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

海闊天空130799301


唐太宗被稱為是千古一帝,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等這些人在毛主席老人家的眼裡都算是古代最出色的帝王了,在題主的眼裡既然是唐太宗的政績不出色?

唐太宗的政績可以說非常的出色,在古代所有的帝王之中完全可以排在前列的,不說前三甲,前十肯定是有的。

先來說說唐太宗的得位,其實要說得位不正也有點太偏激了,關於玄武門之變後世的評價也是不一的。不管是李世民挑起的,還是李建成。但是在古代帝王之家是沒有親情的,所以說後世的史學界或者是一般的讀書人老百姓對於李世民都表示可以理解的,因為李世民不殺劉建成的話,那麼死的就是李世民了,這個在古代任何朝代都是一樣的。

再來看看唐太宗的政績,題主就知道出不出色了。

首先就是大唐王朝的建立,我們都知道唐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李淵,但是可以說沒有李世民唐朝怎麼誕生的都不知道。一開始李淵不敢起兵就是李世民一手策劃太原起兵的。

其次就是大唐在隋末的時候從那麼多反王之中脫穎而出,沒有李世民根本是做不到的,當時太原起兵李淵不過三萬人,先後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等實力,實現了統一。所以說大唐就是李世民一手建立的,一手打下來的,是誰又會甘心把自己打下來的江山送給別人呢?

還有就是開創了貞觀之治,可以說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在整個封建歷史上都是少有的,李世民在國內採取了休養生息,國泰民安,李世民統治時期也被稱為是歷史上政治最清明的時期之一了,李世民是歷史上少有的幾個能夠虛心納諫的帝王。文治天下。勸課農桑,天下太平。

然後對外李世民開疆拓土,滅了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我們看看唐王朝的疆土和隋朝時期的對比就看出來差距了,可以說唐王朝的疆土基本上大部分都是在李世民時期開拓的。

中華文化能夠走向世界,可以說就是在這一時期開始的,當時隋朝楊堅的時候中國文化開始走向世界,在李世民時期更加把中國文化傳到了全世界,我們現在在外國華人聚集區都是叫唐人街,就是因為大唐王朝。可以看到雖然中國之前的文化很強,但是基本上都是在中原地區,正是在隋唐之後開始傳播到全世界的,李世民開創了先河。

就這樣的帝王還不能說是政績出色嗎?那麼歷史上就沒有政績出色的帝王了!

.


中國歷史研究所


唐太宗其人乃偽君子之祖,殺兄滅弟可謂心狠手辣,為什麼後人對其萬分敬仰?看看唐朝的真正的歷史真如李世民手下的史官寫的那麼好嗎?難道就沒有一點瑕疵???李世民把隋煬帝寫的一無是處,暈庸不堪?李唐江山為什麼強大?仔細看看隋朝給李唐家族留下了多少家底?強大是什麼?短短十幾年就能翻身成為一方霸主?靠什麼?我想絕對不是李世民有什麼強民之術,靠的就是隋煬帝給他留下的無數糧倉,至今挖出來隋唐遺留下來的地下糧倉,其令人驚訝,歎為觀止,說明一句話,強大的國家必須是有強大的家底才能強大,唐朝民風尚武,國富民強才是正理,李世民改的歷史終將會露出他真實的另一面,歷史終將會是公平的,


風柏村66210323


我談談我的看法。

一、唐太宗得位不正的問題

何為得位不正呢?強奪的,竊取的,這些可以算作得位不正。

李世民屬於這種情況嗎?我們具體看看。

(一)李世民成為太子

李世民是在玄武門之變以後成為太子的。請注意,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針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昆明池兵變計劃而發動的一次反擊,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自保。也就是說,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要保命,而不是爭奪帝位。只不過,最後的結果是原太子李建成死了,李世民成了新的太子。

對於玄武門之變,司馬光曾發表過一段比較有名的評論:

立嫡以長,禮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隱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勢逼,必不相容。向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隱太子有泰伯之賢,太宗有子臧之節,則亂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發,然後應之,如此,則事非獲已,猶為愈也。既而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門,推刃同氣,貽譏千古,惜哉!

司馬光認為,玄武門之變,李淵、李建成、李世民三方均有責任。具體對於李世民,司馬光承認李世民是在自保,司馬光批評的,只是李世民自保的方式,那就是先發制人。司馬光認為,如果李世民等李建成先對自己動手,然後再反擊,就沒什麼問題了。

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確實這樣最好,但是,在當時,一旦李建成先動手,李世民是否有足夠的把握確保反擊成功呢?太冒險了。

據此,李世民為了自保,殺掉了李建成,然後成為了太子,這算不算不正呢?說實話,不好界定。就好像,我在得知敵人將要對我發動進攻的時候,先發制人打擊了敵人,這算不算我侵略呢?各有道理。

(二)李世民成為皇帝

如果說李世民成為太子的問題,還可商榷,那麼,李世民成為皇帝,我認為不存在得位不正的問題,因為這是李淵主動提出來的,早在玄武門之變後的六月當月,李淵就明確對裴寂說,“朕當加尊號為太上皇”。

也就是說,李淵退位,是他自己主動提出來的,有人懷疑,是不是李世民逼迫李淵了。我認為,第一,沒有史料依據;第二,不符合正常邏輯,因為正常來說,當時雖然大局已定,但是人事調整並沒有完成,還處於過渡時期,這段時間,如果李淵仍然在位,以李淵的名義進行人事調整,更順一些,如果李淵直接退位,李世民以皇帝身份進行人事調整,矛盾過於集中。

因此,我認為,退位這事兒,應該是李淵自己的決定,老爺子應該是不想再幹了,身心疲勞,索性主動退下來了。

據此,李世民當皇帝這事兒,完全是正常進行的,不存在得位不正的問題。

二、李世民的政績

如果說,李世民得位問題,還有可以討論的地方,那麼,李世民的政績,可從來沒有人認為不是太出色,李世民在位期間,文治武功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一)武功

貞觀四年(630)平定突厥,貞觀九年(635)平定吐谷渾,貞觀十二年(638)擊敗吐蕃,貞觀十四年(640)平定高昌,貞觀十八年(644)平定焉耆,貞觀十九年(645)重創高句麗,貞觀二十年(646)平定薛延陀,並招降敕勒諸部,貞觀二十三年(649)平定龜茲,並初步平定西突厥。

說實話,再給太宗幾年時間,打下高句麗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二)文治

在經濟上,休養生息,人口從武德年間的200餘萬戶,恢復到貞觀二十三年(649)的380萬戶。

在政治上,任用賢才,廣開言路,理順行政運轉機制,貞觀年間,可以說是人才輩出,從宰相這個層面看,房玄齡、杜如晦、戴胄、王珪、魏徵、長孫無忌、褚遂良、馬周、劉洎、岑文本等等,可以說是群星璀璨。各級官員也任用得當,《新唐書》評價太宗貞觀時期說:“是時州縣有良吏,無酷吏”。太宗還完善唐律,制定了《貞觀律》並嚴格執行,崇尚法治,崇尚依規行事。整個社會秩序井然,而且比較寬鬆。

後來讀書人懷念貞觀,也正是懷念這種清明的、寬鬆的、各司其職、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的時期。


以上是我的一點分析,歡迎大家討論。

如對唐朝歷史感興趣,請關注我,繼續深入討論。


詳侃歷史


唐太宗的得位不正,這個確實是事實,但是,要說唐太宗政績不太出色,這也太冤枉他了。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皇帝之中, 唐太宗的政績是絕對能排到前五的。

這樣的皇帝,已經屬於是出類拔萃的了。要不毛澤東也不會把他列入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當中。

既然能讓毛澤東這樣的偉人,提到的人,這說明他還是有一定的建樹的。

當然在這些方面,唐太宗做的確實不錯。

畢竟唐朝的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是唐太宗開創的。

據專家推測,唐太宗貞觀年間,唐朝都城長安城的居民,已經到達百萬人口了。要知道那時候是在唐朝呀。

百萬人口絕對是世界超級大城市了,沒有相當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想在一個城市裡,養活如此大的群體,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那時候來長安留學的學生,多達3萬多人,在唐朝那個年代,外來留學的如此的多,這也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要不是唐朝有某些方面吸引力,世界上的人來唐朝學習的人,怎麼可能有這麼多呢?

所以說那時候的唐朝,絕對是世界上的霸主,能有這樣強大的國度,唐太宗肯定是功不可沒的。

還有就是唐太宗這個人也是不錯的,他能聽進去意見,比如說魏徵。

魏徵就是一個鋼精,有好幾次魏徵都是不給唐太宗面子,讓唐太宗在群臣面前,顏面掃地。

唐太宗有好幾次都是,氣的大罵,說自己一定要殺了魏徵這個鄉巴佬。

但是,唐太宗也僅僅是罵罵,他知道魏徵是對他好。

他說魏徵是自己的一面鏡子,有魏徵在,他可以明得失。

你看連魏徵這樣的人,唐太宗也能忍受的了,更何況其他的人。

唐太宗也是十分會用人的一個人,房玄齡和杜如晦就是他的大腦。

每一件事,事無鉅細,只要有房玄齡和杜如晦在,唐太宗就會給他們兩個商量,然後商量出結果來,才會做出決斷。

所以說這樣的唐太宗,絕對是古代少有的明君。他在政績上的高度,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君王能夠達到的。

在中國能夠得到千古一帝稱號的,也只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數人而已。

當然了唐朝的皇帝,要是排一個名詞,唐太宗絕對能排在第一位。

還有大唐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是中國的其他任何一個朝代,都不可相比的。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唐人街,為什麼叫唐人街呢?

還不是唐朝十分的發達,名號叫的響,喊出去能唬住人。


史學達人


李世民得位的確不正,但是政績還是有的。之所以歷史上對其評價很高,我覺得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李世民篡改了史書,使其的形象更為正面。

李世民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也非常注重自己的後世名聲。

當年,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殺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逼使李淵立自己為太子,最終登上皇位。

李世民深知自己逼宮李淵、兄弟相殘是繞不過去的一段黑歷史,所以,很想通過歷史記載扳回自己的形象。

據史書記載,李世民曾多次向褚遂良、房玄齡等人索看自己的《起居注》及其他史料。

最後,房玄齡將國史作了刪減送了上去。

李世民一看,對玄武門之變的記述頗為不滿,便開始下指導棋。

李世民告訴房玄齡,你這個玄武門的事寫得太隱晦了,我當年殺兄弟為了江山社稷,不是為了個人得失,所以,你們史官不要怕,實事求是地寫。

這是非常厲害的一招,領導有時因為要顧及自己的形象,往往正話反說,這就需要下面的人配合參透奧妙。

聰明的人總是無處不在,於是史書被重新編寫,凡是與李世民有關的活動,李的形象便被拔高,並通過各種方法貶低李建成、李元吉,甚至李淵都被塑造成了一個是非不明、優柔寡斷的人。

因為這是正史,具有權威性,所以,在掌握話語權的統治者的宣傳下,便成了“事實真相”。

第二,李世民與魏徵的互相成就。

魏徵原本是李建成的人馬,也很有名氣。李世民上位後,需要任用魏徵這樣的人,以顯示自己的寬厚。

魏徵也希望利用李世民打造自己“人設”的心理,來博取名聲。

這樣,雙方一拍即和。

魏徵成了歷史有名的諫臣,李世民則成了納諫的典範。

其實李世民對魏徵並不信任,種種跡象都表明二人都在作秀。

尤其是魏徵死後,李世民後來還藉故砸了魏的墓碑。

才疏學淺,歡迎拍磚。


鄣南煮史


上帝為你開了一扇窗,必定會關上一扇門。武力統御很高,可能政治方面可能不太厲害。像劉秀、李世民、趙匡胤這種不一樣。

大唐的統一戰爭,李世民功績甚大。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都是李世民剿滅的。都是天策上將軍,開府建衙。封無可封的地步!之後打突厥、打吐蕃、打高麗,武力世界之最。

因為有胡人血統的融合。開拓進取、包容的胸懷。當時的長安就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經濟世界之最。

文化也厲害,各國派遣使團進貢。派皇子過來學習。大唐書法,唐詩、建築、吃穿住行,紛紛模仿。

虛心納諫、知人善用。打壓世家,推行科舉,給寒門一個上升空間。吏治清明,百姓安居。

換成李建成未必做得更好!

就算不為了保命,你手裡有一群勇武又有謀略,也會推著你往前走的。天策府很強大,強大的威脅,人家不可能放過你的。成王敗寇,沒什麼好說的。趙武靈王厲害吧,沒有處理好繼承人的問題,最後活活被餓死。


天天爆開心


首先問題就問的有點先入為主了,誰說太宗政績不太出色。如果這樣的皇帝都被說成政績不太出色,那縱觀中國五千年來的帝王哪一個可被稱為政績出色。說什麼唐是因為隋的強盛才有了後來的盛世,這不有點牽強太扯了嗎?一個王朝搞到最後天下大亂,群雄峰起,到後來的王朝統一起來收拾殘局,他是不會得到什麼甜頭的,因為在互相的戰亂中財富也會被消耗毀損殆盡的。要不也不會出現突厥趁唐帝國剛立國百廢待興之時南下突襲,而帝國沒有戰馬戰備只能與突厥訂下盟約把帝國國庫的財物交給突厥也讓他們罷兵北歸。但太宗並沒有就此消沉,反而立精圖治短短上十年時間就把這屈辱加倍奉還突厥,讓他們付出國亡君擒的下場。試問一下幾千年的漢人大一統帝王中有誰有此快意恩仇之舉。天可汗的尊號是鐵血汗水中掙來的。

再者依此繼承自上一個富強王朝而得來的盛世就是順理成章的話,那麼我想問,宋也是繼承的盛唐江山,那它就應該繼續發揚光大,打下亞州衝向世界了,怎麼反倒搞的被北方遊牧活捉二帝,拿皇帝給他們施行牽羊禮,三千後宮妻妾為奴為僕,真乃漢人王朝奇恥大辱。


ㄣ洅⑧迴頭247


第一個篡改歷史的人,寫史的按照他意願寫,還把他之前的歷史都給改了,把他老子寫成靠他打仗當皇帝,他哥哥是廢物,弟弟也是廢物。就他最好,玄武門是他防守反擊。他選的繼承人也是老實人,沒去糾正,後來就是武則天,都拿了人家皇位也不好去說李世民乾的那些破事。還指揮寫史的說隋的皇帝是垃圾,但是李世民靠的就是隋留下的巨大糧倉,還有運河。明面上重視魏徵,背地裡一直想殺他,怕輿論不好殺,等魏徵死了就扒人家墳。後期就不斷對朝鮮用兵,問題是打就打了但是竟然打不過人家,也是奇蹟,國內的資源都快用光。李世民是五千年來的最大演技派和偽君子。說政治開明我覺得還不如武則天。


popo30369000


你問中國人最喜歡生在年代,大部門人肯定回答在李世民領導的唐朝,才有“夢迴唐朝”這個讓多少人追求的夢想。

李世民統治下的唐朝,沒有苛捐雜稅,沒有嚴刑峻法,沒有高壓統治,沒有貪汙腐敗,全國只有七百多公務員,就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

李世民不僅不殺功臣,還建“凌雲閣”紀念,時時不忘初心去緬懷逝去的戰友,後世沒有一個帝王能做到的,說明李世民是個有情有義的明君。

李世民統一了中國,打敗了周圍的所有列強,被稱為“天可汗”,後世沒有一個帝王能得到這樣高的稱呼。

李世民是中國唯一一位靠不朽的戰功打出來的皇帝,也是中國唯一一位真正實行以人為本政策的皇帝,後世帝王都沒有他更懂得民心,軍心,仁心。

從他可以接受想害他的太子謀臣魏徵,並將他封為諫臣做為自己的明鏡,就能看出他的胸懷,後世帝王真的比不了。

李世民不搞文字獄,不獨尊儒術,不搞新聞封鎖,不搞個人崇拜,推出百家姓,打破歷代君王將自家姓列在眾家姓之前的慣歷,被稱為“千古一帝”乃實至名歸,比趙匡胤,朱元璋之流不知強多少倍。

可就是這樣一位讓利於民的“千古一帝”,還是受到儒家的攻擊,說他德不配位,真是讓人無語。

難道造福於民的皇帝不如寧於友邦,不與家奴的老佛爺好嗎?


光芒萬丈34957


也許正是因為“政績不太出色”才讓他負面評價少吧。

隋末戰亂,民生凋敝,皇帝可以剋制自己的慾望,讓生產自然恢復,而沒有“拔苗助長”地要政績,不正是一位君主的優秀品質嗎?

與唐太宗相對比的就是隋煬帝,隋煬帝建東都、修運河、徵遼東……,這算不算政績?但這些政績遠遠超越了當時民力可以承受的能力。直接導致了隋末動亂。

唐太宗,作為唐朝的第二位君主,面臨的還是百廢俱興的局面。他沒有搞什麼大工程,而是輕徭薄賦、革除唐初“民少吏多”的弊政,減輕人民負擔。讓經濟迅速恢復。

太宗納諫是貞觀之治的主要標誌。沒有魏徵,沒有納諫,就沒有貞觀之治。廣開言路並不是“廣開言路”這四個字那麼簡單,哪個朝代的君主真的做到了“廣開言路、言者無罪”?

海納百川。不是單單以武力收服天下,而是一種極大的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周邊。大唐的朝堂上有外國人,有少數民族的。大唐長安酒肆中不僅有胡姬,還有崑崙奴。

貞觀之治讓後世不可企及的就是真正的“廣開言路”和真正的“開放包容”。這也許才是讓後世無限懷念和嚮往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