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士用計害死曹操愛子及心腹大將,歸降曹操後為何還能善終?

曹操手下的大謀士賈詡,被人稱之為「毒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他起初是董卓的謀士,董卓被呂布殺掉後,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本已準備四散而逃,結果被賈詡說服反攻長安。最後李傕、郭汜成功誅殺王允,驅逐呂布,由此聞名天下。大勝後的李傕、郭汜開始禍亂朝廷,賈詡擔心會惹禍上身,便辭職東進,投靠在宛城的諸侯張繡,成為張繡的心腹謀士。

毒士用計害死曹操愛子及心腹大將,歸降曹操後為何還能善終?

當曹操挾持漢獻帝到許昌後,便率軍南征張繡,張繡無力抵擋,只能率軍投降。然而曹操進入宛城後,卻公然霸佔張繡的寡嬸鄒氏,並意圖拉攏他的心腹大將胡車兒,張繡對曹操憤怒不已。於是在賈詡的建議下,張繡成功偷襲曹操,時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三國志》注引《吳書》載:「繡降,用賈詡計,乞徙軍就高道,道由太祖屯中。繡又曰:『車少而重,乞得使兵各被甲。』太祖信繡,皆聽之。繡乃嚴兵入屯,掩太祖。太祖不備,故敗。」在這一場混戰中,曹操得以倖免,但是愛子曹昂、大將典韋卻被殺。

毒士用計害死曹操愛子及心腹大將,歸降曹操後為何還能善終?

不過,在兩年後(公元199年)的官渡之戰前夕,賈詡又勸說張繡投降曹操,並得到後者的重用。賈詡也因為立下大功,被任命為參司空軍事,成為曹操手下的大謀士。賈詡為曹操效力期間,除了出謀獻策,還曾插手儲君之爭,促使曹操冊立曹丕為世子一事上,發揮重要作用。

事發在曹操做了魏王的翌年(公元217年),《三國志》載,曹操就立儲事宜向賈詡徵詢意見,後者「嘿然不對」,良久卻不肯回答。曹操便問他為何不說話,此時賈詡才徐徐回覆道:「『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之後才說:「微臣剛才在想袁紹父子、劉表父子的遭遇。」之後,「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毒士用計害死曹操愛子及心腹大將,歸降曹操後為何還能善終?

影視中的賈詡

當時,諸侯袁紹以及劉表,皆因廢長立幼導致內亂,最終敗亡,一直都被曹操視為前車之鑑,而賈詡將之說出,從自己之口得點撥,曹操自然理會其中的深意。

賈詡曾為張繡設計偷襲曹操,結果害死曹操的愛子及心腹大將,但曹操顯然沒有恨他,反而讓他插手曹丕、曹植的儲君之爭,最終在曹操冊立曹丕為世子一事上起到決定性作用,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曹操是一位極度愛才之人,但凡對他有極大幫助的人才,不管怎樣得罪過他,都願意容忍。就賈詡來講,不論是勸說張繡投降、還有在官渡、渭南之戰中獻策,對曹操裨益良多。更何況,張繡這名殺害曹昂及典韋的直接兇手都被寬恕,曹操更沒必要殺賈詡。

毒士用計害死曹操愛子及心腹大將,歸降曹操後為何還能善終?

影視中的曹操

其次就是,賈詡選擇正確,讓曹丕對他器重有加。事實上,臣子插手儲君之爭是大忌,一旦站錯隊,下場往往是家破人亡。所以當他被迫介入儲君之爭時,他深諳曹操性格和朝野人心所向,這才力挺曹丕。曹丕即位後,賈詡也收穫不少,被連番拔擢。

毒士用計害死曹操愛子及心腹大將,歸降曹操後為何還能善終?

影視中的賈詡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賈詡深知自己並非曹操舊臣,卻謀略深遠,加上曾間接害死曹昂及典韋,所以一直低調做人。《三國志》記載,賈詡平時極為低調,整日裡闔門自守,既不跟他人私下交往,又不攀結權貴,就連子女婚嫁時,也要選擇平民人家:「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疑,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以此消除曹操父子猜忌。

結果,賈詡在為曹操父子效力20多年間,安穩度過一場場危機,保性命保榮華。曹丕稱帝后,為報答賈詡恩德,超拔他為太尉,進爵為魏壽鄉侯。賈詡拜相三年,於黃初四年(223年)六月薨逝,終年77歲。賈詡死後,曹丕甚哀傷,下詔為他上諡號為「肅」。多年後,賈詡又與王朗、曹真、辛毗一起配享魏文帝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