吸引資金的關注,但如果A股現有高科技企業從行業屬性、行業地位、業績增長以及估值、總市值上比都不落下風的,會不會也跟著科創板的春風走一波行情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