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山二塔”的核心建築是哪一座?

令如歡

福州自古是個多山的城市,現在的福州老城區,左有旗山、右有鼓山,背靠蓮花峰山,閩江於老城區中心穿流而過,長期流傳著:“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的民諺。

以上所提到的山均在古城區的範圍內,“現”的是烏山,于山和屏山,至今呈鼎峙之勢,也是福州城別稱“三山”的由來,“藏”與“看不見”都是三山的支脈,如羅山、玉尺山(閩山)、冶山(泉山),以及形同“看不見”的丁戊山、鐘山、芝山或靈山(龍山),如今它們僅僅是城中地勢略高於平地而為人所忽略的小阜。


從古至今“三山兩塔”均是閩都城,最古老的城景印象,兩塔歷史均是福建最早的象徵性建築之一,也是閩王王審知所建立,後因戰亂等原因,歷朝歷代也經歷過多次的翻修,塔為八角七層,通高35米,每層塔壁均有浮雕佛像,亭內《敕貞元無垢淨光塔銘》碑,也是全國現存最早的碑刻之一。

三山兩塔均是福州缺一不可的古城樣貌印象,也是福建省代表性歷史建築文化遺產,它們代表著閩都過去的城市格局,而今的福州城越來越大,但根依舊在三山兩塔處。

作為福建省會城市,福州擁有著2200年深厚歷史底蘊,最具核心的東西很多,並不限於建築本身,無論是烏塔白塔還是羅星塔和聖壽寶塔,均是福州最具代表性建築群。


貓頭鷹視野

說到福州老城標誌性的“三山二塔”景觀,就不得不提一張拍攝於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老照片。拍照者站在烏山高處,面朝東側于山方向,福州老城最核心的區域一覽無餘。照片中的烏塔和白塔身姿挺拔,尤為惹眼,海浪般起伏的防火牆填滿兩山之間的平地,層層疊疊,蔚為壯觀,文廟、城牆等大型建築則散落在漫無邊際的傳統民居之間,與兩山兩塔共同組成了這片充滿起伏韻律的建築海洋。這張照片的拍攝者是蘇格蘭人約翰·湯姆森,他把自己在福州拍攝的數百張照片,彙集為《福州與閩江》攝影集交付出版,其中六本仍收藏與歐美各大圖書館,讓我們今天仍有幸看到當時福州的模樣。

“三山二塔”是一個整體,如果非要將它割裂或者拆成五部分,然後再找出其中的“核心”建築,我認為並不妥。比如你去福州旅遊,只看了其中一座塔,其它一律略過,那麼你能說你看過“三山二塔”嗎?當然,如果你一定要我在其中點名哪一座一座單體建築歷史價值或者說文物價值最高,那麼答案也只能烏塔了。

烏塔是福建省現存最古老的石塔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唐貞元十五年(799)。這一年,福建觀察使柳冕為祝賀德宗李適壽誕而建石塔一座,名“貞元無垢淨光塔”。唐乾符六年(879),黃巢入閩,淨光塔毀於戰火之中。五代後晉天福六年(941),閩王王審知第七子王延曦為自己、眷屬及臣下祈福,在淨光塔遺址上重建寶塔,取名“崇妙保聖堅牢塔”。由於塔身材料採用青色花崗石,外表略帶烏黑色,故俗稱“烏塔”。烏塔本計劃建造九層,建到第七層時王延曦被部下所殺,因此不得不停工,永遠定格在七層這個數字上。眾所周知,閩國創建者王審知父子崇尚佛教,建造寺院數以百計,其中包括修復和新建的七座寶塔——烏塔、白塔、定慧塔、報恩塔、崇慶塔、開元塔、阿育王塔,人稱“閩都七塔”。詩云:“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在宋代的福州城裡,塔,就是今天摩天大樓的地位,充當著最核心的夜間景觀。可惜的是,七塔中僅有烏塔及白塔倖免於各種變故,今人已經無法想象當時古塔遍佈的景象了。


司圖博行

福州的“三山二塔”地址位於福州市中心的鼓樓區,它們均是福州缺一不可的古城樣貌印象,也是福建省代表性歷史建築文化的遺產,現如今的福州城那是越來越大了,但是它的根卻依舊留在三山兩塔處。

那麼這個“三山二塔”到底指的是哪“三山”哪“二塔”呢?

答案:所謂的“三山”則是指福州的于山、屏山還有烏石山,而“二塔”則是指福州的烏塔和白塔了。

要問福州“三山二塔”的核心建築是哪一座?那這個還真是不好回答!它們是作為一個整體的,如若強硬分開是非常不妥的!就好比如你只看了其中的一座山或者是一座塔,其它的一概不去,那麼你能說你自己看過“三山二塔”嗎?那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如果你要問哪一座單體的建築文物價值最高,那肯定是烏塔了。

福州作為福建的省會城市,擁有著2200年深厚歷史底蘊,最具核心的東西其實有很多,無論是烏塔、白塔還是聖壽寶塔和位於馬尾的羅星塔,它們均是福州最具代表性建築群。

PS:有時間可以去走走看看,在福州像這種古建築的地方還是很多的。

(海峽網 黃小群)


海峽網

這是什麼狗屁問題,福州的象徵三山兩塔裡面,“三山”于山、屏山、烏石山,你告訴我哪座山是建築???哪來的核心建築。至於兩塔之中的崇妙保聖堅牢塔(烏塔),現存是五代十國時期閩國皇帝王延曦所建,雖不及泉州開元寺的東西塔大,但歷史比泉州雙塔長200多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報恩定光多寶塔(白塔)原為閩王王審知所建,可惜明朝中期毀於大火,現存為明嘉靖年間重建。硬要找一座核心建築,烏塔的文物保護等級最高,是中國最古老的石塔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