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柯:美股大跌 A股難以獨善其身

北京時間週三晚美股大跌,道指跌逾800點,納指跌超4%,標普500指數11大板塊全部收跌。這一情景和美股1987年“黑色星期一”非常相似,不僅經濟基本面相似,甚至連時間點都非常相似,當年暴跌也是在10月份出現。

有意思的不僅僅是暴跌出現的時間與背景,而是很多人認為美股終於大跌了,A股終於可以“出一口惡氣”了。其理由與邏輯是,資本是在全球間流動,美股長期牛市吸引了太多全球流動性,所以A股一直被邊緣化。現在美股開跌了,這些資金會湧向估值處於底部的A股市場。

這個邏輯,其實是站不住腳的。首先,美股大跌,A股肯定難以獨善其身。因為資本市場的恐慌效應是會傳染的,系統性風險一旦爆發,誰都難以置身事外。週三美股大跌,週四亞太股市就直接體現出來,各大主要股市指數跌幅基本都在4%左右,無一倖免。被認為是可能接棒美股的A股是不是有意外的驚喜呢?也沒有!直接低開低走,2638點應聲而破,甚至一步到位跌到2600點以下,上證指數的跌幅高達5.22%,比道瓊斯3.15%的跌幅還大。

其次,美股大跌,是不是就會有資金從美股流到A股來?這個問題見仁見智。A股“入摩”和“入富”以後,外資似乎一直都是淨買入的狀態,但這些新增外資把A股拉起來了嗎?沒有!外資不是傻子,它們知道什麼該買什麼不該買,也懂得如何造勢,如何規避風險,還有就是A股裡面欲套現的籌碼太多,外資那點新增資金完全就是杯水車薪。

第三,那些認為熱錢會棄美股投A股的人,如果他們連蘋果微軟亞馬遜都覺得沒有投資價值,A股能買到什麼樣有價值的公司?可以說,A股長期弱於全球資本市場,沒有好的公司值得長線投資也是一個問題,白馬股被機構抱團取暖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即便如此這樣的白馬股群體也太少,幾個蘋果公司的市值可以買下整個A股,你說人家怎麼選A股的好公司?

也許有人會說,“國家隊”如果出手的話,A股還是有可能會走強的。這話其實也對,拉幾個權重大盤藍籌股,也能維持一下指數表面的風光,但這終究只是權宜之計,效果如何真不好說,當年救市的“國家隊”資金,現在也被套其中。長久之計,是要真正將資本市場發展擺在更重要的位置,有效引導流動性進入市場,實現良性循環。

其實A股從來不缺錢,中國自己的M2(廣義貨幣發行總量)也夠多,但股市要有明確的賺錢效應才行。很多人認為流動性進入股市會帶來新的泡沫,那這些流動性進入房地產市場就沒有泡沫?幾十上百萬億的流動性,到哪裡都可能產生泡沫,關鍵是能不能為我所用,能不能助力實體經濟。國有股權增值也是錢,股市投融資均衡發展才能雙贏,才能向著更優化資源配置的方向發展。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