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个碧石铁路与个旧、蒙自、石屏的历史情缘。

个碧石铁路

如果说云南的近现代史不可不谈滇越铁路,那么,滇越铁路的发展史也不可不谈个碧石铁路(又称个碧临屏铁路)。滇越铁路是云南近代、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个碧石铁路则是旧中国主权最完整的一条民办铁路。这条铁路与滇越铁路在蒙自碧色寨交汇,从碧色寨延伸到个旧,再由两地中心处的鸡街伸展到建水和石屏。两条铁路一起结束了云南几千年来的人背马驮史,成为云南近代史上最闪光的一页。相比于滇越铁路,个碧石铁路尤以民族独立自主的典范、自强自立的精神名留史册。

【人文】个碧石铁路与个旧、蒙自、石屏的历史情缘。

锡都个旧与个碧石铁路

个旧锡矿储量丰富,且可露天开采,是我国最大的产锡基地,有“锡都”之称。个旧锡矿已有两千多年的开采史。《汉书·地理志》记载,“责古北采山和南乌山出锡。”此两山即今个旧矿区。历代虽不断开发,至清代才兴盛起来。滇越铁路的开发,很大程度上缘于西方国家对个旧大锡的贪欲。而个碧石铁路的修建,更是与个旧紧密相关。

【人文】个碧石铁路与个旧、蒙自、石屏的历史情缘。

1910年,滇越铁路的建成通车,在开阔云南百姓视野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滇南地区工业和矿业的发展。特别是个旧地区品质上乘的锡矿迅速成为国际市场的抢手货。滇越铁路通车后,个旧出产的大锡靠马帮驮至碧色寨装车,各种矿用设备和生活物资又需靠马帮驮回。蓬勃发展的大锡生产与落后交通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此时,随着滇越铁路的建设和通车,云南开明士绅深感主权丧失。恰逢此时,法国亦欲展筑滇越铁路支线,窥视个旧路权矿权。为此,个旧矿主和沿线乡绅纷纷捐资入股,意欲自主修建。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在时任云南总督蔡锷的支持下,个碧石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13年7月,石屏人陈鹤亭被省政府任命为个旧锡务公司代总理(相当于现在的总经理)。一上任,就面临个碧石铁路是否由个旧乡绅厂商修建的问题。此时,陈鹤亭铿锵有力地掷下一句话:“个碧石铁路必须自建,也能够自建!”这是对个旧乡绅厂商对外交部、对法国人的回答。

【人文】个碧石铁路与个旧、蒙自、石屏的历史情缘。

(图:国家艺术基金(滇越铁路影像纪行)项目组)

在建设伊始,考虑个碧石铁路运量较低,且民办铁路工程款额有限,加之个旧附近山高路险工程艰巨。因此本着节约和实用的目的,个碧石铁路选择了600毫米寸轨轨距。这也避免了与滇越铁路轨距相同,法国势力趁机侵入的危险。

终于,在1936年10月,历时21年,这条充满坎坷的铁路全线贯通了。抗日战争开始前的几年是个碧石铁路最旺盛的时期,当时个旧矿业兴旺,市场繁荣。大锡由个旧运往碧色寨,转车后再由滇越铁路运至海防、转水路运往香港地区,最后销往世界各地。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个碧石铁路运输进入衰败期,日本人深知个旧大锡在世界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首先切断海防通道,续而狂轰滥炸个旧城及邻近矿山。个旧锡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几至一落千丈。

1988年,寸轨铁路客运停办;1990年,货物运输亦停止办理。如今个旧城中,金湖畔的铁路镶入了人行步道,曾经的火车站变成了烧烤城。山间谷地,堙没在荒草中的寸轨铁路成了老乡们放牧的场所。2008年6月,昆明铁路局下令拆除鸡个线全部钢轨。自此,鸡个线消失,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人文】个碧石铁路与个旧、蒙自、石屏的历史情缘。

【人文】个碧石铁路与个旧、蒙自、石屏的历史情缘。

建水——百年变迁中的米轨小火车

相传远古时候的建水一带,是一片坝子。四面环山,中间低洼,雨水常年累积在此成一片汪洋,故称惠历海。后经地质变化,坝子里的水一泄而出,露出肥沃的一片低洼土地。原来居住在惠历海边上的人们下了山,开垦土地,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唐南诏时惠历城,汉语译为“建水”,此后“建水”一称沿用至今。至明朝,建水成为临安府驻地,“临安”成为建水别称。

千百年以来,建水以发展农耕经济为主,家家户户自给自足。世代建水人依托建水的自然条件,辛劳耕作,建水得以物产丰饶、经济繁荣,被誉为“金临安”。然而,清末民初的巨大变革,打破了建水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局面。

【人文】个碧石铁路与个旧、蒙自、石屏的历史情缘。

20世纪初,滇越铁路以及个碧临屏铁路修建,为建水打开了通往近代社会的一条道路。民国初年,随着个旧锡矿的蓬勃发展,建水原有的农耕经济受到冲击,不再成为主流。滇越铁路通车后,大批洋纱、洋布、洋旋、煤油、呢绒、洋火柴等商品渐渐进入建水市场,使建水沿袭数百年的传统纺织、印染,面临极大的挑战。

1928年,个碧临屏铁路通车至建水,建水传统手工业备受打击,几乎全被冲垮。绝境之处暗藏生机,意识到这场社会变革的不可阻挡,一些建水人决定自立商号,往来四川、广东、香港、上海等城市从事商贸。一场浩浩荡荡的民族工业潮流揭开了建水的经济社会变革。

变革之风为建水各个领域带来了新事物,西药店、文具店、照相馆、电报、电话等新兴事物相继出现在建水。个碧临屏铁路的开通,为建水连接外界开辟了运输大动脉。各式洋货往来的同时,商人、学生也往来其中。建水历来尊师重教,遵从儒学,不少文人学者借个碧临屏铁路开通之机,走上了外出求学甚至是国外留学之路。学成归来的学子,或从军、或从政从商,为建水的各个领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人文】个碧石铁路与个旧、蒙自、石屏的历史情缘。

百年繁华悄然消失,个碧临屏铁路已不复当年繁盛的模样。但遗留下来的历史记忆和一个个站点、一件件文物有其价值所在。当时,个碧临屏铁路在建水境内共设有8个车站:麻栗树、大田山、面甸、五里冲、南营寨、临安、乡会桥、下坡处。8个车站中,麻栗树车站为纯中式建筑,其余车站均为中西合璧的建筑。如今,保存较好的乡会桥站成为中西合璧建筑中的代表之作。历经百年沉浮之后,建水古城小火车于2015年5月1日开通,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个碧临屏铁路的历史记忆。

【人文】个碧石铁路与个旧、蒙自、石屏的历史情缘。

(图:建水县委宣传部)

建水观光小火车所行驶的路线即是“临屏路”路段。经1970年的扩轨改建,个碧临屏铁路所有线路均改为米轨。经修葺改建后的古城米轨小火车尽可能保留了原有的历史文化景观,同时为整个项目增添了宜游的元素。沿途站点设临安站、双龙桥站、乡会桥站、团山站。每个站点连接起沿途景区,如双龙桥站附近可游览十七孔桥,观泸江烟柳,团山站可游览团山古村,探访古民居。对个碧临屏铁路历史感兴趣的游客,也可前往“个碧临屏铁路”建水展厅,锈迹斑斑的工具、泛黄的纸页记录着这段铁路的过往。

【人文】个碧石铁路与个旧、蒙自、石屏的历史情缘。

作为个碧石铁路的最后一站,石屏虽没有像个旧那般历经沉浮,却自有一段与个碧石铁路难解渊源的故事。听闻石屏的人,多半先是知晓袁嘉谷的名字。石屏自元朝以来,重教兴文,人才辈出,于清朝年间得“文献名邦”之名。济济人才之中,要数袁嘉谷最为有名。袁嘉谷,云南独一无二的全国状元。从封建王朝的状元,做到现代高校的教授,古今唯一人,天下亦唯一人。

【人文】个碧石铁路与个旧、蒙自、石屏的历史情缘。

石屏——旧时光中的窄轨故事

石屏人文底蕴厚重,灵山秀水,有“西看秀山,东看异龙湖”之说。异龙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碧波浩渺几十里。夏季时,异龙湖畔可看荷花亭亭而立。初秋的傍晚,更是绝佳的景色。夕阳西下,余晖绚烂,倒映在湖面上,分不清何处是水色,何处是霞光。水草轻漾,芦苇微荡,偶有鸟儿掠过。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另外,湖畔边的“洄澜叠翠”、“龙湖锁钥”等历代名胜古迹就是不可错过的景致。

【人文】个碧石铁路与个旧、蒙自、石屏的历史情缘。

个碧石铁路出建水后,继续西行经过乡会桥、坝心镇,最后经过的正是异龙湖。经过异龙湖后,个碧石铁路沿湖水北岸而行。若登高而望,款款而来的列车仿佛畅行大海之滨,全无云贵高原的气势,反增添了一丝江南水乡的柔美与俊秀。

【人文】个碧石铁路与个旧、蒙自、石屏的历史情缘。

石屏并未经历太多动荡,石屏车站修建完成后,个碧石铁路成为石屏人往来建水、蒙自等地的主要交通方式。老老少少乘坐着慢慢悠悠的小火车前往远方,曾是无数石屏人心中温暖的记忆。个碧石铁路退居历史幕后,石屏站成为蒙宝铁路的一个站点。

2010年,此线全面停止运行,目前只剩下售票大厅等主要建筑。走近一看,石屏老车站立于一隅,犹如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默不语,洞察世事。法式的车站,站台上的棕榈树依旧挺拔,以不屈的姿势守护着这座老车站。明黄色的车站外墙,已有些许脱落的痕迹。绿漆铁柱剥落裂开,反而像绽开的花,露出红色的花纹。轨道下的枕木依次排开,呈现出暗棕色,托着两条铁轨直到远方。窄轨列车消失了踪迹,但这段故事却凝结成实物的模样,穿过时空距离娓娓道来。

【人文】个碧石铁路与个旧、蒙自、石屏的历史情缘。

(图:石屏县委宣传部、国家艺术基金(滇越铁路影像纪行)项目组提供)

如今来到石屏的人多前往石屏古城,探访石屏古州衙、袁嘉谷故居、文庙、玉屏书院、石屏风、企鹤楼、准堤阁等古建筑群落,或是尝尝远近闻名的石屏豆腐,但仍有不少人总要前往石屏火车站,重温那段温暖记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