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小巷深处的牛肉汤馆,颠覆了我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认知

早就闻听在市区文峰北路的小巷内藏着一碗香气四溢的牛肉汤,但一直没有前往尝鲜。

那天中午出门办事,时值午饭时刻。遂想起了牛肉汤的鲜香,打电话给朋友说:“你推荐的牛肉汤位置在哪?中午一起去喝汤吧!”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朋友和我约定在文峰路与天宝路交汇处汇合后,再向北不行几十米就看到一条路西的巷子口,挂着一块“滋补牛肉汤”的招牌。拐进巷子,远远地看到路边墙上挂着同样的一块招牌,虽没有看到鲜明醒目的门头,但还是断定这就是那家早已闻名的牛肉汤店了。

藏在小巷深处的牛肉汤馆,颠覆了我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认知

还没走近,只见对面两位男子走到招牌旁的台阶旁拾阶而上,推开玻璃门走来进去。心中猜想,他们肯定也是来喝汤的。

果不其然,朋友带着我推门而进,眼前豁然开朗,宽敞的大厅内摆着一排排整齐的桌椅,早到食客们已经坐在那里吃肉喝汤喝得正香。门口的大嫂笑眯眯地问:“两碗汤?啥价位的?”

之间门口处,用玻璃隔断开的操作间内,诺大的一口大锅冒着热气,窗口处挂着一张黄色的价目表,上面的有牛肉汤、牛杂汤、两掺儿等,价位从15元、20元到30元不等,北边一个冰柜上摆放着一盘盘装好的小菜,明码标价“小菜3元一份”。

藏在小巷深处的牛肉汤馆,颠覆了我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认知

要了两碗牛肉汤,端了两碟小菜,二人选座位坐下,一扭脸,看到墙上贴着“加点辣椒,汤更香”的提示语。呵呵,够温馨的啊。本不吃辣椒的我,拿起桌子上的辣椒油挖了一小勺放进了碗里,清汤、酱色的牛肉、红艳的辣椒油、翠绿的葱花和米白色的饼丝,一碗汤,色泽搭配鲜明,真的让人馋涎欲滴。先尝一口汤,味道鲜美!再吃一口肉,爽口嫩香!

藏在小巷深处的牛肉汤馆,颠覆了我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认知

藏在小巷深处的牛肉汤馆,颠覆了我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认知

藏在小巷深处的牛肉汤馆,颠覆了我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认知

特别的是,牛肉汤中加入的有粉丝和豆腐干,这两种配料在牛肉汤的滋润下,糯香可口。

在河南,牛肉汤尤以洛阳为盛。洛阳牛肉汤,做工考究,配料奇特,决非一般肉汤可比。煮汤前,须将买来的牛骨头放进清水中泡上一天一夜,且要不断更换泡骨头的水,直到泡骨头的水完全清澈见底,方可将骨头下锅煮之,如此煮出来的汤,洁白如奶。煮骨头时,锅中不能放任何佐料,否则,就会破坏了汤的灵性。

洛阳人喝汤讲究“三美”,即“瘦肉、薄饼、原汤”,三者缺一不可。

藏在小巷深处的牛肉汤馆,颠覆了我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认知

盛一碗汤,烙馍饼丝汤中一泡,汤中再放足了火样红的特制辣子,那勾人魂魄的汤香之气,诱惑得你禁不住闭上双眼。品上一小口,顿感浓香醇郁、无芡自粘、挂唇留齿、厚重无比,味道好极了。

在省外,淮南的牛肉汤享有盛名。淮南牛肉汤选用几十种滋补药材及卤料按一定的比例经传统工艺炮制,久经熬制而成,清香可口,不黑汤,喝多不上火,嗓不干,再配以粉丝和乾丝,令人百吃不厌,是江豫皖一带家喻户晓的名小吃。据说,淮南牛肉汤的由来是这样的:清乾隆年间,淮南人翰林大学士张政深研百草,擅长美食,曾任宫庭御膳高官,深得皇上厚爱。告老还乡回到山清水秀的淮河岸边,将清宫秘方流传后人,因此淮南牛肉汤以它特有的风味名盛淮河两岸,传遍大江南北,百吃不厌。

无论是洛阳的牛肉汤还是淮南的牛肉汤,汤味虽然大致相同,但各有所长,同样被食客们所喜爱。

藏在小巷深处的牛肉汤馆,颠覆了我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认知

藏在小巷深处的牛肉汤馆,颠覆了我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认知

据了解,汤里煮的牛肉也极有讲究,大块牛肉必须把牛油剔除,煮的时间要掌握好火候。时间长了,稀烂,切不成薄片,时间短了,不入味。因此牛肉汤里的牛肉都是大块薄片,入嘴即化,满口清香,回味无穷。

一边吃肉一边喝汤,一碗鲜香的牛肉汤送入肚腹,带着满足的笑容环顾四周的时候,居然发现原本还稍显空荡的大厅内居然坐满了食客,这让大约百十平方的汤馆内显得既热闹又稍显拥挤起来。

没有酒水,只有牛肉汤和小菜,如此独特而单一的经营方式,虽然藏在小巷的深处,居然也能在饭时人声鼎沸,不得不叹服老板的经营之道。

临离去的时候,再次回头一瞥,看到墙壁上几个大字“真材实料,汤鲜味美”,恍然明白老板的经营秘诀了。

这家藏在小巷深处的牛肉汤,再次颠覆了我对“酒香也怕巷子深”这句老话的认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