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大家批评的“丑书”,其本质是什么?

布谷公社


经常被大家批评的所谓“丑书”其实根本不能归类为“书”法之道,可以认为是小丑的表演。其本质是人性的堕落与欲望,为博人眼球,为追求标新立异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了,最可悲的是周围那些为其拍手叫好者,为其提供了发展的土壤。这种“丑书”我也不愿多说,说多了炒热了,他们还高兴呢。

真正的书法之中的“丑书”跟被大家批评的“丑书”是完全两回事。美与丑本身是互相对立存在的,没有美也就无所谓丑,没有丑同样也就没有美了。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如果天下只有一种美,那就不是好事了。天下任何事物,都符合阴阳之道,丑与美既是阴与阳,孤阴不长,孤阳不生。

书法大的风格自古就有妍美一派和古拙一派,妍美一派清新妍丽,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标准,属于雅俗共赏一类。古拙奇趣一派,用笔苍劲质朴,给人一种沧海桑田的沧桑美。例如十八岁的少女给人一种青春之美,而年近古稀的老阿婆,满脸的皱纹何尝不是时光雕刻出的岁月之美。

书法中的隶书,有秀丽飘逸类如《曹全碑》,有雄放态肆类的《石门颂》,有方劲古朴类的《张迁碑》,也有工稳端庄类的《礼器碑》,也有如下里巴人一般的简牍书体。

书法中的楷书,有法度森严的唐楷,也有意趣天成、不合规范的摩崖石刻;有二王一脉的飘逸俊美之美,也有颜真卿的雄浑厚重之美。

《兰亭序》书法,符合传统书法的最基本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其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书体以散求正,具有敬侧、揖让、对比的间架美感,成为“中和之美”书风的楷模。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因为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写的,因此不顾笔墨工拙,书家的用笔随着情绪的变化而跌宕起伏。此幅作品神采飞扬、笔势雄奇、姿态横生,甚得自然之妙。而这幅作品我年轻时竟然把它归结为“丑书”行列。

书法之美是有内涵的,我们绝对不允许打着创新的旗帜,让书法蒙羞。这种如小丑般的“丑书”表演,就像过街老鼠一样,应该人人喊打。


翰墨今香


经常见诸于被大家批评的"丑书″,其本质就是"丑″!就是"恶″,就是"邪″,就是"俗丶滥″。

当代丑书成派,成风。因之成名者也多有其人。

"丑书″一词,史无前例。起码在中书协成立之前和成立之初,没见有批评此类之社会舆论。因为古无此道。

从"存在即合理″丶"因果律″等哲学观点说,這是一个有其必然性的现象,其形成,是有非主观丶非理性的社会原因的。

我说的是一个"道″之理。何谓道,"一阴一阳,谓之道″。事物总是相对而生的,发展变化总是此消彼涨的。丑是与美对决后的奖牌。当今丑书之讥丶之评,是舆情,不是权定。舆情是民心,是众论,是风向标。《红楼梦》上的话,"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丑书″属阴性。凡践行丑书和支持丑书者,都不愿接受這个"丑″字,它有遁词,什么改革了创新了很多名词和观点辩解,甚或反讽反讥。可以联想一下其他社会现象,同样道理,过失也好有意而为也好,凡是走到不正当路上去的,都不会自认,都要遮掩和躲避,迫不得已时便收敛。如写"瞎书″的张强教授,其作起,是乘顺风之势。如今面对強烈的批评之势,恐怕也没有再继续炒作逞能的底气了。這是从典型案例讲普通道理。

美,正,和,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风丶学风丶艺风。這是阳上之气。在书法传统上,为什么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风永占主流?其实也是非主观非理性的自然法则,因果规律。邪不压正,阴不胜阳,人心所向。《三字经》开头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本性之善也是艺术审美的基因。



类别,理同。文学丶音乐丶戏剧,等等艺术形式,也都是在大浪淘沙中去芜存精,保持着经典传统之美的主流风格,否则无以为继。最典型的京剧,那字正腔圆,一板一眼,举手抬足,一招一式,程式化,但永远不会彊死,小改小革是前进是提升是加强。决不能往面目全非的另类上搞。

书法,类似京剧,类似武术,类似古琴,类似格律诗。它基本的东西已经程式化了,你嫌它死板束缚手脚,要在短短的几年,或自己的一生,来一番面目全非的否定传统式的变换,你不如舍此而就它。传统文化艺术,熟透程式就是全部。能戴着那套枷索翩翩起舞,那才叫成功。另搞一套那是自已的东西,那是冒的随时被淘汰的风险。传统是民族的公产,不容个人随意侵占。莫说农民工沒有文化丶五音不全,不具艺术的评判资格。不要看不到要害的一点,丑书成名的大师都是靠国库俸祿养着的。你有成名的机缘条件,但是智商丶意识未必超常于社会基础大众。更不要说"书法″是"小众艺术″。既然是小众艺术,又为什么要孜孜于搞社会轰动效应?

当今"丑书″现象的实质,首先是对传统的"离经叛道″。再就是社会现实急功近利的"浮躁″。這也是现象和成因。论其危害,是社会性的,也是广大深远的。尤其对青少年,对下一代的影响丶误导,是不容忽视的。

(没有比较便没有鉴别。本文选配两幅图例,请读者品鉴,孰优孰劣,社会应鼓励哪种书风?)


真空妙有无量寿


要评价丑书,就要先正确地认识中国传统书法之美、之妙;有了这种认识与对比之后,才明白丑书为什么丑,又丑在哪里。

中国传统书法的精髓之处就是,在一定的规矩与方圆之内,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举个大家熟识的例子,就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其创作的背景是他的兄弟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安史之乱”的叛军失败,全家30余口被灭这一历史事件的。

作品中可见作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的情感倾注,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可谓实至名归。


《祭侄文稿》局部


《祭侄文稿》与他的标准化颜体可谓有天壤之别,算是颜真卿的丑书了。

但这种丑,可谓是一种大美。


那么,今天的丑书为什么丑,其本质就是脱离了书法的法度与规矩,一厢情愿地想要创造出一种新的书法形式出来。

不要说今天的书法家难搞出新的东西出来,即便是被尊为草圣的张旭,在酒喝多了的时候,用自己的长发蘸了墨汁,狂放而书的创新作品,也没有被记载或保留下来,说到底,也就是一种实验和尝试,仅此而已。

吼书缔造者


也就是说,今天丑书从本质上来归纳,就包括了小众的艺术尝试、创新失败者,江湖术士和借书法之名欺世盗名之辈。

实际上,今天书坛一些不知所谓的丑书,往往是一些书法艺术之路走不下去了,在要天赋没天赋,要才情没才情的情况下,自己瞎搞的一套体系。

<strong>

吼书缔造者


比如喝个半醉的吼书,拿几根注射器往宣纸上射墨汁的那个老头,还有四川一个闭着眼睛往美女身上涂墨的叫兽,他们的字基本属于丑书之列。

另外,还有那些根本不会写字,被归属为江湖书法家的人,他们的字可以统称为丑书。

当然这里还包括某些名流,政要,他们利用影响力或者权势,借书法之名,欺世盗名之,这种丑书的性质最为恶劣,比起前面的那些类型,对世人的影响更坏。


布谷公社


美,大概可以分作具象(形式)之美和抽象(意义)之美。就像那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各有各的不同″。皮囊好赖一眼看到,灵魂善恶几多考量。

晋韵、唐法、宋意其实正是书法由形式美的单象追求到形式和意义并重的双象追求的必然过程。

现在丑书横行,关于丑书的探讨和评论也是十分热闹,自然是贬多于褒。但是许多评论并没有抓到本质。个人以为,丑书的本质在于其内在意义的缺失,在于内在逻辑的缺失。我们拿弘一法师的孩儿体比较丑书便后明白,既使丑陋的皮相之下,也要看到和看懂是否存在有逻辑的意义表达。丑书的本质简单说,就一个字一一乱!



老陈聊书法


所谓书法美丑之争,大多数人都是从字形架构方面去品评的,只注意到了书写形式上的外在表现,而没有去深入挖掘书写技法背后的思想内涵是什么……这种差异,是由于审美标准不同导致的。

并不是丑书本身真的不好,而是认为丑书不好的人看不懂其中奥妙所在。书法讲求美,美不单单是端庄、方正、规距,还有奇特、别致、个性的一面,丑书即是此类。

丑书之美在于回归自然,注重的是表达作者内心世界那份情感,只是局外人读不懂,也没有必要让所有人懂,这才是自我陶醉。相反,如果让大家都喜欢自己的字,恐怕是有功利思想了,总想取悦别人,讨好大众……

其实,丑书是书法艺术世界里的丑角,它用别开生面的姿态和线条语言,让人们产生更多的联想。这与舞台上戏剧中的反派人物,相声小品中的包袱笑料原理是一样的,带有强烈的娱乐性,博得大家一笑了之。

比如,近年来,深受大家关注的曾翔、王冬龄,他们的本意是通过冒险性的创新实验,让人们认识到书法不仅仅是写规范字,它的载体功能非常强大,远远超出人们想象中的书写范畴。我想,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真想把中国书法引向邪路,是探索如何得其意而忘其形,想独辟蹊径……之所以被受斥责,是很多人神精过敏,过于多疑而胡思乱想。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对于这个问题我谈谈个人的观点。同时希望大家能共同参与讨论。

而今,一种名叫“丑书”的“书法”充斥着我们的视野,而我认为这“丑书”也是通过网络传播开来的,因为网络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块。于是,让很多人领略了丑书的风光,并且还能一睹“吼书”“挪移书”“射书”等风采!

关于丑书,我们已经说过很多回了,关于“丑”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因为书法也最忌讳来标准来限定,历史上,各个书家都有精彩绝伦的书法。所以,书法没有一个固定的审美标准。那么丑书呢?丑书有什么衡量标准呢?我觉得丑书同样也没有标准,很多人们看不懂的书法,有些人也认为是丑书。当然了,这是两码事儿。

我们今天的丑书,是你一看便觉得奇丑无比,虽然没有标准,但你会一口认定它就是丑书,因为实在太丑了!来看看怎么个丑法:
看到了吧!不仅丑,而且还不忍直视!当然了这只是其中一派了!还有很多没有登场!

那么这些丑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我总结了有以下几点。

第一,丑书根本不是书

大家看看,这些丑书是书吗?这种行为恐怕也不能称为行为艺术,它的最大本质就是恶搞,博人眼球,达到某种不为人知的目的。其险恶用心可见一斑了!


第二,写丑书者根本写不好书法

这些丑书为什么会诞生,就是因为这些写丑书的人写不好书法,不懂得书法,我们知道,学习书法是一个长期并且艰苦的过程,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但是这些人耐不住练习书法的寂寞,坐不了冷板凳,受不了寒窗苦,又在名利心的驱使下,渴望一夜成名,于是就搞出了这种千人瞧,万人看的丑书了。

第三,丑书的本质是书写者的心理扭曲

写丑书者,一类是知道自己的字丑,但是已经积重难返,不知道正确的汉字该怎样去写了,忘掉了自己的祖!甚至不想重新去学怎样拿毛笔了,只会拿拖把扫帚了。还有一类是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丑书,世人都知道,就他不知道,这大概就是心理的扭曲吧!因为他已经不辩好坏了,也没有一个正常的审美观念了,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继续写常人不能懂的丑书之路!

其实丑书的出现和泛滥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那就是它有着生存土壤,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些一些喜欢“创新”的人士喜欢看这种丑书表演,也就是说他们是臭味相投的,这样一来,丑书就有了它发展的空间,我们经常都会看到一些丑书视频,一番“浓墨重彩”之后,在四周围观的人拍手叫好,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话了。


这些围观的人,不辩好坏就是一通叫好和拍手,其实他们这些人普及丑书的“功劳”比写丑书者更大!什么时候没有这些人了,我想丑书也就走到了尽头了!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对此,你有何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读文史!


存希斋书法


对于真正出于各种目的博取眼球,毫无底线的"丑书"(多为江湖杂耍),我认为最好是不理他,一理他就上了圈套。

对于书法界,有人认为现在丑书横行,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于是发动群众运动,清剿丑书,我认为这种想法很可笑,也很危险。

首先,书法是雅事,是清玩。是最无是非标准的。爱之者耽之溺之而不足;恨之者置之死地而后快。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下里巴人爱之者众,岂能以大众的口碑裁定艺木水平的高下?对于那些在创作中的可贵探索,即使稚嫩,即便"丑"吧,那也比四平八稳,取媚于世俗要有价值得多。

其二、如果书法界真如此不堪,"丑书"肆虐已目不忍视了,以我亿万民众的雪亮之眼何可遁形?丑书危害之烈太危言耸听了吧!如此兴师动众,裹挟民意,大张挞伐,让人不禁想起文革之风,想想就有点害怕。

其三、艺术界的繁荣的标志就是百花齐放,从来不是唯我独尊。我们的书协管理者来点虚怀若谷行不行,有一点宽容的气度行不行!大汉之所以强大就在于它兼容的气度,大唐之所以繁盛,就在于搜罗万象的胸襟!

至少要有"我不同意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发言的自由″的志度。

丑书讨伐可以休矣!


彼山苍苍


谈到“本质”,固然要从“深层次”出发,不能单纯的以自己的喜好来评断一件书法的好坏。

以前曾讲过数次,“丑书”只是一种书风的称呼,其实真正“丑”与否,应该是没有一个标准的,大多数人是以自己的喜好来判断,太过主观,而且每个人对此的憎恶程度有所不同,所以结论就数不胜数。

以此来说,这就是一个“歪说”,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合理的判断标准。

丑书,或说“流行书风”,他应该从两方面来看。

第一,是从传统角度来看。

丑书是有“法度”的,法度自传统中来,这可以一会再说。

第二,从流传根源来看。

<strong>丑书虽然从日本传进,但是在中国清末就有关于“碑学”影响,所以二者是有区别的。

其实这也是“丑书”是不是真丑的评判标准。

简述一下,日本流传过来的丑书,以线条的表现能力为主,是纯粹的“外部表现”,因为其“书道”的影响,所以对于我们所讲的传统法度是有“弱化”的,更注重表现力。但也仅仅是弱化,而不是没有。

所以很多日本的“流行书风”(丑书)可以看成是笔墨艺术,甚至是不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这在他们国内就有争议,而且也分成了两个流派,所以这里不过多说了。

而中国,一直在保持“法度”,毕竟根红苗正,对于这种技法的要求,还是非常严格的。如去看日本的井上有一楷书,有气象,但是法度不严谨。这绝不是丑书的影响,而是日本传统书法追求的影响。

中国在康有为的带领下,崇尚碑学,用北派笔法,以刚硬方笔露锋为主。所以在民国初年,众多学者都受到这种思想影响学习魏碑,如于右任,林散之,弘一,胡适等都是学的魏碑。

后来,康有为也发现这种追逐太主观,所以在晚年的时候也曾说还是应该以碑帖结合为好。

当然,这一点很多先辈都认识到了,所以走上了碑帖结合的路。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初学者不懂如何看碑的笔法,如果这种笔法不用在楷书上,就分辨不出来,用在行草上就会被骂成“丑”,这是如孙伯翔一类人受好多爱好者唾弃的原因。

而流行书风,是在日本的形式和表现力上加以碑帖的笔法,如曾翔以碑为主,王镛则是学习敦煌帖,而沃兴华则则是碑帖结合。

所以这一类在形式上与古相反的道路被骂的更多。

而像孙伯翔这类纯属躺枪。

日本丑书没有这些讲究,他们有法度,很弱。他们注重墨的变化,甚至可以不用汉字做载体。

但是在中国不行,中国可以在形式上学习日本,在墨色上夸张古论,在运笔上虽大胆但是严守法度。

初学者不识,所以骂成丑。

追逐名利者不识,盲目追从,不打基础,所以就“丑上加丑”。

本质,只能通过自己学习去体会,听百遍也是迷迷糊糊的。

如果水平到了,可以不喜欢流行书风,但是一定不会骂丑,因为这样显得太无知了。


名师巨典


这个事情本身就是被人给玩坏了的事,棋_琴_书_画本身是代表着一个文人的至高水平的事,但是经过历代的演变,变的不是味了。单从书来讲,它应该是多读_多写.而后是多讲,这代表着你的水平。但有些人不是这样说,它们为了名利.为了表现自已的(能)。才想方设法的_不择手段的_把传统的道德文化推反,表现自已。大家觉的我是胡说八道,我可以举例说明。首先书法上能发明的人,都是出名以后才发名的,要是老百性写,骂也骂死了,别说打死了。其实不广是人书法,别的行业都是如此,这也是让人无奈啊?不过好在大多数人还是知好坏的。以下是个人想说的,与别人无观。(一个民族的信仰文化和道德文化被孑孙们无底线的挑战_而切还是被宣扬,我不知道你们怕不怕?我觉的大家不为别的,为了后代多想想。)五千年还是三千年,十年还是万年,那是烟云。但是别忘了你也是来一回_什么这个_那个你来了就是来了,不要说你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你能来到这个世上,那是你的父母为了生命的廷续_为了不对不起他(她)们的父母.叫你来的,你们可以不要后代,但是也要知道有父母啊!


正气要传


丑书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真的丑书:通常是指没有书法基础。笔法随意乱来,不讲究结构章法,或者是现在所说的江湖书法,故意夸张字形笔法,没有意蕴内涵,甚至是直接用汉字模拟某种形象来画字,这些都称为丑书。

第二种丑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丑书,这种书法有传统功力,讲究笔法和结构,有对传统书法艺术的继承,只不过结体比较古拙,或者是学习了古代的某种民间书法,外在形体上显得比较丑陋。但是还是有内在的风韵和传统的功底。

因此,对于一件书法作品是不是丑书,我们要从他的笔法结构章法上去看待,而不是从通常意义上看他外形漂不漂亮,这样才能真正判断一件书法到底是真丑还是假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