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金融 網信服務實體經濟實力升級

不久前,國內互金頭部企業網信通過SPAC成功赴美上市,網信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為企業打開了融資的新渠道。

“智能+”金融 網信服務實體經濟實力升級

在網信與美國Hunter Maritime Acquisition Corp.(納斯達克股票代碼:HUNT)完成合並後,網信正式成為互聯網金融中概股的一份子。據悉,網信現有的管理團隊仍將繼續經營交易後的業務,並將擔任合併後公司的執行管理層。

選擇此時上市的網信背後,則是充足的資金保障和AI技術賦能的金融風控體系風控加持。

對此,網信CEO盛佳表示,金融科技作為當下風控審核、資產定價、貸後追蹤等各節點廣泛應用的技術手段,將有利於提高風控效率,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實現普惠金融。

由此可見,以金融科技為核心的中國互金行業已逐步成熟,新一代的互金將會完成哪些蛻變呢?

成功者“圈層特質”的逆輻射:以資金、信用為基礎的高塔之壘

時至2019年的春天,經過監管和市場“熔爐”的冶煉後,“南郭先生”被淘汰出去,真正具備實力的金融企業也因此脫穎而出,這一批金融企業將代表著未來互金行業的前進方向,而剛完成合並上市作為新互金中概股的網信能夠給我們以什麼啟示呢?

*信用體系的建設

“人無信不立”,企業亦是如此。長期以來,由於信用體系的不健全以及徵信體系不能接入的限制,實際上,信用問題的核心就是市場信息不對稱。

美國經濟學家Joseph.Stiglitz早在2017年就提出,信息不完美市場和信息完美市場的本質區別在於,人們的行為傳遞了某種信息,而這些信息會影響其他人的決策。這一方面說明,行為人的市場交易行為受信息傳遞的影響;另一方面說明市場信息不對稱環境下,市場存在不確定性或是風險。

而互聯網金融作為平臺下的信用行為,市場信息不對稱則會導致更嚴重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互聯網金融的有非常多信用主體,借款者處在信息優勢一方,而投資者則處在信息劣勢一方,最終則造成互聯網金融整體信用狀況的下降。

因此,信用體系的建設是互聯網金融行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基礎。對此,網信旗下的網信普惠積極參與行業信用數據平臺的建設。2016年9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上線,網信普惠作為首批成員加入。2019年1月,網信普惠正式簽約接入司法數據查詢系統,力求借助該系統對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形成制約和震懾,嚴懲失信人的違法行為。

堅實的基礎帶來的必然是“大地逆輻射”式的積極反饋,體現在網信方面則是“天元”智能風控系統和風險控制程序的研發。

穩健的風控體系:依託“智能+”金融科技的智能風控系統是行業未來的重中之重

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家獎獲得者——羅伯特說,金融信貸風險它是個不朽的話題,它是金融企業的命門。

傳統的風控體系中定性風險管理佔主體,以主觀規則及客戶評級為主,存在數據獲取維度窄、定量分析能力偏弱、難以精確化用戶特徵等缺點。評價模型一般是基於客戶歷史行為、數據進行預測,無法前瞻性地預測未來風險情況的變化,導致風險管理滯後。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傳統的風險管控模式已無法滿足全面風險管控的需求。

*智能風控系統

互聯網金融時代,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相結合的風控才能有效解決行業痛點。

一方面,大數據技術通過整合大量數據,包括互金平臺內部的數據和外部機構的數據,從多維度對客戶進行全面評估,極大地提升了對客戶的評估精準度,促使傳統模式下難以度量的風險顯性化、提升風控能力。

另一方面,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憑藉強大的計算機能力和先進的模型算法對海量數據和信息的整合、分析,改變事後分析和預測判斷的方式,建立主動、實時響應機制和模型,提高風控效率。而網信在此方面則做出了重要突破,為行業的提供了實踐經驗。

面向個人借款人,網信自主研發的天元智能風控系統,該系統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內容:

大數據系統,即經過個人借款人的許可,網信收集和存儲個人借款人與借貸有關的數據;

智能模型實驗室,它可以在直接訪問大數據的基礎上,具有用於定製智能模型的開發工具,並且能夠幫助網信的風控人員處理高級算法和高級智能模型;

智能決策制定引擎,它是一種可見的智能決策制定工具,可直接訪問智力模型實驗室,以有效地完成風險管理流程;

風險監測和預警系統,即在大數據系統的基礎上監控和監督個人借款人的整個貸款期限,並通過關注個人借款人採取的任何行動,及時向網信的風控人員發出預警。

面向企業借款人,網信網信自主研發了一個風險控制程序,將網信自身和第三方的大數據系統,以及專家模型的大數據結合起來,以處理包括數據收集、貸款限額監控、審批和貸後管理在內的風控流程,以提高風控效率和準確性。

因此,在風控成為互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成為互金區別於傳統金融的重要特徵的今天,隨著歷史數據的積累和模型的豐富,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更進一步地深入 掘數據價值,大幅提升風控水平及效率,有助於網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先機。

*充沛的資金保障

充沛的資金往往預示著企業資金鍊的健康,它對於互金平臺來說就是服務能力提升的保障。充沛的資金往往能給企業帶來AI、機器學習及智能、投資大數據中心等技術基礎設施的改善,相關戰略合作、投資及收購,營銷能力的投資,社交媒體的廣告投入等。

根據多家互金企業的2018年財報,不難發現這些企業如樂信、趣店等在資金方面是常年保持充沛狀態的。而網信作為新巨頭在資金方面擁有更大的優勢,回顧網信融資史:2014年10月,完成A輪融資;2015年7月,完成4100 萬美元B輪融資;2016年8月,完成7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短短兩年內,網信完成了三輪上億美元的融資,充沛的資金為網信的金融科技發展提供了最大的保障。

*金融科技

風控永遠是金融也焦點話題,而現代化智能風控的研發始終離不開的就是金融科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真命題適用於所有行業。

何為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即“金融+科技”,是將一系列技術創新如人工智能、智能投顧、區塊鏈等全面應用於金融領域,它能夠提高金融效率,能夠服務中小微企業和實體經濟。

究詰其因,主要可以從企業投資效率模型有投資水平—投資機會敏感模型和理查森模型及其能夠提高企業的風險承擔能力兩個方面解釋。

其實,早在2017 年,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及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CBS)等主要國際金融組織就全球金融科技創新就出臺了一系列報告,這不僅使得金融科技這一概念的內涵日漸明晰,而且為系統回顧和研究全球金融科技創新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基礎和分析框架。

目前,由於中國構建現代化的金融服務體系時間尚短,金融市場和傳統金融服務業發展相對落後,金融抑制問題仍然普遍存在。於是乎傳統金融機構難以向數量龐大的“長尾市場” 客戶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務。然而,這一劣勢在技術進步背景下,反而成為了金融科技創新和趕超式發展的相對優勢。金融科技企業和針對長尾市場客戶的新興金融業態,能夠在避免與傳統金融機構直接爭奪客戶資源的條件下快速發展。

因此,在2018年金融科技成為所有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核心。

而網信作為金融科技開放平臺,早在2013 年就積極探索大數據風控、場景賦能、智能投資、AI 識別等多個金融科技領域,致力於打造更開放的生態系統,以科技提升金融服務效率,輸出金融科技技術,為金融機構及非金融機構提供線上用戶入口,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綜合金融信息服務。

在金融科技人才方面,網信擁有互聯網和金融兩大基因,中高層人才隊伍大都來自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及國內外知名互聯網公司,擁有豐富的金融項目實際運作經驗和專業的金融風險識別、控制能力,對互聯網具有較高的敏銳度。在市場開發、系統研發、產品設計、運營維護、市場營銷、客戶服務等方面具有很強的創新及把控能力。

在金融科技創新方面,網信利用區塊鏈以建立去中心化、安全可靠、高效的平臺體系,助力資產登記、轉讓、融資和兌現;利用人工智能以建立人工智能技術引擎,用於銷售預測、反欺詐、貸後監控等領域;利用大數據以建立覆蓋企業資金狀況、庫存管理、商品銷售、營銷等全業務場景的數據體系。

眾所周知,人才和科技創新能力始終是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如網信的智能風控系統研發,離不開“智能+”的科技創新能力,更離不開目前極為珍貴的人工智能人才。

要知道,在人工智能時代,組建一直能夠幫助整個公司的中心化人工智能團隊是該公司的關鍵點。相比之下,那些同時運行很多相互獨立實驗性項目的公司,經常無法很有效地運用互聯網技術,無法從公司整體的層面實現質的飛躍與轉型。

服務實體經濟:建立普惠金融體系才是當今中國金融科技發展的最終目的

1974年,穆罕默德·尤努斯在孟加拉國創立孟加拉鄉村銀行,建立從未有之的格林民模式——普惠金融。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基於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國情,尤其在一些鄉村地區、偏遠地區發展還很薄弱,普惠金融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

而金融科技依託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信息收集、市場推廣、風險管理、貸後管理上有著成本低、效率高的優勢。尤其偏遠貧困地區,金融科技在解決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有巨大潛力。

而建設普惠金融體系首先需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出發點,同時,4月7日發佈的《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也要求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近年來,實體經濟面臨嚴重困境,遭受多重挑戰。實體經濟在中低端徘徊,內生髮展動力不足,虛擬經濟的高速發展過度吸引資金,致使實體企業面臨融資難、籌資難、投資難、轉型難等嚴峻挑戰。

2017 年中央在經濟工作部署中已明確提出振興實體經濟的重大任務,糾正 “重虛輕實”“脫實向虛”傾向,正確處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係,去產能降成本等解決措施亟待執行。中央提出金融科技的本質目的在於服務實體經濟,有學者已論證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存在無效率的問題,而金融科技能夠通過提高金融業的運作效率,最終助力實體經濟。

為此,網信通過“風險測評”等方式對投資人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定期評估,據此為出借人提供相匹配的產品和出借服務。盛佳表示,風險測評是幫助投資人認知行業、認知風險最基礎的保護。

據瞭解,作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會員,網信普惠已首批接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開通的“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並形成了完整的內部信批制度和信批專欄。通過對接監管和行業自律組織的系統,形成實施對接、按日、月、半年、年等週期報送的立體數據傳輸系統,保證信息公開、透明、可查,在保障用戶知情權的基礎上接受監管和社會監督檢查。

因此,網信以強大的金融科技為依託,建立以智能+為核心的風控體系,服務實體經濟,實現普惠金融上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也許,中國普惠金融的明天就在像網信這樣的金融科技領跑者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