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八闽大地需要你


孩子不和父母好好沟通、打不怕,说不听,也没有养成自律的好习惯,怎么办?我认为可以把孩子和父母的关系看成是马和骑马人的关系,您现在采用的骑马方法是“从震悚到畏惧”,但在孩子身上并未奏效;其实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那就是“从爱抚到信服”。

前一种方法小概率会有效,但会残忍地剥夺了孩子的个性;而后一种方法不仅效果好,还能成全了孩子的个性。即“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您的问题可以拆分成五个小问题:

1)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2)为什么孩子打不怕,说不听?3)为什么孩子不和父母好好沟通?4)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5)父母面对孩子一连串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办?

下面逐一阐述我的观点,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1、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

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的作用就像是骑马人或骑象人,不能任由孩子完全受情绪脑的控制,而是帮助孩子的指引发展方向、培养孩子的理智脑。

孩子的情绪脑发育相对来说比较快,但是理智脑一般都要在20岁之后才会慢慢成熟起来。

《象与骑象人》一书中说到:“人类的心理,有一半正如一头桀傲不驯的大象,而另一半则是像是一个理智的骑象人。这两个分裂的部分,造成人们常陷与理智与非理智的思想争战中。”

2、 为什么孩子打不怕,说不听?

打骂的方式只能短期奏效,对年龄小的、胆子小的孩子比较管用。

出现这种情况,您首先要考虑您的教育方式哪里出了问题。我建议你问自己三个问题:a 在孩子幼儿园阶段给孩子立规矩并很好地落实了吗?b 除了“大棒”和讲道理,您给过孩子他想要的“胡萝卜”了吗?c 如果您把孩子当成一匹“野马”,您如何使用“从爱抚到信服”的方法,让“野马听话”?

其实家长要做的不是想方设法让孩子听话,而是要学习成为“马语者”。你要和他有相同的愿望,说同样的语言,而不要去破坏马的精神。

3、 为什么孩子不和父母好好沟通?

孩子不和父母好好沟通,最主要的原因是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其次是沟通的体验不好,如嫌父母唠叨、觉得聊天没用、得不到父母的支持、需要保护自主权(“我想自己做”)等。甚至有些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谈论自己的感受。

所以您首先要学习的是“倾听和理解”;在非原则性问题上学会尊重和接受孩子的选择;妥协有时候非常重要,适当的妥协也是尊重的体现。

只有当骑马人和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谁也不愿意破坏的紧密联系,两者之间才能建立起和谐感。

4、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家长采取严防死守,短期管用,长期逆反;另一种是培养孩子的理智脑,激发自身的内驱力,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其实孩子并不是天生不爱学习,你听听下面这个小故事就明白了

从前,有一个印第安年轻人问智者:“我心中有两匹狼一直在争斗,一匹狼自私,另一匹狼仁慈,他们每天都争斗不休,您觉得哪匹狼会赢?智者回答说“你喂养的那匹会嬴!因为你喂养的那一匹会得到不断强化。

孩子在面对学习时,他心中也有两种力量,一种是逃避学习,另一种是想要学习的力量。那在两种力量的较量中,哪—个会赢?你要帮助孩子去不断强化想学习的力量。

5、 父母面对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办?

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该如何破局呢?教您三招。

第一招,系统诊断、寻找根本原因。最先要做的不是解决她担心的这些问题,‍‍而是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弄清楚‍‍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二招,形成个性化解决方案。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判断‍‍在这些问题中,应该‍‍先从哪个问题开始解决,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第三招,跟踪培养、定期指导咨询。方案落实很重要,必须细化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如果在过程中有专家指导就更完美了。

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看我发的头条文章《深陷神兽的问题怪圈,家长崩溃,破局只需三步!》,里面有真实案例分析。


了解了以上5个问题,面对家里的“野马”,家长驯服就有招了:

1)做好骑马人、为孩子指引方向;2)成为“马语者”,破解孩子打不怕,说不听;3)理解尊重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4)“喂养“孩子自律的行为;5)抽丝剥茧,找到孩子问题的根本原因,切忌盲目。


我是【张老师说成长】,以我20年的教育和心理领域经验为您解疑释惑。

张老师陪您和孩子一起成长!【关注】点赞,转发分享,评论交流。


张老师说成长


一个自律的孩子能拥有开挂的人生。自律是孩子非常重要的一个品质。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律,这样父母就不会那么操心了。孩子的自律要从小开始培养,最好是从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开始,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在家庭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正面管教中说到: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的能力。而我们父母就是要为孩子营造出一种和善而坚定的家庭气氛。

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方法是正面管教中的核心理念,能培养孩子自律的品质。


很多家长都会感到很难把握和善而坚定的度。如何能做到和善而坚定呢?

现在孩子放假了,很多孩子在家里会看很长时间的动画片。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孩子也不愿吃,继续看。父母会感到很头痛,在对孩子说上几遍而不起作用后,于是会开始上演一场父子大战。我们来看看几个场景:


场景一:(控制型)

父:快来吃饭,别看动画片了。

子:……(看迷了,没有反应。)

父:我跟你说话呢!你听见没有?吃饭了。

子:我这一集还没看完。

父:大家都等你吃饭,不准再看了。

子:再看一下,这集马上就看完了。

父:你听到没有?过来吃饭!

子:等下。

“啪!”父亲一巴掌打了过去,电视关了。

孩子被爸爸打了,非常气愤。他气势汹汹的对爸爸说:凭什么你们就可以看?我就不能看?我不吃饭了。

孩子不愿听。

场景二:(溺爱型)

父:儿子,现在要吃饭了。不看动画片了好吗?

子:……(看迷了,没有反应。)

父:儿子,再看一下就不看了行吗?

子:不行,我还要看。

父:那再看10分钟吧?

10分钟到了。

父:儿子,我们来吃饭吧!

子:这集还没看完。

父:好吧!那爸爸等你看完。

孩子可以想看多久就看多久。

场景三:(和善而坚定)

父:儿子,妈妈做好了饭菜,我们要吃饭了。(和善)

子:……(看迷了,没有反应。)

父:看看现在几点了?我们要做什么了呢?(走到孩子的身边,看着孩子说话。)

子:要吃饭了,但我还想看。

父:这部动画片非常好看是吗?(带着好奇心)

子:嗯!我很喜欢看。

父:嗯!有些动画片确实很好看,我以前也喜欢看。不过我们现在到了吃饭的时间了。(认同孩子的感受)

子:我想看完这一集。

父:这一集还要看很久。儿子,来看看妈妈做了什么好吃的菜?我们一起来吃饭吧?(转移注意力)

子:我不想吃。

父:还记得我们以前的约定是什么吗?(启发式提问)

儿子不说话。

父:我们说好了不能看太久的,只能看30分钟的。是你关电视还是我来关呢?

儿子有点生气了。

父:如果你不想关那我就来关了。

父亲把电视关掉了,拉着儿子的手去吃饭了。尽管孩子不高兴。(坚定)

父亲并没有和孩子讲太多的道理,也没有打孩子、骂孩子。他认同了孩子的感受,这使得孩子不会感到父亲太强势。接着用启发式提问去问孩子,让他自己去思考该做什么?而不是命令孩子。最后在孩子不关电视的情况下保持了坚定,自己关掉了。

当爸爸把孩子的电视关掉后,虽然孩子会不开心,但是这让孩子知道了爸爸以前说的话是说话算话的。爸爸不会答应他不合理的要求。他会坚持原则帮助他做到。当孩子按照每天的时间安排来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秩序就建立起来了。时间长了,就会培养出自律的品质。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打不怕、骂不听的现象呢?

打孩子会造成孩子愤恨、报复、叛逆和退缩的行为。会使孩子在潜意识中产生“我是一个坏孩子”的信念。有的孩子干脆就继续扮演一个坏孩子的形象,与父母对着来。还有的孩子已经打皮了,根本不怕父母打。打孩子可能当时会听,但是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就又恢复了原样。并不能真正培养出孩子的自律出来。


而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孩子既能看到父母的坚持原则的决定又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这样才能建立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在纠正前要先与孩子连接。


当孩子不听话时,我们父母总会去指责孩子哪里做得不对,却往往会忽视自己的沟通方式有哪里不妥。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要注意几个方面:

一、要询问孩子的感受,并运用反射式倾听。

没有谁喜欢听命令的语言。用启发式的提问去问孩子,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去接纳他们的感受。当孩子在说时,不要马上打断他们。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让他知道你是很关注他的,并对孩子的话要有所回应。这样孩子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

二、要描述不要评价。

当孩子不自律时,我们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说孩子:你真是个懒惰的孩子,你真是太笨了。我们可以描述你所看到的。如:我看见你的床上堆满了衣服;我注意到你现在还没有写作业。当孩子听到你这样说时,他就明白了你的意思。

三、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当父母有了某种感受和想法时,要诚实的表达出来,不要隐藏。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玩了很久而不写作业,很想发脾气。但知道发脾气对孩子不好,于是就忍着,最后孩子以后妈妈允许他这样做。妈妈可以表达出来:我感到很担心,因为你今天玩了很久还没写作业,我希望你能早点把作业写完。通常,当父母这样表达出来后,孩子们会去思考自己的行为。

父母的语言态度也影响着孩子对你的态度。因为,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既照见了孩子,又照见了自己。教育孩子是一场修行,就让我们一起走在这条修行的路上吧!

我是雨后山林静,一位正面管教讲师。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进行留言。感谢您为我点赞并关注我!


雨后山林静


要一个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你打的方式用了,骂的方式也用了,但他就不听你的。如何才能让孩子好好的跟父母进行沟通呢?

看到这个标题的最后一句话,我们是不是可以反问一下,怎么样能让父母跟孩子好好沟通?

一:首先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孩子的行为正面的折射出了父母的养育效果!这时候我们需要思考的父母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确,以及父母创造出来的教育环境。

年龄越小,他的学习的经验越来自于生活环境当中,和它紧密相关的亲人影响。(模仿)

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不能养成很好的自律习惯的时候,首先不要从孩子身上找原因,而是通过孩子的这种现象来找自己(父母)身上的原因。

很多父母只是要求孩子按照他们的要求去行动,而没有给孩子解释好行为背后的价值!

所以与其苦口婆心的要求孩子成为一个自律的人,不如父母自己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用言传身教的办法,让孩子自主的模仿学习。

二:是很多家长只知道养成自律的好处!但却不知道如何养成一个好习惯的方式方法。

家长要一定了解养成好习惯的最简单的一个原理是当一个引发习惯的初始动作的动力大于行动本身带来的阻力的时候,这个习惯形成的可能性就大。总之,在习惯养成上阻力越小,习惯越容易养成。

而好的习惯于你重复的次数(频率)也有很大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你坚持每天写一分钟的字(健身,早起同理)!坚持一年也好过抽出一天里的时间连着写10小时!习惯是基于频率而不是时长来决定的!

所以建议家长不要在孩子养成习惯的过程当中强行的要求他坚持多久时间,而是要估计他每天增加好习惯出现的频率!

三:《道德经》上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所有的好习惯都是从一个微小的习惯开始的!所以家长要在孩子做对事的时候来塑造孩子,给他反馈和认可。让他强化。好习惯带来的收获!通过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微小的细节以及家长的鼓励和认可。让他形成一个习惯性的惯常行为!同时引导孩子,让他看清好习惯所带来的收获以及奖励。最后加上频率这个因素!好习惯自来!

希望以上建议能够帮助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