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目標是“修身齊家平天下”:在中國歷史上它起到了改造社會、促進公平的作用了嗎?

藝術就是謊言


儒家治學的目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國兩千年曆史,其實就是一部儒法之爭史。每次儒家得勢,社會就進步。每次法家得勢,社會就倒退。

先說法家的愚民思想以及誹謗之法。

商鞅謂之:民愚則易治。韓非子有曰: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採用法家愚民政策。扼殺思想和言論。創立誹謗之法。這是中國法治史,乃至華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倒退。


漢文帝時,儒家大師丞相張蒼放開言論。廢除誹謗之法。張蒼廢法,是中國法治史,乃至華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進步。

漢武帝時,重用法家酷吏張湯重立秦始皇創立的誹謗之法。張湯立法,是中國法治史,乃至華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倒退。

儒家大師顏異因肚子裡罵漢武帝,被法家酷吏張湯以腹誹罪處死。

隋文帝時,再次放開言論,廢除誹謗之法。楊堅廢法,是中國法治史,乃至華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進步。

明清時期,重立秦始皇創立的誹謗之法。

明清時期五百多年法家思想的統治。孕育了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奴性,並導致了中國近代的落後。

再說儒家疑罪從無,利於被告的無罪推定論。

在《荀子-致士》篇中指出,在司法實踐中,一定要量刑恰當。若作不到量刑恰當。應“與其害善,不若利淫。”這一疑罪從無的思想並非荀子首創,而是源自孔子。

孔子向弟子仲弓教授法治思想時,曾引用《尚書》之言:“大辟,疑,赦。五刑,疑,赦。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其依據是“死者不可生,斷者不可續”,所以在審案時要“求其所以生之,不得其所以生,乃刑之。”孔子疑罪從無利於被告的無罪推定論,比古羅馬領先了500年。比西方法治思想奠基人孟德斯鳩領先了1800年。客觀上也體現了儒家對最基本人權——生命權的尊重。與法家“刑用於將過”的寧枉勿縱主張針鋒相對。

儒家疑罪從無的思想與當代司法實踐有有一次劇烈的碰撞——聶樹斌案。


1994年,聶樹斌因自行車顏色與罪犯相同。被判處強姦殺人罪。1995年被槍斃。這體現了法家寧枉勿縱的思想。 1996年,中國修改《刑法》。證據不充分時,法院應當對被告做出無罪的判決。 2005年,真兇王書金承落網。2014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聶樹斌案進行復查。2016年,山東高院宣判聶樹斌無罪。

【聶樹斌案的真兇王書金】

儒家文化與現代社會的劇烈碰撞,最終儒家文化獲勝。這是中國法治史上一次巨大的進步。

害死聶樹斌的元兇,其實是商鞅和韓非子。商鞅謂之:刑用於將過,則大奸不生。韓非子謂之:禁奸於未萌。 法家是法治的頭號死敵。孔子才是人類法治思想的鼻祖。


楊朱學派


提問者所看到的儒家,是封建社會的儒家。而他看到的西方普世價值觀,其實都是在共產主義這幽靈的壓力下,才發展出來的,改良自文藝復興時期“考古”(有人考據懷疑是學術造假)古希臘文化發展出來的。而原始的民主,是公民的民主,與奴隸無關。古希臘既是個民主國家,又是個奴隸社會。而且,蘇格拉底是被民主投票判處死刑的。

西方本來的民主制度並沒有現代這樣光鮮亮麗,且過去的“普世價值”是共產主義,美國女人是上世紀70年代開始才擁有投票權的。大眾見到的西方今天的所謂平等,不過是近幾十年為對抗共產主義才漸漸放寬的權力。

當然,今天漸漸變成了民粹主義。就像提問者這類的,明顯就是將民粹主義當普世價值了。

迴歸到儒家,它缺的就是迴歸原始儒家後再現代化而已。西方的民主都可以現代化,為什麼儒家不能因應時代需要現代化呢?

看提問者的態度,似乎是要物質匱乏的自然經濟封建社會的儒家的行為達到近幾十年工業社會物質極度豐富前提下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水平啊。儒家挺累的。

橫向比較,儒家王朝比同時代的西方社會,在對人權和人民福祉上,比今天的“民主”國家在當時好多了。


雲出無心David


許多人把儒家學說和新儒學搞混了

儒家學說本來是旨在對人進行一種教化,教人做人,已經規定一些社會準則。雖然在歷史上儒學被打上了“奴隸制度的擁護者”的標籤,但是他的內容確實是對社會起到積極作用的。儒家學說本身就只是一個指導政治,教化民眾的思想,根本不存在什麼禁錮思想,毀滅人性,所以儒學的積極向上的理論確實有利於社會發展和繁榮

但是後來從董仲舒搞新儒學開始情況就不太對勁了,君權神授,天人合一,這就給儒家打上了一層陰影。但總的來說這時還是有利於社會發展的,三綱五常,仁義禮智信。特別是仁義禮智信,放在今天都是要提倡誇獎的,都有利於社會安定。雖然推崇父為子綱,但是孔子還說過:父親有錯,兒子當直言不諱。若是父親責罰:小杖則受,大杖則走。君民關係還有:君舟民水(荀子)

但是!!!但是!!!但是!!!有理論在和實不施行是兩回事。怎麼解讀經典,怎麼解讀儒學,怎麼記敘歷史,這些都是統治者乾的,你覺得已經死了幾百年的孔子能做什麼嗎?他什麼也做不了

到了後來新儒學,即理學的時候更是被噴的一無是處,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慾是說人的正常慾望要滿足這是天理,但是過度的慾望要節制這是人慾。結果就被文盲噴成了不把人當人看,不讓人有需求,你說怎麼跟現代的文盲講道理呢?

特別是明代的時候,八股取士,把朱熹的五經注作為標準答案這也能噴?朱老大爺死在地底下多久了,他還能管朱元璋怎麼幹?這擺明了是統治者抓思想,朱熹只不過是個幌子而已,他可以用,荀子,孔子也可以用只是找誰背鍋的問題而已啊!

還有人說儒家當官的沒幾個好人,根本沒起到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的作用,結果造出了這麼多貪官。。。。。。拜託,貪官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造成的問題,而儒學只是個選拔標準而已,你考數學考語文考文綜考理綜差別都不大,關鍵是人有問題,制度有問題,你就算讓他們背馬克思主義都沒有啊!知道什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嗎?小農經濟就是經濟基礎,政府就是上層建築,基礎是地主,那麼上層建築肯定充滿的地主的人啊,不壓榨百姓才怪呢。

看起來是儒家禁錮思想,但其實那是專制者要禁錮思想,歐洲的教會不也是這樣嗎?xianzai。。。。。。。。。。


秋丶曦


孔校長的這門儒學僅僅是當作一堂思想品德課上給其弟子們聽的,“修身齊家平天下”也就是一套擠身名流社會的治學方法,由此而通達仕途的必修課,道德。

這套教材,這堂課,一上就在課堂內上了幾千年。這堂上了幾千年的課程,孔校長也未能講清楚,“儒”字結構上的含義,儒:左邊亻,右邊需,即“人與需”也。老先生不把人的基本需求講清楚,人,生存的起碼條件講明白,就大談思想品德,生存問題沒有解決一切都是浮雲,大談羊吃草就不要去吃肉,做一個君子羊,那羊餓了一定會飢不擇食,人還吃人呢。對狼而言老先生的這套教化當然表示歡迎與推崇,羊要像羊,狼就要像被著羊皮的狼。

孔校長當初求職不成只好自己創業,辦了個私立學校,似創的一些教材只當上課時教給學生們聽,並沒有當一回事,這是萬萬沒有想到,一不小心就被當成了萬世為人師表。


掛羊頭賣狗肉628


這個問題肯定引來很多噴子!叫囂儒家害了中國多少年,坑了多少老百姓,統治者的工具等等。可是忽略了一個最最基本的真理就是沒有儒家就沒有你個人今天在這個世界上,也沒機會噴中國的文化,沒機會在這裡評論,估計可能在巴黎聖母院的下水道里漂流。

儒釋道思想構成了中華文化的主脈,大學是重要組成部分,近代的曾國藩,王陽明都是忠實的奉行者(噴子們天天噴儒家難道你的水平比他倆高嗎?)。修齊治平前面還有格致誠正,是有次第和順序的,大學裡把這個次第重複了兩遍。

從儒家層次來看格物致知先分君子小人就好了(有觀點認為各去物慾),在論語里君子小人區分很清楚,君子誠意正心(慎獨,自謙,勿自欺,無怒,無恐懼,無憂患,無好樂)然後修身。修身是分界點,內在格致誠正外在齊治平,修身把內學用作外用,就是內聖外王。齊家,中國的家庭和家族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用孝悌貫穿行動達成齊家,所以家庭社會安定的基石(家庭各守其位,保持好父子,夫妻,兄弟這幾種關係)。治國包括國家和企業,用忠信貫穿(各守其位,君臣,朋友關係),前面這些做好了天下自然平,(平天下是所有人共同做到的,君王、大臣、百姓各歸其位各行其事)。不是像噴子說的奪天下。

大學之書出自亂世春秋戰國,孔子及弟子看到國家戰火紛飛生靈塗炭才提倡推行這些思想,而他們之後的漢唐以後至今都奉行這些思想和文化,歷代出現的盛世都拜這些文化所賜。


不東先生


不現實的,儒學在社會底層是沒有群眾基礎的,道教佛教在中國才是王道,一句因果報應的震懾力足以抵得上任何廢話!

古代的儒學思想那麼發達不也是培養了一群貪官汙吏嗎,只是統治者的統治工具罷了,不要想太多!

與儒家學說相比法家學說更符合人們趨利避害的本性,所以不要來什麼奇形怪狀的東西,堅定不移的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就好了!


陌上小樓


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孔子儒學思想的最高境界。也原儒文化的精粹。而三者的重中之重,就是平天下。而在孔子時代的國,就是周朝管馭下的各個諸候國。天下,則周王朝所流治下的所有諸候國的總括。家、國、天下,這是一個思家的世觀情懷,是一個美好的、這乎完美的思想抱負,也是對他的子徒們希寄的殷切之託。但他也從自身坎坷不遇的人生歷程中,親身體驗到,行之終非易事。他知道,思想和現實會使矛盾倍出,甚至,會被現實奴化,被世俗人心所扭曲。故而,他觀悟易卦之後,內心有平靜。才在易傳中嘆言,萬物,皆秀其行,而善惡生。就是說,思想只有用於行動中,才會檢驗出他的美與醜,利與敝。又悟化出人性本質的私性是不會根除的。現實中的人的存感,就體現著自我,只有滿足我的存在條件,我才會有生存希望,也才會有我做事的資本。絕對無私,我也無身。做什麼,都是空談。更何況對讀書明德,就是對自我的修行,豈非也是私行?希求富貴,更是一種私慾享樂的滿足。所以,在他的思想基礎土,再廣衍之,便成了一種遠程的希望和理想。平天下,則為天下人共為平之,才會達成這個理想。也非是儒家一家獨為之事。所以,他也只有歸心於實,投身於教育方面,以教育來育人明世,打一個與時偕行的持久戰。所以,他倡的教育精神是,有教無類,誨人不倦。儘管茫遠,但也篤行。但是,這一切都隨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需術,使儒家擠身於封建統治者主導社上流文化開始,便成為一種富貴文化,成為謀取富貴的階梯。也使其不事王候,高尚其事的大天下觀,變成了為忠於皇權的狹隘的皇家天下觀。示之以柄,被歷代統治者驅使的奴僕。與皇家共榮辱,與皇家共成敗的復變史。近利之宜,圖之為便,何有後儒去弘揚、去發展?所以最也會獲罪於天下,最終會自絕於歷史,成為社會發展障礙。也會被新的思想所替代。使其被冷落,失去其主流的優勢。


丙丁82152336


時代變了環境跟著變!老教條主義已經不起作用了!就像河湖的魚跑到江裡去了天地變寬了,雖還能適應淡水環境,但江中大魚太多太大,風險也變大了,然而,江中的魚到了海洋裡那可是又是小巫見大巫了,並且是環境發生鉅變,性質發生改變,直接由淡水變成鹹海水!其環境中的兇險程度已經無法讓淡水中的生物在鹹海水中求生存!人類不也是一樣嗎?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雖有幾千年沉澱,但其環境只侷限於中國境內,現代信息社會已經步入全球大同文化,全球五洲四海不同膚色的人種都原有自己長久的環境意識形態的文化薰陶,各有優缺點,形同大家都融匯在一個大海洋之中形成競爭格局,原生態的東西已經很難再繼續適應!必須重新洗牌重組更大更完備的新的文化秩序,去適應更新更大的新環境和新的社會格局和新秩序才是符合新的混合格局本身的合理性質!舊有的其文化內涵進入廣闊新時代大的信息空間已經不能再用原先小的“”紙張“”來“”書寫“”了!眼光和胸懷必須得放開了!“”不能老陶醉在淡水湖中做美夢“”!必須去適應新氣候新環境!說白了,舊有的文化秩序已經“”鎖“”不住新時代人們的新思維!還是用老子《道德經》中那句最精典的名言來結尾吧: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打破常規在新潮中去學會游泳養成不被淹沒的力量)警示:不要走老路!


空觀道人12345


修身,治國,平天下,是儒學道德修養必修課,“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學儒者有了一個很高的道德行為標準。先看看儒學,它是一套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涉及一個國家及社會的方方面面。作為皇帝,他需要一個即符合統治階級利益又能廣施天下的綱領,沒有哪一個明智的皇帝會做出有損其利益的舉動,維護其利益需要一種方法,一種方式。漢武帝時,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術能夠保證皇帝利益,維護其長久統治。儒術的思想在當時也是極其重要的,上至重臣,下至百姓,有據可依,有術可行,營造出一個在統治者看來恰當的氛圍。儒術有其精華所在,在現代也是可以借鑑的,但是,儒術不是萬能的。儒術文化,有時代背景,因此不能依古套用,這是對現世的不尊重,也是不負責任。儒術可以作為學術研究,但一味的標榜則是缺乏理性。現在研究儒術,成為儒術學者固然可以,但是思想不要固化,否則不可能成為政治家,更不能成為統治者。回到開頭那句話,這種想法很好,很高大,不過有缺世行。有這麼一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向來對於人的教化是有難度的,千年儒術,並沒有讓社會公平公正,國家安定。國家紛亂,戰火連連;社會存在腐朽。所以需要做出適行的選擇,儒術對當今有作為的方面,應該提倡,它的不足之處,需要尋找新的理念。


行疆部落


必須瞭解中國儒表法裡的社會治理機制:

①修齊治平是儒生的入仕道德理想

儒家是社會權力運行思想中樞,規範了等級運行秩序,規定了士子晉升階梯,保障社會皇族,官僚和群眾三層架構的穩定性。儒家注重血緣倫理,有師生情,同鄉情,同學情等,這些情既有侷限性,也提供了一條可行的向上攀升的門路。道德是中國人的臉面,普通人也可通過道德改變自己的命運,哪怕有塊貞節牌坊也註定是社會的網紅。

②但道德歸道德,社會底線的管理是法家

秦制開創了法家治國先河,廢掉貴族功名世襲,開動國家征戰機器,憑軍功打天下,人人平等!這是中國首次普通人改變命運的公平機會!最近的一次是鄧小平開啟的改革開放,也是無論白貓黑貓,逮到老鼠就是好貓,也是一次不論身份的人人平等的改變命運的機會!

幾千年來,法家體現的是有為帝王的治理國策,與嚴刑律法並進!

③道家儼然是儒法之間的調和者

帝王好軍功,征戰不已,打下國土來還好點,可長年打仗,連強大之美國也頂不住。於是,凡朝代開創者,民眾需要休養生息,道家思想便呈現,於是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便是道家創造力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