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秦國是如何從強大到滅亡的?

茹馨946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將秦國的兵力部署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秦國本土軍隊以及秦國早先搶奪六國地盤所爭得的軍隊。這些軍隊的人員構成主要是秦人和早先就已經接受秦國法治統治的群眾。這些人對於秦國國政的認可度高。因此保留他們作為秦帝國的軍隊。無論從戰力還是人心來講都可以使得秦始皇放心任用,軍隊人數大致在100萬左右。其中相當大的部分在滅掉楚國之後。依然南下攻伐嶺南而並沒有回師。另外有30萬,由蒙恬統領。北擊匈奴,築長城,還有10萬隴西軍鎮守西陲。另有10萬拱衛帝都咸陽。

第二部分就是六國的軍隊,他們雖然在滅六國的過程當中。並沒有給秦國以多大的殺傷。但就實而言,六國軍隊的戰鬥力以及人數仍不可小覷,始皇為了穩固秦國對於天下的統治。對於六國的近百萬軍隊並沒有遣散回鄉,而是將他們編入行伍。為新建立的帝國修建諸多工程通過者等方式消除壯大的反秦聲浪,另一方面使得六國軍隊在秦帝國範圍內。通過建造諸多的工程,削好軍隊的力氣。另一方面,使得六國軍隊通過為秦帝國建造諸多工程的方式逐步使得六國的軍隊獲得對於秦統一天下的認可。秦始皇的做法,可以說在初期是對的,意圖也十分明顯,也取得了實際成效。。

但同時代價也是有的,主要就是在於山東六國並非像秦國一樣的法治國家。軍隊長期不還鄉,使得六國的土地耕種無法完全的照常進行,這也是史書當中說的秦國透支民力的一種體現。但這種透支並非無可挽回在秦始皇幾位的12年裡,後五年秦國並沒有開設新的工程也就是說秦始皇在統一天下之後除了蒙恬北擊匈奴駐守長城以外。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第八年秦國國內的建造大部分已接近完工,等到秦始皇十年以後長城也基本修築完畢,若再給秦始皇一定的時間。或許真的可以迎來秦政變更的機會。

畢竟無論是扶蘇還是李斯其實都對當時的情境有想法。扶蘇不用說了,就李斯來講秦二世上臺以後,李斯也多次上表希望變更秦政,與扶蘇相比李斯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改革,但秦二世基本只是個傀儡。真正的實權者還是屬於後期的趙高。之後,由於趙高,李斯密謀害死扶蘇,蒙恬,使得駐守長城的30萬軍隊寒心。再加上秦國是法制國家。沒有中央的許可不得擅自動用軍隊,趙高在害死蒙恬之後駐守長城的30萬軍隊一直是趙高的心病,但又設於這30萬軍隊,對於秦國來講十分重要。因此不到最後不願意秦二世下令動用這30萬軍隊。

而在咸陽的10萬軍隊也早早已被趙高的所控制。在隴西的10萬軍隊也被趙高所壓制,還有佔領嶺南的50萬軍隊。在秦國內亂時根本無法出嶺北上救援而六國軍隊在秦始皇時代,修築了許多工程。在秦始皇的末年,雖然未將其遣散歸鄉。但這一結果應該是可以實現的。再秦二世以後又上馬了諸多享受性的大工程,比如說阿旁宮。使得六國的將士回鄉無望。內心對於秦國的不滿,再一次爆發。在天下大亂之前曾經爆發了一次暴動,但是被鎮壓下去了。

後來由於秦國激賞軍功而組成刑徒軍開赴戰場。與原有的秦軍共同對農民軍作戰。講到這裡在他眼裡六國的統一是一個十分浩大的工程。秦始皇只用短短十年的時間,便在制度,經濟政策,法律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完全的構建,其所修正的軍事設施可以短時間控制天下六國。但這是建立在中央有切實的能力去控制四方的基礎之上。

中央的趙高,李斯和秦二世合謀發動這場惡性政變之後。趙高為了獲得安全感,大殺功臣將帥以及宗室子弟。還將各地的軍隊得罪了個遍,直到東方農民軍被複闢勢力利用之後,一直等到大勢不可逆轉才下令出動秦國的軍隊鎮壓。這時被趙高所打擊的三股軍隊。恐怕早已沒有了對於大秦帝國的留戀。其中有心裡失望的原因,更有趙高一手壓制解散軍隊的原因。總之,陌路的秦國,不得不依靠刑徒所組成的軍隊開赴前線鎮壓農民軍。戰國時代最終完結。


世界史圖鑑


秦朝的滅亡實在是亡於秦始皇太過強大;亡於秦朝破天荒的將持續八百年的分封制完全廢除,建立郡縣制;亡於秦朝沒能迅速的從得天下轉變為治天下;亡於沒能徹底清除六國殘餘勢力。下面以史為鑑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一、強大的秦始皇

秦國奮六世之餘烈,最終在秦始皇時期完成統一六國的霸業。秦始皇嬴政認為自己的功勞之大已經超出古代的三皇五帝。於是創造了一個詞語叫做皇帝,自己就是始皇帝,而自己的兒子便是二世、三世乃至萬世的傳承下去。

但是也正是因為秦始皇功績太大,威望極高。天下都為秦始皇馬首是瞻。但是秦始皇自身的權威,並沒有傳遞給後世。長子扶蘇,次子胡亥都沒有秦始皇的威望。

等到秦始皇死在巡視路上的時候,沒有明確表示繼承人的弊端開始顯現。給了趙高和李斯一個非常大的漏洞。

二、初創的郡縣制

自從周公分封800諸侯以來,分封制深入人心。秦國草創的郡縣制,只是在秦國一地得以廣泛施行。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把郡縣制推向全國。但是在六國的固有領土上分封制還是比郡縣制更深入人心。

初創的郡縣制比起實施800多年的分封制,還存在不少弊端。


三、馬上治天下

秦國以強大的軍事實力統一了天下。但是在治理天下的過程中,在思路上並沒有完成很好的轉換。

只是粗暴的把秦國的經驗推廣到六國故土,並且開始修築長城,修建秦始皇陵,修建阿房宮,修建秦直道。。。等一系列大工程。

可以說秦國在經過多年的征戰之後,並沒有讓老百姓得以休養生息,而是很迅速的轉向大型工程,這就讓老百姓非常疲憊最終引發反抗。


四、六國餘孽

秦始皇在平定天下之後,對六國貴族並沒有大肆的清洗。(或者說條件還沒有成熟)這就給了六國餘孽以喘息的機會。甚至爆發了多次刺殺秦始皇的政治事件。

根據史記,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張良、項羽在秦始皇統治時期都有很多藏匿地點,並且有大量的金錢、人員用於招兵買馬,準備反抗。

這四點原因在秦始皇活著的時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秦始皇一死,秦國的政治集團只顧著爭權奪利,而沒有顧及外部威脅,這給了六國反對集團很大的便利。

所以以史為鑑為這四點才是秦國滅亡的原因。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在當時人們所描繪的大一統的盛世景象中,聖明的君主要定期在疆域內進行視察,稱作巡狩,還要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自認為功蓋三皇五帝的秦始皇顯然不能缺少這樣的儀式,從統一中國的第二年開始,秦始皇便開始舉行聲勢浩大的巡遊活動,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巡遊選擇東方,他登上泰山,刻石立碑,舉行封禪儀式,銘刻下自己的豐功偉業。秦始皇更追求現實的享樂,統一戰爭開始後,秦每滅一個國家,便在在咸陽仿製該國的宮殿,公元前212年,秦始皇開始在渭南上林苑營造規模更大的明宮,規恢三百餘里,先建前殿阿房宮,佔地八萬多平方米,上可容納萬人,下可豎五丈旗,周圍修建閣道,直抵終南山。自繼任王位起,秦始皇便開始在驪山為自己修建陵墓,他希望自己死後,也能像生前一樣享受榮華富貴。

泰山封禪

1974年,陝西臨潼幾個農民的意外發現,震驚了世界,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規模浩大,陣列整齊的秦始皇兵馬俑身上,這些高大魁梧、氣宇軒昂的兵馬俑,顯然是以秦軍官兵為模特經過陶工精心燒製而成。臨潼是兵馬俑的故鄉,至今,在秦始皇陵附近的村子裡,當地人仍仿照古法制作兵馬俑,兵馬俑多用陶冶結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劃加彩,然後先燒後結。在這個龐大的兵馬俑坑中,矗立著幾千個秦俑,每個秦俑栩栩如生、富有生氣,幾十輛戰車,幾百匹戰馬,幾千名戰士整齊的排成軍陣,前三排是前鋒弓弩手,隨後是步兵和戰車,排成三十三列縱隊,這是軍陣的主體,最後三列為後衛,軍隊兩側為側翼,軍士皆面向外,護衛中軍,6000個充滿生氣、神態各異的陶俑組成了強大軍陣,生動在現了當年秦軍的魏武雄姿。而離兵馬俑坑僅一公里左右的地方,秦軍最高統帥秦始皇就安葬在這巨大的土堆下,繼續指揮著他這支龐大的地下軍隊。

秦始皇帝陵墓的修造工作,從秦始皇13歲繼承王位開始,一直到他死的時候,經過了38年時間的修建,方圓56.25平方公里,非常龐大,就是從秦始皇的陵墓中心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擴展7.5公里,在這56.2平方公里範圍內,發現600多座陪葬的墓和渠。

秦兵馬俑

秦始皇同時修建阿房宮和驪山墓,耗費巨大,修建工匠,刑徒多達70萬人,秦始皇在短短數十年間,一面對外大肆興兵,一面對內改革制度,大興土木,它使得剛剛建立的帝國很快便危機四伏。公元前211年,一塊隕石落到東郡,有人在隕石上刻上:始皇帝死而地分,預言秦帝國在秦始皇死後,就會分崩離析,秦始皇大為光火,下令官吏迅速破案,但一無所獲。秦始皇於是下令,將住在周圍的人全部殺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遊,少子胡亥,左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等隨行。行至今山東平原縣南時,一向身體強健的秦始皇病倒了,病情來勢兇猛,秦始皇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他寫信給在上郡監軍的長子扶蘇,讓他速歸咸陽送葬,繼嗣帝位。一這封信被掌管璽印的趙高扣了下來,趙高曾任胡亥師傅,並深得其寵幸,野心勃勃的趙高想利用自己的職權,立胡亥為帝,以此改變自己的命運。七月,秦始皇捱到沙區時,終於一命嗚呼,享年49歲。

秦始皇在第五次巡遊的時候,病死在沙丘,那麼他病死以後,當時所知道的人是很少,他為了防止事情敗露,就拉了一車鮑魚與秦始皇的車同行,以此掩蓋秦始皇的屍體所發出的腐臭,後來他們是嚴著河北到內蒙、到包頭,從包頭再南下到咸陽,就是走秦直道這條線回到咸陽。

叱吒風雲的秦始皇生前恐怕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竟會以如此不堪的方式告別人世。秦始皇死後,趙高脅迫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賜死扶蘇,將軍蒙恬,胡亥回到咸陽後即皇位,為秦二世。公元前209年7月,大雨滂沱。陳勝吳廣為首的九百名戍邊壯丁,因為大雨耽誤了行期,按照秦法,誤期當斬,於是他們揭竿而起,各地民眾紛紛響應,反秦起義迅速遍及全國。公元前207年,趙高逼迫秦二世自殺,去二世侄子子嬰,去皇帝號,改稱秦王,子嬰殺死趙高。次年十月,劉邦率領的起義軍,攻陷武關,秦王子嬰投降。秦始皇一手締造、盛極一時的大秦帝國,僅僅經歷了15個春秋便轟然傾覆。

秦的統一它是結束了周以來的長期的戰亂,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國家,那麼這個歷史過程是歷史的一個發展的趨勢,但是我們另一方面要考慮到各當時秦的統一,它是用的是軍事征服,就是暴力征服,那這樣它並沒有考慮到各國各地的具體的名意。

他把大量的人力不是用在發展經濟上,而是用在了大興土木。比如說說他修長城,修直道、修馳道,修大型宮殿,像阿房宮,這些工程實際上是把全國人口、有效勞動力的10%到15%,都用到這個上。

歷史上很少有偉人像秦始皇這樣在其身後備受爭議,有人譽之為千古一帝,有人稱之為暴君,對於這一點,西方人似乎難以理解,在他們看來,秦始皇時東方世界的凱撒大帝或拿破崙,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之一,他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秦始皇創立的豐功偉業,很少有人能夠企及,他為實現中國統一所採取的一系列重要舉措,不僅給中國、也給世界留下了難以估量的豐厚遺產。

對秦始皇,我自己覺得他是一個強君,強大的強,非常強勢的一個君王,而不是一個暴君。他在歷史功績,我們講統一了中國,秦統一以後建立一個整套的制度,我們2000年都動不了,這個統一國家、這個制度,包括中國需要一個統一國家這個觀念,就因此以後就固定下來。

秦始皇花費半生精力完成統一大業,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然而,長年累月的戰爭也給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和痛苦,秦始皇在位期間,大興土木,舉辦各種盛大典禮,也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負擔。這一切不可避免地促成了秦的速亡,但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不僅從疆域上、更是從文化上、民族心理上鑄就了中華民族這個東方大國的不可撼動的牢固根基。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s肅說歷史


先簡要講一下秦國如何強大起來的。

秦孝公即位時,秦國在七雄中最弱小、最落後。

秦孝公立志富國強兵,為此,他向天下廣攬賢才。改革家商鞅順應時勢,登上了秦國政治舞臺。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實行變法。

圖一:商鞅

經過商鞅一系列變法,秦國經濟迅速發展,生產水平顯著提高。同時,由於獎勵軍功,秦國軍隊的戰鬥力大大增強。秦國成為當時第一強國。為秦國以後消滅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秦軍大將白起命令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長平之戰是戰國曆史重要轉折點,此後,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國的攻勢。

秦王嬴政,十三歲繼承王位。擁有雄才大略、卓越膽識。從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經過十年征戰,嬴政終於消滅六國,統一了中國。

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毫無疑問,秦國非常強大,才能建立秦朝,秦朝是一個疆域遼闊的大國。

從公元前221年開始,這個國家就應該叫做秦朝了。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

秦國與秦朝有區別: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秦朝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再來看看秦朝如何迅速走向滅亡的。

一、嚴刑峻法,水深火熱

秦始皇推崇法家思想。秦始皇把法律、法令推到治國的最高位置,秦統治者把“重刑”原則推向極端,對全國實行空前嚴酷的刑法統治。

秦朝死刑種類很多,常用的有:①具五刑,這是一種以極端殘忍的肉刑與死刑並用的刑罰;②族誅,即因一人犯罪而誅滅其親族的刑罰;③梟首,即將犯人的頭砍下,懸於木杆上示眾的刑罰;④棄市,即在人眾集聚的鬧市,對犯人執行死刑,以示為大眾所棄的刑罰。秦始皇用嚴刑峻法規範臣子與百姓的日常行為,使得整個國家的人都如履薄冰,沒有絲毫安全感。

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前往漁陽戍邊,途遇大雨而誤期,誤期按法皆斬!劉邦押送沛縣徒役去驪山修皇陵,途中不斷有徒役逃走,如數不能按時到達,按法皆斬!禁止言論自由,兩個認識的人在大街上偶遇都不能打招呼(偶語者棄市)。

人民生活水深火熱,痛苦不堪。

二、大興土木、負擔沉重

圖二:阿房宮復原圖

築長城:為了防禦匈奴,秦始皇派人修造長城,發兵三十萬,徵集了民夫幾十萬。在固陽縣秦長城紅石板溝段有一處豁口,相傳就是當年孟姜女千里尋夫不見、哭倒長城的地點,成為秦長城的一大歷史遺蹟。

阿房宮: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

建陵墓:驪山陵墓,工程巨大。

大量徵發勞役,大建宮室園林和陵墓。每一項浩大工程都要耗費難以計數的財力、物力、民力,當時民眾並不富裕,有時候還會造成大量的民眾死亡。

三、賦稅繁重、民不聊生

秦朝的賦稅很重,農民要將收穫的三分之二上繳國家。每年在外服役者不下三百萬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萬的農民脫離農業生產,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

四、焚書坑儒、鉗制思想

圖三:焚書坑儒

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燬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秦始皇“焚書坑儒”帶來了巨大的消極影響:鉗制了學術思想的發展;摧殘了先秦文化;開了封建統治者摧殘文化、迫害知識分子的先例。

五、二世殘暴、農民起義

秦二世聽從趙高的毒計,制定了嚴刑苛法,規定凡是有罪的人,不僅本人被殺,還株連三族或九族。秦二世曾一次車裂了10個公主和6個公子,還把公子將閭三兄弟囚禁在獄中,強令他們自刎而死。凡是有大臣提出異議的,都認為是誹謗,嚴加治罪。

秦二世統治時,阿房宮還沒修完。秦二世下令,徵集大批民伕,繼續修建阿房宮,並徵集了5萬多人專門鎮守咸陽。由於徵集的人太多,糧食不夠吃,秦二世又下令,凡是被徵集的人,都要自帶糧食。

秦始皇末年,天下百姓已經對秦始皇產生了怨恨和不滿。

秦始皇死後不久,便發生了農民大起義,起義烽火迅速蔓延。在項羽和劉邦分別領導下,公元前207年,項羽大破秦軍,鉅鹿一戰,秦軍被殲殆盡。不久,劉邦入關,秦朝滅亡。

圖四:大澤鄉起義

由於秦朝統治非常殘暴,人民痛苦不堪、無法生活,所以,人民起義造反不斷,秦朝很快從 強大走向滅亡。秦朝是一個僅僅持續14年的短命王朝。


岳飛的飛


東周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國君護送周平王遷都被分封於秦地,在大大小小等多場戰役後,秦國逐漸成為了其中一個霸主,又經過大大小小的戰役後因為商鞅的變法和都江堰的建設秦國成為了戰國七雄之首強,秦國在長平之戰結束後放眼天下再無一個國家可以與秦國抗衡,於是就出現了連縱抗秦的現象,秦國一一滅國後把不參加連縱抗秦的齊國也消滅了,於是秦國統一六國,在秦始皇的帶領下秦國一一統一文字 貨幣 度量衡,並加修了長城派蒙恬大將和長子扶蘇在此抗擊匈奴,秦始皇又修建了靈渠,最後征服了古代的南蠻之地,秦始皇又用郡縣制來治理國家,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封建國家,並且沿用法家思想,經過焚書坑奴等暴政事件後,許多國民都不服秦國的統治,秦始皇覺定巡遊天下,最後暴斃身亡,最後將秦始皇草草埋葬之後,趙高幫助胡亥篡位,並殺死了比自己更適合做皇帝的扶蘇等兄弟姐妹,並且殺死一些功臣,而胡亥還不論朝政,直接導致一箇中央集權的國家全方面癱瘓,在加上胡亥更加殘暴的統治,於是出現了一次大的起義劉勝吳廣起義。這次起義過後不久秦國立刻土崩瓦解,後期劉邦項羽的楚漢之爭後漢朝建立。

以上為秦國從建國到滅亡的全過程。


落日鶩飛


秦國的滅亡,被腐儒誣陷為暴政。而什麼叫暴政、衡量暴政的標準是什麼,儒家一直三緘其口,選擇迴避、選擇逃避。很顯然,暴政說是完全站不住腳的。理由有三:

其一、人口是戰略資源

“周遊列國、士子風尚”。春秋戰國時期,民眾的流動是自由的,雖然受到奴隸制的限制,但並非諸侯國之間的限制。恰恰相反的是,在那個生產水平底下的時代,人口、土地是“硬實力”。“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戰國時期列國普遍變法,但真正成功的、真正涉及底層百姓利益的卻極少,根本正在於得罪民眾、民眾流動,會徹底讓一個諸侯國失去戰爭能力。成為待宰的羔羊、砧板上的肉。

其二、商鞅變法是棋高一著

商鞅變法的其中之一是“齊風移俗”(向山東六國學習)。將適齡婚配作為考核地方官員的標準之一,同時強制分戶(大概是結婚、或者到齡)就必須分戶成為獨立的家庭。家庭的增加,帶來稅收基數的增加,進而富裕國家。長期處於戰爭時期的諸侯國,財貨是戰爭的基礎。保持稅率穩定,通過增加納稅基數來增加稅收,無益是棋高一著。

甭拿這是變相徵稅說事。幾百年戰爭的背景下,稅收收入是各國必須追求的。增稅是“剛性需求”。商鞅變法所採取的措施,增加的不僅僅是稅收新戶、還是新增人口。

其三、各種巨型工程,修長城、建馳道是軍事防禦,統一文字、度量衡、車軌,修河渠是基礎建設。最根本的是,秦朝的各種修修修、建建建,是有高明而且詳細的“薪酬”保障的。以70年代出土的睡地虎秦簡為例,工錢被細分為做工、自備口糧做工、攜帶妻子做工、攜帶妻子和未成年兒童做工等不同類型,報酬也相應不同。在那個“千里不運糧”的時代,口糧是做工的一個巨大保障工程。這樣的分類,不僅能極大的緩解口糧保障的巨大工程量,還能充分發揮非標準勞動力(女性)和增加做工者的收入。簡言之,商鞅變法、法治秦國的治國智慧,是遠超後世腐儒想象力之外的。


那麼,秦國是如何從強大到滅亡的呢?我以為主要是兩點。

其一,是秦始皇的急功近利。10年完成六國統一,可謂前無古人的偉大成就。但是,這種成就是建立在忽視法治的民眾承受力和普法的延遲性代價上的。同樣的商鞅變法,在秦國被堅守150年。甚至到秦朝崩潰前夕,還有章邯刑徒軍----這個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蹟。而在山東六國,商鞅法治成為激起民變的導火索。

其二,秦始皇的過於優秀,讓法治實際上滑向人治----秦始皇卓越的能力,逐漸形成一言九鼎的局面。在秦始皇之前,秦國君王依靠法治治理國家,丞相、上將軍、廷尉、長史(駟車庶長)各司其職,各有所長,皇權很少做“直接指揮”的事。比如圍攻邯鄲、白起被殺等等,都體現了軍隊的相對獨立性。在秦始皇當政前期,秦始皇的卓越能力無異於催化劑,讓秦國各個系統更加高效的運轉,皇權的作用越來越大。由此導致的負面影響,就是大臣們的主見、獨立性越來越弱。秦始皇死後,胡亥所以能為所欲為,正是基於文臣武將的獨立性逐漸消退。強如李斯被趙高左右,勢大如蒙氏家族被胡亥逼迫、扶蘇自殺、蒙氏入獄,這些人都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被陰謀、被權勢所欺凌,予取予奪。


滄桑短笛


秦國強大,始於商鞅變法。本就彪捍的秦人,加上國力的不斷富強,於是開始了宏圖霸業的實施。

似想,再弱小的國家,也不想亡國。於是便、或聯合、或獨立的與秦抗衡、戰鬥。

秦面對的不是一、二個國家,而是六個。短時間內可以擊敗弱小的國家,而遇到如趙國這樣的強國,戰爭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並且廉頗用的是託延戰術,這使得秦軍要消耗掉大量物資。待秦國平定六國之時,以進行了十五年的戰爭。要知道,戰爭不但損失大量的人力,還大量的財力。此時的秦國,國庫將空。如何戰後的重建?唯有徵收更多捐、稅,才能保證國家的運轉,唯有徵得大批的勞力,才能保證那些大的工程的完成。

捐、稅的狂徵,加之官吏的層層盤剝,早以民不聊生。再加上沉重的徭役,更使得人民雪上加霜,田園荒蕪。這樣的惡性循環,使得國力更衰,民怨劇增。

在這樣苛政下,秦始皇以武力支撐了十二年。當這個病入膏肓的國家,傳到更不懂治國的胡亥手中,於是便鋒煙四起。一個秦始皇一手打造出的帝國,就這樣淹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三十年,雖是短命的一朝。但它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遺產,也留下了一段發人深思的歷史。


眸子8552


建立秦朝後,繼續沿用戰國時苛政的政策,徭役不斷,人民生活艱苦,民不聊生,社會矛盾尖銳。二世繼位之後,沒有寬濟惠民,反倒變本加厲,民眾更加苦矣。再加上秦法嚴苛,動不動就死刑,逼人走投無路。因此因意外延誤軍機的陳勝吳廣和劉邦,都在必死情況下不得以造反。但一般的農民起義打敗不了秦朝,因為秦國國力強,秦軍久經戰陣,所以指揮不當以及武器裝備落後的陳勝吳廣軍最終失敗。而劉邦則加入了六國遺留貴族的反抗陣營,即是以項羽為首的六國貴族聯盟,最終擊敗秦軍。然後與六國故地相呼應,所以秦很快土崩瓦解。


三國校尉讀春秋


秦國在歷代君主的勵精圖治下,持續貫徹商鞅變法的國策,綜合國力逐步強盛,到秦嬴政時期,秦國已有掃滅六國之勢。正是依靠秦國的虎狼之師,將六國逐一擊破,掃滅群雄,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歷史王朝。


然而,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中也與六國結下了血海深仇。在秦國的統一戰爭中,最難啃的骨頭就數楚國了,給後世留下反抗暴秦統治的時代名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秦嬴政統一全國後,為有效的維護大一統王朝,並沒有採取修生養息的策略,反而窮兵黷武。北擊匈奴,內修萬里長城、秦陵等重大工程,老百姓身上揹負著沉重的徭役負擔。多年的統一戰爭,天下已是民生凋敝。


不僅如此,秦始皇為加強中央集權,對內製定極為嚴酷的秦律,百姓稍不注意就會觸犯刑律,往往九死一生。陳勝、吳廣就是因為大雨延誤時期,未能及時趕到按律當斬。去也是死,反抗也是死,於是召集眾人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起義口號,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 平民起義,拉開了秦亡的序幕。


縱使爆發了農名起義,但以秦朝當時軍隊的戰鬥力,這些起義軍根本不是秦軍的對手。但是,秦嬴政的暴政使得天下蒼生怨秦已久,加之六國後人均對秦懷有仇恨。起義一爆發,六國後人紛紛響應,割據稱雄。這裡就有楚國後人項羽和布衣出身的泗水亭長劉邦,一個自立西楚霸王,一個受封漢王。劉邦率軍攻入咸陽,秦王子嬰向劉邦獻上了傳國玉璽。秦朝至此滅亡,共立國15年零47天。


秦朝的覆滅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如果陳勝等人行程中沒有下雨,就不會延誤時期,也會因此擔心被殺,也不會揭竿而起。秦始皇在巡行過程中突然暴斃,遺詔讓長子扶蘇即位,但是趙高勾結李斯合謀假傳遺詔賜死扶蘇及蒙恬,立胡亥為皇帝。


如果生性仁慈的扶蘇即位以及在軍中有蒙恬的支持,很有可能採取與民休息的國策,緩和社會矛盾,減輕百姓負擔,如此秦朝還可能延續下去。無奈歷史不容假設。


秦亡主要因素在於暴政高壓統治下,百姓積怨已久,勢必爆發反抗。秦始皇雖開創中央集權制度,但其創立的制度有著超越時代的特性,短時間很難被接受。綜合各種因素,秦亡也是順應了時代的發展。


陝西曆史


之前寫了一系列秦國曆史的文章,其中一篇和這個問題比較契合,貼在下面和大家交流:

文章標題《細數600年秦國的起源和歸宿》

本文是《細數春秋戰國主要諸侯國的起源和歸宿(第三期)》。前文講到公元前349年,韓趙魏三家廢除末代晉國君主晉靜公姬俱酒,晉國絕祀。此時的秦國正在雄才大略、開啟了“商鞅變法”的秦孝公治下實力大增。秦晉相持三百多年的局面終於將要被打破。對被晉國牢牢遏制了東進之路的秦國而言,好日子終於要來了。


秦國始祖是帝顓頊的後裔。帝舜時期,大費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又擅長馴養鳥獸,被帝舜賜姓嬴氏。商朝末期,秦國先祖飛廉和惡來效力商紂王。周武王伐紂時,惡來被周武王所殺,其後裔長期散落在西戎之間。直到西周孝王姬闢方時期,非子養馬有功,被封在秦邑,號稱秦嬴,秦族重新被周王室接納,為西周穩定西戎。


非子之後四代,傳到秦襄公。犬戎之亂時,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獲賜已經淪陷的岐西之地,周平王向秦人許諾“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秦人終於得以立國,並將在與西戎的鐵血征戰中崛起。


秦國立國後,即開始了無休止的征戰之路。秦襄公從西犬丘(今甘肅天水)帶兵東伐,死在途中。即位的秦文公繼續矢志向東,大破西戎,秦國地至岐山以西,以東的區域按約獻給了周王室。秦武公時期,秦國地至華山。秦宣公時,崛起的秦國和晉國首次交鋒,秦國小勝。從此開啟了秦晉兩國長達300多年的爭鋒。秦宣公不傳子而傳賢,兄弟相繼,秦國國君之位被傳到文治武功的秦穆公手中。


秦穆公即位之時,晉國正處於“曲沃代晉”後的強盛時期,晉獻公武功卓絕。秦穆公親征伐晉,收效甚微。秦國隨後決定和晉國和平相處,準備通過外交手段獲取土地,在晉國內亂時先後扶持夷吾和重耳成為晉國國君。但是秦國並沒有獲得晉國君主的投桃報李,夷吾還曾主動攻擊秦國,晉國甚至在重耳時期抵達鼎盛,成為春秋霸主。於是,重耳死後,秦晉再次開展,四年間三場大戰,秦國在殽之戰幾乎全軍覆沒,在彭衙之戰不利而還,最終在王官之戰一雪前恥。其後,秦人又大破西戎,秦穆公成為公認的春秋霸主。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秦國人才凋零,秦國進入“失落的200年”。秦晉長期互相攻伐,爭奪黃河東西的控制權,彼此壓制。直到200多年後,前384年,秦獻公時期,秦國才再次復興。此時遏制秦國東進的對手是魏國,經魏文侯和魏武侯的經營,此時魏國正處於鼎盛時期。


秦獻公21年,在石門之戰大破魏軍,斬首6萬。秦獻公去世後,秦孝公即位,痛心於秦國的沒落,決心修德行武。秦國發布求賢令,招攬天下賢才,衛鞅入秦,開啟了影響深遠的“商鞅變法”、其後秦國實力大增。秦國的對手魏國則在中原爭霸中先後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慘敗給齊國,實力大損。


秦惠文王時,秦終於全盤拿下爭奪百年的河西之地。秦國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向西拿下義渠,向南拿下蜀國,向東大舉攻伐。其後經“舉鼎而死”秦武王、“戰鬥狂魔”昭襄王、“三日而死”孝文王、“奇貨可居”莊襄王,秦國蒸蒸日上,終於傳到秦王嬴政手中。


嬴政“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25年內攻滅六國,統一天下,創建了皇帝制度,稱“始皇帝”。之後,通過多次廷議,秦國確認了“郡縣制”的行政管理模式,推行“書同文,車同軌”,奠定了中國千年來的版圖、文化、度量衡等基礎,秦始皇堪稱中華民族的奠基者,被譽為“千古一帝”。

圖.秦始皇帝統一天下


秦始皇去世後,即位的秦二世胡亥資質平庸,受趙高操縱大肆殺害親族,最後胡亥也死於權臣趙高之手。秦國嚴苛的法律也引起天下反叛四起,最終起義軍中楚軍將領劉邦攻入關中,秦王子嬰投降,秦國三世而亡。楚霸王項羽進入關中後,大肆屠殺秦皇族,秦皇族幾乎消亡。嬴氏數百年浴血奮戰,也曾輝煌無兩,沒想到最後竟落得如此下場,真應了楊慎的彈詞:

“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沉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冢荒臺。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原文鏈接:https://www.toutiao.com/i65995822896198456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