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歷史人物其實近乎完美卻在歷史中存在感不高?為什麼?

侃聊天下


我個人認為范蠡就是這樣一位近乎完美,存在感卻不怎麼高的歷史人物。范蠡一身擁有許多頭銜: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慈善家、謀士、商聖、財神等等。范蠡的一生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范蠡是春秋時期楚國人,因不滿當時楚國國君的傲慢作風,於是和文種一起去越國當官,在越王勾踐手下做事。起初勾踐並沒有重用范蠡,但是到了吳王夫差滅越後,范蠡跟隨勾踐去吳國作為"人質",勾踐開始逐漸重用范蠡。范蠡是著名的謀士,也是傑出的軍事家,他在越王勾踐滅吳的過程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功成名就後,范蠡看清了勾踐"可共苦不可同甘"的本性,急流勇退,棄政從商。范蠡從商並不是打發時間玩玩的,他擁有先進的商業思想,最終成為家財萬貫的富豪。此外,在百姓生活苦難的時候,范蠡用自己的錢財來救濟他們。

此外,范蠡在情場上也是得意的,他和西施的故事傳為佳話。封建時代商人的地位不高,甚至是不被待見的,這大概是范蠡的存在感不那麼高的主要原因了。


神是的念著倒


第一個想到的,是王守仁。

看到這個名字,估計有一半人不知道他是誰?

王守仁(創始人及心學集大成者),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王守仁與上面三位一樣,都是古代的聖人,可惜,名氣確實有點對不住自己的成就。偏偏四位聖人中,王守仁是最近乎完美的,立德,立言,立功!中國上下五千年基本可以說唯一一個全部做到的古賢,存在感卻是最低的,實在不應該。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精通儒釋道三家,最著名的事蹟應該就是平定寧王叛亂,(唐伯虎點秋香裡的那個寧王)。陽明心學,學術思想立德立言於一身,現已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

其少時格竹,少年入仕,官場升遷貶斥,龍場悟道,創立心學,平定叛亂,知行合一,一直現在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專門改名相學。我們不應該忘記這樣一位偉大的人,陽明先生的存在感,著實對不住近乎完美的他!






問鼎歷史


首先看到這個題目想到的就是劉秀了,劉秀作為東漢的開國皇帝,但是不得不說相比於劉邦,劉徹名氣就很小了,甚至和漢宣帝劉詢比起來都不如,或者說知道東漢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劉協的都比知道劉秀的多。

其實不光是劉秀,我們看看東漢的皇帝,和西漢的皇帝比起來,名氣都不如西漢的。可以說如果讓一些人說出東漢的幾個皇帝名字,估計能說出來的沒有幾個。作為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都是如此,更何況是其他的皇帝呢?

如果不是前幾年得《秀麗江山之長歌行》比較火,讓很多人瞭解劉秀之外,估計知道劉秀的都沒有幾個人。我們現在一說到漢朝想到的就是劉邦,劉徹等等。想想歷史上的昆陽之戰,就是劉秀領導的,以不到兩萬人打敗了43萬新軍。這樣的戰績放在整個歷史上有幾個戰役可以和他相提並論呢?但是給一般的人如果不是研究歷史的,有幾個人知道昆陽之戰呢?

其實漢光武帝,劉秀真的是一個很完美的人,在政治,軍事,個人能力上來說都是無可挑剔的。

從軍事上來說,昆陽之戰就足以說明劉秀的軍事能力了,兩萬人擊退了43萬人,和項羽三萬人擊敗56萬漢軍相比的話,是不是有的一比呢?而且劉秀去河北的時候身邊不過幾個人,但是能夠迅速的掌控河北。經過長達12年統一戰爭,滅亡河北、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勢力,結束農民戰爭、軍閥混戰與地方割據局面。

從政治上來說,正是劉秀讓大漢江山又延續了兩百年,而且劉秀也是歷史上少有的幾個開國皇帝不殺功臣的,劉秀在重新建立漢朝之後,沒有殺過一個功臣。這個在歷史上真的是很少見的。

而且劉秀統治時期也被稱為是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但是劉秀建立的東漢,完全是被之前的西漢,還有後面的三國蓋過去了。


中國歷史研究所


漢宣帝劉詢

當皇帝前做過監獄,差不多在監獄裡長大!

霍光廢掉皇帝劉賀之後!立劉病已為皇帝,改名為劉詢!

霍光應該是覺得劉病已沒有任何勢力,便於控制,而且又是衛太子劉據的孫子,這是漢武帝的曾孫啊!這個身份當然好了!

而且本來是個平民,可以說由於霍光,一步登天,成為皇帝!

而且有情有義,霍光的老婆想把自己的女兒做皇后,最後劉詢用尋找自己丟失的劍的方法表達了自己要立自己民間結果時的妻子許平君為皇后!

漢宣帝劉詢在位時期,可以說時漢朝最為強盛的時期,也是疆域最廣的時期!

可能是因為戰爭不多,國家治理太好了,實在沒有多少故事可以說的!

總是感覺存在感不強!

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漢宣帝時期是西漢最強勝時期!


鵬程日誌


說道這個問題,那就不得不提一位幾乎被忽視的抗倭英雄俞大猷俞大俠。

為什麼叫他俞大俠呢,因為他劍法棍法一流,打遍天下無敵手。這位仁兄曽仗劍上少林,少林眾武僧拿出看家本領,還是被俞大俠弄得灰頭土臉的求指點一二,俞大俠絲毫不謙虛的指出這不是朝夕就能學會的,最後少林寺派了兩人跟著俞大俠下山長期跟班,學習武藝,最後效果還不錯。

可惜這位仁兄的運氣一直不好,上述請求抗倭,結果因“小軍校怎配上書言事”,直接亂杖一頓,剝奪千戶武職了事。

平叛範子儀入侵立了大功,結果被嚴嵩這個敗類壓住戰功不報,給了五十兩銀子打發了事。

後來跟總督張經打了抗倭第一戰功王江涇大捷,結果被嚴嵩乾兒子趙文華搶了功勞,冤殺張經,順帶著把俞大猷降職處分。

趙文華搞死張經後,換了自己的人做總督,俞大猷繼續打的倭寇落花流水,結果又被當做趙文華的人遭到彈劾,又被剝奪世蔭。

不久後,胡宗憲當上了總督,俞大猷和他一起搞定了汪直、徐海等倭寇後,胡宗憲有點想養寇自重的意思,放了汪直餘黨一碼,結果遭到彈劾,胡總督直接把鍋推給了俞大猷,俞大猷就這樣光榮入獄了。多虧好友錦衣衛都指揮使的陸炳,用金銀財寶賄賂嚴嵩之子嚴世蕃,俞大猷終於得以被釋放出獄,而沒有走他老上司張經一樣的路。

當然他的黴運還不止這些,比如平叛張璉被強功;在譚綸的領導下,和戚繼光、劉顯一起剿滅倭寇,此次大勝因為採用了俞大猷的計策,結果譚綸晉升右副都御史,戚繼光晉升都督同知,劉顯加秩蔭一子,俞大猷呢,賞銀40兩;平叛吳平後備罷官免職;年近七十,被彈劾發配回原籍聽候差遣等。

最後結局,萬曆八年,俞大猷連續上疏三次,請求告老還鄉。不久病死,年七十八,直至死前還在領兵訓練。死後賜祭葬,贈左都督,諡武襄。

老將軍走了,這位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武學大師走了,這位征戰一生的抗倭英雄走了,他的一生是不幸的,征戰一生,黴運似乎一直如影隨形,從世襲百戶起到平蠻將軍,至始至終都遭人打擊、被人算計、替人背鍋,甚至差點丟掉性命。

他的一生又是幸運的,征戰一生,他做的都是自己想做的事,為國分憂,保民平安,面對所有打擊,他一笑了之。他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堅持著自己為國為民的理想,哪裡需要他,他就帶兵撲向哪裡,哪怕明知道自己戰敗了,會遭受處理。自己戰勝了,也要被那些卑鄙小人所猜忌,換來莫名其妙的處分,他都毫無怨言。別人陷害他,他一笑了之,別人為他鳴不平,他淡然處之。這樣的英雄讓人肅然起敬!可惜至後世,人多知戚繼光,鮮聞俞大猷!

譚倫:節制精明,公(俞大猷)不如綸(譚綸)。信賞必罰,公不如戚(戚繼光)。精悍馳騁,公不如劉(劉顯)。然此皆小知,而公則甚大受。張延玉:大猷負奇節,以古賢豪自期。其用兵,先計後戰,不貪近功。忠誠許國,老而彌篤,所在有大勳。


風信花花不誤


于謙。

殉國忘身,捨生取義。

寧正而斃,不苟而全。

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親守德勝門,打贏了五百多年前那場看似必敗的京城保衛戰,這是個改變明朝歷史的英雄,讓大明朝多活了二百年。

如今的人,誰還記得他,恐怕提起于謙都以為是說相聲的吧。

願每個人心裡的英雄都如他這般意志堅定,無所畏懼。




二茶阿


普通人中的好人和修行好的出家人,這樣的人還是很多的。

但歷史是記錄大人物、大事件的,這種普通人中的好人、修行好的出家人,儘管在歷史的長河中都有很多出現,雖然他們也是歷史人物,但他們的知情範圍都很小,知情人又非常少,所以他們也就都沒有什麼歷史存在感。

其實呢?這種普通人中為人處事、人格都非常好的人,以及修行好的出家人,又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不可能完全記錄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當然也不可能記錄他們。


沃克特爾


那肯定首推周世祖柴榮了,歷史上趙匡胤倒是挺出名的,還成為了大宋的開國之君,但是要知道趙匡胤的大宋其實就是竊取後周的,歷史上柴榮能征善戰,能文能武是個少見的英才,可惜天公不作美,在他大展宏圖一統天下的時候卻病死了,周世宗心懷統一大志,立下了三十年的宏志,“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假如柴榮不死歷史上可能就沒趙匡胤什麼事了,柴榮生前厚待趙匡胤希望他能輔助後繼之君一統天下,一統天下倒是實現了但是國號卻不是周了變成了趙匡胤自己的大宋了。





古域今事


近乎完美卻存在感不高的首推隋文帝楊堅。

楊堅本是北周貴族,在逐步發展中掌握北周實權,後奪位稱帝建立隋朝,在位期間平定四方,消滅南陳統一天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南北朝四百餘年動盪分裂局面,創立三省六部制改州郡縣為州縣兩級以加強中央統治,兵入戶籍,初創科舉選拔人才,頒定開皇律死刑復奏,發展經濟改革幣制設置糧倉,國家統一社會發展,人口超過七百萬戶,開創了封建盛世“開皇之治”



清風縈繞


新朝建立者王莽。大家都知道兩漢分東西,但是如果不是熟知歷史的人怎麼會知道都是存在兩百年左右西漢和東漢的中間還有一個朝代的建立,那就是新朝,他的統治者就是王莽。而提起王莽大家更多的印象是王莽篡漢,是一個亂臣賊子,包藏禍心。

然而王莽建立的新朝之後提出了很多非常超前的治國理論,如讓土地迴歸農民,天下均分,禁止買賣。礦山資源為國有資產,不得私自開採。他還控制物價,不允許商人囤貨抬價,動亂市場。更厲害的是,他發明的精密儀器——遊標卡尺,竟與現代遊標卡尺幾乎沒有區別。他的思想和治國之策可以說是很完美的。

但是在當時社會背景和歷史情況,他的思想格格不入,更是觸及到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關於他的記載大多是篡奪漢室,當過短暫的皇帝,最後覆滅,東漢成立。

王莽算是一個很完美的治國者,但是他建立新朝當皇帝的存在感卻不怎麼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