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這座城市的魅力都體現在哪些方面?

Hello福州


福州這座城市的主要魅力:

一:深厚的人文底蘊、從晉安河開始----西湖公園----南公園----三坊七巷 -----上下杭-----煙臺山。

晉安河可以說是福州人文之源,自晉武帝任命嚴高為晉安郡太守之日起,晉安河的開鑿出來的那泥土就已然融入了福州人民的血液之中。

晉安河與西湖,是福州目前保留時間最為完整的千年人文景觀。

其次是南公園,這裡曾經是閩王王審之的後花園,歷經唐末、宋、元、明 、清、民、當代。

緊接著是三坊七巷,從唐代開始,這裡就已經是富貴人聚集的地方,到宋代開始初有規模,明清推向高潮,民國時達到頂峰。素有:一座三坊七巷、半步中國近代史。

而後是上下杭,人稱是福州商業文明之源,在宋代之前是沒有這個地方的,在閩江的河水的衝擊之下,宋代之後才有這麼一個沖積洲,因為這裡交通便利,這裡成了商人的聚集地。清末民初達到頂峰,當時是福建省最為繁華的地方,在這裡小小的一塊地方里,存在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各種不同的宗教信仰,他們相互尊重、且極為和諧。

最後是煙臺山,鴉片戰爭之後,這裡是洋人的聚集地,跟廈門鼓浪嶼相似,很多外國大使館都建在這裡,具有濃濃的異域風格。

二、福州藍那絕對是福州的一塊自然名片,空氣優良、環境優美、公園多且全,每個季節都充滿濃濃的詩意。

基礎設施完備,遊客上大街不要怕三急找不到衛生間,實在沒有那些為人民服務的市民大廳都可以為您提供解手之急。


看鑑福州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福建省省會,位於福建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

福州是海峽西岸經濟區政治、經濟、文化、科研中心以及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心,首批14個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絲綢之路門戶以及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三片區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曾獲“綜合實力五十強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環保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全國宜居城市”、“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百強城市”等稱號。

福州現轄5區2縣級市6縣,全市陸地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78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54平方公里,城鎮化率64.8%。全市海域總面積11.09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137公里,佔福建省的1/3。全市常住人口為728萬人(含平潭,截止2012年),當地居民以漢族的閩海系族群為主,通行閩東語福州方言。

  • 節俗

福州的生活習尚中,也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響。聖誕節、情人節、母親節等反映了福州人又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習尚的傳統。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後人傳”(福州俗語),因鴨蛋與福州話發音“壓浪”諧音,漁民出海祈求沒有風浪,也有“壓亂”的意思,故福州人稱它為“太平蛋”。遇喜宴、生日、餞行、過九(虛齡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胃口越來越小,廚師們以鵪鶉蛋、鴿蛋代之,這樣既細雅,又有原意,逐漸成為一種新俗。況且鵪鶉與安全諧音,頗有意義,很快被群眾接受。

福州傳統有個“拗九節”,已出嫁的女兒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孃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縣仍保持此俗,但城區的“拗九節”卻漸漸被“母親節”所代替,一到這個節,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樓裡也可以看到為父母親而設的宴席。

  • 食俗

閩菜世界聞名,福州人的口味偏甜、酸。當地的風味小吃有魚丸、拌麵、肉燕、蝦酥、蠣餅、光餅、鼎邊糊、春捲、炒粉、福州線面等數十餘種。

福州菜是閩菜的代表,閩菜有“福州菜香飄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之稱。選料精緻,刀工嚴密謹慎;講究火候,注重調湯;喜用佐料,口味多變,顯示了兩大光鮮特徵:一為刀工靈巧高明,寓趣於味,素有切絲如發,片薄如紙的美譽,較為有名的菜品如炒螺片。二為湯菜眾多,變化多種多樣,素有“一湯十變”之說。著名湯品如歷史悠久的佛跳牆,有“壇起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的美譽。其中以聚春園佛跳牆最為有名。

福州五大代表菜:佛跳牆、雞湯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五碗代表:太極芋泥、鍋邊糊、肉丸、魚丸、肉燕。

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麵筋、豆腐皮、豆腐筋、冬筍、香菇、木耳等植物食物為原料,加工巧妙,烹製有方,味道很不錯。福州許多寺廟、萊館都經營素菜,其中以鼓山湧泉寺的素菜最為著名。名素菜有“南海金蓮”、“半月沉江”、“石鼓三鮮”、“湧泉三絲”等30多種。

地方文化

曇石山文化:曇石山文化因曇石山古人類遺址而名。遺址位於福州市閩侯縣甘蔗鎮曇石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實物最多的史前古人類文化遺址。距今5000多年的曇石山文化,堪與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並具有海洋文明獨特而鮮明的特徵。1954年發現曇石山文化遺址以來,已先後進行了8次考古挖掘,出土了被譽為“中華第一燈”的陶燈等一批重要文物。

船政文化:指晚清福建船政興辦時期所形成的思想文化成果。1866年創辦於福州馬尾的福建船政,被公認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和中國近代工業、科技、高等教育的發源地。在其興辦的40多年裡,福建船政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建船廠、造兵艦、制飛機、辦學堂、引人才、派學童出洋留學等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活動,推動了近代中國造船、冶金、電信、鐵路、飛機制造等新式工業的誕生與發展,並在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留下了豐碩的思想文化成果。

“三坊七巷”文化:“三坊七巷”文化源於福州歷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坐落於福州市中心城區(鼓樓區),是從南后街兩旁從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總稱。

“三坊”即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即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基本格局形成於唐代後葉,到明清時期特別是清代中葉發展到了鼎盛,總佔地約45公頃,現存古建築200多座,坊坊相連、巷巷相通,粉牆黛瓦、佈局嚴謹、房屋精緻、匠藝奇巧,被譽為“明清古建築博物館”、“中國城市裡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許多名垂青史的名人,也都出自“三坊七巷”或與之密切相關,其間蘊涵的厚重的歷史人文氣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閩都文化博大精深、沉潛沖和的底蘊。

壽山石文化:壽山石文化以壽山石雕為載體。出產於福州晉安區壽山鄉的壽山石是上等雕刻彩石,因其色彩斑斕、溫潤如玉、晶瑩剔透,素有“石之君子”、“國之瑰寶”的美譽,壽山田黃石更是被譽為“石帝”、“石中之王”。

傳統藝術

閩菜閩劇:閩劇又稱“福州戲”。明代,崑山腔、弋陽腔等傳入福州,福州方言戲曲逐漸興起。清光緒初到辛亥革命前後,稱“閩班”。1924年,鄭振鐸出版傳統劇目《紫玉釵》等,正式以“閩劇”取代了“閩班”的稱號。

評話:評話是福州地區主要曲藝品種,講究唱、說、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譽。

十番:十番原名“協歡”,意為聲協和而成歡,是福州主要地方樂曲之一,由民間龍燈舞演變發展而來,曲調悠揚動聽。


十項全能斜槓青年


我在福州這座城市呆了快四年了,上大學開始就在這裡了,到今年為止已經第四年了,四年裡面,我很慶幸自己能夠在福州這座城市。

首先,福州這裡的空氣很好,雖然這邊車輛依然絡繹不絕,每天早上都會堵堵堵,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福州這座城市的空氣真的很好,每天都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這點我覺得很贊。

其次,福州這邊的交通非常發達,1元公交車帶你走遍全福州,如果你有需要的話,可辦理“學生卡”、“九折卡”、“福路通”卡等優惠乘車卡,其中,“學生卡”和“九折卡”等支持乘坐地鐵,“福路通”卡暫時不支持乘坐地鐵,不過我相信“福路通”卡未來肯定會成為主要卡種,因為這卡的類型範圍比較廣,不光在全福建支持使用,更重要的是支持全國各地主要城市使用,就是說,你出省的話,只要攜帶一張“福路通”卡即可,如果手機有支持NFC的話,綁定一下,那就是再方便不過了,當然,你要出省使用的話,記得先查下支持哪個城市哈。

另外,福州這邊的的士也很方便,現在他們都人手一臺“滴滴出行”APP,只要你叫,隨叫隨到,態度也還行。

再次,福州這邊好玩的地方也是挺多的,比如有淳樸民風味道的“三坊七巷”、最有情懷的“公園街”、最有味道的“上下杭”、最令人心曠神怡的“鼓山”、還有各種大小公園,如福州西湖公園、南江濱公園、福州江心公園、福州花海公園、福州左海公園、南公園、福州森林公園等,每一個公園都有不同的景色,相信你一旦去了,絕對不會失望的。

最後,如果你有來到福州的話,希望你玩得開心,用心感受這座福州這座城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